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9213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动脉瘤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脉瘤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学领域。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通常表现为动脉壁因局部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动脉瘤可在任何部位形成,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脑动脉、腹主动脉、胸主动脉等。其中脑动脉瘤的危险性、复杂性及手术难度较高。

动脉瘤的常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进行动脉瘤手术的先决条件是需要准确了解动脉瘤的大小、所在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照传统的方法,医生需要根据二维的临床影像图片,在脑海中构建三维的动脉瘤血管模型。这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动脉瘤手术通常使用动脉瘤夹对瘤体进行夹闭,但手术之前并不确定某种型号的动脉瘤夹是否适用,需要医生在手术中不断进行尝试,这不仅耗费手术时间,同时也会增加手术感染的风险。

cn103284765a公开了一种动脉瘤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该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1)创建动脉瘤血管计算机三维膜型;(2)制作动脉瘤血管实心模型;(3)制作动脉瘤血管的铸模;(4)制作第二个动脉瘤血管实心模型;(5)制作动脉瘤血管模型。其制备方法复杂,步骤繁多,并且所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与人体真实的动脉瘤血管差别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瘤血管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不仅可以减轻医生在手术前构建病人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负担,同时还可以供医生在手术前进行手术模拟操作以及动脉瘤夹的性能测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脉瘤血管模型,所述动脉瘤血管模型具有血管壁和由所述血管壁包围而形成的空腔,所述血管壁由包括功能性预聚体和催化剂的可固化原料固化而成;

所述功能性预聚体包括: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和补强剂;

所述血管壁的厚度为0.05~2.0mm;

所述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弹性模量为0.9~2mpa,断裂伸长率为120~350%;

优选地,所述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包括:线性乙烯基硅氧烷和带支链的乙烯基硅氧烷。

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所述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动脉瘤瘤体位置的厚度薄于所述动脉瘤血管模型的正常位置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所述动脉瘤血管模型的最大载荷为8~15n,抗拉强度为0.7~1.8mpa。

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所述功能性预聚体为m8012硅胶预聚体;或者,所述功能性预聚体为m8012硅胶预聚体和c6-135硅胶弹性体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所述血管壁的可固化原料还包括抑制剂、染料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所述催化剂包含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基于所述功能性预聚体与所述催化剂的总质量,所述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500ppm,优选为20~200ppm,最优选为50pp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支架获取步骤:采用3d打印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支架;

涂覆步骤:将所述功能性预聚体和催化剂混合后的可固化原料涂覆于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

支架去除步骤:除去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所述支架获取步骤之前,还包括:三维图像获取步骤;优选地,通过生物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所述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涂覆步骤中,将所述可固化原料逐层涂覆于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优选地,在与所述动脉瘤血管的瘤体位置对应的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的部位上涂覆的层数少于与所述动脉瘤血管的正常位置对应的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的部位上涂覆的层数。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涂覆步骤中,将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旋转,以使得所述可固化原料涂覆于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优选的,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转速为20~100r/min。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支架去除步骤中,将所述动脉瘤血管支架溶解,得到所述动脉瘤血管模型;优选地,将包覆并固化有所述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有机溶剂中溶解,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空腔结构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在术前模拟或教学演练中的应用。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具有空腔结构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弹性和韧性。进一步地,动脉瘤瘤体位置的厚度明显薄于正常血管位置的厚度,使其更接近人体真实的动脉瘤血管,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成型。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可用于术前模拟或教学演练,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示意图,并模拟使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操作。

图2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示意图;其中,

a为实施例2的待重建动脉瘤血管的cta影像数据;

b为实施例2的待重建动脉瘤血管的局部放大cta影像数据;

c为实施例2的三维重建后的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示意图;

d为实施例2的按照三维重建数据打印的abs树脂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示意图;

e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图;

f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脉瘤血管模型,动脉瘤血管模型具有血管壁和由血管壁包围而形成的空腔,血管壁由包括功能性预聚体和催化剂的可固化原料固化而成;

功能性预聚体包括: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和补强剂;

血管壁的厚度为0.05mm~2.0mm;

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弹性模量为0.9~2mpa,断裂伸长率为120~350%,优选地,动脉瘤血管模型的最大载荷为8~15n,抗拉强度为0.7~1.8mpa。

