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583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可利用紫外线光源对周边进行杀菌及/或清净空气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例如,电脑、伺服器等)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此外,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种场所而言,尤其是医院或诊所,往往充斥着许多细菌或异味。一般而言,使用者并不会随时随地对电子装置进行操作。当电子装置闲置时,若能利用电子装置对周边进行杀菌及/或清净空气,将可大大增加电子装置的实用性及附加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紫外线光源对周边进行杀菌及/或清净空气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含:壳体;罩体,设置于该壳体一侧;第一紫外线光源,设置于该罩体中;第一驱动单元,连接于该罩体,该第一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该罩体开启或关闭;物体感测器,设置于该壳体上,该物体感测器用以感测是否有物体靠近该电子装置;以及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该第一紫外线光源、该第一驱动单元及该物体感测器,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物体感测器的感测结果,选择性地控制该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该罩体开启或关闭,且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该第一紫外线光源。

较佳的,该罩体包含两个盖体与枢轴,该两个盖体相互枢接于该枢轴,使得该两个盖体可相对开启或关闭。

较佳的,该第一驱动单元包含第一马达以及第一连动轴,该第一连动轴连接于该第一马达,该第一马达驱动该第一连动轴转动,以带动该两个盖体的其中之一相对该枢轴转动。

较佳的,该第一驱动单元还包含第二马达以及第二连动轴,该第二连动轴连接于该第二马达,该第二马达驱动该第二连动轴转动,以带动该两个盖体的其中另一相对该枢轴转动,该第一连动轴的转动方向与该第二连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较佳的,该第一驱动单元包含马达、第一连动轴、第二连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第三齿轮,该第三齿轮连接于该马达,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分别与该第三齿轮啮合,该第一连动轴连接于该第一齿轮,该第二连动轴连接于该第二齿轮,该马达驱动该第三齿轮转动,以经由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二齿轮带动该第一连动轴与该第二连动轴转动,使得该第一连动轴带动该两个盖体的其中之一相对该枢轴转动,且该第二连动轴带动该两个盖体的其中另一相对该枢轴转动,该第一连动轴的转动方向与该第二连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反。

较佳的,每一该盖体的一自由端具有一密合结构,当该两个盖体相对关闭时,该两个盖体的两个该密合结构相互抵接。

较佳的,该罩体还包含遮挡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两个盖体间且连接于该枢轴,使得该枢轴可带动该遮挡件移动,当该两个盖体相对关闭时,该遮挡件遮挡该两个盖体的自由端间的空隙。

较佳的,该罩体包含两个光栅,该两个光栅沿该罩体的轴向设置于该罩体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紫外线光源位于该两个光栅之间。

较佳的,该电子装置还包含第二驱动单元,该第二驱动单元连接于该两个光栅,该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该第二驱动单元,该第二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该两个光栅转动;或者,

较佳的,该电子装置还包含第二驱动单元,该第二驱动单元连接于该两个光栅,该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该第二驱动单元,每一该光栅具有多个叶片,该第二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该两个光栅的该多个叶片转动。

较佳的,该电子装置还包含风扇,该风扇设置于该罩体中。

较佳的,该电子装置还包含第二紫外线光源,该第二紫外线光源设置于该罩体中,该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该第二紫外线光源,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物体感测器的感测结果,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该第二紫外线光源。

较佳的,该第一紫外线光源与该第二紫外线光源的其中之一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介于230纳米与280纳米之间,且该第一紫外线光源与该第二紫外线光源的其中另一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介于180纳米与190纳米之间。

较佳的,该电子装置还包含紫外线感测器,该紫外线感测器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该紫外线感测器,该处理单元根据该紫外线感测器的感测结果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该第一紫外线光源。

较佳的,该电子装置还包含臭氧感测器,该臭氧感测器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该臭氧感测器,该处理单元根据该臭氧感测器的感测结果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该第一紫外线光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壳体一侧设置可开启或关闭的罩体,且将紫外线光源设置于罩体中,如此,可根据保护物体(例如,人或动物)、杀菌及/或清净空气的需要,依据电子装置周边是否有物体的侦测结果来选择性地驱动罩体开启或者关闭,并选择性地开启或者关闭紫外线光源;同时提升了电子装置拓展功能的人性化设计,丰富了用户的选择空间。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罩体被关闭。

图2为罩体被开启后的示意图。

图3为罩体与第一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光栅与第二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电子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栅与第二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罩体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罩体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罩体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罩体与第一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示意图,其中罩体12被关闭,图2为罩体12被开启后的示意图,图3为罩体12与第一驱动单元18的示意图,图4为光栅124与第二驱动单元20的示意图,图5为电子装置1的功能方块图。

