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57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



背景技术: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是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当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的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包括手法复位、药物辅助治疗、前庭康复和手术治疗。目前耳石复位法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可以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法复位的患者,大部分可以一次治愈(有效率可达75%~90%),成功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识别是哪个半规管受累,以及耳石碎片是漂浮于内淋巴液中还是粘附于壶腹嵴。手法复位的目标是将脱落的耳石复位至原先所在位置——前庭部位,以缓解眩晕。

目前,现有的治疗仪包括有固定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旋转轴上的习服矫治舱,该习服矫治舱能够实现两个轴向方向的转动,习服矫治舱绕旋转轴的转动方向为习服矫治舱的左右两侧,以及习服矫治舱的首尾端两侧,因此习服矫治舱在转动过程中令躺坐在习服矫治舱上的病员整个人处于旋转状态,特别是在习服矫治舱向首端一侧转动,病员处于头低脚高的状态,该体位容易造成病员心脏的负担、下肢血液回流太多、脑回流受影响、供血氧差、脉管压力高等问题,而且呼吸会费力些,不利于病员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病员治疗的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包括有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用于承载病员的矫治位,所述矫治位包括有矫治头垫和倚靠坐垫,所述倚靠坐垫的下方设置有X向转动轴,所述倚靠坐垫的长度方向与X向转动轴的轴向保持一致,所述X向转动轴与倚靠坐垫固定连接,所述X向转动轴可轴向转动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X向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X向驱动电机,所述X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X向转动轴固定连接,X向驱动电机带动X向转动轴在机架上转动的过程中令设置在X向转动轴上的倚靠坐垫能够向两侧转动;所述矫治头垫铰接设置在倚靠坐垫长度方向的一端,该铰接处设置有Y向转动轴,所述Y向转动轴可轴向转动的设置在倚靠坐垫上,所述倚靠坐垫的宽度方向与Y向转动轴的轴向保持一致,所述Y向转动轴与矫治头垫固定连接,所述Y向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Y向驱动电机,所述Y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Y向转动轴固定连接,Y向驱动电机带动Y向转动轴在倚靠坐垫上转动的过程中令设置在Y向转动轴上的矫治头垫能够向倚靠坐垫的上下两侧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矫治位还包括有安装杆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杆设置有两根,并且分别设置在倚靠坐垫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安装杆的长度方向与倚靠坐垫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矫治头垫位于两根安装杆之间,所述安装板也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根安装杆的两端,所述X向转动轴也设置有两根,并且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安装板上,所述X向转动轴远离安装板的一端均与机架通过设置有轴承实现转动连接,所述X向驱动电机固定在机架上其输出端与X向转动轴固定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包括有用于将矫治位转动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包括有供矫治位安装的旋转盘和用于驱动旋转盘转动的旋转驱动电机,所述旋转盘上凸设有两根用于供X向转动轴转动连接的支撑杆,两根支撑杆分别设置在倚靠坐垫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旋转盘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凸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与X向转动轴的轴向垂直设置,所述旋转轴也与机架通过设置有轴承实现转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电机固定在机架上其输出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驱动电机带动旋转盘上的矫治位绕旋转轴的轴向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倚