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托,特别涉及一种遥控电疗可调节式颈托。
背景技术:
颈托作为有颈椎相关疾病有制动需求的辅助医疗器具,能够起到固定颈部、减轻创伤性反应,有利于患处组织水肿的消退并促进伤处好转。
而医院现经常采用的颈托,由于与使用者颈部贴服不够,不可调节,致使多数使用者佩戴过程中十分不适,甚至阻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红肿,疼痛等一系列的佩戴反应。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使病人佩戴舒适的可调节式颈托,避免发生上述阻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红肿,疼痛等一系列的佩戴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遥控电疗可调节式颈托,解决病人在佩戴颈托过程中由于不贴服而引起的佩戴不适的问题,且具有电疗的治疗功能,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遥控电疗可调节式颈托,包括:颈托主体、后颈垫块、两块滑动板、和支撑软板;所述颈托主体与所述后颈垫块固定连接,形成与颈部轮廓贴服的中空桶装结构;所述颈托主体包括呈“u”型的前托板以及位于前托板“u”型开口两侧的两块侧托板;在所述颈托主体的前托板和侧托板连接位置处设有调节带;所述两块侧托板与所述两块滑动板通过该调节带可调式滑动连接;所述两块滑动板之间通过支撑软板连接;在所述后颈垫块上设有电生理刺激片,设无线遥控器控制该电生理刺激片的开关和振动刺激频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后颈垫块包括中间块,在中间块上部设的上托块,在中间块两侧设的两块侧托块以及在中间块下部设的下托块;上托块与中间块之间呈45°-55°角,在侧托块与中间块之间呈10°-20°角;所述中间块的中间位置设有透气孔;该透气孔周围均匀分布数片电生理刺激片,该电生理刺激片内设有微控制器和控制电路。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颈托主体的两块侧托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在所述后颈垫块的两块侧托块上分别设有连接孔,该两个连接孔分别与颈托主体上的第二固定孔连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带为齿轮状。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所述滑动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和调节孔;该第一定位孔与支撑软板上所设固定孔连接固定;该第二定位孔与颈托主体的第一固定孔连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定位孔与颈托主体的第一固定孔通过锁定棒和锁定扣连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板上设的调节孔与所述颈托主体的调节带配合,通过旋钮和旋钮限位块限制定位来调节滑动板的位置,从而调节支撑软板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呈“u”型的前托板中部的镂空为便于医疗救护的气管外通道;所述前托板与所述侧托板之间的角度在135°~150°。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颈托主体、后颈垫块、两块滑动板和支撑软板采用高强度医用塑料,所述颈托主体、后颈垫块、两块滑动板和支撑软板内层均铺设柔软海绵。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颈托主体与所述后颈垫块采用卡扣式连接固定;所述后颈垫块的两块侧托块上所设连接孔与所述颈托主体上的第二固定孔采用卡扣式连接固定;所述卡扣式结构采用锁定棒和锁定扣配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遥控电疗可调节式颈托可有效对使用者的颈椎进行制动,同时贴服的设计让使用者更加舒适,避免临床上常见的颈托佩戴不适;同时保证患者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单的如进食、交流等日常动作。
2、本发明遥控电疗可调节式颈托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3、本发明遥控电疗可调节式颈托使用方便,可根据佩戴者喜好上下、左右自行调节,与人体轮廓贴服,舒适度高。
4、颈托结构简单,更为轻便,佩戴舒适。
5、颈托结构合理,更加经久耐用。
6、颈托有多个零部件组成,不佩戴时可以拆卸,方便储藏。
7、颈托后颈垫块设有电生理刺激片,配合无线遥控器对佩戴者后颈穴位进行振动刺激治疗,更利于提高佩戴者颈椎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颈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后颈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滑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支撑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锁定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是锁定棒的侧视图;图7(b)是锁定棒