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眼睛激光装置的模块化患者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4511发布日期:2018-07-31 22:2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披露总体上涉及一种适配器模块,所述适配器模块可以用作患者适配器以将眼睛联接至眼科设备。



背景技术:

患者适配器使得能够将有待治疗的眼睛机械地联接至例如激光设备上。以此方式,可以将眼睛相对于激光设备沿由该激光设备发出的激光束的传播方向(这个方向通常被称为z方向)准确地定位。在目的是借助于激光束在眼睛中产生切口(切割)的眼睛激光治疗中,有必要具有眼睛在激光设备的坐标系中的z位置的信息。患者适配器使得能够将眼睛相对于激光设备沿z方向固定,并因此创建沿z方向在眼睛中准确施加切口的先决条件。

患者适配器的常规实例被设计成两部分并且包括抽吸环和锥形间隔物。抽吸环可以放置于眼睛上并且通过抽吸力附着至眼睛。锥形间隔物可以联接至激光设备上、并且在窄的锥端区域中具有压平板。压平板提供了用于眼睛的接触表面、并且能透射激光辐射。抽吸环至少部分地界定了多个抽吸空间,并且提供了对应数量的挠性抽空软管以将每个抽吸空间与真空泵设备相连。每个软管的一端附接至抽吸环上并且每个软管的相反端附接至真空泵设备的连接端口上。这些抽吸空间中的第一个完全由抽吸环界定、并且开向眼睛,使得所述第一抽吸空间可以通过将抽吸环置于眼睛上而封闭。通过随后抽空第一抽吸空间,抽吸环可以附着至眼睛。抽吸环和锥形间隔物二者界定了第二抽吸空间,抽空所述第二抽吸空间准许将锥形间隔物与抽吸环保持成紧密联接接合。

对于常规的患者适配器,抽吸环最初由外科医生置于眼睛上、并且由此通过向第一抽吸空间施加真空而附着在此。锥形间隔物进而被安装在激光设备上。在这个阶段中,抽吸环和间隔物彼此仍然完全分开。接着,眼睛一方面与其上放置的抽吸环并且另一方面与被保持在激光设备上的间隔物存在相对接近,直至间隔物进入被形成在抽吸环上的插入漏斗中。最后,在第二抽吸空间产生真空以便轴线将间隔物轴向吸靠在抽吸环上。在通过抽吸使间隔物更靠近抽吸环之后,眼睛的表面被压平板压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于激光设备的激光辐射在眼睛组织中(例如,角膜中)进行切割。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常规解决方案的缺点是,从抽吸环向旁边延伸、并且连接至真空泵设备上的软管由于其显著长度和所产生的自重而可能至少在只要锥形间隔物还未与抽吸环连接时对抽吸环施加拉力或者翻转力。作为本质的不便利,这种力可能会被患者感觉到,尤其是当软管随着患者的头部移动而摇晃时。此外,软管对抽吸环拉动动作可能是在第一抽吸空间中导致不期望的抽吸失败的原因。

因此,在此披露的本发明大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患者适配器,所述患者适配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并且可以更好地避免在用于将适配器的抽吸环部分附接至患者的眼睛上的抽吸空间中的不希望的抽吸损失。