本申请的动脉瘤血管模型,接近真实血管的弹性及韧性,易于成型。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原则上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可以由常规方法制备得到,也可以通过购买得到。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空腔结构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其中,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动脉瘤瘤体位置的厚度薄于正常血管位置的厚度,从而使得动脉瘤血管模型更加接近真实的动脉瘤血管,用于术前演练时,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减轻医生的负担。具体地,本申请的动脉瘤可以是各种动脉瘤,优选为颅内动脉瘤,例如:脑动脉瘤等。

优选地,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包括:线性乙烯基硅氧烷和带支链的乙烯基硅氧烷。

本申请是利用加成型硅树脂的固化机理,通过含si-vi键的硅氧烷与含si-h键的硅氧烷(交联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的氢硅化加成反应而交联(其中,vi为乙烯基),具体反应式示意如下:

≡sich=ch2+h—si→≡sich2ch2si≡

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优选包括线性乙烯基硅氧烷(例如:乙烯基硅油)和带支链的乙烯基硅氧烷。其中,线性乙烯基硅氧烷是作为活性稀释剂加入的,用于稀释带支链的乙烯基硅氧烷。

而线性乙烯基硅氧烷(活性稀释剂)是含乙烯基的低黏度硅氧烷。当分子链间及两均均有一定量的乙烯基时,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物理性能较好。

本申请中的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交联剂)可以是低聚合度的线性或环状的甲基氢硅氧烷。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补强剂原则上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补强剂。具体地,补强剂包括mq硅树脂、白炭黑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优选地,mq硅树脂包括甲基mq硅树脂、甲基乙烯基mq硅树脂、甲基含氢mq硅树脂、甲基苯基mq硅树脂、乙烯基mq硅树脂、苯基mq硅树脂、含氟mq硅树脂、mdq硅树脂、mtq硅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更优选地,白炭黑包括沉淀二氧化硅、气相二氧化硅和超细二氧化硅凝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优选地,本发明的甲基mq硅树脂可以选自山东大易化工有限公司的牌号为dy-mq101或dy-mq104的甲基mq硅树脂。本发明的白炭黑可以选自瓦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的牌号为hdkv15或hdkn20的白炭黑,还可以选自赢创工业集团(原德固赛嘉联白炭黑(南平)有限公司)的牌号为aerosil200的白炭黑。本发明对所采用的mq硅树脂和白炭黑没有限制,所属技术领域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mq硅树脂和mq硅树脂,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中的mq硅树脂是由四官能度硅氧烷缩聚链节(q)与单官能度硅氧烷链节(m)构成的有机硅树脂。mdq硅树脂是由四官能度硅氧烷缩聚链节(q)、双官能度硅氧烷链节(d)与单官能度硅氧烷链节(m)构成的有机硅树脂。mtq硅树脂是由四官能度硅氧烷缩聚链节(q)、三官能度硅氧烷链节(t)与单官能度硅氧烷链节(m)构成的有机硅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中,功能性预聚体为m8012硅胶预聚体;或者,功能性预聚体为m8012硅胶预聚体和c6-135硅胶弹性体的组合。其中,m8012硅胶预聚体可以是旭化成-瓦克公司生产的,c6-135硅胶弹性体可以是道康宁公司生产的。

当选用m8012硅胶预聚体和c6-135硅胶弹性体的组合作为功能性预聚体时,m8012硅胶预聚体和c6-135硅胶弹性体的质量比为1:2~10:1,优选为1:1~5:1,最优选为3:1。该质量比中,c6-135硅胶弹性体的质量是c6-135硅胶弹性体的第一组分和c6-135硅胶弹性体的第二组分之和。

选用m8012硅胶预聚体和c6-135硅胶弹性体的组合作为功能性预聚体,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具有更强的弹性和韧性,反复夹闭20次以上不会夹破,更加适合用于教学演练。而仅选用m8012硅胶预聚体作为功能性预聚体时,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弹性和韧性略低,更加接近真实动脉的弹性和韧性,适合用于术前模拟。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空腔结构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催化剂包含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基于功能性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500ppm,优选为20~200ppm,最优选为50ppm。基于功能性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若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大于500ppm,在涂覆过程中会涂覆不均匀,并且材料迅速固化,且固化不均匀,表面结构粗糙,所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力学强度较差,易断裂;若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小于1ppm,所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呈网洞状,结构缺失严重。

