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其治疗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23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其治疗药物,特别涉及以中药治疗的药物,属于医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浅层点状角膜炎(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itis)是角膜上皮三种病变类型的总称,即点状上皮角膜炎、点状上皮糜烂和点状上皮下浸润。它们常同时存在,只是轻重和病变范围有所偏重和不同。临床上表现为畏光、刺疼、酸磨、视力模糊或雾视症。在各种细菌性结膜炎或睑缘炎时,常合并角膜的上皮糜烂和点状表层炎以及多膜边缘部上皮下浸润,这些病变在角膜上有时呈散在性,有时在全角膜上弥漫性分布,特别是角膜周边部较多。临床常见浅层点状角膜炎和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炎。

病毒性点状角膜炎:由于病毒感染角膜上皮层或上皮下的点状混浊浸润,以腺病毒多见,如腺病毒8型引起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肠道病毒引起的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常使单眼或双眼受累。球结膜为混合性充血,轻度水肿,经过1~2周后,结膜炎消退后,均可在瞳孔区角膜上皮和上皮下引起炎症和浸润,可见粗细不等的点状细小灰色点或呈点状星芒状线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可着色,经2~3天后,这些点状浸润点变平,很快变成树枝状或地图状浸润,融合成团。表层点状角膜炎:表现为双眼角膜上皮针尖大小炎症,但无上皮下浸润,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数年。在高倍裂隙类显微镜下观察点状着色呈椭圆形,微微高出上皮面,这种角膜炎愈合后不留瘢痕。

腺病毒病毒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的最普遍型)引起的浅层点状角膜炎约于3周内自行消散。睑缘炎、沙眼和干燥性角膜炎需特定的治疗。暴露于紫外线后所致者,可用作用短暂的睫状肌麻痹剂、抗生素眼膏和包封患眼24小时。戴用接触镜过久引起的,可用抗生素眼膏(例如0.3%妥布霉素,每日3次)治疗,但不要包封患眼,因严重感染的发病率高。这些病人次日需复诊。如果浅层点状角膜炎由局部药物或防腐剂引起的,则须停用这些药物或防腐剂。



技术实现要素:

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和经络的联系密切,浅层点状角膜炎的根本原因在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火上升、湿热蕉结,治疗应以滋补肝肾、清肝泻火、活血祛瘀之中药结合治疗。

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其治疗药物是按下面各中药质量份比组合而成:山茱萸10份、黄芩10份、石决明10份、鸡内金15份、珍珠粉10份、丹参15份、金钱草20份、生地15份、枸杞子10份、元肉15份、石苇15份、柴胡10份、栀子10份、丹皮10份。

下面逐一分析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其治疗药物中各中药的药性功效。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生津止渴 ,用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遗精滑精。黄芩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石决明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鸡内金消积滞、健脾胃、化瘀散结。珍珠粉, 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功效:安神定惊;清肝明目;解毒生肌。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金钱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水肿,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反胃噎膈,跌打损伤,疔疮肿毒。生地清热、凉血、止血。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细胞突变、具有延缓衰老、抗脂肪肝、调节血脂和血糖、促进造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元肉有补气养血,养颜安神,补血益心的功效。石苇清热、止血、化石、利尿通淋。柴胡清虚热 、清热解表、 和解少阳 、疏肝解郁、抑菌。栀子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丹皮归心,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滋阴降火、利咽喉、通小便、 抗炎、 镇静 、 降温。

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其治疗药物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发明人以中医理论分析了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根本在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火上升、湿热蕴结,治疗应以滋补肝肾、清肝泻火、活血祛瘀之中药结合,中医理论正确,实践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浅层点状角膜炎及其治疗药物适合于一个浅层点状角膜炎患者服用的一个剂量药量是按下面各中药质量组合而成:山茱萸10克、黄芩10克、石决明10克、鸡内金15克、珍珠粉10克、丹参15克、金钱草20克、生地15克、枸杞子10克、元肉15克、石苇15克、柴胡10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上述中药其中珍珠粉是由珍珠磨制而成的粉末,需直接吞服,其余中药用适量清水浸泡后煎汤内服,患者两天服用一个剂量,可随症状的减轻而减少服用药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