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膀胱造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6003发布日期:2019-05-21 21:56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膀胱造瘘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膀胱造瘘管。



背景技术:

穿刺造瘘方法简单损伤小,适用于前列腺、膀胱、尿道等部位的手术,患者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在身上固定膀胱造瘘管,现有的膀胱造瘘管大部分为单管式,大多采用橡胶进行整体制作,使用时造瘘管置于膀胱内的一端容易悬浮在膀胱内,膀胱底部的尿液无法导出,此外患者日常生活中如果管身受到挤压到则容易堵塞造瘘管,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尿性较好且在受到挤压时造瘘管的管身不易堵塞的膀胱造瘘管。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膀胱造瘘管,包括管头、管身和管尾,管头上设置有进液口,管尾上设置有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上设置有密度大于尿液密度的材质制成的加重部,所述管身的内管壁上开设有沿所述管身的轴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加重部为硅胶加重部。

所述凹槽的数量为2道,所述2道凹槽对称分布于内管壁上。

所述凹槽的数量为数道,所述3道凹槽沿所述管身的周向等间距分布于所述管身的内管壁上。

所述凹槽的数量为3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膀胱造瘘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放置于人体内的管头上设有加重部,加重部的密度大于尿液的密度,放置于膀胱内时会使管头沉到膀胱底部,便于排出膀胱底部的尿液,同时管身上开有凹槽,管身受到压迫时凹槽可以在管身内维持通道的流通,使得管身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中管身的径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二中管身的径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头、11.加重部、2.管身、21.凹槽.3.管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方式一:如图1-2所示的一种膀胱造瘘管,包括管头1、管身2和管尾3,管头1为圆台状,管头1上开有入液口,管身为带内腔的圆形管,上述内腔为圆柱型腔,管身2的管壁具有一定厚度,管尾3上开有出液口,上述的入液口、内腔和出液口之间相连通,管头1、管身2和管尾3为橡胶材质,一体成型而成。

管头1的外部包裹有硅胶材质的加重部11,上述硅胶采用密度大于尿液密度的硅胶,加重部11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于管头1上。

管身2的内管壁上开有沿管身2的轴向延伸的凹槽21,较佳的,凹槽21的数量为2道,凹槽21为方形凹槽,对称开设于管身2的内管壁上。

该膀胱造瘘管在使用时,管头1上设有加重部11,加重部11采用密度大于尿液密度的硅胶制成,因此管头1具有一定的密度,当管头1放置于膀胱内时,管头1会沉到膀胱底部,便于排出膀胱底部的尿液,同时管身2上开有凹槽12,管身2受到压迫时凹槽12可以在管身2内维持通道的流通,使得管身2不易堵塞。

实施方式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管身2上开设凹槽21的数量为数道、沿管身2的周向等间距分布于内管壁上,较佳的凹槽21的数量为三条。

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管头1为硅胶材质一体成型而成,管身2和管尾3为橡胶材质一体成型而成,管头1与管身2热粘贴连接,加重部11即为管头1本体。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