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0230发布日期:2018-08-04 15:3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进行生物体信息的检测的传感器和为了将该传感器的前端部插入至生物体内而穿刺到生物体的针体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特别是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将传感器的前端部插入至生物体内到所希望的深度。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为了测量糖尿病患者的组织间液内的葡萄糖浓度而使用将传感器留置在皮下组织数日的装置。作为这样的用于检测包括生物体(例如,糖尿病患者等被测量者等)的检测对象物质(例如,葡萄糖、pH、胆固醇、蛋白质等)的浓度的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呈长条状并且通过将前端部留置在生物体内而能够进行生物体信息的检测的传感器和为了将该传感器的前端部插入至生物体内而穿刺到生物体的针体。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61341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的以往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是按每个传感器将收容有传感器的针体插入至生物体内的结构,所以若在穿刺时传感器的位置在针体内发生偏移,或在拔去时传感器也伴随着被拔出的针体而移动,则即使将针体插入到所希望的深度,也不能够将传感器留置在所希望的深度。因此,需要设置用于在穿刺时固定针体内的传感器的位置,在拔去时固定生物体内的传感器的位置的机构,存在结构变得复杂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开发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使传感器的前端部留置在生物体内的所希望的深度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呈长条状并且通过将前端部留置在生物体内而能够进行生物体信息的检测的传感器以及为了将该传感器的前端部插入至上述生物体内而穿刺到上述生物体的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传感器的前端部能够沿着穿刺到上述生物体的上述针体插入至上述生物体内。

此处,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优选上述传感器的基端部能够在与上述针体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优选上述传感器的基端部能够在沿着上述生物体的表面的方向上移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优选上述传感器具备测量光产生部和导光部,上述测量光产生部被配置于该传感器的前端部并且使光产生,上述导光部使来自该测量光产生部的光传递到上述传感器的基端部。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具备端部部件,上述端部部件被固定于上述传感器的基端部并且至少使来自该传感器的基端部的光通过,上述端部部件具备使从上述传感器的基端部扩散的光汇聚的光调整部。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上述光调整部使从上述传感器的基端部扩散的光汇聚成平行光。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具备:端部部件,被固定于上述传感器的基端部并且至少使与从该传感器得到的检测对象物质的浓度对应的信号通过;基座部件,能够贴附于上述生物体的表面;端部部件引导路,被设置于上述基座部件并引导上述端部部件;以及探测器,具有接收来自上述端部部件的上述信号的接收部以及基于由该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信号来检知上述检测对象物质的浓度的检知部,上述探测器能够对于上述基座部件装卸。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通过利用上述探测器推压上述端部部件来使该端部部件移动,从而使上述传感器的前端部沿着上述针体插入至上述生物体内。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若利用上述探测器推压上述端部部件来使该端部部件移动,则上述端部部件伴随着该移动而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优选上述端部部件引导路具备收容上述端部部件的圆筒状的内周面,上述端部部件引导路的内周面和上述端部部件的外周面经由螺纹部连接,上述螺纹部伴随着上述端部部件的移动而使该端部部件旋转。

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优选上述端部部件引导路具备收容上述端部部件的圆筒状的内周面,上述端部部件具备圆筒状的外周面,上述探测器具备插入筒部和操作部,上述插入筒部具有能够插入至上述端部部件引导路内的圆筒状的外周面,上述操作部能够与该插入筒部一体地旋转,上述端部部件引导路的内周面和上述插入筒部的外周面能够经由螺纹部连接,上述螺纹部伴随着上述操作部的旋转操作而使上述插入筒部朝向上述端部部件引导路的里侧移动,上述插入筒部的前端面和上述端部部件的基端面能够经由阻止相互旋转的嵌合部连接。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在上述基座部件设置有引导上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引导路,上述传感器引导路随着接近上述针体而逐渐朝向上述生物体的表面弯曲,在上述传感器引导路的上述针体侧设置有逆弯曲引导部,该逆弯曲引导部以使上述传感器向与上述传感器引导路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方式进行引导。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通过使上述探测器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移动而使上述针体穿刺到上述生物体,通过使上述探测器进一步移动,从而上述端部部件被推压而移动,上述传感器的前端部沿着上述针体被插入至上述生物体内。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具备:穿刺用针保持部件,保持上述针体;穿刺用施力部件,对上述穿刺用针保持部件朝向上述生物体的表面施力;以及穿刺用可动部,通过与上述穿刺用针保持部件接合而保持该穿刺用针保持部件从上述穿刺用施力部件接受作用力的状态,上述穿刺用可动部通过使上述探测器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移动而被上述探测器推压,从而解除上述穿刺用针保持部件的接合。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具备保持上述针体并且能够从上述基座部件脱离的穿刺工具,使上述探测器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移动,在上述传感器的前端部向上述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上述穿刺工具能够从上述基座部件脱离。

另外,在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优选上述穿刺工具还具备防止脱离用可动部,上述防止脱离用可动部通过与上述基座部件接合而防止上述穿刺工具从该基座部件脱离,上述防止脱离用可动部在上述传感器的前端部向上述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被上述探测器推压,从而解除与上述基座部件的接合。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使上述探测器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移动,在上述传感器的前端部向上述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上述针体被从上述生物体拔去。