靠坐垫包括有背靠垫和大腿靠垫以及小腿靠垫,所述背靠垫和小腿靠垫分别铰接于大腿靠垫的相对两侧,所述小腿靠垫的长度尺寸大于大腿靠垫的长度尺寸,所述背靠垫与安装杆固定连接,所述小腿靠垫远离大腿靠垫的一侧与安装杆滑移转动连接,所述矫治位还包括有用于驱动小腿靠垫在安装杆上滑移的滑移驱动机,所述小腿靠垫与安装杆滑移连接的一侧与滑移驱动机的输出端连接;滑移驱动机带动小腿靠垫与安装杆滑移转动连接的一端向背靠垫移动时,大腿靠垫绕与背靠垫的铰接处向外转动,同时小腿靠垫与大腿靠垫的铰接处向外翘起;反之滑移驱动机带动小腿靠垫与安装杆滑移转动连接的一端远离背靠垫移动时,大腿靠垫绕与背靠垫的铰接处向安装杆一侧转动,同时小腿靠垫绕与安装杆的滑移转动连接处向安装杆一侧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靠垫和小腿靠垫与大腿靠垫通过铰链实现铰接,两根安装杆相向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小腿靠垫远离大腿靠垫一端的相对两侧均凸设有用于嵌入滑槽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通过设置有轴承实现滑移转动连接;所述滑移驱动机为气缸,该气缸固定设置在背靠垫的背面,所述小腿靠垫与安装杆滑移连接的一侧与气缸的活塞杆可转动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矫治头垫上设置有头罩式骨架,所述头罩式骨架上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源,所述振动源包括有用于与患者头部抵触的震动触头和用于带动震动触头震动的震动器,所述震动触头分布在头罩式骨架的内侧并且分别与百会穴、头维穴、太阳穴、印堂穴和风池穴对应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的外轮廓设置呈圆柱形结构,所述旋转盘转动连接于机架一端面上,所述机架的外径大于旋转盘的外径,旋转轴穿过机架的端面后与固定在机架内的旋转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的端面设置有供旋转盘嵌入的旋转腔,所述旋转轴穿过旋转腔底部,所述旋转腔的底部凸设有与旋转盘抵触的滚轮,所述滚轮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转动连接在旋转腔内,各个滚轮的转动轴向绕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为圆心呈环形均匀分布,旋转盘绕旋转轴的轴向转动时滚轮与旋转盘抵触使旋转盘在旋转腔内产生滚动摩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的周向外侧壁上套设置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内、外侧壁上均凸设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均沿弹性套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弹性套与弹性条均由橡胶制成,设置在弹性套内侧壁上的弹性条与机架的外侧壁弹性抵接,设置在弹性套外侧壁上的弹性条在机架在地面上滚动时与地面弹性抵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防止机架滚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机架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机架外侧壁上中垂线方向的两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X向驱动电机能够带动倚靠坐垫向其左右两侧转动,Y向驱动电机能够带动矫治头垫上下转动,因此在使用治疗仪时,病员在矫治位上无需使整个倚靠坐垫首尾方向倾斜,从而不会令病员处于头低脚高的状态,有利于病员的使用治疗,病员的身体在倚靠坐垫上平躺,头部可以在矫治头垫上向下摆动,再通过调节倚靠坐垫向两侧转动,从而实现病员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矫治位在小腿靠垫与大腿靠垫的铰接处向外翘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头罩式骨架与振动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块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旋转架;111、旋转盘;112、旋转驱动电机;113、支撑杆;114、旋转轴;12、旋转腔;13、滚轮;2、矫治位;21、矫治头垫;211、头罩式骨架;212、振动源;2121、震动触头;2122、震动器;22、倚靠坐垫;221、背靠垫;222、大腿靠垫;223、小腿靠垫;23、安装杆;231、滑槽;24、安装板;25、滑移驱动机;26、滑块;3、X向转动轴;31、X向驱动电机;4、Y向转动轴;41、Y向驱动电机;5、弹性套;51、弹性条;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5所示,一种良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仪,包括有机架1和设置于机架1上用于承载病员的矫治位2,矫治位2包括有矫治头垫21和倚靠坐垫22,倚靠坐垫22的下方设置有X向转动轴3,倚靠坐垫22的长度方向与X向转动轴3的轴向保持一致,X向转动轴3与倚靠坐垫22固定连接,X向转动轴3可轴向转动的设置在机架1上,X向转动轴3的一端设置有X向驱动电机31,X向驱动电机31的输出端与X向转动轴3固定连接,X向驱动电机31带动X向转动轴3在机架1上转动的过程中令设置在X向转动轴3上的倚靠坐垫22能够向两侧转动;