根据实施例,本披露提供了一种用于激光辅助眼睛治疗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激光装置,所述激光装置被配置用于提供聚焦的激光辐射、并且具有适配器联接端口;适配器模块,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所述第一子模块被配置成可拆卸地联接至所述激光装置的所述适配器联接端口处、并且具有用于眼睛的接触表面,所述第二子模块包括具有环轴线的眼睛抽吸环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子模块界定了至少一个抽吸空间,并且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抽吸腔室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真空入口端口,其中,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抽空通路系统,所述抽空通路系统被配置成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抽吸空间中的每一个与所关联的真空入口端口之间建立真空连通连接,其中,所述真空入口端口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模块处,并且所述抽空通路系统从所述第一子模块延伸至所述第二子模块。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抽空通路系统包括软管,所述软管从所述第一子模块处的软管连接端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子模块处的软管连接端口。所述软管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子模块处的软管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二子模块处的软管连接端口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第一子模块处的软管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二子模块处的软管连接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设计为软管插入部。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模块包括板部分,并且所述第一子模块处的软管连接端口位于所述板部分的一侧。于是,真空入口端口可以被定位在板部分的相反侧。可以在所述板部分中形成通道,所述通道从所述板部分的一侧延伸至相反侧,并且所述真空入口端口可以由所述通道的位于所述板部分的相反侧的开放端部分形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器联接端口包括真空出口端口和滑入式结构,所述滑入式结构具有至少一个狭槽,所述至少一个狭槽被适配用于沿垂直于所述环轴线的滑动方向滑动地接纳在所述第一子模块处形成的边沿部分,其中,当所述第一子模块滑动进入所述滑入式结构中时,所述真空入口端口移动与所述真空出口端口成重叠关系。在这些实施例中,该真空出口端口可以由抽吸盖形成。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抽吸空间包括第一抽吸空间和第二抽吸空间,并且所述抽空通路系统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从所述第一子模块处的第一软管连接端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子模块处的第一软管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软管从所述第一子模块处的第二软管连接端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子模块处的第二软管连接端口,其中所述第二子模块处的所述第一软管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一抽吸空间处于真空连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子模块处的第二软管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抽吸空间处于真空连通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抽吸空间包括可操作来致使所述眼睛抽吸环部分吸靠在所述眼睛上的抽吸空间。所述至少一个抽吸空间还可以包括可操作来致使第一子模块吸靠在第二子模块上的抽吸空间。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模块和所述第二子模块在模块中被保持在一起、并且在所述模块中是相对于彼此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可调整的,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上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眼睛抽吸环部分采取第一轴向位置,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上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眼睛抽吸环部分采取第二轴向位置,其中,所述接触表面的所述第一轴向位置对应于当所述眼睛抽吸环部分已经被放置在所述眼睛上时使所述接触表面仍不与所述眼睛相接触的位置,并且所述接触表面的所述第二轴向位置对应于当所述眼睛抽吸环已经被放置在所述眼睛上时使所述接触表面与所述眼睛处于形状接触的位置。

所述第二子模块可以包括具有漏斗形区段的定中心部分,所述漏斗形区段沿轴向地朝向所述眼睛抽吸环部分的方向渐缩,并且所述第一子模块可以包括被适配用于轴向插入所述定中心部分中的圆锥形部分。在所述第一子模块和所述第二子模块的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上,所述圆锥形部分比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上更深地插入所述定中心部分中。所述至少一个抽吸空间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所述漏斗形区段和所述圆锥形部分界定的抽吸空间。

