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自动控制技术在腔镜诊断中的应用,尤其是将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在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前识别高风险患者的领域。
背景技术: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消化道内镜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上已经相当完善,相继出现了诸如电子染色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放大内镜、细胞内镜、超声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双气囊小肠镜技术、智能胶囊内镜技术等一系列内镜诊断新技术和新方法,消化道内镜检查越来越普及,不仅能直接观察整个消化道粘膜情况,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更可对早期消化道癌进行内镜下治疗,以及消化道病变的外科治疗价值进行评估,是诊治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方法。消化道内镜检查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消化道中,医生可对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病变进行精确诊断,及选择性内镜治疗。但是对于有心肺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严重高血压或血压偏高、严重出血倾向如血红蛋白低于50g/L或PT延长超过1.5秒以上、高度脊柱畸形、消化道巨大憩室、既往有药物过敏、消化道穿孔病史的患者,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日常消化内镜诊治时,申请医生仅仅是在检查申请单上标注下是否有上述相对禁忌症,往往会因为操作医生未注意,患者自己亦未加以提醒,从而造成在进行检查操作时的危险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过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给予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医生明确直观的存在相对禁忌症风险识别提醒,识别提醒的方式为声音、发光、液晶显示中的至少一种及其组合,从而使操作医生有足够的重视。
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消化道内镜高风险患者识别提醒装置,包括标记物、带有检测所述标记物并能给予信息提示的感应模块,其中所述标记物粘附于检查申请单上,感应模块位于感应垫内。
进一步,所述标记物为磁片,所述感应模块为内部带有检测磁性物质的电路结构。
进一步,所述标记物为带射频识别芯片和天线线圈的无源电子标签,感应模块为内部具有检测电子标签功能的电子标签阅读器电路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无源电子标签的射频识别芯片内,写入有患者具体相对禁忌症的名称及患者一般信息。
进一步,所述信息识别提醒方式为声音、发光、液晶显示中的至少一种及其组合。
有益效果
目前国家卫计委已特别强调挂号就诊的实名制,即必须是本人进行就诊治疗,这就为本发明装置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应用本装置,即对于有消化道内镜检查相对禁忌症的患者,申请进行该项检查的医生将标记物粘附在检查申请单上,在患者到达腔镜检查室后,操作医生只需将申请单放在感应垫上,其下方刚好是设置有检测识别硬件电路的感应区域,这样只要是有检查禁忌症的患者,对应的硬件电路即产生声音、发光、液晶显示中至少一种及其组合的识别提醒方式,提醒操作医生注意该患者有内镜检查相对禁忌症,从而从思想上给予足够重视。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查申请单示意图,其中1为内镜纸质检查申请单,2为粘附在检查申请单1上的标记物。
图2为第一种感应垫示意图,其中3为安装有感应模块的感应垫,4为感应区域,8为发声元件。
图3为第二种感应垫示意图,其中3为安装有感应模块的感应垫,4为感应区域,5为发光区域,6为位于发光区域5内的发光元件。
图4为第三种感应垫示意图,其中3为安装有感应模块的感应垫,4为感应区域,7为液晶显示元件。
图5为第四种感应垫示意图,其中3为安装有感应模块的感应垫,4为感应区域,5为发光区域,6为位于发光区域5内的发光元件,8为位于感应垫垫体内的发声元件。
图6为第五种感应垫示意图,其中3为安装有感应模块的感应垫,4为感应区域,7为液晶显示元件,8为位于感应垫垫体内的发声元件。
图7为第六种感应垫示意图,其中3为安装有感应模块的感应垫,4为感应区域,5为发光区域,6为位于发光区域5内的发光元件,7为液晶显示元件。
图8为第七种感应垫示意图,其中3为安装有感应模块的感应垫,4为感应区域,5为发光区域,6为位于发光区域5内的发光元件,7为液晶显示元件,8为位于感应垫垫体内的发声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装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粘附在检查申请单上的可被识别的标记物,另一部分为与前者对应的感应模块,所述可被识别标记物的模块固定于检查申请单上,所述感应模块位于感应垫内。对于检查申请单上的标记物,从简化和节约成本角度出发,首选无源的方式,即不用对其供电。感应垫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大于检查申请单长和宽长度的感应区域,感应垫内还设置有感应模块的硬件检测识别电路,以及发声、发光、液晶显示电路。