矫治头垫21铰接设置在倚靠坐垫22长度方向的一端,该铰接处设置有Y向转动轴4,Y向转动轴4可轴向转动的设置在倚靠坐垫22上,倚靠坐垫22的宽度方向与Y向转动轴4的轴向保持一致,Y向转动轴4与矫治头垫21固定连接,Y向转动轴4的一端设置有Y向驱动电机41,Y向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与Y向转动轴4固定连接,Y向驱动电机41带动Y向转动轴4在倚靠坐垫22上转动的过程中令设置在Y向转动轴4上的矫治头垫21能够向倚靠坐垫22的上下两侧转动。

上述方案中,X向驱动电机31能够带动倚靠坐垫22向其左右两侧转动,Y向驱动电机41能够带动矫治头垫21上下转动,因此在使用治疗仪时,病员在矫治位2上无需使整个倚靠坐垫22首尾方向倾斜,从而不会令病员处于头低脚高的状态,有利于病员的使用治疗,病员的身体在倚靠坐垫22上平躺,头部可以在矫治头垫21上向下摆动,再通过调节倚靠坐垫22向两侧转动,从而实现病员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治疗。

矫治位2还包括有安装杆23和安装板24,安装杆23设置有两根,并且分别设置在倚靠坐垫22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杆23的长度方向与倚靠坐垫22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矫治头垫21位于两根安装杆23之间,方便矫治头垫21向下翻转,安装板24也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固定设置在两根安装杆23的两端,安装板24和安装杆23合围搭建成一个能够固定矫治位2的框架,X向转动轴3也设置有两根,并且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安装板24上,X向转动轴3远离安装板24的一端均与机架1通过设置有轴承实现转动连接,轴承有利于增强矫治位2转动时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矫治位2转动的精确程度,X向驱动电机31固定在机架1上其输出端与X向转动轴3固定连接。该结构能够有效实现X向驱动电机31带动倚靠坐垫22向其左右两侧转动,并且结构简单易实现。

机架1包括有用于将矫治位2转动的旋转架11,旋转架11包括有供矫治位2安装的旋转盘111和用于驱动旋转盘111转动的旋转驱动电机112,旋转盘111上凸设有两根用于供X向转动轴3转动连接的支撑杆113,两根支撑杆113分别设置在倚靠坐垫22长度方向的两端,旋转盘111远离支撑杆113的一端凸设有旋转轴114,旋转轴114的轴向与X向转动轴3的轴向垂直设置,旋转轴114也与机架1通过设置有轴承实现转动连接,旋转驱动电机112固定在机架1上其输出端与旋转轴114固定连接,旋转驱动电机112带动旋转盘111上的矫治位2绕旋转轴114的轴向转动。该结构不仅能够令治疗仪同样具有将病员转动至头低脚高的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矫治头垫21与地面的倾斜角度,进而扩大治疗仪的适用范围,此外也能够反向旋转,令病员转动至头高脚低的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治疗仪的适用范围,甚至在旋转架11将矫治位2旋转至与地面垂直时还能够方便病员移动到矫治位2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治疗仪的适用范围。

此处需公开的有,为避免病员在转动的矫治位2上掉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绑带技术,即通过设置在矫治位2上的安全带将病员捆绑固定在矫治位2上,本申请中未对绑带技术做改进,因此可沿用现有安全带的设置方式。

倚靠坐垫22包括有背靠垫221和大腿靠垫222以及小腿靠垫223,背靠垫221和小腿靠垫223分别铰接于大腿靠垫222的相对两侧,小腿靠垫223的长度尺寸大于大腿靠垫222的长度尺寸,背靠垫221与安装杆23固定连接,小腿靠垫223远离大腿靠垫222的一侧与安装杆23滑移转动连接,矫治位2还包括有用于驱动小腿靠垫223在安装杆23上滑移的滑移驱动机25,小腿靠垫223与安装杆23滑移连接的一侧与滑移驱动机25的输出端连接;滑移驱动机25带动小腿靠垫223与安装杆23滑移转动连接的一端向背靠垫221移动时,大腿靠垫222绕与背靠垫221的铰接处向外转动,同时小腿靠垫223与大腿靠垫222的铰接处向外翘起;反之滑移驱动机25带动小腿靠垫223与安装杆23滑移转动连接的一端远离背靠垫221移动时,大腿靠垫222绕与背靠垫221的铰接处向安装杆23一侧转动,同时小腿靠垫223绕与安装杆23的滑移转动连接处向安装杆23一侧转动。病员躺在矫治位2上时,可通过控制滑移驱动机25来调节大腿靠垫222与背靠垫221,以及小腿靠垫223与大腿靠垫222的夹角大小,从而方便医生通过调整矫治位2令病员能够处于更加适合、舒适的体位就诊。此外也可以先将矫治位2旋转至与地面垂直,然后控制着滑移驱动机25令小腿靠垫223与大腿靠垫222的铰接处向外翘起,从而使大腿靠垫222与背靠垫221形成一个具有靠背的椅子状,方便病员坐到矫治位2上,反之也可以将治疗后的病员从躺姿转动到坐姿,方便病员上下矫治位2,有利于扩大治疗仪的适用范围。

