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修复喙锁韧带的肩锁钩板。
背景技术:
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的损伤特点为: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断裂,导致脱位的锁骨向上及后方移位。
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肩锁关节进行复位,重建修复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
在临床手术中,使用较多的是锁骨钩板(参照图1)以及Endobutton带袢钢板(参照图2)。这两种钢板均具有缺陷,如两点固定,韧带修复不牢,容易松弛,锁骨开孔处易出现缝线分切割,并发锁骨骨折。
锁骨钢板的缺点是,仅固定锁骨与肩峰,无法固定喙突,导致喙锁韧带松弛愈合,内固定拆除后再脱位,同时由于肩峰下弯钩应力集中产生切割及骨溶解,导致术后肩关节疼痛。
Endobutton带袢钢板的缺点是仅固定锁骨与喙突,纠正了锁骨上下移位,而无法控制锁骨与肩峰的前后等方向移动,导致肩锁韧带松弛愈合,同时应力集中在锁骨及喙突间,容易产生固定缝线的切割(斜方韧带处锁骨薄弱,易多发),而导致再骨折。
中国发明专利CN200810159249.1,公开日为2009.04.22,公开了一种喙锁钩板固定器,其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不易造成应力性骨折。但是该固定器无法解决缝线切割问题。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220699501.X,公开日为2013.06.12,公开了一种锁骨钢板。该钢板呈S型结构,主要解决患者舒适度问题。但是该钢板仅仅是呈S型的平面钢板,无法解决锁骨与肩峰之间的问题,且易产生缝线切割、应力性骨折等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固定牢靠,不出现缝线切割、骨溶解以及再骨折,修复喙锁韧带的锁骨钢板,而目前关于这种锁骨钢板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修复喙锁韧带的肩锁钩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修复喙锁韧带的肩锁钩板,所述的肩锁钩板设有钩板、钉孔、肩峰板、第一缝线隧道、第二缝线隧道,所述的钉孔分布在钩板上部,所述的钉孔是贯通的,所述的钉孔为螺纹钉孔,所述的第一缝线隧道设置在钩板前部,所述的第二缝线隧道设置在钩板后部,所述的肩峰板设置在钩板右部,所述的肩峰板与钩板一体成型,所述的肩峰板与钩板呈“Z”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缝线隧道中心距离钩板与肩峰板连接处2.0c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缝线隧道中心距离钩板与肩峰板连接处3.5cm。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肩锁钩板材料为金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金属为复合合金金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肩锁钩板还设有锁定槽、锁定装置,所述的锁定槽设置在钉孔一侧,所述的锁定装置设置在锁定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肩锁钩板还设有视窗,所述的视窗设置在钩板上部,所述的视窗是贯通的。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视窗至少为一个。
本发明优点在于:
1、利用三点固定,即将锁骨、肩峰、喙突固定,十分牢固,避免应力集中产生切割及骨溶解;
2、韧带解剖位置修复,避免术后松弛,避免内固定拆除后再脱位;
3、利用缝线穿过锁骨钩板,避免在锁骨开孔穿风向,避免出现缝线的切割,导致锁骨骨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锁骨钢板的示意图。
附图2是Endobutton带袢钢板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种肩锁钩板的前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种肩锁钩板的后视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种肩锁钩板的透视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肩锁钩板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种肩锁钩板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种肩锁钩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种肩锁钩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钩板 2.钉孔
