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面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19156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热面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发热面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敷面膜可以达到美白保湿、改善色素沉淀、清洁毛孔、调节油脂平衡等各种美颜美容效果。自发热面膜可以让面部皮肤犹如盖上一层暖被子,使毛孔可以慢慢扩张,促进汗腺的分泌并加速皮肤深层的血液循环,增加表皮各层皮肤细胞的活力,同时有利于面部皮肤对面膜精华液中营养成分的充分吸收。目前市场在售的热能面膜通常是利用厚厚的一层成分和作用不同的敷料敷在面部,阻隔肌肤与空气的接触。当这一层敷料紧紧地贴在肌肤上时,可封闭皮肤表层,防止皮肤热量的散失,利用物理方法收集人体的热量来发热,在较短时间内给肌肤加热,促使皮下微循环加速,有效软化角质,提高面膜功效,同时增加肤感舒适度,但是由于初始温度低、升温慢的缺点,上述面膜并不能避免在使用初期会给使用者带来冰凉的不适感。再者,自发热面膜的市场需求量极大。许多爱美人士在敷面膜之前常常会把整包未开封的面膜先放在温水中泡一下,让面膜稍有温度后再取出使用。但是,在使用前必须先准备温水,不但浪费时间,且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会逐渐变冷,不能稳定持续放热15~20min。有鉴于此,如何能研发出一种可随身携带,方便快速升温的自发热面膜,乃是当前急需突破及研发的技术与课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利一种发热面膜,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面膜的制备方法;本产品在面膜中置入加热层,并用简便的撕拉式方式隔离,边缘采用热压封合;并且可显著增强在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面膜的舒适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自发热面膜,在对应人体面部区域的部位具有三层结构。具有多层结构设计,其中包含面膜纸、酸凝胶放热层和碱凝胶放热层,在面膜纸与酸凝胶放热层之间使用疏水处理的油纸或无纺布,酸凝胶放热层和碱凝胶放热层之间用油纸或者塑料薄膜隔离。该油纸(塑料薄膜)在面膜下部增加撕拉带,在使用时用撕拉带拉开油纸,两层贴合即可放热。碱凝胶放热层外侧用内附塑料薄膜的无纺布密封,与空气隔绝。与一般现有市售面膜相比,本产品新增了发热层,在撕拉式隔离层被撕去后,酸放热层与碱放热层接触放热,热量随着中和反应的进行被均匀地传至皮肤。由于放热层具有一定厚度,使得面膜具有一定的保温性,传递到皮肤的热量不会很快地散失掉。由于中和反应产热相对稳定,故不会因骤热而烫伤皮肤。此外,本产品可有效避免因面膜成分直接接触空气而使空气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接触到面膜所带来的一系列感染问题。作为本产品的技术实现要素:之一,本产品采用撕拉式隔离层。撕拉式隔离层为一整片撕拉材料,既可以在面膜使用前避免发热酸层原料与发热碱层原料接触而失效,又有牵引带,便于随拉随用,随混随热,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本产品在发热层与面膜成分层之间采用了简单易行的疏水处理以及密封处理。本产品采用含硅的疏水涂层,在面膜成分层与发热层之间的隔离层,隔离层靠近酸放热层一侧运用超疏水涂层处理,即喷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确保酸不会与面膜纸接触,损害皮肤。本产品的密封处理采用的是普遍应用在日化产品包装、食品药品包装等领域的热压封合。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发热面膜,其特征在于依次由面膜纸1(无纺布精华层)、酸放热层2和碱放热层3组成;其中面膜纸1和酸放热层2中间设由第一隔离层5,酸放热层2和碱放热层3之间设有带撕拉结6的第二隔离层7,碱放热层3的另一面设有内附塑料薄膜的无纺布4。