一种麻醉科用的喷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827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科用的喷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药装置,具体是一种麻醉科用的喷药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科是医院里十分重要的科室,其使用范围广泛,关系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特别是病人在做气管或胃镜前,需要向口腔咽部喷射麻醉药剂,这样能使得病人在治疗时,病痛得到缓解,这就需要用到麻醉用的喷药装置。

可是,现有的用于麻醉科的喷药装置,其使用极为不方便,尤其是针对不同治疗部位,其使用的剂量种类也不相同,同一个用于麻醉科的喷药装置由于不同病人使用,无法保持清洁性,另外现有的喷药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药物会有部分沉淀,导致药物浓度不够,混合不够均匀,因而使用的麻醉效果下降。

而且使用喷药装置之后喷药装置的喷头上肯定会残留部分药液,对于喷头山的药液处理不及时或者是处理不好的情况下会导致喷头上面滋生大量的细菌,滋生细菌后的处理就会比较繁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处理,而目前在进行手术时喷头使用后的滞留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因此处理起来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科用的喷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麻醉科用的喷药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主要是由底座、储药腔、搅拌腔、进药口、搅拌电机、滤网A、球阀、支柱、送药腔、送料管道、软管、喷头、开关、杀菌腔、紫外灯管、红外灯管、滤网B、容纳腔、排液管构成,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储药腔,所述储药腔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储药腔的右侧设置设置搅拌腔,所述储药腔与搅拌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搅拌腔与底座之间也是固定连接,所述储药腔与搅拌腔之间设置滤网A,所述滤网A与储药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腔的内部设置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与搅拌腔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储药腔的顶部设置进药口,所述进药口与储药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搅拌腔的右侧设置导管,底座的上方设置支柱,所述支柱的底部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搅拌腔通过管道与支柱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支柱的顶部设置送药腔,所述送药腔与支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支柱与送药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送药腔的外侧设置送料管道,所述送料管道与送药腔之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固定支架的底部内侧设置导管,所述送料管道与送药腔之间通过导管相连通,所述送料管道上设置软管,所述软管与送料管道的内部相连通,软管与送料管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端部设置喷头,所述喷头与软管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送药腔的下方设置杀菌腔,所述杀菌腔与支柱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杀菌腔的内壁设置紫外灯管和红外灯管,所述紫外灯管和红外灯管与杀菌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杀菌腔的底部设置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上方设置滤网B,所述滤网B与杀菌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容纳腔的底部设置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容纳腔的内部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电机的外部设置防水罩,防水罩与搅拌电机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是中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搅拌腔与支柱所连接的管道内部设置球阀,所述球阀与管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柱与送药腔的连接处设置一个阀门,所述阀门与支柱的端口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送药腔与送料管道相连接的管道内部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管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送药腔上设置开关,所述开关与送药腔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开关与电磁阀之间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电机使药液混合充分,避免发生沉淀的现象,通过设置红外灯管对喷头进行干燥,避免喷头在使用后上面残留了大量的药液,通过设置紫外灯管干燥后的喷头进行杀菌,避免喷头的表面滋生细菌,对下次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设置容纳腔容纳喷头上携带的多与的药液,通过滤网B避免喷头伸到容纳腔的内部造成二次污染,安全可靠,极大的方便了下次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麻醉科用的喷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麻醉科用的喷药装置中的杀菌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储药腔、3-搅拌腔、4-进药口、5-搅拌电机、6-滤网A、7-球阀、 8-支柱、9-送药腔、10-送料管道、11-软管、12-喷头、13-开关、14-杀菌腔、15-紫外灯管、16-红外灯管、17-滤网B、18-容纳腔、19-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麻醉科用的喷药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主要是由底座1、储药腔2、搅拌腔3、进药口4、搅拌电机5、滤网A6、球阀7、支柱8、送药腔9、送料管道10、软管11、喷头12、开关13、杀菌腔14、紫外灯管15、红外灯管16、滤网 B17、容纳腔18、排液管19构成,所述装置本体的底部设置底座1,通过底座1的作用将装置本体进行稳定放置,所述底座1上设置储药腔2,所述储药腔2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储药腔2的右侧设置设置搅拌腔3,所述储药腔2与搅拌腔3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搅拌腔3与底座1之间也是固定连接,所述储药腔2与搅拌腔3之间设置滤网A6,所述滤网A6与储药腔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腔3的内部设置搅拌电机5,所述搅拌电机5与搅拌腔3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电机5的外部设置防水罩,防水罩与搅拌电机5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通过防水罩的作用避免搅拌电机5的内部进入液体,所述储药腔2的顶部设置进药口4,所述进药口4与储药腔2的内部相连通,通过进药口4的作用往储药腔2的内部注入药液,所述搅拌腔3的右侧设置导管,底座1的上方设置支柱 8,所述支柱8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支柱8是中空结构,搅拌腔3通过管道与支柱8的内部相连通,搅拌腔3与支柱8所连接的管道内部设置球阀7,所述球阀7 与管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通过球阀7的作用控制管道的打开与关闭,所述支柱8的顶部设置送药腔9,所述送药腔9与支柱8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支柱8与送药腔9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支柱8与送药腔9的连接处设置一个阀门,所述阀门与支柱8的端口固定连接,所述送药腔9的外侧设置送料管道10,所述送料管道10与送药腔9之间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固定支架的底部内侧设置导管,所述送料管道10与送药腔9之间通过导管相连通,所述送料管道10上设置软管11,所述软管11与送料管道10的内部相连通,软管11与送料管道10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软管11的端部设置喷头12,所述喷头12与软管 11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喷头12的作用给患者进行喷药,所述送药腔9与送料管道 10相连接的管道内部设置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管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送药腔9上设置开关13,所述开关13与送药腔9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开关13与电磁阀之间电性连接,通过开关13控制电磁阀的打开与关闭,所述送药腔9的下方设置杀菌腔14,所述杀菌腔14与支柱8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杀菌腔14的内壁设置紫外灯管15和红外灯管16,所述紫外灯管15和红外灯管16与杀菌腔14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通过红外灯管 16的作用对喷头12进行干燥,避免喷头12在使用后上面残留了大量的药液,通过红外灯管16对上面的药液进行干燥,通过紫外灯管15的作用对干燥后的喷头12进行杀菌,避免喷头12的表面滋生细菌,对下次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述杀菌腔14的底部设置容纳腔18,所述容纳腔18上方设置滤网B17,所述滤网B17与杀菌腔14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容纳腔18容纳喷头12上携带的多与的药液,通过滤网B17的作用避免喷头12 伸到容纳腔18的内部造成二次污染,所述容纳腔18的底部设置排液管19,所述排液管 19与容纳腔18的内部相连通,通过排液管19的作用将容纳腔18内部的药液排出。