3.肩峰板 4.第一缝线隧道
5.第二缝线隧道 6.锁定槽
7.锁定装置 8.视窗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第一种可修复喙锁韧带的肩锁钩板,参照图3-5,所述的肩锁钩板设有钩板1、钉孔2、肩峰板3、第一缝线隧道4、第二缝线隧道5,所述的钉孔2分布在钩板1上部,所述的钉孔2是贯通的,所述的钉孔2为螺纹钉孔,所述的第一缝线隧道4设置在钩板1前部,所述的第二缝线隧道5设置在钩板1后部,所述的肩峰板3设置在钩板1右部,所述的肩峰板3与钩板1一体成型,所述的肩峰板3与钩板1呈“Z”型,所述的第一缝线隧道4中心距离钩板1与肩峰板3连接处2.0cm,所述的第二缝线隧道5中心距离钩板1与肩峰板3连接处3.5cm,所述的肩锁钩板材料为钛合金金属。
本实施例的肩锁钩板的使用方法是,将肩锁钩板固定在锁骨后,将缝线一端从喙突穿过,进入第一缝线隧道4一端开口,从第一缝线隧道4另一端开口出来,将缝线缝合,使其起到斜方韧带的作用,即近似于斜方韧带在锁骨的止点,利于修复;再将另一缝线从喙突穿过,进入第二缝线隧道5一端开口,从第二缝线隧道5另一端开口出来,将缝线缝合,使其起到锥状韧带的作用,即近似于锥状韧带在锁骨的止点,利于修复;缝线均为不可吸收缝线,缝线可抗40磅拉力;最后,在喙突处采用骨锚固定,或是喙突钻孔及缠绕固定,即可完成修复手术。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三点固定,即将锁骨、肩峰、喙突固定,十分牢固,避免应力集中产生切割及骨溶解;韧带解剖位置修复,避免术后松弛,避免内固定拆除后再脱位;利用缝线穿过锁骨钩板,避免在锁骨开孔穿过,避免出现缝线的切割,导致锁骨骨折。
实施例2
利用实施例1的肩锁钩板进行临床试验,并与锁骨钢板、Endobutton带袢钢板进行对比。
在临床试验中,对30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实验,100例患者使用锁骨钢板,100例患者使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100例患者使用本发明的肩锁钩板。在3-18月术后随访后,得到以下数据:
(1)100例使用锁骨钢板的患者中,内固定拆除后再脱位有10例,产生切割的有7例,同时产生这两种并发症的有2例;
(2)100例使用Endobutton带袢钢板的患者中,产生应力性骨折的有13例;
(3)100例使用肩锁钩板的患者中,内固定拆除后再脱位有2例,应力性骨折的有1例;
从对比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到,使用肩锁钩板后,内固定拆除后再脱位发生率由10%降至2%,应力性骨折发生率由13%降至1%,而缝线切割发生率由7%降至0,可见使用肩锁钩板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实施例3
本发明的第二种可修复喙锁韧带的肩锁钩板,参照图6,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的肩锁钩板还设有锁定槽6、锁定装置7,所述的锁定槽6设置在钉孔2一侧,所述的锁定装置7设置在锁定槽6内。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利用锁定装置,可有效固定螺钉,避免长时间固定后,螺钉出现移位的情况。
实施例4
利用实施例3的肩锁钩板与实施例1的肩锁钩板进行临床试验对比。
在临床试验中,对20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实验,100例患者使用实施例1的肩锁钩板,100例患者使用实施例3的肩锁钩板。在3-18月术后随访后,得到以下数据:
(1)100例使用实施例1的肩锁钩板的患者中,螺钉出现移位的有7例;
(2)100例使用实施例3的肩锁钩板的患者中,螺钉出现移位的有2例;
从对比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到,使用实施例3的肩锁钩板后,螺钉移位发生率有7%降至2%,可见使用实施例3的肩锁钩板可显著降低螺钉移位发生概率。
实施例5
本发明的第三种可修复喙锁韧带的肩锁钩板,参照图7,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的肩锁钩板的钩板主体1的宽度为实施例1的钩板主体1的宽度的一半。
实施例6
本发明的第四种可修复喙锁韧带的肩锁钩板,参照图8、9,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的肩锁钩板还设有视窗8,所述的视窗8分布在钩板主体1上部,所述的视窗8是贯通的,所述的视窗8至少为一个。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视窗8,可以在固定锁骨钩板时,观察锁骨情况;此外,视窗8的设置,减少了钉孔2,从而减少了向锁骨内钉子的数量;在钉孔2不少于3个的情况下,稳定性较好;此外,由于视窗8的设置,可有效降低锁骨钩板的质量,减轻压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