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0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选用吸收性纤维,充分干燥;

S2:称量固定重量吸收性纤维,将吸收性纤维压制成条状纤维层;

S3:将棉线固定于在条状纤维层中心部位,棉线尾端裸露在纤维层外10-20cm;

S4:将条状纤维层卷曲形成长条圆柱形吸收体;

S5:用无纺布将吸收体紧密包裹成棉条体,棉线尾端裸露在棉条体外;

S6:对棉条体进行预处理;

S7:将金属盐和沉淀剂的混合溶液涂覆在棉条体表面,控制反应条件,在棉条体原位合成纳米颗粒,形成纳米抗菌层;

S8:对具有纳米抗菌层的棉条体进行后处理;

S9:将处理后的棉条体高温灭菌;

S10: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棉条体包装,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吸收性纤维为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称量固定重量吸收性纤维的具体重量为1.5g-4.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对棉条体进行预处理为等离子体处理、膨胀处理、微波处理或表面活性剂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制备金属盐和沉淀剂混合液的具体操作为:

将一种或几种可溶性金属盐溶解在水中配成适当浓度的金属盐溶液,其溶液的浓度小于金属盐的饱和浓度;

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的一种或几种,调节溶液pH值和温度,制成混合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金属盐包括不含有害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其他所有可溶性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几种,选自硫酸盐、硝酸盐、氯酸盐、醋酸盐或碳酸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沉淀剂为尿素、乙醇胺、三乙醇胺、氨水、硫代硫酸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将金属盐和沉淀剂的混合溶液涂覆在棉条体表面时为部分涂覆,涂覆部位为棉条体前端和中部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对具有纳米抗菌层的棉条体进行后处理为有机硅处理或有机氟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抗菌型卫生棉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将处理后的棉条体高温灭菌的具体条件为130-140℃下灭菌3-5小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