本披露进一步提供将眼睛联接至眼科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激光装置;提供适配器模块,所述适配器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所述第一子模块具有用于眼睛的接触表面,所述第二子模块包括界定了抽吸空间的眼睛抽吸环部分,其中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相对于彼此在至少两个相对位置之间可调整,在所述相对位置上所述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眼睛抽吸环部分采取相应不同的位置;将所述第一子模块在所述激光装置的联接端口处联接至所述激光装置上;使所述眼睛抽吸环部分接近眼睛并且与之对准;在抽空通路中产生真空,所述抽空通路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模块处的真空入口端口与所述抽吸空间之间延伸,由此借助于抽吸力来将所述眼睛抽吸环部分附着至所述眼睛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与多种多样的对眼睛的角膜或者其他组织区域进行的眼科激光手术结合使用。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于激光切割手术,在所述手术中,激光创造的切口自身不引起眼睛折射特性的变化。例如,lasik治疗(lasik: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就是这种情况,其中,首先借助于激光束将眼睛表面上的角膜段(在术语中通常被称为“角膜瓣”)切开。然后将这个区段折叠到一侧上以便暴露下面的角膜组织以用于后续的激光消融。用于准备角膜瓣的切割本身不提供任何折射校正。仅通过激光消融移除基质组织来寻求达成折射校正的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在眼睛中进行折射校正的激光外科手术,其中在眼睛中产生的切割图案应立即展现出折射效应。一个实例是角膜内晶状体摘除术,其中通过在眼睛的角膜中进行后切割和前切割并然后穿过摘除通道移除晶状体组织来切除一定体积的晶状体组织。由于移除了这个组织部分而在角膜中形成的空腔致使前方(即,在向前的方向上)的角膜组织区域塌陷到其中,并由此改变角膜的折射特性。有待被摘除的角膜组织部分的位置和形状必须总是针对每个患者单独确定。这意味着,必须相对于患者眼睛中的眼睛的参考轴线(例如,光轴或视轴)精确地产生为了准备角膜微透镜所需的切割。这需要眼睛的参考轴线相对于激光设备的光轴对齐。为此,可以指示患者例如用有待治疗的眼睛凝视固定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可以被安装在一起作为一个模块、并且作为这样的模块联接至激光装置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沿着环轴线穿过眼睛接触表面和眼睛抽吸环部分发出一束固定光束。在使患者的眼睛更加靠近安装在激光装置上的所述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时,患者可以使其眼睛与所述固定光束对齐。眼睛一旦与眼睛抽吸环部分相接触,眼睛抽吸环部分就可以通过在抽吸空间中产生真空而附着至眼睛上。以此方式可以实现眼睛与所述激光装置的光轴的良好对齐。然后,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可以从第一相对位置转换至第二相对位置,以引起接触表面在环轴线的方向上的位移。这个轴向位移可以致使眼睛的表面变形至期望的形状。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在眼睛组织中激光产生切割的眼睛激光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若干部件;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患者适配器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患者适配器的截面视图;并且

图4是图2的患者适配器的细节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呈示意性框图示出的眼睛激光设备总体上标记为10。所述眼睛激光设备有利于借助于激光束来对人眼12进行切割;这样的切割被要求作为例如角膜内晶状体摘除术的一部分。眼睛激光设备10包括激光装置14和适配器模块(患者适配器)16。激光装置14包括激光源18,所述激光源产生超短脉冲激光辐射的光束20。术语“超短脉冲”在此应理解为是指在阿托秒、飞秒或皮秒的范围内、或者在一些情况下在纳秒范围内的脉冲持续时间,如果已经适当地选择其他光束参数用于在眼睛的组织深处产生基于激光诱导光学击穿(liob)的光致破裂的话。激光束20的波长在例如约300nm以上的uv范围内、或者在例如约800nm至1300nm之间的红外范围内,从而确保辐射发射到眼睛组织中。

在此所示的示例性情况下,激光装置14进一步包括扩大光束直径的由例如伽利略望远镜形成的光束扩大单元22、可控的偏转器单元24(扫描器)、以及用于聚焦光束的聚焦物镜26。仅出于绘图原因在图1中示出了被安排在扫描器24与聚焦物镜26之间的光束路径中的静止的光束偏转镜28,但在实际实施例中不需要提供所述静止的光束偏转镜(替代性地,在实际实施例中可能存在多于一个静止的光束偏转镜)。

程序控制的控制单元30根据包含在控制程序32中的控制指令来控制激光源18和扫描器24。这些控制指令限定激光束20的多个射击位置,这些射击位置一起表代表有待在眼睛12中产生的切割图案。每个射击位置代表在激光装置14的xyz坐标系中的一个点,所述xyz坐标系的z轴在光束从聚焦物镜26离开的位置处沿着激光束20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xyz坐标系的x轴和y轴跨越正交于z轴的平面。控制单元30控制扫描器24的方式为:使得对于由控制程序32预定义的每个射击位置,光束焦点位于所述xyz坐标系中的相应点处。