如图1至图5所示,电子装置1包含壳体10、罩体12、第一紫外线光源14、第二紫外线光源16、第一驱动单元18、第二驱动单元20、物体感测器22、紫外线感测器24、臭氧感测器26、风扇28以及处理单元30。于此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可为显示器,但不以此为限。于实际应用中,第一紫外线光源14与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可为紫外线灯管;物体感测器22可为距离感测器(proximitysensor);处理单元30可为具有讯号处理/运算功能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一般而言,电子装置1中还会设有运作时必要的软硬体元件,如电源供应器、应用程式、通讯模组、电路板、存储单元等,视实际应用而定。

罩体12设置于壳体10一侧。于此实施例中,罩体12的设置于壳体10下侧。于另一实施例中,罩体12亦可设置于壳体10上侧、左侧或右侧,视实际应用而定。第一紫外线光源14、第二紫外线光源16与风扇28皆设置于罩体12中。物体感测器22、紫外线感测器24与臭氧感测器26皆设置于壳体10上。处理单元30设置于壳体10中,且处理单元30电性连接于第一紫外线光源14、第二紫外线光源16、第一驱动单元18、第二驱动单元20、物体感测器22、紫外线感测器24、臭氧感测器26与风扇28。

第一驱动单元18连接于罩体12,且第一驱动单元18用以驱动罩体12开启或关闭。于此实施例中,罩体12包含两个盖体120与枢轴122,其中两个盖体120相互枢接于枢轴122,使得两个盖体120可相对开启(如图2所示)或关闭(如图1所示)。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单元18可包含第一马达180、第一连动轴182、第二马达184以及第二连动轴186。第一连动轴182连接于第一马达180的输出轴,使得第一马达180可驱动第一连动轴182转动,以带动两个盖体120的其中之一相对枢轴122转动。此外,第二连动轴186连接于第二马达184,使得第二马达184可驱动第二连动轴186转动,以带动两个盖体120的其中另一相对枢轴122转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动轴182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连动轴186的转动方向相反。藉此,处理单元30即可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8驱动罩体12开启或关闭。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亦可仅利用第一马达180与第一连动轴182(或第二马达184与第二连动轴186)带动两个盖体120的其中之一相对枢轴122转动,以开启或关闭罩体12。

于此实施例中,罩体12另包含两个光栅124。如图4所示,两个光栅124沿罩体12的轴向设置于罩体12的相对两侧。因此,第一紫外线光源14、第二紫外线光源16与风扇28位于两个光栅124之间。此外,第二驱动单元20连接于两个光栅124,且第二驱动单元20用以驱动两个光栅124转动。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单元20可为马达,且以连接线连接两个光栅124与第二驱动单元20的输出轴。藉此,第二驱动单元20即可藉由卷动连接线而驱动两个光栅124转动,使得两个光栅124可相对罩体12开启(如图2所示)或关闭(如图1所示)。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紫外线光源14与第二紫外线光源16的其中之一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可介于230纳米与280纳米之间,且第一紫外线光源14与第二紫外线光源16的其中另一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可介于180纳米与190纳米之间。以下以第一紫外线光源14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介于230纳米与280纳米之间,且以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介于180纳米与190纳米之间为例来说明本发明之技术特点。较佳地,第一紫外线光源14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可为253.7纳米,且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可为185纳米。因此,第一紫外线光源14发出的紫外线可用来杀菌,且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可用来产生臭氧,以清净空气。

于此实施例中,物体感测器22用以感测是否有物体(例如,人或动物)靠近电子装置1。处理单元30则是根据物体感测器22的感测结果,选择性地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8驱动罩体12开启或关闭,选择性地控制第二驱动单元20驱动光栅124转动,且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第一紫外线光源14与第二紫外线光源16。

举例而言,当物体感测器22的感测结果为无物体靠近电子装置1时,处理单元30即可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8驱动罩体12开启,控制第二驱动单元20驱动光栅124转动而相对罩体12开启,且开启第一紫外线光源14,以使第一紫外线光源14发出紫外线对电子装置1的周边进行杀菌。反之,当物体感测器22的感测结果为有物体靠近电子装置1时,处理单元30即可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8驱动罩体12关闭,控制第二驱动单元20驱动光栅124转动而相对罩体12关闭,且关闭第一紫外线光源14,以避免第一紫外线光源14发出的紫外线对物体造成伤害。

此外,当物体感测器22的感测结果为无物体靠近电子装置1时,处理单元30即可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8驱动罩体12开启或关闭,控制第二驱动单元20驱动光栅124转动而相对罩体12开启,且开启第二紫外线光源16,以使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紫外线清净空气。此外,处理单元30可开启风扇28,以加速空气流通。反之,当物体感测器22的感测结果为有物体靠近电子装置1时,处理单元30即可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8驱动罩体12关闭,且控制第二驱动单元20驱动光栅124转动而相对罩体12关闭,以避免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对物体造成伤害。此时,第二紫外线光源16仍可持续开启,以发出紫外线清净空气。于此实施例中,光栅124可具有多个叶片1240,其中每两个相邻叶片1240间存在一空隙。因此,当罩体12关闭,且光栅124相对罩体12关闭时,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所产生的臭氧仍可经由光栅124的叶片1240间的空隙流出罩体12,以清净空气。因此,当开启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紫外线清净空气,且无物体靠近电子装置1时,可根据实际应用而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罩体12,且选择性地使光栅124相对罩体12开启或关闭。需说明的是,使用者亦可转动叶片1240,以调整叶片1240间的空隙。