背靠垫221和小腿靠垫223与大腿靠垫222通过铰链实现铰接,两根安装杆23相向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231,小腿靠垫223远离大腿靠垫222一端的相对两侧均凸设有用于嵌入滑槽231的滑块26,滑块26与滑槽231通过设置有轴承实现滑移转动连接,轴承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滑块26与滑槽231的滑移转动连接,更能提高滑块26与滑槽231连接处的转动灵活程度以及移动灵活程度,进而有利于提高调整矫治位2时的灵活程度;滑移驱动机25为气缸,该气缸固定设置在背靠垫221的背面,小腿靠垫223与安装杆23滑移连接的一侧与气缸的活塞杆可转动连接。该结构能够通过控制活塞杆的伸缩来实现小腿靠垫223在安装杆23上的滑移,同时小腿靠垫223在滑移的过程中产生转动,结构简单易实施,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便于广泛推广使用。

矫治头垫21上设置有头罩式骨架211,头罩式骨架211上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源212,振动源212包括有用于与患者头部抵触的震动触头2121和用于带动震动触头2121震动的震动器2122,震动触头2121分布在头罩式骨架211的内侧并且分别与百会穴、头维穴、太阳穴、印堂穴和风池穴对应设置。对百会穴、头维穴、太阳穴、印堂穴和风池穴各个穴位的按摩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头疼的效果,因此通过震动触头2121在穴位上震动来模拟手指按摩能够很好的缓解头疼。由于震动触头2121需要与各个穴位对应设置,因此需要将振动源212滑移的设置在头罩式骨架211上,方便振动源212调整位置。

机架1的外轮廓设置呈圆柱形结构,旋转盘111转动连接于机架1一端面上,机架1的外径大于旋转盘111的外径,旋转轴114穿过机架1的端面后与固定在机架1内的旋转驱动电机1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移动机架1时可直接滚动机架1,即可方便快速的实现治疗仪的移动,并且机架1在滚动过程中也不会磕碰到矫治位2和旋转架11,有利于进一步方便治疗仪的移动。

机架1的端面设置有供旋转盘111嵌入的旋转腔12,旋转轴114穿过旋转腔12底部,旋转腔12的底部凸设有与旋转盘111抵触的滚轮13,滚轮13设置有若干个并且均转动连接在旋转腔12内,各个滚轮13的转动轴向绕旋转轴114的中心轴线为圆心呈环形均匀分布,旋转盘111绕旋转轴114的轴向转动时滚轮13与旋转盘111抵触使旋转盘111在旋转腔12内产生滚动摩擦。机架1可以有两种摆放体位,一种是机架1的一端面放置在地面上,另一种是机架1的圆周侧壁放置在地面上。当机架1以第一种体位放置时,旋转架11在机架1的上端面,因此病员在矫治位2内会增加旋转盘111与机架1端面的摩擦,通过设置滚轮13令旋转盘111与机架1端面的滑移摩擦改进为滚动摩擦,有利于减小旋转驱动电机112的负载功率,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当机架1以第二种体位放置时,旋转架11在机架1侧面并且向外延伸,因此病员在矫治位2内会增加旋转盘111与机架1下半端面的摩擦,通过设置滚轮13令旋转盘111与机架1端面的滑移摩擦改进为滚动摩擦,有利于减小旋转驱动电机112的负载功率,提高经济效益。

机架1的周向外侧壁上套设置有弹性套5,弹性套5的内、外侧壁上均凸设有弹性条51,弹性条51均沿弹性套5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弹性套5与弹性条51均由橡胶制成,设置在弹性套5内侧壁上的弹性条51与机架1的外侧壁弹性抵接,设置在弹性套5外侧壁上的弹性条51在机架1在地面上滚动时与地面弹性抵接。机架1在滚动过程中弹性套5起到耐磨以及减震效果,不仅有利于避免机架1产生划伤,同时能够减少机架1的震动对其内部组件产生的影响;此外增设的弹性条51在弹性套5的内侧壁上时有利于降低弹性套5与机架1的配合精度,并且有利于提高弹性套5套在机架1上的紧固程度;而增设在弹性套5外侧壁上的弹性条51使机架1在滚动过程中增强弹性套5的耐磨程度,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起到限制作用,避免机架1在滚动过程中无限制滚动,便于控制机架1滚动位移。

机架1上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防止机架1滚动的限位块6,限位块6与机架1通过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限位块6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设置在机架1外侧壁上中垂线方向的两侧。当机架1移动到固定位置时,螺栓紧固着限位块6能够避免机架1向两侧滚动,从而有利于提高机架1的安装稳固程度。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