具体地,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包括:过渡金属或其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优选地,过渡金属或其化合物包括:铂、钯、铑、钌、铱、镍、钴或它们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一般而言,催化剂可以用溶剂异丙醇,四氢呋喃,甲苯,二甲苯或低分子量硅油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稀释,使得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分散在上述溶剂中。

举例而言,本发明催化剂可以是旭化成-瓦克公司的催化剂t4,或者富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牌号为qma-4102的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血管壁的可固化原料还包括抑制剂、染料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也可以将抑制剂直接添加至功能性预聚体中。

优选地,抑制剂包括含有n、p或s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含有炔基和/或乙烯基有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例如:丙炔醇等。由于含有抑制剂,在常温密封状态下时,抑制剂会抑制功能性预聚体中的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的交联反应。当加热时抑制剂会挥发,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会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制备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

优选地,血管壁的可固化原料中的染料可以包括诱惑红40#、fd&c红40#等。当然,还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其它颜色的合适的染料,本发明对所采用的染料没有限制,所属技术领域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染料,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支架获取步骤:采用3d打印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支架;

涂覆步骤:将功能性预聚体和催化剂混合后的可固化原料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

支架去除步骤: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

其中,3d打印技术属于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以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举例而言,可以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计算机动画建模软件建模,再将建成的三维模型“分区”成逐层的截面,从而指导打印机逐层打印。具体而言,打印机(例如:fdm3d打印机)通过读取文件中的横截面信息,用液体状、粉状或片状的材料将这些截面逐层地打印出来,再将各层截面以各种方式粘合起来从而制造出一个实体。

本申请对动脉瘤血管模型的血管壁的可固化原料的混合方式没有限制,所属技术领域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混合方式,均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涂覆步骤中,将可固化原料逐层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优选地,在与动脉瘤血管的瘤体位置对应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的部位上涂覆的层数少于与动脉瘤血管的正常位置对应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的部位上的涂覆的层数。从而使得动脉瘤瘤体位置的厚度明显薄于正常血管位置的厚度,从而更接近于人体真实的动脉瘤血管。

采用逐层涂覆的方式将可固化原料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能够有效的控制动脉瘤血管支架的厚度,使其更接近于人体真实的动脉瘤血管,例如在进行术前演练时,能够快速选出合适的动脉瘤夹,从而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快速对瘤体进行夹闭,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过程中感染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在支架获取步骤之前,还包括:三维图像获取步骤;优选地,通过生物影像,优选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三维重建技术是指对三维物体建立适合计算机表示和处理的数学模型,是在计算机环境下对其进行处理、操作和分析其性质的基础,也是在计算机中建立表达客观世界的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本发明优选通过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cta)技术得到三维动脉瘤血管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材料为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la树脂、尼龙树脂、光敏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涂覆步骤中,将动脉瘤血管支架旋转,以使得可固化原料均匀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优选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转速为20~100r/min。通过不断旋转支架,使得可固化原料可以在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涂覆均匀,并且能够实现逐层涂覆。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其中,支架去除步骤中,将动脉瘤血管支架溶解,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优选地,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有机溶剂中溶解,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

优选地,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二甲苯、氯仿、四氯乙烷、四氢呋喃、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举例而言,可以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超声溶解,使动脉瘤血管溶解为液体,从而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在术前模拟或教学演练中的应用。

本申请中动脉瘤血管模型的性能测试方法为:按本申请方法制作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将其放置于拉力强度测试仪器(上海衡翼,hy-3080)上进行拉力测试,试验条件为:两端夹持长度分别为1cm,拉伸速率为20cm/min,直至样品发生断裂停止,试验结束获得测试样品的最大载荷、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同一样品在同样环境条件下进行三次重复试验,取平均值。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含有乙烯基有机聚硅氧烷购买自:东爵有机硅集团有限公司的乙烯基封端胶,牌号:110-7s。

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购买自: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kf-99。

补强剂购买自:

1.白炭黑:赢创工业集团(原德固赛嘉联白炭黑(南平)有限公司)牌号:aerosil200;

2.mq硅树脂:山东大易化工有限公司的甲基mq硅树脂:牌号:dy-mq101。

催化剂购买自:富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牌号:qma-4102,其中,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

m8012硅胶预聚体购买自:旭化成-瓦克公司。

c6-135硅胶弹性体购买自:道康宁公司。

实施例1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abs树脂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动脉瘤血管支架。

