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尤其是涉及治疗脸部痤疮的药物。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多出现于面、颈、胸、背部,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中医认为:发生痤疮,多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食物及肥甘厚味、复感外邪相关,使得毛囊闭塞、内热不得透达而致使血热蕴蒸于面部;或由于肺经蕴热、外感风邪以及脾胃湿热、内蕴上蒸于面部而形成。
目前西医治疗痤疮时,常采用的外用药物包括过氧化苯甲酰、硫磺洗剂、抗生素维A酸类等,该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效果不佳;而西医使用的内服药物包括口服抗生素、维A酸、糖皮质激素等,不仅治疗周期长,且由于不能从人体各脏腑功能全面系统地辩证论治,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因内脏紊乱失调造成的痤疮疾病,使用后疗效一般。
中医治疗痤疮,多是根据个体的体质,通过中医诊断方法诊断出因哪种脏腑失调或病邪所侵而致痤疮,然后再使用相应归经的中药进行内服治疗;虽然初期也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没有从根本脏腑上进行辩证治疗,多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且治疗时间长,患者还会因长时间服用大量的猛药对脏腑造成一定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作用小且能彻底根治脸部痤疮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治疗脸部痤疮的药物,是由原料药陈皮、山药、桑叶、栀子、黄芩、葛根、茯苓、菊花、连翘、丹参、桃仁按照下述配比和方法制备而成:
准确称量陈皮 11-15份;山药 11-15份;桑叶 5-8份;栀子 4-8份;黄芩 4-8份;葛根 5-8份;茯苓 9-13份;菊花 4-7份;连翘 4-7份;丹参 4-8份;桃仁 5-8份;然后将其混合后粉碎成20目细药粉,经消毒后用泡茶袋按10±1g分装保存。
服用时,将药袋浸泡在400ml水中,水开后文火持续煮3-5分钟,直接饮用。根据痤疮严重程度,轻度患者每天1包,中度患者每天2包,重度患者每天3包。
当患者病情较轻时,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可以为:
陈皮 11份;山药 11份;桑叶 5份;栀子 4份;黄芩 4份;葛根 5份;茯苓 9份;菊花 4份;连翘 4份;丹参 4份;桃仁 5份。
当患者病情略重时,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可为:
陈皮 13份;山药 13份;桑叶 7份;栀子 6份;黄芩 6份;葛根 6份;茯苓 11份;菊花 6份;连翘 5份;丹参 6份;桃仁 7份。
当患者病情较重时,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可为:
陈皮 15份;山药 15份;桑叶 8份;栀子 8份;黄芩 8份;葛根 8份;茯苓 13份;菊花 7份;连翘 7份;丹参 8份;桃仁 8份。
实际配制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在本发明各原料药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调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药中,陈皮性温,理气健脾;山药性平,补益脾胃;栀子性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桑叶性寒,疏风清热;菊花(杭白菊或雪菊)性微寒,清热解毒;黄芩性寒,清热燥湿;葛根性平,清胃热;连翘性微寒,清热、散结、消肿;茯苓性平,健脾渗湿;丹参性微寒,活血化瘀;桃仁性平,破血祛瘀。
本发明药物的辩证思路为:脾胃持脏腑中央,是人体气血升降运化的的枢纽,为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一能散布水谷精微到全身,营养五脏六腑;二能疏散体内代谢的水液到体外。若脾胃运化失常,则会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机能活动,体内热、湿、毒等不能及时排出,造成五脏六腑病邪的内侵而致痤疮。故此,本发明的治疗原理是:以治疗脾胃为主,祛除脾胃湿热痰湿,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从而使其他脏腑机能健旺;以治疗其他脏腑的病邪为铺,祛除湿热,凉血排毒,活血行郁,软坚散结等;通过对各原料药科学配伍,综合发挥功效,达到标本兼治,彻底根除痤疮之目的。