并且,对于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言,优选具备:拔去用针保持部件,保持上述针体;拔去用施力部件,对上述拔去用针保持部件向从上述生物体拔去的方向施力;以及拔去用可动部,通过与上述拔去用针保持部件接合而保持该拔去用针保持部件从上述拔去用施力部件接受作用力的状态,上述拔去用可动部在上述传感器的前端部向上述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被上述探测器推压,从而解除与上述拔去用针保持部件的接合。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传感器与针体独立地插入至生物体内,所以能够使传感器的前端部留置在生物体内的所希望的深度。另外,根据本发明,无需设置以往需要的在穿刺以及拔去时用于固定传感器的机构。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使传感器的前端部留置在生物体内的所希望的深度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使用要领的右视图以及立体图,(a)表示向生物体表面粘贴时的状态,(b)表示穿刺时的状态,(c)表示传感器插入时的状态,(d)是针体拔去时的状态,(e)表示测量时的状态。

图3是表示图2(a)的状态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从右侧观察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2(b)的状态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从右侧观察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c)的状态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从右侧观察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传感器一直带有弯曲倾向地插入到生物体的情况下的传感器的到达位置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变形例的图,(a)是立体图,(b)是右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其它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示意图,(a)是左侧视图,(b)是主视图,(c)是右视图,(d)是(b)的A-A剖视图。

图12(a)是图11(b)的B-B剖视图,(b)是图11(d)的C-C剖视图,(c)是(b)的D-D剖视图。

图13是依照图12(a)来表示图11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穿刺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a)表示穿刺前,(b)表示穿刺后的状态。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图,(a)是穿刺工具的立体图,(b)是表示传感器插入前的状态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c)是表示传感器插入完成时的状态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示意图,(a)是表示穿刺前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穿刺前的状态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示意图,(a)是表示穿刺时的状态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b)是表示传感器插入完成时的状态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穿刺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在穿刺前的状态下表示图17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图,(a)是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b)是立体图,(c)是从主视面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20是在刚穿刺后的状态下表示图17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图,(a)是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b)是(a)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在针体拔去时的状态下表示图17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图,(a)是表示刚针体拔去后的状态的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b)是表示针体拔去紧前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c)是表示针体拔去紧前的状态的其它剖面立体图。

图22是在穿刺工具脱离时的状态下表示图17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图,(a)是从右侧观察到的局部剖面侧视图,(b)是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详细地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进行例示说明。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是指针体13a的延伸方向,上方是针体13a的基端侧(即,图3中的上方向),下方是针体13a的前端侧。另外,前方是指在传感器21向生物体内插入时,传感器21的基端部移动的方向(即,图3中的左方向),后方是指其相反方向。并且,左右方向是指在从前方朝向后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具备穿刺工具10、基座部件20以及探测器30。而且,其使用要领的概略如下。首先,如图2(a)所示,将穿刺工具10安装于基座部件20,在将探测器30设置到基座部件20的状态下,粘附于生物体的表面例如糖尿病患者等被测量者的皮肤。接下来,如图2(b)所示,若按下穿刺工具10的按钮12a则针体13a被朝向生物体发射,穿刺完成。接着,如图2(c)所示,若使探测器30相对于基座部件20前进,则被配置在基座部件20内的传感器21移动并沿着针体13a插入至生物体内(例如,皮肤下数mm左右)。接着,如图2(d)所示,从基座部件20取下穿刺工具10并废弃,在图2(e)所示的状态下,在规定的期间(例如数日)检测来自传感器21的生物体信息例如检测对象物质(例如,葡萄糖、pH、胆固醇、蛋白质等)的浓度。在生物体信息的测量结束时,从生物体的表面取下图2(e)所示的装置,并从基座部件20取下探测器30,从而基座部件20废弃,而探测器30能够与未使用的穿刺工具10以及基座部件20一起再利用。

此外,检测出的生物体信息例如被发送至接收机(图示省略),能够在接收机具备的显示部上实时进行显示,或基于该生物体信息,自动地调整接收机具备的投药装置的投药量。另外,将生物体信息预先存储至探测器30具备的存储装置(图示省略),在测量期间结束后对投药量与生物体信息的关系进行分析,可有助于处方变更。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的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那样。此外,图3是表示图2(a)的状态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的局部剖面侧视图。穿刺工具10具备:能够装卸于基座部件20的壳体11、被配置为贯通壳体11的上部开口11a且上部构成为按钮12a的按钮部件12、被配置为贯通按钮部件12的下部开口12b并且下部构成为针体13a的针部件13、对被配置在按钮部件12与针部件13之间的针部件13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件(在本例中为螺旋弹簧)14和能够覆盖针体13a的罩15。