激光装置14取决于辐射参数是被设定成用于单脉冲应用(即,单个光束脉冲足以产生光致破裂)还是多脉冲应用(即,必须有多个辐射脉冲来产生光致破裂)而在每个射击位置将一个或多个辐射脉冲递送至有待治疗的眼睛组织。

为了在x方向上和y方向上调整光束焦点,扫描器24可以包括例如一对以电流测定法驱动的扫描镜,所述扫描镜被安排成使得它们可以围绕相互正交的旋转轴线倾斜。为了在z方向上控制光束焦点的位置,激光装置14可以包括例如合适的元件以便在激光束20进入聚焦物镜26之前影响所述激光束的发散。为此,可以提供例如在光束20的方向上可调整的透镜、可变屈光力的透镜、或者可变曲率的中空镜。从结构角度看,任何这样的元件都可以是光束扩大单元22的一部分。例如,可以想到的是将光束扩大单元22的入口透镜(其本身被设计为发散透镜)设计成关于其位置和/或屈光力是可调整的。图1中光束扩大单元22和扫描器24的单独简图只是用于展示激光装置14的功能部件的目的,而不必规定激光装置14的不同结构部件的特定顺序。

患者适配器16用于相对于激光装置14准确地定位眼睛12、并且由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第一子模块)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第二子模块)36构成。患者适配器16例如是一次性物品,所述一次性物品仅使用一次,并且然后在操作后丢弃或者被送往灭菌站,在灭菌站进行灭菌以用于可能的再次利用。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被放置在眼睛12上并且借助于真空来附连在该处。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被设计成用于与激光装置14可释放地联接在聚焦物镜26下方、在激光装置14的总体标记为38的联接端口处。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具有眼睛接触元件40,所述眼睛接触元件是透明的,以允许激光束20的辐射穿过其传播、并且在其底侧上提供用于眼睛12的接触表面42,所述接触表面面向眼睛12。

在此所示的示例性情况下,眼睛接触元件40是由压平板形成的,所述压平板被设计成在面向眼睛12的一侧上并且在背离眼睛的一侧上是扁平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眼睛接触元件40可以具有例如用于眼睛12的例如凹面的、凸面的或以其他形式弯曲的接触表面42。

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包括定中心部分44,所述定中心部分用于将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相对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在x-y平面内定中心。在z方向上,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可以相对于彼此在第一相对位置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上,当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附着至眼睛12上时,接触表面42仍不与眼睛12接触,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上,当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附着至眼睛12上时,接触表面42与眼睛12处于形状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在个模块中被保持在一起、并且在所述模块中相对于彼此沿z方向具有有限的移动游隙。沿z方向的这个移动游隙可以在几毫米的范围内、并且可以例如不大于10mm、或者不大于8mm、或者不大于6mm、或者不大于4mm。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可以借助于真空维持在第二相对位置。这种真空可以仅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被带到第二相对位置后产生,或者替代性地,可以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到达第二相对位置之前已经产生以由此支持或者排他地致使这两个部分适配器单元34、36相对移位到第二相对位置。

在下文中,z方向还被称为轴向方向,因为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其中患者适配器16联接至激光装置14上),由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限定的环轴线(图1中未具体展示)与z方向重合。

眼睛激光设备10还包括真空源46,以向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递送真空。递送至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真空的至少一部分随后从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被递送至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递送至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的真空的至少一部分用于将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吸靠在眼睛1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递送至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的真空的一部分用于将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吸靠在彼此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从真空源46递送至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真空的一部分被直接提供给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之间所限制的抽吸空间而不事先递送至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