<混合>

分别称取功能性预聚体9g置于反应器中,该功能性预聚体包括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和补强剂。其中,补强剂为2.7g,功能性预聚体的乙烯基与硅氢键的摩尔浓度比为2:1。补强剂为甲基mq硅树脂与白炭黑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5:1。

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1g加入反应器中。充分搅拌均匀后,得到可固化原料。基于功能性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500ppm。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逐层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其中,动脉瘤位置的涂覆层数为4层,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为6层;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涂覆均匀后将其放入50℃烘箱持续加热5小时,进行固化。

<支架去除>

5小时后,待可固化原料完全固化,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获得长度为4cm,直径8mm,无病变位置壁厚为0.24mm的动脉瘤血管模型i。

实施例2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abs树脂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动脉瘤血管支架。

<涂覆>

分别称取功能性预聚体28.42g后置于反应器中,该功能性预聚体包括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和补强剂。其中,补强剂为5.22g,功能性预聚体的乙烯基与硅氢键的摩尔浓度比为3:1。补强剂为甲基mq硅树脂与白炭黑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5:2。充分混合后,再加入0.2g诱惑红40#染料,并混合均匀。

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0.58g加入反应器中。充分搅拌均匀后,得到可固化原料。基于功能性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100ppm。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逐层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的涂覆层数为4层,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为6层;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涂覆均匀后将其放入50℃烘箱持续加热5小时,进行固化。

<支架去除>

5小时后,待可固化原料完全固化,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ii。该动脉瘤血管模型ii可用于在手术前进行血管瘤夹闭的模拟操作,以及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

实施例3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abs树脂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含有动脉瘤的血管支架;

<混合>

将20.0gm8012硅胶预聚体与0.1g诱惑红40#染料混合均匀,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0.5g加入反应器中。基于m8012硅胶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122ppm。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可固化原料。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和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均为4层;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

<支架去除>

5小时后,待可固化原料完全固化,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iii。将动脉瘤血管模型iii用于反复夹持试验,即在动脉瘤颈部用动脉瘤夹进行反复夹持操作,结果平均反复夹持15次不会破裂。

实施例4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尼龙树脂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含有动脉瘤的动脉瘤血管支架。

<混合>

将20.0gm8012硅胶预聚体与0.2g诱惑红40#染料混合均匀,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0.5g加入反应器中,基于m8012硅胶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122ppm。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可固化原料。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的涂覆层数为2层,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为5层;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

<支架去除>

5小时后,待可固化原料完全固化,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iv。将动脉瘤血管模型iv用于反复夹持试验,即在动脉瘤颈部用动脉瘤夹进行反复夹持操作,结果平均反复夹持15次不会破裂。

实施例5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pla树脂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含有动脉瘤的动脉瘤血管支架。

<混合>

称取3.5gc6-135硅胶弹性体的第一组分,溶于10ml道康宁os-10溶剂中,得到第一混合液;

称取3.5gc6-135硅胶弹性体的第二组分,溶于10ml道康宁os-10溶剂中,得到第二混合液;

称取m8012硅胶预聚体10.0g,得到第三混合液。

将三份混合液混合均匀后,于室温下适当挥发部分道康宁os-10溶剂,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0.5g加入反应器中,基于m8012硅胶预聚体、c6-135硅胶弹性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143ppm。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可固化原料。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和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均为5层;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

<支架去除>

5小时后,待可固化原料完全固化,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v。将动脉瘤血管模型v用于反复夹持试验,即在动脉瘤颈部用动脉瘤夹进行反复夹持操作,结果平均反复夹持30次不会破裂。

实施例6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尼龙树脂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含有动脉瘤的动脉瘤血管支架。

<混合>

称取5gc6-135硅胶弹性体的第一组分,溶于15ml道康宁os-10溶剂中,得到第一混合液;

称取5gc6-135硅胶弹性体的第二组分,溶于15ml道康宁os-10溶剂中,得到第二混合液;

称取m8012硅胶预聚体12.0g,得到第三混合液。

将三份混合液混合均匀后,于室温下适当挥发部分道康宁os-10溶剂,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0.75g加入反应器中,基于m8012硅胶预聚体、c6-135硅胶弹性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165ppm。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可固化原料。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和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均为3层;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