此外,处理单元30可根据紫外线感测器24的感测结果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第二紫外线光源16。举例而言,电子装置1的周边有物体靠近,且紫外线感测器24感测到有紫外线泄漏时,则处理单元30可强制关闭第二紫外线光源16,以避免紫外线对物体造成伤害。在电子装置1的周边无物体靠近时,处理单元30再开启第二紫外线光源16,以产生臭氧来清净空气。再者,处理单元30可根据臭氧感测器26的感测结果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第二紫外线光源16。举例而言,当臭氧感测器26感测到臭氧浓度超过一预设浓度时,处理单元30可强制关闭第二紫外线光源16。当臭氧感测器26感测到臭氧浓度低于预设浓度时,处理单元30再开启第二紫外线光源16,以产生臭氧来清净空气。

需说明的是,第一紫外线光源14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亦可介于180纳米与190纳米之间,且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之紫外线波长亦可介于230纳米与280纳米之间,使得第一紫外线光源14发出的紫外线可用来产生臭氧,以清净空气,且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的紫外线可用来杀菌。换言之,第一紫外线光源14与第二紫外线光源16于上述之工作原理说明中系可互换。

请参阅图6,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栅124与第二驱动单元2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驱动单元20可连接于光栅124的叶片1240,且光栅124的多个叶片1240藉由连接柱1242相互连接。因此,第二驱动单元20可驱动与其连接的叶片1240转动,进而藉由连接柱1242带动其它叶片1240一起转动。藉此,当开启第二紫外线光源16发出紫外线清净空气,且无物体靠近电子装置1时,可根据实际应用而选择性地控制光栅124整体转动或仅控制光栅124的叶片1240转动,以使罩体12的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流通。

请参阅图7,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罩体12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罩体12的每一个盖体120的一自由端具有一密合结构126。当两个盖体120相对关闭时,两个盖体120的两个密合结构126即会相互抵接,以防止紫外线泄漏。于此实施例中,密合结构126可为橡胶,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8,图8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罩体12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罩体12的每一个盖体120的一自由端具有一密合结构126。当两个盖体120相对关闭时,两个盖体120的两个密合结构126即会相互抵合以形成密闭的罩体12,以防止紫外线泄漏。于此实施例中,两个密合结构126可为可上下相叠的卡合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9,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罩体12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罩体12可还包含遮挡件128,可移动地设置于两个盖体120间且连接于枢轴122,使得枢轴122可带动遮挡件128移动。当两个盖体120相对关闭时,遮挡件128遮挡两个盖体120的自由端间的空隙,以防止紫外线泄漏。于此实施例中,遮挡件128可藉由连接线(例如,钢线)连接于枢轴122,使得枢轴122转动时,可卷动连接线,以带动遮挡件128移动。

请参阅图10,图10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罩体12与第一驱动单元18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驱动单元18可包含马达188、第一连动轴190、第二连动轴192、第一齿轮194、第二齿轮196以及第三齿轮198。第三齿轮198连接于马达188的输出轴,且第一齿轮194与第二齿轮196分别与第三齿轮198啮合。第一连动轴190连接于第一齿轮194,且第二连动轴192连接于第二齿轮196。因此,马达188可驱动第三齿轮198转动,以经由第一齿轮194与第二齿轮196带动第一连动轴190与第二连动轴192转动,使得第一连动轴190带动二盖体120的其中之一相对枢轴122转动,且第二连动轴192带动两个盖体120的其中另一相对枢轴122转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动轴190的转动方向与第二连动轴192的转动方向相反。藉此,处理单元30即可控制第一驱动单元18驱动罩体12开启或关闭。

综上所述,本发明系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一侧设置可开启或关闭之罩体,且将紫外线光源设置于罩体中。当紫外线光源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介于230纳米与280纳米之间时,可在电子装置的周边无物体(例如,人或动物)靠近时,驱动罩体开启且开启紫外线光源,以使紫外线光源发出紫外线对电子装置的周边进行杀菌。反之,可在电子装置的周边有物体靠近时,驱动罩体关闭且关闭紫外线光源,以避免紫外线光源发出的紫外线对物体造成伤害。当紫外线光源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介于180纳米与190纳米之间时,可在电子装置的周边无物体(例如,人或动物)靠近时,驱动罩体开启或关闭且开启紫外线光源,以使紫外线光源发出紫外线清净空气。反之,可在电子装置的周边有物体靠近时,驱动罩体关闭,以避免紫外线光源发出的紫外线对物体造成伤害。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