所述搅拌腔3的内部设置一个水泵,所述水泵与搅拌腔3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通过水泵的作用将药液抽至送药腔9的内部。

电磁阀是由电磁线圈和磁芯组成,是包含一个或几个孔的阀体;当线圈通电或断电时,磁芯的运转将导致流体通过阀体或被切断,以达到改变流体方向的目的;电磁阀的电磁部件由固定铁芯、动铁芯、线圈等部件组成;阀体部分由滑阀芯、滑阀套、弹簧底座等组成;电磁线圈被直接安装在阀体上,阀体被封闭在密封管中,构成一个简洁、紧凑的组合;通电后,电磁铁吸合,动铁芯上部带弹簧的密封块把排气口关闭,气流从进气口进入膜头,起到控制作用;当失电时,电磁力消失,动铁芯在弹簧力作用下离开固定铁芯,向下移动,将排气口打开,堵住进气口,膜头气流经排气口排出,膜片恢复原来位置。

装置本体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向储药腔2的内部注入药液,药液通过搅拌腔3,通过搅拌电机5的作用使药液的混合充分,避免发生沉淀的现象,然后药液通过搅拌腔3内部的水泵将药液经支柱8输送到送药腔9的内部,送药腔9内的药液达到一定量的时候,送药腔9与支柱8接触处的阀门手动关闭,然后根据病患的使用需要通过不同的开关13控制相对应的喷头12将药液喷洒到患者的伤患处,喷药结束以后,将喷头12放入到杀菌腔14 的内部,打开紫外灯管15和红外灯管16的开关,通过红外灯管16的作用对喷头12进行干燥,避免喷头12在使用后上面残留了大量的药液,通过红外灯管16对上面的药液进行干燥,通过紫外灯管15的作用对干燥后的喷头12进行杀菌,避免喷头12的表面滋生细菌,对下次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过容纳腔18容纳喷头12上携带的多与的药液,通过滤网B17的作用避免喷头12伸到容纳腔18的内部造成二次污染,然后通过排液管19 的作用将容纳腔18内部的药液排出,最后将喷头12放置好,等待下次使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