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1701发布日期:2018-09-25 16:01阅读:30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可以在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压迫穿刺点,防止术后穿刺点出血,同时方便患者上下肢体的正常活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微创介入手术已成为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而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和化疗栓塞术已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股动脉因内径大,可容纳较大腔镜的导管,导管容易到位,便于穿刺等特点,是目前肝癌介入治疗的最常用的路径,但股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不当易引起的穿刺点出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用传统简易盐袋进行压迫止血,因盐袋制作粗糙,放在穿刺点无法固定,容易滑脱,一般需患者用手长时间扶着盐袋,既麻烦又造成患者胳膊酸痛,同时如果压迫不当还易引起穿刺点出血的并发症,既影响患者上下肢正常肢体活动,又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有效的进行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促进患者舒适度,预防术后穿刺点出血的并发症,本发明提供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该发明不仅能有效的把1kg盐袋固定在患者的穿刺点上,同时还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压,增强压迫止血的效果,同时解放患者的双手,方便患者上下肢体的活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

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包括柔软布料制作的置盐袋,其特征在于,置盐袋正面设有雌雄搭扣a,长20cm,置盐袋一侧缝接松紧带,松紧带长45cm,宽7cm,所述松紧带远离置盐袋的一端设有雌雄搭扣b,雌雄搭扣a和雌雄搭扣b配合使用,可以调节长度和松紧度。进一步的,所述置盐袋呈长方形,c边长22cm和d边长16cm,置盐袋c边设有带拉链袋口。

所述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采用柔软布料制作。

本发明的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的有益效果:

该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使用时能根据病人胖瘦调节大小,使盐袋稳稳的放置在术侧肢体穿刺点的位置。

因为松紧带具有弹性,使用时环形绕穿刺点大腿一周进行捆绑,对穿刺点施加压力,加强了压迫止血的效果。

该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不需要患者手扶固定,解放患者双手,方便患者上下肢体的正常活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该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采用柔软布料制作,较柔软,病人使用时透气性好、感觉舒服。

置盐袋有拉链开口设计,方便放置和取卸盐袋,同时可根据需要调节盐袋的重量。

该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采用柔软布料制作,有拉链开口设计,取卸盐袋后易清洗,可重复使用。

操作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血管性介入手术后止血弹性加压盐袋的正视图;

图2:血管性介入手术后止血弹性加压盐袋的反视图;

图3:血管性介入手术后止血弹性加压盐袋使用状态图。

其中:1-置盐袋,2-雌雄搭扣a,3-雌雄搭扣b,4-松紧带,5-带拉链的袋口,6-术侧肢体,7-c边,8-d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示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采用柔软布料制作,总长62cm,包括柔软布料制作的c边7长22cm,d边8长16cm的置盐袋1,置盐袋1正面设有雌雄搭扣a2,置盐袋一侧缝接松紧带4,所述松紧带4远离置盐袋1的一端设有雌雄搭扣b3,雌雄搭扣a2和雌雄搭扣b3配合使用,可以调节长度和松紧度。进一步的,所述置盐袋呈长方形,内置预先准备的盐袋,置盐袋c边7设有带拉链的袋口5。

使用方法:

1.根据医嘱预先准备好1kg的盐袋(0.5kg食用盐两袋),用塑料袋包好。

2.将包好的1kg盐袋放入置盐袋1内,拉好拉链。

3.患者血管性介入术后取平卧位,术肢伸直,置盐袋1有雌雄搭扣a2的一面朝上,将置盐袋放置于穿刺点上,拉动松紧带4绕术侧肢体一周,根据患者的胖瘦和腿围,利用雌雄搭扣a2和雌雄搭扣b3的相互作用,调节长度和松紧度。使置盐袋1稳稳的放置于穿刺点上方,不滑脱,并持续的向穿刺点施加压力,达到压迫止血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压迫穿刺点的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包括柔软布料制作的置盐袋(1),置盐袋(1)正面设有雌雄搭扣A(2),置盐袋(1)一侧缝接松紧带(4),其中松紧带(4)远离置盐袋的一端设有雌雄搭扣B(3),雌雄搭扣A(2)和雌雄搭扣B(3)配合使用,可以调节长度和松紧度。置盐袋(1)呈长方形,C边(7)长22cm和D边(8)长16cm,置盐袋C边(7)设有带拉链袋口(5),可放置预先准备好的1KG盐袋。本发明的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后医用止血弹性加压盐袋用于血管性介入手术后3小时内加压压迫穿刺点,防治术后穿刺点压迫不当、术侧肢体过度活动造成穿点出血、皮下血肿或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有效减少术后穿刺点出血的并发症。同时解放患者双手,方便患者上、下肢体的活动,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蒋妮;邱燕;蒋蕾;李玉雯;杨卓林;陶然;张艳萍;张丽琴;郑文萍;王琼波;李阳红;秦秋云;梅丽;杨瑞菊;孔思敏;李俊峰;邱岚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7.03.11
技术公布日:2018.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