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抑汗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500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日化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抑汗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正常的出汗是为了调节体温,排出毒素,但一些人腋下和脚部汗液分泌过多,由于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细菌滋生,产生狐臭或脚臭。因此应用抑汗或止汗产品,可以减少局部汗液的分泌,使细菌不易滋生。

目前市场上的抑汗产品较多,主要采用氯化羟铝抑汗,但是其抑菌效果欠佳,且为化学成分,长期使用会残留在肌肤上,对人体健康不利。植物提取物也被广泛用于抑汗产品添加物,但直接采用植物提取物,其成本较高且抑汗作用欠佳。

山茶籽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不仅能够杀菌,且对肌肤有良好保护和营养作用。申请号为201110190169.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有绿茶的止汗喷雾剂;申请号为201610610020.X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有茶多酚的止汗香水,但是以绿茶或茶多酚直接作为抑汗产品,其稳定性差,不能实现有效抑汗的目的。

现有抑汗产品均只有被动吸附汗液或抑菌作用,不能从调节人体机能上改善和减少汗腺分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抑汗剂。本发明通过中药药石如海浮石、寒水石、磁石对机体的调理作用,并与茶籽活性成分配伍,能更好的吸收汗液,并从调节人体机能出发减少汗液分泌。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茶抑汗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废弃物茶果壳中提取的茶鞣质与铝形成纳米配合物,增强茶鞣质的稳定性,提高了收敛抑汗效果。采用包被茶籽油和牛至油,提高了它们的稳定性和抗菌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茶抑汗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20~70份,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10~25份,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5~15份,海浮石5~15份,寒水石5~15份,磁石5~10份。

所述茶抑汗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

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50份,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15份,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10份,海浮石10份,寒水石10份,磁石5份。

所述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制备:将乳化剂、氢氧化铝分散于水中,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与茶籽壳水提液混合均匀,静置沉淀,收集沉淀,干燥,粉碎,得到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所述茶籽壳水提液是将茶籽果壳在水中进行浸提得到。

所述乳化剂为甜菜碱,烷基糖苷和卵磷脂中的一种以上;所述茶籽果壳为油茶的茶籽果壳;

所述浸提条件为于80~100℃浸提1~3h;所述茶籽果壳与水的质量比为1:(6~15);

所述分散液中氢氧化铝的质量浓度为5~30%,乳化剂的质量浓度为0.5~5%,所述分散液与茶籽壳水提液体积比1:(1~5),所述粉碎的目数为100~300目。所述静置时间为8~24h,所述干燥的温度为50~80℃。

所述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是将茶籽油与环糊精进行混合研磨得到。

所述茶籽油与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3~10),所述混合研磨的时间为30~90min。所述茶籽油为油茶的茶籽油。

所述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是将牛至油与羟丙甲基纤维素进行混合研磨得到。

所述牛至油与羟丙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1:(3~10);所述混合研磨的时间为30~90min。

所述茶抑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分别用球磨机粉碎,过筛,得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的粉末;

(2)将海浮石粉末、寒水石粉末、磁石粉末、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混合均匀,即得茶抑汗剂。

所述茶抑汗剂用于腋下和/或脚部,具止汗、防臭、抗菌作用。

原理:本发明茶鞣质具有多羟基结构,可和铝形成配合物,将茶鞣质制成铝纳米配合物,增强茶鞣质的稳定性和抗菌抑汗效果;环糊精和羟丙甲基纤维素具有包被和呈膜性,对茶籽油和牛至油包被后,可增强它们的稳定性,在吸收汗液后溶解释放,实现抗菌作用,自身则成膜阻止汗液分泌;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为中药药石,性寒,并有吸附和磁疗作用,可调节热性体质,从根本上减少汗液分泌。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茶籽油、茶鞣质与牛至油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技术,可有效提高稳定性,使用至汗液分泌后才溶解释放,发挥收敛汗腺和防止细菌滋生的作用。

(2)本发明采用中药药石,平衡人体机能、从根本上减少汗液分泌,而一般抑汗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便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茶抑汗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50份,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15份,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10份,海浮石10份,寒水石10份,磁石5份;

所述茶抑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制备:将茶籽果壳加入水中(茶籽果壳与水的质量比为1:10),在90℃浸提2h,过滤后,得到茶籽壳水提液;将乳化剂、氢氧化铝分散于水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氢氧化铝的质量浓度为10%,乳化剂甜菜碱的质量浓度为1%);将分散液与茶籽壳水提液按体积比1:3混合均匀,静置沉淀10h,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为50℃),粉碎,得到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760nm;

(2)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将茶籽油与环糊精按质量比1:5混合研磨60min,即得;

(3)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制备:将牛至油与羟丙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1:5混合研磨60min,即得;

(4)将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分别用球磨机粉碎,过100目筛,得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的粉末;

(5)将海浮石粉末、寒水石粉末、磁石粉末、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混合均匀,即得茶抑汗剂。

本实施例制备的茶抑汗剂的密封包装常温放置24个月,性质稳定,未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抑汗效果无差异。

实施例2

一种茶抑汗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70份,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10份,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5份,海浮石5份,寒水石5份,磁石5份;

所述茶抑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制备:将茶籽果壳加入水中(茶籽果壳与水的质量比为1:6),在100℃浸提1h,过滤后,得到茶籽壳水提液;将乳化剂、氢氧化铝分散于水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氢氧化铝的质量浓度为5%,乳化剂烷基糖苷的质量浓度为0.5%);将分散液与茶籽壳水提液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静置沉淀8h,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为80℃),粉碎,得到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650nm;

(2)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将茶籽油与环糊精按质量比1:3混合研磨30min,即得;