患者来到医院消化科就诊,经过医生问诊,发现有需要进行消化道腔镜检查指征,再询问其是否具有如下的相对禁忌证之一:心肺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严重高血压或血压偏高、严重出血倾向如血红蛋白低于50g/L或PT延长超过1.5秒以上、高度脊柱畸形、消化道巨大憩室。具备其中之一即在开具的检查申请单上的右上角位置,粘附一个标记物,该标记物,既可以是带有磁性的薄磁片,也可以是带有射频识别芯片和天线的无源电子标签等。以下针对不同硬件电路,将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形式阐述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粘附有标记物的检查申请单,在检查申请单1右上角粘附有标记物2。图2为感应垫,感应垫内安装有感应模块,其中感应垫3垫体的中心有一感应区域4,该感应区域下方有与标记物2对应的检测识别硬件电路,该电路属于感应模块。标记物和感应模块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消化道内镜高风险患者识别提醒装置。若标记物2为薄磁片,检测识别硬件电路则采用磁性检测电路;若标记物2为射频识别芯片和发射天线构成的无源电子标签,检测识别硬件电路则采用内部具有检测电子标签功能的电子标签阅读器电路。8为位于感应垫垫体内的发声元件,在检测识别硬件电路检测到有标记物存在时,则输出控制信号,接通发声元件的驱动电路,发声元件发出声音,发声元件及其驱动电路亦属于感应模块。该发声元件可以为扬声器、压电陶瓷等。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感应模块的电路硬件结构,将位于垫体内的发声元件8及其配套的驱动电路换成了位于发光区域5上的发光元件6,在检测识别电路检测到有标记物存在时,则输出控制信号,接通发光元件6的驱动电路,发光元件6发出醒目的光线,该发光元件可以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或者小灯泡、氖管等。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4所示,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感应模块的电路硬件结构,将位于垫体内的发声元件8及其配套的驱动电路换成了液晶显示元件7,在检测识别电路检测到有标记物存在时,则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液晶显示元件7的矩阵驱动电路,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注意,有相对禁忌症!”字样。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感应模块的电路硬件结构,在已有位于垫体内的发声元件8及其配套的驱动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位于发光区域5内的发光元件6,在检测识别电路检测到有标记物存在时,则输出控制信号,同时接通发声元件8的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6的驱动电路,发声元件8发出声音,同时发光元件6发出醒目的光线。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4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感应模块的电路硬件结构,同时设置声音识别提醒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在检测识别电路检测到有标记物存在时,则输出控制信号,同时接通发声元件8的驱动电路和液晶显示元件7的矩阵驱动,在发声元件8发出声音识别提醒的同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注意,有相对禁忌症!”字样。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4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感应模块的电路硬件结构,同时设置发光识别提醒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在检测识别电路检测到有标记物存在时,则输出控制信号,同时接通发光元件6的驱动电路和液晶显示元件7的显示矩阵驱动电路,在发光元件6发出醒目的光线同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注意,有相对禁忌症!”字样。
实施例7
如图1和图8所示,与前述实施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感应模块的电路硬件结构,同时设置声音识别提醒电路、发光识别提醒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在检测识别电路检测到有标记物存在时,则输出控制信号,同时接通发声元件8的驱动电路、发光元件6的驱动电路和液晶显示元件7的矩阵驱动,在发声元件8发出声音识别提醒的同时,发光元件6发出醒目的光线,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注意,有相对禁忌症!”字样。
实施例8
本发明的装置亦可升级,具体为在标记物2为射频识别芯片和天线构成的无源电子标签时,通过专用射频写入设备,在射频识别芯片中写入具体禁忌症的名称以及患者的一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医疗保障卡号。使用本实施例的装置时,进行消化道腔镜检查操作的医生,只需将检查申请单放在在感应垫感应区域4内,对应的检测识别电路即电子标签阅读器电路检测到有标记物即电子标签存在时,阅读器电路读出电子标签射频识别芯片内存储的数据内容,显示在液晶显示元件7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