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锁定扣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a)是锁定扣的侧视图;图8(b)是锁定扣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a)是旋钮的俯视图;图9(b)是旋钮的侧视图;图9(c)是旋钮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可调节式颈托的旋钮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a)是旋钮限位块的正视图;图10(b)是旋钮限位块的侧视图;图10(c)是旋钮限位块的后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是颈托主体,11是前托板,12是侧托板,13是第一固定孔,14是第二固定孔,15是调节带,16是旋钮,161是杆,162是帽,163是旋钮把手;17是旋钮限位块,171是定位凸起,172是卡槽,173是帽沿,2是后颈垫块,21是中间块,21a是透气孔,211是电生理刺激片,212是无线遥控器,22是上托块,23是侧托块,24是下托块,3是滑动板,31是第一定位孔,32是第二定位孔,33是调节孔,4是支撑软板,41是固定孔,5是锁定棒,51是帽,52是杆,6是锁定扣,61是定位凸起,62是卡槽、63是帽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遥控电疗可调节式颈托包括颈托主体1、后颈垫块2、两块滑动板3、支撑软板4;颈托主体1与后颈垫块2卡扣式连接固定,形成与颈部轮廓贴服的中空桶装结构;颈托主体1包括呈“u”型的前托板11以及位于前托板11“u”型开口两侧的两块侧托板12,两块侧托板12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13和第二固定孔14。在前托板11和侧托板12连接位置处设有齿轮状调节带15,该齿轮状调节带15可根据与腮部距离手动升降调节,使腮部能与颈托更为贴服(见图3)。如图4所示,后颈垫块2包括中间块21,在中间块21上部设的上托块22,在中间块21两侧设的两块侧托块23以及在中间块21下部设的下托块24;上托块22与中间块21之间呈45°-55°角,在侧托块23与中间块21之间呈10°-20°角;在中间块21的中间位置设有透气孔21a,该透气孔21a起透气、减轻颈托重量的作用。在透气孔221的两侧上下设有4片均匀分布的电生理刺激片211,电生理刺激片211内设有微控制器和控制电路,另设无线遥控器212控制该电生理刺激片211的开关和振动刺激频率。电生理刺激片211配合无线遥控器212对佩戴者后颈穴位进行振动刺激治疗,更利于提高佩戴者颈椎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采用无线遥控器212使得操作更方便。在两块侧托块23上分别设有连接孔25,该两个连接孔25分别与颈托主体1上的第二固定孔14配合可以采用卡扣式连接固定(见图4),该卡扣式结构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锁定棒5和如图8所示的锁定扣6配合连接固定。如图6所示,支撑软板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固定孔41。如图5所示,滑动板3上设有第一定位孔31,第二定位孔32和调节孔33;第一定位孔31与支撑软板4上所设固定孔41连接固定;第二定位孔32与颈托主体1的第一固定孔13连接固定,通过如图7所示的锁定棒5和如图8所示的锁定扣6卡扣式连接固定;如图7所示,锁定棒5包括帽51和杆52,帽51和杆52连接,如图8所示,锁定扣6包括定位凸起61、卡槽62、帽沿63,卡槽62位于定位凸起61内,定位凸起61的外沿设帽沿63;锁定扣6设置于第二固定孔14处(定位凸起61位于第二固定孔14内,帽沿63位于第二固定孔14外),锁定棒5设置于连接孔25处(帽51位于连接孔25外,杆52穿过连接孔25),然后将锁定棒5的杆52插入锁定扣6中的卡槽62内卡扣固定连接;调节孔33与颈托主体1的齿轮状调节带15配合,通过旋钮16和旋钮限位块17限制定位来调节滑动板3的位置(见图2),从而调节支撑软板4的位置,支撑软板4用于承托人的腮部。旋钮16的具体结构见图9,旋钮16包括两根杆161,帽162,旋钮把手163,帽162的正面设旋钮把手163,帽162的反面设两根杆161。旋钮限位块17的具体结构见图10,旋钮限位块17包括定位凸起171,卡槽172,帽沿173,定位凸起171内设有两个卡槽172,定位凸起171的外沿设帽沿173;旋钮限位块17设置于调节孔33处(定位凸起171位于调节孔33内,帽沿173位于调节孔33外),旋钮16设于齿轮状调节带15处,旋钮16的两根杆161插入旋钮限位块17的两个卡槽172内固定连接。前托板11设有可根据与腮部距离手动升降调节的齿轮状调节带15,通过调节旋钮16、旋钮限位块17的位置,可以使滑动板3上下升降,从而使与腮部接触的支撑软板4可上下调节,可根据佩戴者喜好自行调节,使佩戴者佩戴过程中腮部能与颈托更为贴服,更加舒适;其次,与腮部接触的支撑软板4可前后调节,通过调节滑动板3上的调节孔33与颈托主体1的齿轮状调节带15配合的位置使与腮部接触的支撑软板4可前后调节,同样达到与使用者贴服的目的;通过前托板11中部的镂空(即“u”型中部的镂空),形成方便于医疗救护的气管外通道。所述“u”型前托板11与侧托板12之间的角度大约在135°~150°,该角度根据适合国人设计,使佩戴者佩戴过程中更加舒适。
颈托主体1、后颈垫块2、两块滑动板3、支撑软板4采用高强度医用塑料,颈托主体1、后颈垫块2、两块滑动板3、支撑软板4内层铺设柔软海绵,形成有效支撑的同时使佩戴者感觉舒适。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