壳体11具备形成能够与基座部件20的嵌合凹部20a嵌合的嵌合凸部11b的底壁11c。在底壁11c形成有能够插入针体13a的贯通孔。另外,在底壁11c的外周边竖立设置有在上端部形成上部开口11a的俯视矩形状的外周壁11d。在外周壁11d的前方上端部连接设置有朝向下方延伸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的防止脱离用杆11e。在防止脱离用杆11e的下端部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的接合突起11f。若穿刺工具10被安装于基座部件20则接合突起11f与设置在基座部件20的接合孔20b接合,防止穿刺工具10从基座部件20脱离。另外,若操作防止脱离用杆11e则解除与接合孔20b的接合,能够实现穿刺工具10的脱离。

按钮部件12在上部具备呈有顶圆筒状的按钮12a。在按钮12a的下端部连接有呈俯视矩形状的内周壁12c。在内周壁12c的下端部形成由下部开口12b。在内周壁12c的前方侧的壁部与左右侧的壁部之间形成有从内周壁12c的下端朝向上方延伸的狭缝,由此,内周壁12c的前方侧的壁部作为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臂12d发挥作用。在弹性臂12d的后面形成有能够将针部件13的凸缘部13b卡止的接合突起12e。

另外,在内周壁12c的前方侧的壁部的前面上部设置有对置的能够与从外周壁11d的上部向后方突出的接合突起11d1接合的下侧接合突起12f1以及上侧接合突起12f2。在图3所示的穿刺前的状态下,通过接合突起11d1与下侧接合突起12f1的接合,从而防止针部件13向上方拔出。另外,在与弹性臂12d对置的外周壁11d的下部设置有朝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的上端面形成朝向前方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1d2。弹性臂12d的下端部在图3所示的穿刺前的状态下位于倾斜面11d2的后方侧部分的上方。

针部件13具备后方被切掉的呈剖面半圆弧状的针体13a。针体13a的前端部变细,在图3所示的穿刺前的状态下被收纳至基座部件20的内部。在针体13a的基端部连接有呈圆柱状的轴13c。在轴13c的外周侧空开环状的缝隙地设置有筒壁13d,轴13c的上端部和筒壁13d的上端部通过圆板状的顶壁而连结。在筒壁13d的外周面形成有凸缘部13b。在凸缘部13b的上面与按钮12a的下面之间配置有施力部件14。在图3所示的穿刺前的状态下,通过弹性臂12d的接合突起12e将凸缘部13b卡止,从而保持对针体13a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件14的作用力。

在形成于轴13c的外周侧的环状的缝隙中,罩15被配置成能够上下滑动。罩15具备圆筒状的筒部15a和形成在该筒部15a的上端外周面的呈圆环状的接合突起15b。筒部15a能够通过形成在壳体11的底壁11c的贯通孔,但接合突起15b不能够通过该贯通孔。因此,如图1、图2(d)所示,在将穿刺工具10从基座部件20取下的状态下,罩15因其自重而从壳体11突出,遮盖针体13a。

如图1所示,基座部件20具备具有能够粘贴于生物体的表面的底面的大致矩形状的底板20c。在底板20c的前边缘竖立设置有大致矩形状的纵壁20d。在纵壁20d设置有与前述的穿刺工具10的防止脱离用杆11e的接合突起11f接合的接合孔20b。另外,在纵壁20d的左右两端部设置有一对接合片20e。一对接合片20e分别具有接合突起20e1,在使探测器30如图2(c)所示那样前进时,这些接合突起20e1卡止于探测器30的接合孔30a。另外,在生物体信息的测量结束时,使探测器30的接合片20e弹性变形来解除接合突起20e1与接合孔30a的接合,能够从基座部件20取下探测器30。

在纵壁20d的接合孔20b的后方设置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基座20f。在基座20f的上面的前方部分设置有用于使前述的穿刺工具10嵌合的嵌合凹部20a。在嵌合凹部20a形成有沿针体13a能够贯通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贯通孔20f1。为了防止感染,该贯通孔20f1的内部的上面侧为被橡胶等密封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基座20f的内部配置有呈长条状的传感器21和被固定在该传感器21的基端部的端部部件22。传感器21具备被配置在该传感器21的前端部的测量光产生部21a和与该测量光产生部21a的基端部连接并延伸到传感器21的基端部的导光部21b。导光部21b具备光纤,将从传感器21的基端部入射的激发光传递到测量光产生部21a,并且能够将通过该激发光而在测量光产生部21a产生的测量光传递到传感器21的基端部。测量光产生部21a具备包括通过激发光而发出荧光的荧光色素的荧光凝胶,该荧光凝胶产生与检测对象物质的浓度对应的荧光(测量光)。

端部部件22具备作为光调整部的准直透镜22a。准直透镜22a使从传感器21的基端部扩散的测量光汇聚为平行光。另外,反之,准直透镜22a能够使从探测器30入射的激发光汇聚并向传感器21的基端部传递。此外,在大致圆柱状的准直透镜22a的外周侧设置有保持准直透镜22a的内筒22b。内筒22b具备圆筒状的外周面。

在基座20f设置有引导端部部件22的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具备圆筒状的内周面,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的内周面和内筒22b的外周面经由螺纹部连接。在本例中,该螺纹部由形成在内筒22b的外周面的螺纹槽22b1和形成在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的内周面的螺纹牙20f3构成,伴随着端部部件22向前方的移动而使该端部部件22旋转。