(3)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制备:将牛至油与羟丙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1:10混合研磨90min,即得;

(4)将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分别用球磨机粉碎,过100目筛,得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的粉末;

(5)将海浮石粉末、寒水石粉末、磁石粉末、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混合均匀,即得茶抑汗剂。

本实施例制备的茶抑汗剂的密封包装常温放置24个月,性质稳定,未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抑汗效果无差异。

实施例3

一种茶抑汗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20份,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25份,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15份,海浮石15份,寒水石15份,磁石10份;

所述茶抑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制备:将茶籽果壳加入水中(茶籽果壳与水的质量比为1:15),在80℃浸提3h,过滤后,得到茶籽壳水提液;将乳化剂、氢氧化铝分散于水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氢氧化铝的质量浓度为30%,乳化剂卵磷脂的质量浓度为5%);将分散液与茶籽壳水提液按体积比1:5混合均匀,静置沉淀24h,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为70℃),粉碎,得到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570nm;

(2)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将茶籽油与环糊精按质量比1:10混合研磨90min,即得;

(3)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制备:将牛至油与羟丙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1:3混合研磨30min,即得;

(4)将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分别用球磨机粉碎,过100目筛,得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的粉末;

(5)将海浮石粉末、寒水石粉末、磁石粉末、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混合均匀,即得茶抑汗剂。

本实施例制备的茶抑汗剂的密封包装常温放置24个月,性质稳定,未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抑汗效果无差异。

实施例4

一种茶抑汗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45份,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20份,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12份,海浮石8份,寒水石8份,磁石7份;

所述茶抑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制备:将茶籽果壳加入水中(茶籽果壳与水的质量比为1:8),在90℃浸提1.5h,过滤后,得到茶籽壳水提液;将乳化剂、氢氧化铝分散于水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氢氧化铝的质量浓度为15%,乳化剂卵磷脂的质量浓度为2%);将分散液与茶籽壳水提液按体积比1:4混合均匀,静置沉淀12h,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为60℃),粉碎,得到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590nm;

(2)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将茶籽油与环糊精按质量比1:6混合研磨45min,即得;

(3)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制备:将牛至油与羟丙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1:8混合研磨60min,即得;

(4)将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分别用球磨机粉碎,过100目筛,得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的粉末;

(5)将海浮石粉末、寒水石粉末、磁石粉末、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混合均匀,即得茶抑汗剂。

本实施例制备的茶抑汗剂的密封包装常温放置24个月,性质稳定,未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抑汗效果无差异。

实施例5

一种茶抑汗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56份,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16份,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6份,海浮石8份,寒水石6份,磁石8份;

所述茶抑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制备:将茶籽果壳加入水中(茶籽果壳与水的质量比为1:12),在85℃浸提2h,过滤后,得到茶籽壳水提液;将乳化剂、氢氧化铝分散于水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氢氧化铝的质量浓度为20%,乳化剂烷基糖苷的质量浓度为1%,卵磷脂的质量浓度为2%);将分散液与茶籽壳水提液按体积比1:2混合均匀,静置沉淀16h,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为70℃),粉碎,得到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630nm;

(2)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将茶籽油与环糊精按质量比1:7混合研磨60min,即得;

(3)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制备:将牛至油与羟丙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1:6混合研磨45min,即得;

(4)将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分别用球磨机粉碎,过100目筛,得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的粉末;

(5)将海浮石粉末、寒水石粉末、磁石粉末、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混合均匀,即得茶抑汗剂。

本实施例制备的茶抑汗剂的密封包装常温放置24个月,性质稳定,未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抑汗效果无差异。

实施例6

一种茶抑汗剂,由以下按重量份计的组分组成: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34份,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22份,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12份,海浮石12份,寒水石12份,磁石8份;

所述茶抑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制备:将茶籽果壳加入水中(茶籽果壳与水的质量比为1:14),在90℃浸提1.5h,过滤后,得到茶籽壳水提液;将乳化剂、氢氧化铝分散于水中,得到分散液(分散液中氢氧化铝的质量浓度为25%,乳化剂烷基糖苷的质量浓度为2%,甜菜碱的质量浓度为2%);将分散液与茶籽壳水提液按体积比1:3混合均匀,静置沉淀18h,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为80℃),粉碎,得到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该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720nm;

(2)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将茶籽油与环糊精按质量比1:8混合研磨50min,即得;

(3)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制备:将牛至油与羟丙甲基纤维素按质量比1:4混合研磨40min,即得;

(4)将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分别用球磨机粉碎,过100目筛,得海浮石、寒水石和磁石的粉末;

(5)将海浮石粉末、寒水石粉末、磁石粉末、纳米茶鞣质铝配合物、茶籽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牛至油羟丙甲基纤维素包合物混合均匀,即得茶抑汗剂。

本实施例制备的茶抑汗剂的密封包装常温放置24个月,性质稳定,未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抑汗效果无差异。

实施例7效果评价

实施例1~6制得的茶抑汗剂的抗菌性和使用效果的测定:

实验方法:

(1)抑菌效果测定:采用抑菌环法进行抑菌效果检测,所用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标准菌株,培养基为琼脂培养基。样品添加量为1%,37℃培养24h。

(2)感官效果评分:60名具腋臭或脚臭的志愿者分为6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6制得的茶抑汗剂10天,对其止汗性(≤35分)、舒适性(≤35分)、防臭性(≤35分)评分。

实验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实施例1~6制得的茶抑汗剂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使用效果优于市售国内普通止汗剂。

表1实施例1~6制得的茶抑汗剂的抗菌性和应用效果评价(n=10)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