优选酸放热层是由酸掺杂在酸性凝胶支撑材料上均匀涂膜形成;其中酸与酸凝胶材料的质量比为1.5~2:1。优选所述的酸性凝胶材料为质量浓度为5%-7%的羟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所述的酸为柠檬酸、甲酸、乙酸或碳酸。优选所述的碱放热层(3)采用碱和碱性凝胶材料混合凝胶制成材料;其中碱和碱性凝胶材料的质量比为0.75~1.25:1。优选所述的碱性凝胶材料为质量浓度为8~9%聚乙烯醇;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钙。优选第一隔离层5为疏水处理的油纸或无纺布;所述的疏水处理为第一隔离层5靠近酸放热层一侧运用超疏水涂层处理,即喷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确保酸不会与面膜纸接触,损害皮肤;第二隔离层7为油纸或塑料薄膜。优选所述面膜纸(1)厚度为0.05~0.15mm;酸放热层(2)厚度为1~2mm;碱放热层(3)厚度为0.5~1.5mm。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发热面膜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a、先将酸凝胶材料与酸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模具中成型制得酸放热层2;将碱胶凝材料溶液倒入模具中,将碱均匀撒在上层即制得碱放热层3;b、在面膜纸1上层添加一层形状一致的隔离层5,然后将酸放热层2置于第一隔离层5上,在眼部、鼻子、口和边缘留出的空白区域不添加酸放热层2,再在酸放热层2上放置一层设有带撕拉结6的第二隔离层7,然后将碱放热层2置于第二隔离层7上,最外层用无纺布4贴合,最后在边缘和眼部、鼻子、口开口处用热压贴合,制得自发热面膜。一般撕拉结6为在下巴位置多加一段3-5cm长度的油纸或塑料薄膜,且比面膜纸在边缘处小2-3mm。优选热压贴合的温度为60~70℃,热压时间为4-8秒。上述的面膜的所述发热层发热温度达到35~42℃,发热时间持续10-20分钟。上述发热酸层的介质为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是一种纤维素衍生物,也是最主要的离子型纤维素胶,因具有独特的增稠、悬浮、黏合、持水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cmc溶液的黏度岁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分子链相互贯穿缠结,开始形成凝胶,次浓度与分子量有关。本产品的实验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7%时,此时形成的cmc凝胶黏度适中,不具有流动性,能够形成稳定且粘稠的膜,宜作为载体进行成膜。上述发热碱层的介质为pva(聚乙烯醇)。聚乙烯醇是一种表面活性剂,耐酸碱、耐腐蚀,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自然生物降解,黏度大。pva颗粒在90℃温度下加热20-30分钟逐渐溶解。当pva质量浓度为8-9%时,形成的溶液黏性很大,具有流动性,将其涂膜之后,在室温下,流动性降低。且pva薄膜遇碱之后发生反应,形成白色不透明薄膜,此时的薄膜为固态,可折叠、按压,且不会破裂,性能较好,碱层的凝胶层材料选择pva。有益效果:本发明对比传统面膜,利用面膜酸碱层贴合发热可提高舒适度,安全又方便,解决了传统面膜受季节限制的问题。通过调节发热反应物的用量,使面膜发热的最高温度稳定在38℃左右,发热持续时间为15-20min。不仅改善了消费者在冬季敷面膜时的体感,同时有利于毛孔打开,吸收精华,达到更好的护肤效果。且对于面膜的功能具有普适性,使用安全、方便、卫生,原料易得,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自发热面膜的结构剖视图;其中1:面膜纸,2:酸放热层,3:碱放热层,4:内附塑料薄膜的无纺布,5:采用疏水处理的隔离层,6:撕拉结,7:隔离层。