在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的前方设置有引导传感器21的传感器引导路20f4。传感器引导路20f4具备圆筒状的内周面,其基端部位于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的轴心。另外,传感器引导路20f4随着从其基端部接近配置针体13a的贯通孔20f1而逐渐朝向下方弯曲并与贯通孔20f1连接。在图3所示的穿刺前的状态下,传感器21的前端部收纳在贯通孔20f1内,端部部件22被配置在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的后端。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的后方开放,能够从该开放部插入探测器30的圆筒状的插入筒部30b。

探测器30具备使通过插入筒部30b向端部部件22入射的激发光产生的发光部(图示省略)。另外,探测器30具备接受从端部部件22通过插入筒部30b入射的测量光的受光部(图示省略)。并且,探测器30具备基于由受光部接受到的测量光来检知检测对象物质的浓度的检知部(图示省略)。

使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从图2(a)所示的穿刺前的状态成为图2(c)所示的传感器21插入后的状态为止的要领如下。首先,如图4所示,若按下按钮12a,则弹性臂12d的下端部与壳体11的倾斜面11d2抵接并滑行,弹性臂12d向前方弹性变形。由此,解除弹性臂12d与针部件13的接合,通过施力部件14的作用力将针体13a朝向生物体发射。

若在这样针体13a的前端部被穿刺到生物体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那样使探测器30前进,则探测器30的插入筒部30b被插入至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此时,由于由插入筒部30b的前端面推压端部部件22的后端面,所以端部部件22通过螺纹部(螺纹槽22b1、螺纹牙20f3)一边旋转一边前进。另外,由于传感器21被固定在端部部件22,所以传感器21也仍一边旋转一边移动,其前端部在针体13a的内面被引导而被向生物体内插入。

此处,使传感器21旋转并向生物体内插入的理由如下。在为了减少测量时的装置距离生物体的表面的高度而减小传感器引导路20f4的曲率半径的情况下,担心传感器21容易带有弯曲倾向。在将传感器21一直带有弯曲倾向地插入到生物体的情况下,如图6中实线所示,传感器21未被笔直地插入,传感器21的前端部有可能没有到达到所希望的深度。因此,在本例中,通过使传感器21一边旋转一边向生物体插入,即使带有弯曲倾向,也使由该弯曲倾向所造成的影响分散在整周上,能够更直线状地插入传感器21的前端部。

这样,作为用于使传感器21旋转的螺纹部,作为变形例也能够采用图7所示那样的结构。即,在本变形例中,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具备能够与端部部件22’的螺纹槽22b1’接合的多个突起20f3’。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螺纹部的滑动阻力,并可以进行端部部件22’的更顺畅的移动以及旋转。另外,作为其它变形例,也能够采用图8所示那样的结构。在本变形例中,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具备螺纹槽20f5”,端部部件22”具备螺纹牙22b2”。此外,从产生端部部件22、22’、22”的顺畅的移动以及旋转的观点来看,优选螺纹部的螺纹牙20f3、22b2”、突起20f3’~螺纹槽22b1、22b1’、20f5”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为45°以下。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呈长条状并且通过将前端部留置在生物体内而能够进行生物体信息的检测的传感器21和为了将该传感器21的前端部插入至生物体内而穿刺到生物体的针体13a,能够使传感器21的前端部沿着穿刺到生物体的针体13a插入至生物体内。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由于能够将传感器21与针体13a分开地插入至生物体内,所以能够使传感器21的前端部留置在生物体内的所希望的深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传感器21的基端部能够向与针体13a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动这样的结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能够从与针体13a的延伸方向不同的方向压入传感器21,使用于压入针体13a的机构和用于压入传感器21的机构分离,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传感器21的基端部能够在沿着生物体的表面的方向上移动这样的结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能够将传感器21从沿着生物体的表面的方向压入,并能够抑制用于压入传感器21的机构相对于生物体表面的高度。另外,因此,在向生物体表面安装时不易被衣服等勾住,能够提高佩戴感。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传感器21具备测量光产生部21a和导光部21b,该测量光产生部21a被配置于该传感器21的前端部并且使光产生,该导光部21b使来自该测量光产生部21a的光传递到传感器21的基端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通过使用光学式的传感器21,能够改善测量精度、传感器21的寿命。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端部部件22,该端部部件22被固定于传感器21的基端部并且至少使来自该传感器21的基端部的光通过,端部部件22具备使从传感器21的基端部扩散的光汇聚的光调整部(准直透镜22a)。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能够缓和对探测器30的受光部与端部部件22之间的光轴向的距离的精度要求。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光调整部(准直透镜22a)使从传感器21的基端部扩散的光汇聚为平行光这样的结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能够使对探测器30的受光部与端部部件22之间的光轴向的距离的精度要求最小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端部部件22,被固定于传感器21的基端部并且至少使与从该传感器21得到的检测对象物质的浓度对应的信号(测量光)通过;基座部件20,能够贴附于生物体的表面;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被设置在基座部件20并引导端部部件22;以及探测器30,具有接收来自端部部件22的上述信号的接收部(受光部)以及基于由该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信号来检知上述检测对象物质的浓度的检知部,探测器30能够对于基座部件20装卸。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能够进行探测器30的再利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通过利用探测器30推压端部部件22来使端部部件22移动,从而使传感器21的前端部沿着针体13a插入至生物体内这样的结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通过探测器30的移动能够插入传感器21,并且能够使传感器21插入后的向探测器30的信号的传递变得可靠。特别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传感器21选为光学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传感器21的插入完成时的探测器30的受光部与端部部件22之间的光轴向的距离的精度,并提高生物体信息的检测精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若利用探测器30推压端部部件22来使该端部部件22移动,则端部部件22伴随着该移动而旋转这样的结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减少传感器21的弯曲倾向所造成的影响,更直线状地向生物体内插入传感器21,并且能够可靠地将传感器21的前端部插入至生物体内到所希望的深度,能够实现精度更高的测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具备收容端部部件22的圆筒状的内周面,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的内周面和端部部件22的外周面经由螺纹部(螺纹槽22b1、螺纹牙20f3、螺纹槽22b1’、多个突起20f3’、螺纹槽20f5”、螺纹牙22b2”)连接,该螺纹部伴随着端部部件22的移动而使该端部部件22旋转。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1,由于能够与探测器30的压入动作联动地使传感器21旋转,所以能够使一步使传感器21旋转一边插入的操作变得容易。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传感器21的弯曲倾向对策,设为与探测器30的压入动作联动地使传感器21旋转的结构,但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在探测器30A的插入时加进旋转操作的结构来代替这样的结构。