<支架去除>

5小时后,待可固化原料完全固化,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vi。将动脉瘤血管模型vi用于反复夹持试验,即在动脉瘤颈部用动脉瘤夹进行反复夹持操作,结果平均反复夹持20次不会破裂。

对比例1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abs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动脉瘤血管支架。

<混合>

分别称取功能性预聚体30g后置于反应器中,该功能性预聚体包括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和补强剂,其中,补强剂的含量为7.5g,功能性预聚体的乙烯基与硅氢键的摩尔浓度比为2:1。补强剂为甲基mq硅树脂与白炭黑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3:1。充分混合后,再加入0.2g诱惑红40#染料,并混合均匀。

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0.003g加入反应器中。基于功能性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0.5ppm。充分搅拌均匀后,得到可固化原料。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逐层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的涂覆层数为10,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为20;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但材料始终较难以在abs树脂表面固化。

<支架去除>

20小时后,该可固化原料仍未完全固化,将包覆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vii。该动脉瘤血管模型vii呈网洞状,结构缺失严重,不可用。

对比例2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ps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动脉瘤血管支架。

<混合>

分别称取功能性预聚体10g后置于反应器中,该功能性预聚体包括含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含有硅氢键的有机聚硅氧烷和补强剂,其中,补强剂的含量为2.5g,功能性预聚体乙烯基与硅氢键的摩尔浓度比为2:1。补强剂为甲基mq硅树脂与白炭黑的混合物,其质量比为4:1。充分混合后,再加入0.2g诱惑红40#染料,并混合均匀。

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2.0g加入反应器中。基于功能性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833ppm。充分搅拌均匀后,得到可固化原料。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逐层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的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的涂覆层数为2,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为4;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但材料迅速在abs树脂表面固化,且固化不均匀。

<支架去除>

5小时后,待可固化原料完全固化,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viii。该动脉瘤血管模型表面结构粗糙。

对比例3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abs树脂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含有动脉瘤的血管支架;

<混合>

将20.0gm8012硅胶预聚体与0.1g诱惑红40#染料混合均匀,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10g加入反应器中,基于m8012硅胶预聚体、c6-135硅胶弹性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1667ppm。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可固化原料。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和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均为4层;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

<支架去除>

1小时后,可固化原料即完全固化,将包覆并固化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动脉瘤血管模型ix,由于固化速度很快,因此获得的动脉瘤模型表面薄厚不均一。

对比例4

<三维图像的获取>

通过医学影像获取动脉瘤血管影像,然后基于动脉瘤血管影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动脉瘤血管的三维图像。

<支架获取>

采用fdm3d打印机,以abs树脂为基材,打印并获取含有动脉瘤的血管支架;

<混合>

将20.0gm8012硅胶预聚体与0.1g诱惑红40#染料混合均匀,然后称取铂金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ppm的催化剂0.002g加入反应器中,基于m8012硅胶预聚体与催化剂的总质量,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约为0.5ppm。充分搅拌均匀,得到可固化原料。

<涂覆>

在室温条件下(30℃),将可固化原料均匀地涂覆于动脉瘤血管支架表面,其中,动脉瘤血管支架的瘤体位置和正常血管位置的涂覆层数均为4层;涂覆过程中不断旋转支架,转速为50r/min,使得每层涂覆均匀。

<支架去除>

24小时后,可固化原料仍未完全固化,将包覆有可固化原料的动脉瘤血管支架置于100ml二氯甲烷溶剂中,超声溶解除去动脉瘤血管支架后晾干;得到破裂坍塌的动脉瘤血管模型x,不可用。

性能测试

对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以及对比例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膜型进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其中,真实血管取自牛股动脉血管。

由表1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性能,例如:最大载荷、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量以及断裂伸长率均更加接近真实血管,因此,本申请的动脉瘤血管模型更适合用于对动脉瘤血管性疾病的研究、教学、手术模拟及术前演练。而对比例1-4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性能较差,不适合用于对动脉瘤血管性疾病的研究、教学、手术模拟及术前演练。

另外,对比本发明的实施例3-4和实施例5-6,当仅采用m8012硅胶预聚体作为功能性预聚体时,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的弹性和韧性略低,更加适合用于术前模拟。选用m8012硅胶预聚体和c6-135硅胶弹性体的组合作为功能性预聚体,制备得到的动脉瘤血管模型具有更强的弹性和韧性,更加适合用于教学演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