图1通过虚线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真空源46与患者适配器16的适合真空入口端口(未在图1中示出)之间延伸的真空供应线路48。应注意的是,患者适配器16可以配备有多于一个真空入口端口。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适配器16的每个真空入口端口可以经由单独的真空供应线路48可连接或被连接至真空源46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患者适配器16具有两个抽吸空间,第一抽吸空间用于产生用于将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吸靠在眼睛12上的真空,并且第二抽吸空间用于产生用于将第一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适配器单元36吸靠在彼此上的真空。在这些实施例中,患者适配器16包括与第一和第二抽吸空间中的每一者相关的真空入口端口。在这些实施例中,两个不同的真空供应线路48在患者适配器16的真空入口端口与真空源46之间延伸。

真空源46包括例如至少一个真空泵。在某些实施例中,真空源46包括多个独立可控的真空泵,每个真空泵用于在患者适配器16的不同抽吸空间中产生真空。

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情况下,真空源46被示为作为激光装置14的组成部件。在替代性实施例中,真空源46可以是与激光装置14分开的部件。此外,真空供应线路48可以具有适合的终止元件(例如,抽吸杯),随着患者适配器16的真空入口端口机械地联接至激光装置14的联接端口38处,所述终止元件以不漏真空的方式与所述真空入口端口自动地(即,不需要外科医生或者助理的介入)接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科医生或者其助理的额外介入可能是必要的,以便在患者适配器16机械地联接至激光装置14的联接端口38处之前或者之后,在真空供应线路48与患者适配器16的真空入口端口之间建立不漏真空的连通连接。

针对患者适配器16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额外细节,现在参照以下附图。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患者适配器16的具体实现方式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患者适配器16的截面视图。如可以看到,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包括抽吸环部分50,所述抽吸环部分具有环轴线52、并且限定了环形第一抽吸空间54,所述抽吸空间开向眼睛12并且当抽吸环部分50被置于眼睛12上时被密封。通过抽空第一抽吸空间54,因此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可以附着至眼睛12上。

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进一步包括具有漏斗形区段58和圆柱形区段60、62的定中心部分56。漏斗形区段58沿轴向地朝向抽吸环部分50的方向渐缩、并且被设计成用于与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圆锥形部分64协作。当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轴向地插入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时,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的定中心部分56确保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相对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进行x-y对准。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具有圆柱形部分66、68,所述圆柱形部分的尺寸被确定为轴向插入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的圆柱形区段60、62中。更具体地,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圆柱形部分66具有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的圆柱形区段60的内直径相对应的外直径。此外,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圆柱形部分68具有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的圆柱形区段62的内直径相对应的外直径。通过圆柱形部分66与圆柱形区段60的接合以及圆柱形部分68与圆柱形区段62的接合,因此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相对于第二部分适配器36单元在x-y平面中定中心且不存在径向游隙、或者替代性地具有很小但限定的径向游隙。

在图3所示的情形下,即,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轴向地插入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中的情况下,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以及眼睛12之间界定了第二抽吸空间70。如在图3中可以看到,第二抽吸空间70的一部分延伸进入被界定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圆锥形部分64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的漏斗形区段58之间的区域中。

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在一个模块中被保持在一起,其中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在所述模块中相对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具有轴向游隙。例如,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中的这一者可以设有多个弹性可偏转的卡入式舌部(图中未示出),述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中的一者可以借助于所述卡入式舌部卡扣到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中的另一者上。存在于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之间的轴向游隙准许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相对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在第一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与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轴向移位。在第一相对位置上,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携带的位于圆锥形部分64的窄端区域中的接触元件40仍不与眼睛12接触。在第二相对位置,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沿轴向方向以最大深度插入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中;在此位置上,接触元件40通过其接触表面42压靠在眼睛12上,使眼睛12的角膜72变形成平整状态。通过抽空第二抽吸空间70,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可以被维持在并且可能被引入第二相对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可以根据欧洲专利申请号15001469.4的传授内容来设计,所述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援引并入本文。更具体地,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可以包括多个部件,所述部件包括抽吸环构件42、辅助构件44、以及控制环46,如在欧洲专利申请号15001469.4的图2中所示的。