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A具备收容端部部件22的圆筒状的内周面,端部部件22A具备圆筒状的外周面,探测器30A具备能够插入至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A内的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的插入筒部30bA、和能够与该插入筒部30bA一体地旋转的操作部30b1A。另外,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A的内周面和插入筒部30bA的外周面能够经由螺纹部S连接,该螺纹部S伴随着操作部30b1A的旋转操作而使插入筒部30bA朝向端部部件引导路20f2A的里侧移动。并且,插入筒部30bA的前端面和端部部件22A的基端面经由阻止相互的旋转的嵌合部F连接。

并且,作为这样的弯曲倾向对策,并不是使传感器21A旋转,如图10所示,可以为在出口侧向相反方向弯曲来矫正弯曲倾向的结构。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在基座部件20B设置有引导传感器21B的传感器引导路20f4B,传感器引导路20f4B随着接近针体13aB而逐渐朝向下方弯曲,在传感器引导路20f4B的针体13aB侧设置有逆弯曲引导部20f6B,该逆弯曲引导部20f6B以使传感器21B向与传感器引导路20f4B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的方式进行引导。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无需设置用于使传感器21B旋转的螺纹部,所以结构的简单化成为可能。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3,详细地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2进行例示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2在通过使探测器230相对于基座部件220移动而使针体213a穿刺到生物体这一点上,结构与使用图1~图10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其它点上为相同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2所示,穿刺工具210具备壳体211、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穿刺用施力部件(在本例中为螺旋弹簧)214和作为穿刺用可动部的杆部件216。壳体211呈中空的长方体状,在其底壁211c设置有使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保持的针体213a贯通的贯通孔。另外,在壳体211的左侧壁设置有将杆部件216的摆动轴216a可摆动地保持的贯通孔,在壳体211的底壁211c设置有使杆部件216的下端部贯通的插口211c1。

杆部件216具备杆主体216b,杆主体216b呈从上下方向中间部到下端部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中间部向后方折弯的折线形状,在该杆主体216b的上部中的左侧壁突出设置摆动轴216a。另外,在杆主体216b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中的右侧壁突出设置有能够与被设置在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的上部的凸缘部213b接合的接合突起216c。在壳体211的顶壁与凸缘部213b之间配置有穿刺用施力部件214。在图11~图12所示的穿刺前的状态下,在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从穿刺用施力部件214接受作用力的状态下杆部件216的接合突起216c将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的凸缘部213b卡止。

若从该状态如图13(a)所示那样使探测器230相对于基座部件220移动,则杆部件216的下端部被探测器230推压,在插口211c1内向前方移动。杆部件216伴随着该杆部件216的下端部的移动而以其摆动轴216a为中心进行摆动,从而解除杆部件216与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的接合。因此,如图13(b)所示,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从穿刺用施力部件214通过作用力而被按下,针体213a被穿刺到生物体。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2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通过使探测器230相对于基座部件220移动而使针体213a穿刺到生物体,通过使探测器230进一步移动,端部部件222被推压而移动,传感器221的前端部沿着针体213a被插入至生物体内。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2,通过使探测器230移动这一系列的操作,能够实现针体213a的穿刺以及传感器221的插入,所以操作的容易化成为可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2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保持针体213a;穿刺用施力部件214,对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朝向生物体的表面施力;以及穿刺用可动部(杆部件216),通过与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接合而保持该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从穿刺用施力部件214接受作用力的状态,穿刺用可动部(杆部件216)通过使探测器230相对于基座部件220移动而被探测器230推压,从而解除与穿刺用针保持部件213的接合。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2,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操作的容易化。

