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2226发布日期:2018-08-28 22:3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腮腺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证属大头瘟之列,是由风温邪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肿痛为特征。学龄儿童发病率较高,冬春易于流行。其病机乃为风温邪毒经口鼻而入,壅阻少阳胆经,郁而不散,结于腮部所致。治当清热解毒,疏风散邪。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腮腺炎的诊断标准,症见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胀,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有痛感及弹性感,咀嚼及张口时疼痛更甚,或伴发热、头痛等。血常规自细胞总数可增高或正常,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增多。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黄芩【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摘录】《中华本草》。柴胡【别名】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胆经。【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摘录】《中华本草》。板蓝根【别名】大蓝根、大青根。【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5g。【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黄连【别名】川连、姜连、川黄连。【来源】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之处,属毛莨科黄连属。【性味】(根)苦,寒,无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摘录】《中华本草》。连翘【来源】落叶灌木,香港俗称一串金,是木犀科连翘属植物。为木犀科落叶灌木植物连翘的果实。【性味】苦,平,无毒。【归经】归肺、心、胆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摘录】《中华本草》。马勃【别名】马疕,马屁勃,马疕苗,马勃灰菇,马屁包,牛屎菇,灰包菌,药苞,人头菌、牛屎菌、大气菌、灰菌,鸡肾菌、地烟。【来源】中药马勃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除去泥沙及外层硬皮,切成方块或研成粉末用。【性味】辛,平。【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止血。用于咽喉肿痛,咳嗽,音哑,血热吐衄,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摘录】《中华本草》。牛蒡子【别名】大力子、牛子、恶实、鼠粘子、牛子根。【来源】中药牛蒡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木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发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用于外感风热,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热发疹,热毒疮疡,痄腮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注意】本品性寒滑利,便溏者慎用。【摘录】《中华本草》。薄荷【别名】苏薄荷、水薄荷、鱼香草、人丹草、蕃荷菜、野薄荷、夜息香、南薄荷、水薄荷、鱼香菜、狗肉香、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人丹草、野仁丹草、苏薄荷、蕃荷菜、五香。【来源】中药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性味】辛,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摘录】《中华本草》。升麻【别名】龙眼根、窟窿牙根。【来源】中药升麻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叶升麻或兴安升麻或升麻的根茎。【性味】辛、甘,微寒。【归经】归肺、脾、大肠、胃经。【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麻疹不畅,齿痛口疮,咽喉肿痛,脏器下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阳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者忌用。升举阳气宜用炙升麻。【摘录】《中华本草》。桔梗【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白药、梗草。【来源】中药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性味】苦、辛,平,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中药桔梗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单用。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摘录】《中华本草》。赤芍【别名】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臭牡丹根。【来源】中药赤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和川赤芍的根。【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赤芍性寒,虚寒性痛经、经闭忌用。【摘录】《中华本草》。生甘草【别名】美草、密甘(蜜甘)、密草、国老、粉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摘录】《中华本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腮腺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腮腺炎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腮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黄芩15份、黄连5份.连翘10份.板蓝根20份.马勃5份、牛蒡子10份、薄荷10份.升麻5份、柴胡10份、桔梗10份、赤芍10份、生甘草10份。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腮腺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80例,女40例,年龄1~35岁,平均年龄15.3岁;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2~33岁,平均年龄14.6岁。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依据全国腮腺炎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2)、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3)、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4)、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2、试验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煎剂,每日3次。疗程一周。对照组口服板蓝根冲剂,每次10克,每天3次口服,疗程一周。两组病人均局部敷用水调散(黄柏50g.石膏40g).凉开水调糊状.每日1次。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显效:体温正常.腮腺肿大恢复正常.无并发症;有效:腮腺肿大及病证减轻;无效:腮腺肿无改善或出现变证。3.2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严重不良反应例治疗组1201144298.3%0对照组603418886.6%0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腮腺炎,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称取:黄芩15克、黄连5克.连翘10克.板蓝根20克.马勃5克、牛蒡子10克、薄荷10克.升麻5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赤芍10克、生甘草1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用于治疗腮腺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实施例2称取:黄芩15克、黄连5克.连翘10克.板蓝根20克.马勃5克、牛蒡子10克、薄荷10克.升麻5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赤芍10克、生甘草1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腮腺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实施例3称取:黄芩15克、黄连5克.连翘10克.板蓝根20克.马勃5克、牛蒡子10克、薄荷10克.升麻5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赤芍10克、生甘草10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腮腺炎。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