为了向第一抽吸空间54和第二抽吸空间70递送真空源46(图1)产生的真空,患者适配器16包括在软管连接端口76与软管连接端口78之间延伸的第一软管(或者软管管路)74、以及在软管连接端口82与软管连接端口84之间延伸的第二软管(或软管管路)80。软管连接端口78、84被设置在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处、并且分别与第一抽吸空间54和第二抽吸空间70处于真空连通连接。如在图3中可以看到,在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中形成的抽空通路86从第一抽吸空间54延伸至软管连接端口78。类似地,抽空通路88从第二抽吸空间70延伸至软管连接端口84。软管连接端口78、84各自被设计为软管插入部,使得软管74、80可以通过将软管端部分滑动到软管插入部78、84中的每一个上而附接至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上。

软管连接端口76、82可以被设置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处、并且各自被类似地设计为软管插入部。因此,软管74、80可以通过将相反的软管端部分滑动到软管连接端口76、82中的每一个上而附接至软管连接端口76、82上。

如从图2中可以具体看到,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包括径向突出凸缘部分90,所述凸缘部分基本上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整个圆周延伸。凸缘部分90被布置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与接触元件40相反的轴向端区域中。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圆周的子部分中,凸缘部分90变宽以形成板部分92,所述板部分具有抓取区段94,所述抓取区段在患者适配器16附接至联接端口38上以及从其上释放的过程中有助于对患者适配器的手动操作。联接端口38可以在聚焦物镜26的输出侧(即在聚焦物镜26的激光束20离开物镜26的这侧)处形成。联接端口3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联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至容纳有聚焦物镜26的光学系统的壳体结构上或者在其上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联接端口38包括一对联接狭槽(图中未示出),所述联接狭槽被安排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具有面朝彼此的开放狭槽侧。这些联接狭槽限定了滑入式结构,所述滑入式结构允许凸缘部分90通过与x-y平面平行的滑动运动来滑动插入这些联接狭槽中。因此可以通过将凸缘部分90插入联接狭槽中并且将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从插入开始位置沿着x-y平面推到插入结束位置来完成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到激光装置14的附接,其中所述插入结束位置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止挡表面(图中未示出)限定,所述止挡表面由与每个联接狭槽相关联的联接端口38提供。

软管连接端口76、82被安排在板部分92的面朝抽吸环部分50的轴向侧、并且从板部分92的这侧轴向地突出。如在图4中可以看到,对于软管连接端口76的情况,这个软管连接端口76开向在板部分92上形成的通孔96。通孔96限定了患者适配器16的真空口入端口,所述真空入口端口被定位在板部分92的相反轴向侧。挠性抽吸盖98被布置在激光装置14处、并且形成联接端口38的真空出口端口。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完全联接至激光装置14上时抽吸盖98与通孔96对准、并且围绕通孔96外围边缘接触板部分92。随着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从插入开始位置至插入结束位置滑动进入联接端口38的滑入式结构中,板部分92在抽吸盖98下方移动穿过所述抽吸盖,直到通孔96与抽吸盖98对准。这种状态对应于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的插入结束位置。应当理解是,提供了与软管连接端口82相关联的另一个通孔96和另一个抽吸盖98。

在图中未具体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联接端口38被设计成用于允许通过将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沿z方向接近聚焦物镜26直至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到达与聚焦物镜26的联接位置来将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附接至激光装置14上,在所述连接位置上,联接机构变为启动以将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联接至聚焦物镜26上。例如,联接机构可以包括在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和聚焦物镜26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卡扣结构。在这些实施例中,不需要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相对于抽吸盖98的侧向移动。

归因于软管74、80(所述软管仅需要桥接从第一部分适配器单元34到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的小段距离、并且因此可以具有相对短的长度)的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避免使用长的软管管路来桥接从第二部分适配器单元36到真空泵机构的长距离。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可以防止在用于将抽吸环部分固定在眼睛上的抽吸空间中发生不希望的抽吸损失,所述损失可能来自软管管路的不希望的晃动或摇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