接下来,参照图14,详细地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3进行例示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3在构成为通过使探测器330相对于基座部件320移动从而穿刺工具310能够从基座部件320脱离这一点上,结构与使用图1~图10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其它点上为相同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a)所示,穿刺工具310具备作为防止脱离用可动部的防止脱离用杆311e。如图14(b)所示,防止脱离用杆311e构成为能够从前方卡止于基座部件320的纵壁320d。即,在防止脱离用杆311e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接合突起311f。若将穿刺工具310安装于基座部件320则该接合突起311f与被设置在纵壁320d的接合孔320b接合,防止穿刺工具310从基座部件320脱离。

另外,在防止脱离用杆311e的下端部设置有向左右方向突出的一对延伸突出部311e1。如图14(c)所示,使探测器330相对于基座部件320移动,在传感器321向前端部的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一对延伸突出部311e1被探测器330向前方推压,从而解除防止脱离用杆311e与基座部件320的接合。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3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保持针体313a并且能够从基座部件320脱离的穿刺工具310,使探测器330相对于基座部件320移动,在传感器321的前端部向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穿刺工具310能够从基座部件320脱离。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3,通过使探测器330移动这一系列的操作,能够实现传感器321的插入以及穿刺工具310的脱离可能化,所以操作的容易化成为可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3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穿刺工具310具备防止脱离用可动部(防止脱离用杆311e),该防止脱离用可动部通过与基座部件320接合而防止穿刺工具310从该基座部件320脱离,防止脱离用可动部(防止脱离用杆311e)在传感器321的前端部向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被探测器330推压,从而解除与基座部件320的接合。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3,通过简单的构成结构,能够实现操作的容易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止脱离用可动部(防止脱离用杆311e)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使用图11~图13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5~图16,详细地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4进行例示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4在通过使探测器430相对于基座部件420移动,从而针体413a被从生物体拔去这一点上,结构与使用图1~图10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其它点上为相同的结构。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穿刺工具410具备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壳体411和拔去用施力部件(在本例中为螺旋弹簧)414。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具备针体413a、与该针体413a的基端部相连的俯视矩形状的凸缘部413b和与该凸缘部413b的基端部相连的圆柱状的按下操作部413e。壳体411呈中空的长方体状,在其底壁411c设置有使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的针体413a贯通的贯通孔。另外,在壳体411的顶壁设置有使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的按下操作部413e以不能够向上方拔出的方式贯通的贯通孔。

并且,在壳体411的正面侧的侧壁形成有作为拔去用可动部的杆体411g。在杆体411g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后面突出设置有能够将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的凸缘部413b卡止的接合突起411g1。另外,在杆体411g的下端部的后面突出设置有防止脱离用的接合突起411g2,该防止脱离用的接合突起411g2通过卡止于基座部件420而防止穿刺工具410从基座部件420脱离。并且,在杆体411g的下端部设置有向左右方向突出的一对延伸突出部411g3。另外,在壳体211的底壁411c与凸缘部213b之间配置有拔去用施力部件414。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4,首先,如图16(a)所示,通过按下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的按下操作部413e,能够使针体413a穿刺到生物体。而且,在成为该穿刺状态时,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的凸缘部413b卡止于杆体411g的接合突起411g1,从而保持拔去用施力部件414对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向上方的作用力。

如果在该状态下使探测器430前进,则能够将传感器421插入至生物体内。而且,在该插入完成时,杆体411g的一对延伸突出部411g3被探测器430推压,杆体411g向前方摆动。通过该杆体411g的摆动,解除杆体411g的接合突起411g1与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的凸缘部413b的接合,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通过拔去用施力部件414的作用力而向上方移动,针体413a被从生物体拔去。另外,通过该杆体411g的摆动,也解除杆体411g的接合突起411g2与基座部件420的接合,所以穿刺工具410能够从基座部件420脱离。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4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使探测器430相对于基座部件420移动,在传感器421的前端部向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针体413a被从生物体拔去。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4,通过使探测器430移动这一系列的操作,能够实现传感器421的插入和针体413a的拔去这两方,所以操作的容易化成为可能。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4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保持针体413a;拔去用施力部件414,对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向从生物体拔去的方向施力;以及拔去用可动部(杆体411g),通过与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接合而保持该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从拔去用施力部件414接受作用力的状态,拔去用可动部(杆体411g)在传感器421的前端部向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被探测器430推压,从而解除与拔去用针保持部件413的接合。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4,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操作的容易化。

接下来,参照图17~图22,详细地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进行例示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在通过使探测器530相对于基座部件520移动,能够实现针体513a的穿刺、针体513a的拔去以及穿刺工具510的脱离可能化这一点上,结构与使用图1~图10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其它点上为相同的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具备穿刺工具510、基座部件520和探测器530。另外,如图18所示,穿刺工具510具备壳体511、动子517a、拔去用施力部件(在本例中为螺旋弹簧)514、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杆部件517b、穿刺用施力部件(在本例中为螺旋弹簧)518和盖部件519。此外,由动子517a和杆部件517b构成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