图2为酸碱放热量考察图;其中-■-代表的是在环境温度(无脸部作为恒温热源)情况下的面膜温度变化曲线,-●-代表的是添加恒温热源模拟面膜在脸部的真实使用情况下的面膜温度变化曲线,此时的环境温度为14-15℃,与冬季室温相差不多,添加的恒温热源温度为34-3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但是以下描述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性说明,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的限制,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施例1:本产品采用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由内到外依次是面膜纸(含面膜成分)、酸凝胶发热层与碱凝胶发热层。大小以及外观与市售面膜并无二致。由内而外介绍,图中1为面膜纸,可以为市售的任一种无纺布型的面膜。2为酸放热层,3为碱放热层。第一隔离层5为设置在面膜纸1与酸放热层2之间的隔离层,隔离层靠近酸放热层一侧运用超疏水涂层处理,确保酸不会与面膜纸接触,损害皮肤。第二隔离层7为设置在酸放热层2和碱放热层3之间的隔离层,6为撕拉结,其中6与第二隔离层7为同一种材料。酸凝胶放热层与碱凝胶放热层混合方式为由牵引条撕拉酸放热层与碱放热层之间的隔离层,使放热层混合产热,操作简单方便。由于中和反应产热量大且与凝胶掺杂,厚度为1-2mm,放出热量经过放热层和面膜纸到达面部时温度适中。碱放热层为面膜最外层,在碱放热层不与酸接触的一侧用含有塑料薄膜的无纺布密封,不与人体接触且整体外观与普通面膜一致。面膜边缘采用热压技术,使三层成为整体。第一隔离层疏水处理:本产品采用含硅的疏水涂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在面膜纸和酸放热层之间的隔离层与酸接触一侧喷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密封处理:采用普遍应用在日化产品包装、食品药品包装等领域的热压封合。使用时,只需要轻拉牵引条启动发热层反应即可。牵引条随着拉动使撕拉式的隔离层脱落,发热酸层介质与发热碱层介质接触,从而使介质中的酸与碱进行中和反应而产热。实施例2:根据尝试,将cmc与水按照1:19的质量比例混合加热制成稳定的酸凝胶材料。酸放热层由2gcmc凝胶3.78g草酸制成,膜面积为60.82cm2。pva颗粒在90℃温度下加热20分钟逐渐溶解。当pva质量浓度为8%时,形成的溶液黏性很大,具有流动性,将其涂膜之后,在室温下,流动性降低。碱层支撑层由2gpva溶液和2.4g氢氧化钠构成,放热曲线如下图2。此时面膜纸厚度为0.15mm。酸放热层的厚度为1.4mm,碱放热层的厚度为1.2mm。面膜与酸凝胶放热层的隔层为无纺布,酸凝胶放热层与碱凝胶放热层之间采用塑料隔膜加撕拉结分隔,而碱性凝胶层外侧也用无纺布密封。在将面膜纸、酸碱凝胶放热层和隔离层分别整理好,将边缘和开孔处在70℃下热压4秒,此时整体面膜形成。考虑到皮肤为恒温热源,我们将面膜放置在35℃恒温热源上,测得放热曲线,面膜的温度下降趋势减缓,使用效果提高。-■-为无恒温热源放热曲线。最高放热温度为40℃,15分钟后下降到30℃左右,下降趋势较大。-●-为有35℃恒温热源的放热曲线。最高温度为42℃。温度下降趋势减缓。15分钟后温度为35℃左右。实施例3:该实施例与实施例2相比主要的面膜形式不做改变,考虑到不同酸和碱的放热效果不同,调节酸性凝胶支撑层为7%的cmc凝胶,此时凝胶的流动性差,对应的酸选择为柠檬酸,面膜的面积为60.82cm2。柠檬酸加入凝胶层搅拌会吸热,同时降低凝胶的粘稠度。此时成膜良好。酸放热层由4gcmc凝胶8.0g柠檬酸制成,碱改为氢氧化钙,碱放热层由2gpva和2g氢氧化钙制成。此时面膜纸厚度为0.1mm。酸放热层的厚度为2mm,碱放热层的厚度为1mm。面膜与酸凝胶放热层的隔层为油纸,酸凝胶放热层与碱凝胶放热层之间采用油纸隔膜加撕拉结分隔,而碱性凝胶层外侧也用油纸密封。在将面膜纸、酸碱凝胶放热层和隔离层分别整理好,将边缘和开孔处在60℃下热压8秒,环境温度依旧为15℃,无恒温热源模拟皮肤。此时,酸的层厚增加,碱的层厚下降,整体面膜厚度略有上升。在该实施例中,放热数据如下:时间(mim)0123571015温度(℃)26.540.537.835.634.233.531.829.5改变酸层凝胶材料和酸种类时,放热效果依旧良好,具体材料可根据市场价格选择,从而使利益最大化。同时,酸碱支撑层采用同样的凝胶可以减少制备流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