本发明药物中,君药为陈皮、山药,起补益脾胃、理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之功能;臣药为桑叶、栀子、黄芩、葛根、茯苓、菊花、连翘,对人体五脏六腑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水燥湿、消肿散结,达到祛邪扶正的效果;佐药为丹参、桃仁,助臣药提高功效,标本兼治,达到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润燥通便、散结消肿的效果;治疗痊愈患者的皮肤基本平整,不影响美观,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自信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一、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脸部痤疮的药物,是按原料药陈皮 13份;山药 13份;桑叶 7份;栀子 6份;黄芩 6份;葛根 6份;茯苓 11份;菊花6份;连翘 5份;丹参 6份;桃仁 7份进行配制,将上述原料药混合后粉碎成20目左右的细粉,用泡茶袋包装,每袋10g ;
服用时,将药袋放到茶缸中,加水400ml浸泡6分钟,然后置于电磁炉上烧煮,水开后文火煮3-5分钟即可饮用。每天可反复煮三次,轻度患者每次使用1包,中度患者每次使用2包,重度患者每次使用3包。
服药期间,患者需忌辛辣油腻食物。孕妇禁服。
本发明药物在实际配制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各原料药的份量可以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合理调整。
当患者病情较轻或身体不耐时,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
陈皮 11份;山药 11份;桑叶 5份;栀子 4份;黄芩 4份;葛根 5份;茯苓 9份;菊花 4份;连翘 4份;丹参 4份;桃仁 5份。
当患者病情较重时,各原料药的重量份配比为:
陈皮 15份;山药 15份;桑叶 8份;栀子 8份;黄芩 8份;葛根 8份;茯苓 13份;菊花 7份;连翘 7份;丹参 8份;桃仁 8份。
二、下面举出几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配药物的典型病例:
1、张琴,女、31岁,河南省濮阳市某银行职工。服药前,两侧面部、下巴布满痤疮,便秘。
按每日3包(30g)量服药,两天后便秘消失;一周后面部两侧痤疮结痂,下巴痤疮明显改善;两周后,面部痤疮消失,下巴痤疮结痂;三周后,痤疮消失,调整成每日1包(10g)继续服用一周,面部皮肤光洁平整。
2、谷凯,男,32岁,河南省台前县某厂职工。服药前满脸痤疮。
按每日2包(20g)量服药,一周后,痤疮减少;两周后痤疮消失,调整成每日1包(10g)继续服用一周,面部皮肤趋于平整。
3、贺贞昆,男,26岁,台前县人,研究生。服药前,额头、面部两侧、眉心、下巴长满痤疮。
按每日3包(30g)量服药,一周后全部结痂;两周后痤疮消失,调整成每日1包(10g)继续服用一周,面部皮肤趋于平整。
4、郭澍晗,女,27岁,河南省台前县某中学教师。服药前两颊有痤疮。
按每日1包(10g)量服药一周后,痤疮部分结痂并开始脱落;十天后痤疮消失,两颊皮肤趋于平整,继续服用一周,两颊皮肤光洁,痤疮痕迹基本消失。
5、周长赟,男,20岁,在校大学生。服药前口鼻周围布满痤疮。
按每日2包(20g)量服药一周后痤疮部分结痂;十天后痤疮消失,口鼻周围皮肤趋于平整。
6、季鹏,男,16岁,河南省台前县某中学学生。服药前整个面部、颈部有痤疮(症状较轻)。
按每日2包(20g)量服药,一周后,痤疮明显缓解;继续服用两周后开始结痂;三周后痤疮消失,面部、颈部皮肤趋于平整。
7、王江,男,16岁,河南省台前县后方乡人,学生。服药前整个面部布满痤疮(症状较重)。
按每日3包(30g)量服用,一周后,痤疮明显缓解;两周后部分开始结痂;三周后痤疮部分消失,调整至每日2包后继续服用一周,面部痤疮基本消失。
8、吕绪林,男,17岁,河南省台前县某中学学生。服药前整个面部、颈部均有痤疮(症状较轻)。
按每日3包(30g)量服药,一周后明显缓解;两周后开始结痂;三周后痤疮基本消失。
本发明配制的治疗脸部痤疮的药物经临床使用统计,治疗后有效率达100%(症状减轻),治愈率96%(痤疮部位皮肤趋于平整);轻度患者10天左右可痊愈,中度患者15-20天左右即可痊愈,重度患者3-4周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