壳体511呈上方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状,在其底壁511c设置有使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的针体513a贯通的贯通孔。另外,在壳体511的正面侧的侧壁形成有杆体511g。在杆体511g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后面突出设置有能够将被设置在杆部件517b的杆体517b1的前面的接合凹部517b2卡止的接合突起511g1。另外,在壳体511的杆体511g的下端部的后面突出设置有防止脱离用的接合突起511g2,该防止脱离用的接合突起511g2通过卡止于基座部件520而防止穿刺工具510从基座部件520脱离。并且,在杆体511g的下端部设置有向左右方向突出的一对延伸突出部511g3。

动子517a具备使针体513a贯通的贯通孔被设置在中央的圆板状的底壁、和竖立设置在该底壁的周边的大致圆筒状的周壁517a1。在周壁517a1的下部外周面设置有俯视大致矩形状的凸缘部517a2。此外,在凸缘部517a2的4角设置有前后方向引导突起517a3和左右方向引导突起517a4,在动子517a在壳体511内上下移动时,该前后方向引导突起517a3与壳体511的前后的周壁抵接并被引导,在动子517a在壳体511内上下移动时,该左右方向引导突起517a4与壳体511的左右的周壁抵接并被引导。

在动子517a的周壁517a1中,在凸缘部517a2的上方形成有将杆部件517b的杆体517b1可摆动地收容的切口517a5。在动子517a的周壁517a1的上端部设置有嵌合突起517a6,该嵌合突起517a6与杆部件517b的呈圆板状的顶壁517b3上所形成的嵌合凹部517b4嵌合。在动子517a的底壁与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的大致圆板状的凸缘部513b之间配置拔去用施力部件514,在内部收容了拔去用施力部件514和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的状态下,在动子517a安装有杆部件517b。在该安装时,使拔去用施力部件514压缩变形来使针体513a从动子517a的底壁突出的状态下,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的凸缘部513b的上边缘卡止于被设置在杆部件517b的杆体517b1的接合突起517b5(参照图19(a))。

如图18所示,盖部件519具备封闭壳体511的上部的开口的大致矩形状的顶板519a、和从顶板519a垂下的左右一对卡止臂519b。在一对卡止臂519b的上部外侧面设置有接合片519b1,该接合片519b1从上方越过而卡止于被设置在壳体511的左右的周壁的接合突起511h。另外,在一对卡止臂519b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内侧面设置有能够将动子517a的凸缘部517a2的左右的边缘卡止的接合突起519b2。在一对卡止臂519b的下端部内侧面设置有能够与被设置在探测器530的前部的一对突起部531(参照图17)的外侧面滑动接触的承接部519b3。一对突起部531的外周面的前端部成为朝向后方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531a。

在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的凸缘部517a2与盖部件519的顶板519a之间配置穿刺用施力部件518,在内部收容了穿刺用施力部件518和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的状态下,在壳体511安装有盖部件519。在该安装时,使穿刺用施力部件518压缩变形来使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向上方移动的状态下,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的凸缘部517a2卡止在一对卡止臂519b的接合突起519b2(参照图19(c))。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若在图19所示那样的穿刺前的状态下使探测器530前进,则如图19(b)中箭头所示那样,探测器530的一对突起部531前进。而且,如图19(c)中箭头所示,被设置在一对突起部531的前端的倾斜面531a与一对卡止臂519b的承接部519b3抵接并推开一对卡止臂519b。

于是,解除一对卡止臂519b的接合突起519b2与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的凸缘部517a2的接合,如图20(a)所示,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被向穿刺用施力部件518的下方的作用力按下,针体513a穿刺到生物体。另外,通过该按下,如图20(b)所示,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的杆体517b1的接合凹部517b2与壳体511的杆体511g的接合突起511g1接合。

若从该状态进一步使探测器530前进,则能够推压端部部件522而使传感器521的前端部插入至生物体内。而且,在传感器521的前端部向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如图21(b)所示,探测器530的一对突起部531的前端部与壳体511的杆体511g的一对延伸突出部511g3抵接,使杆体511g向前方摆动。通过该杆体511g的摆动,如图21(c)中箭头所示,与杆体511g接合的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的杆体517b1也向前方摆动。结果解除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的凸缘部513b与杆体517b1的接合突起517b5的接合,如图21(a)所示,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通过拔去用施力部件514的作用力而向上方移动,针体513a被从生物体拔去。

