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明自动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28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明自动拔罐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该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医疗保健器械拔罐器,尤其是在真空罐使用之前将其抽至负压并长时间自保持其负压状态,然后吸附在患处皮肤。改变了传统拔罐器吸附在皮肤上的操作方式。



背景技术:

火罐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疗方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传统的火烧式拔罐器需要使用者有一定经验且安全性较差容易灼伤患者,因此不利于推广。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主流拔罐器是由真空罐,真空枪两部分所组成。真空罐结构包括真空罐外壳和在真空罐顶端的单向阀。真空枪是用来抽出真空罐空气的工具。真空罐的单向阀是在真空枪的作用下,使真空罐内的空气只能由真空罐内部向外流出而无法回流。使用的时候将真空罐的单向阀处和真空枪枪头处连接牢固,再将真空罐的罐口紧紧扣在患处皮肤上,使皮肤和罐口密封。然后操作真空枪,用手抽动真空枪手柄抽杆,利用手的握力来抽取真空罐内部的空气,多次重复该动作后,使真空罐内气压达到-0.08MPa的负压值。此时取下真空枪,由于真空罐的单向阀作用使空气无法回流进真空罐,并与外界空气隔绝,真空罐内便一直保持负压状态,从而能够吸附在皮肤上。真空罐在负压作用下紧紧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就能达到传统医疗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情况是需要吸附在患者后背处的皮肤上,由于拔罐时,真空罐和真空枪需要配合使用,真空罐吸附在后背上时,患者不能单人进行操作真空枪,需要两个人配合,患者在独自情况下使用会很困难。另外,利用手的握力来抽取真空罐的空气,当同一时间内拔罐次数较多时会产生疲劳感,难以在一次理疗中进行多次拔罐,不适合力气较小的人士使用。长时间操作真空枪也会对指关节产生磨损。不适合需要长期操作的医生使用,更不利于老年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人操作困难,力气较小人士操作困难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拔罐器,在拔罐之前通过电动真空泵将真空罐抽至负压,取下真空罐,真空罐与电动真空泵脱离后自身仍保持负压状态,直到真空罐接触患处皮肤时,真空罐将利用其负压自动吸附在患处。该发明拔罐器可以在无其他人配合的情况下单人操作,改变了现有技术方案的操作方式,使用前先将真空罐抽至负压并保持负压状态,直到接触皮肤时再自动吸附患处的操作方式,可以让患者只需要手持真空罐而不用真空枪或其他辅助设备,单人完成在后背等其他较难触及的地方进行拔罐的治疗任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的真空罐的结构当中,在内部靠近罐口位置加一个负压阀隔层使真空罐分为两个部分,隔层上部分空间较大的部分为负压腔,隔层下部分空间较小的为常压腔。负压阀隔层上有个气阀,常态时将真空罐上下两部分空腔隔开。使用时先用真空泵先通过单向阀将负压腔中空气抽出,使负压腔形成负压状态,常压腔与外界大气连通。负压阀系统主要由阀轴、轴盖和负压阀体组成。阀轴一部分为中空,中部有相对设置的阀轴排气孔,阀轴末端被两个气密胶圈缠绕,阀轴上的卡簧带动弹簧工作,阀轴末端的突出部略突出于自动拔罐器真空罐罐口。负压阀体为中空结构,中部有一个负压阀体进气孔。手持真空罐将真空罐口扣向患部皮肤。在扣下真空罐的时候,负压阀系统的阀轴突出部会顶到皮肤,启动负压阀气阀运动,并打开负压阀。罐口扣在皮肤上以后,负压阀随后便被打开,使得真空罐内的真空腔和常压腔连通。常压腔内的少量空气会进入到真空腔内,气压中和后整个真空罐内仍然保持为负压值在-0.08MPa左右。这样就可以使真空罐吸附在皮肤上,同样能够达到拔罐医疗的作用。真空泵及主控系统负责将自动拔罐器真空罐的负压腔抽至负压。负压腔气压值与导气管内气压值相等,气压传感器与导气管相连并将气压数据实时传送到主控系统,由主控系统控制真空泵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先抽空真空罐内上部分真空腔的空气,然后再将真空罐扣在皮肤上,使其吸附在皮肤上进行医疗。此种操作过程方便快捷,能够达到单人操作的目的。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方案无需其他人的协助,可实现单人对背部等较难拔罐的部位进行理疗,利用真空泵达到负压状态,方便一次理疗进行多个患处的拔罐理疗和任何患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拔罐器吸附皮肤前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拔罐器吸附皮肤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自动拔罐器的示意图。

图中1.负压阀体,2.罐体,3.阀轴,4.轴盖,5.胶圈,6.弹簧,7.卡簧,8.胶堵,9.活塞,10.负压腔,11.负压阀腔,12.常压腔,13.阀轴排气孔,14.负压阀体进气孔,15.真空泵及主控系统,16.导气管,17.自动拔罐器真空罐。

具体实施方式

当导气管与拔罐器的真空罐顶部气阀向连接且真空泵开始工作后,活塞9向上移动,气阀打开,当负压腔10达到-0.08Mpa气压值时,真空泵停止工作,活塞9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重新与活塞8接触,气阀关闭。如图2的剖面图所示,此时自动拔罐器真空罐尚未接触皮肤,负压阀体进气孔14位于阀轴3上所固定的两个环形气密胶圈5之间,阀轴3在弹簧6的作用下固定在该位置,负压腔10处于密闭中,自动拔罐器真空罐与导气管分离后,负压腔10可长时间保持其负压状态。

使用者随后可手持自动拔罐器真空罐扣向患处,由于阀轴3末端的突出部略突出于自动拔罐器真空罐罐口,扣向患处的瞬间,皮肤给予阀轴3末端的突出部推力,使阀轴3在负压阀体1内部发生纵向移动。为防止负压阀腔11内气体阻碍阀轴3进行纵向移动,故在阀轴3上设计出中空且与阀轴排气孔13相连通的导气通道以排出负压阀腔11内的空气,确保阀轴3末端在接触皮肤后顺利运动。

如图3所示,随着阀轴3接触皮肤后发生运动,当胶圈5运动位置超过了负压阀体进气孔14时,由于轴盖4上含有排气孔使常压腔12与负压阀腔1的空气相连通。阀轴3与负压阀体1有缝隙,可使空气流过。常压腔12气压值为正常气压,阀轴3运动后,使常压腔12与负压腔10空气相连通,造成常压腔12内空气迅速流入负压腔10,常压腔12内气压迅速降低至-0.08Mpa,使自动拔罐器真空罐紧密的吸附在患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