另外此时,由于解除壳体511的杆体511g的防止脱离用的接合突起511g2与基座部件520的接合,所以如图22所示,能够使穿刺工具510从基座部件520脱离。另外,在穿刺工具510脱离时,针体513a被导入到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的内部,所以防止使用者与针体513a的接触。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穿刺工具510,该穿刺工具510保持针体513a并且能够从基座部件520脱离,通过使探测器530相对于基座部件520移动而使针体513a穿刺到生物体,通过使探测器530进一步移动,端部部件522被推压而移动,传感器521的前端部沿着针体513a插入至生物体内,在传感器521的前端部向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针体513a被从生物体拔去,并且穿刺工具510能够从基座部件520脱离。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通过使探测器530移动这一系列的操作,能够实现针体513a的穿刺、传感器521的插入、针体513a的拔去以及穿刺工具510的脱离可能化,所以能够使操作格外容易。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保持针体513a;穿刺用施力部件518,对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朝向生物体的表面施力;穿刺用可动部(卡止臂519b),通过与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接合而保持该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从穿刺用施力部件518接受作用力的状态,穿刺用可动部(卡止臂519b)通过使探测器530相对于基座部件520移动而被探测器530推压,解除与穿刺用针保持部件517的接合。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具备: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保持针体513a;拔去用施力部件514,对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向从生物体拔去的方向施力;以及拔去用可动部(杆体511g以及杆体517b1),通过与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接合而保持该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从拔去用施力部件514接受作用力的状态,拔去用可动部(杆体511g以及杆体517b1)在传感器521的前端部向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被探测器530推压,从而解除与拔去用针保持部件513的接合。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穿刺工具510具备防止脱离用可动部(杆体511g),该防止脱离用可动部通过与基座部件520接合而防止穿刺工具510从该基座部件520脱离,防止脱离用可动部(杆体511g)在传感器521的前端部向生物体内的插入完成时被探测器530推压,从而解除与基座部件520的接合。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5,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操作的更加容易化。

前述的内容只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中加入各种变更。例如,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光学式的传感器来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于光学式,例如也能够使用将通过在生物体内留置前端部的传感器所获得的、与检测对象物质的浓度对应的电信号,通过设置在传感器的基端部或端部部件的电极传递至探测器的接收部来检测生物体信息的传感器。

符号说明

1~5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10 穿刺工具

11 壳体

11a 上部开口

11b 嵌合凸部

11c 底壁

11d 外周壁

11d1 接合突起

11d2 倾斜面

11e 防止脱离用杆

11f 接合突起

12 按钮部件

12a 按钮

12b 下部开口

12c 内周壁

12d 弹性臂

12e 接合突起

12f1 下侧接合突起

12f2 上侧接合突起

13 针部件

13a、13aB 针体

13b 凸缘部

13c 轴

13d 筒壁

14 施力部件

15 罩

15a 筒部

15b 接合突起

20、20B 基座部件

20a 嵌合凹部

20b 接合孔

20c 底板

20d 纵壁

20e 接合片

20e1 接合突起

20f 基座

20f1 贯通孔

20f2、20f2’、20f2”、20f2A 端部部件引导路

20f3 螺纹牙(螺纹部)

20f3’ 突起(螺纹部)

20f4、20f4B 传感器引导路

20f5” 螺纹槽(螺纹部)

20f6B 逆弯曲引导部

21、21A、21B 传感器

21a 测量光产生部

21b 导光部

22、22’、22A 端部部件

22a 准直透镜(光调整部)

22b 内筒

22b1、22b1’ 螺纹槽(螺纹部)

22b2” 螺纹牙(螺纹部)

30、30A 探测器

30a 接合孔

30b、30bA 插入筒部

30b1A 操作部

210 穿刺工具

211 壳体

211c 底壁

211c1 插口

213 穿刺用针保持部件

213a 针体

213b 凸缘部

214 穿刺用施力部件

216 杆部件(穿刺用可动部)

216a 摆动轴

216b 杆主体

216c 接合突起

220 基座部件

221 传感器

222 端部部件

230 探测器

310 穿刺工具

311e 防止脱离用杆(防止脱离用可动部)

311e1 延伸突出部

311f 接合突起

313a 针体

320 基座部件

320b 接合孔

320d 纵壁

321 传感器

330 探测器

410 穿刺工具

411 壳体

411c 底壁

411g 杆体(拔去用可动部)

411g1 接合突起

411g2 接合突起

411g3 延伸突出部

413 拔去用针保持部件

413a 针体

413b 凸缘部

413e 按下操作部

414 拔去用施力部件

420 基座部件

421 传感器

430 探测器

510 穿刺工具

511 壳体

511c 底壁

511g 杆体(拔去用可动部、防止脱离用可动部)

511g1 接合突起

511g2 接合突起

511g3 延伸突出部

511h 接合突起

513 拔去用针保持部件

513a 针体

513b 凸缘部

514 拔去用施力部件

517 穿刺用针保持部件

517a 动子

517a1 周壁

517a2 凸缘部

517a3 前后方向引导突起

517a4 左右方向引导突起

517a5 切口

517a6 嵌合突起

517b 杆部件

517b1 杆体(拔去用可动部)

517b2 接合凹部

517b3 顶壁

517b4 嵌合凹部

517b5 接合突起

518 穿刺用施力部件

519 盖部件

519a 顶板

519b 卡止臂(穿刺用可动部)

519b1 接合片

519b2 接合突起

519b3 承接部

520 基座部件

521 传感器

522 端部部件

530 探测器

531 突起部

531a 倾斜面

S 螺纹部

F 嵌合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