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458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齿科加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正常人的牙齿缺失后,如果不进行一定的治疗将伴随着人体的自然适应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分阶段性的牙齿移动,原缺牙间隙逐渐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到其他牙齿间隙中。从而导致在后期的种植修复时,种植空间不足,或上部修复困难等问题,影响美观与功能。

而在现有技术下,医生会对此类患者采取先固定正畸的方式使牙齿移动到正常的咬合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建立咬合,然后再进行种植修复。而当医生采取固定正畸移动牙齿时,对医生而言:固定正畸托槽的定位与粘接,钢丝的弯制、安装与更换专业技术要求高,对患者而言不易清洁容易使牙齿产生医源性疾病,不美观不舒适等传统正畸的弊端将暴露无疑。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取先固定正畸的方式,对固定正畸托槽的定位与粘接,钢丝的弯制、安装与更换专业技术要求高,从而导致操作复杂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口内初始模型,并获取牙齿待矫正模型;

s2、根据牙齿待矫正模型与口内初始模型,及预先设置的矫正幅度值,通过3d打印得到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

s3、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矫正后口内模型,获取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并根据所述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获取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并将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进行成型,得到正畸模型。

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将牙齿待矫正模型与口内初始模型进行对比,得到矫正幅度差异值;

s22、获取预先设置的用于限定牙齿模型单次矫正最大幅度值的所述矫正幅度值,根据矫正幅度差异值与所述矫正幅度值之商,得到牙齿矫治器模型的打印个数;

s23、根据牙齿矫治器模型的打印个数打印对应副牙齿矫治器模型。

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2中所述矫正幅度值至少包括牙齿旋转角度。

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3中通过dlp-3d打印仪逐层堆积打印牙齿矫治器模型;其中,每一层的打印堆积高度为0.05mm。

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矫正后口内模型,获取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

s32、判断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整颗牙齿模型还是部分牙齿模型;

s33、当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整颗牙齿模型时,则根据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获取种植导板模型,并通过3d打印得到正畸模型;

s34、当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部分牙齿模型时,则根据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获取贴瓷模型,并通过3d打印得到正畸模型。

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3及步骤s34中均通过dlp-3d打印仪逐层堆积打印正畸模型;其中,每一层的打印堆积高度为0.05mm。

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牙齿旋转角度为1.0°-1.5°。

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3之后还包括:

s24、将牙齿矫治器模型放置在功率为300w,波长范围在300nm-400nm的紫外线灯管下方10-15cm,并用水浴法固化3-4分钟,对牙齿矫治器模型进行二次固化,得到固化后的牙齿矫治器模型。

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3或步骤s34之后还包括:

s35、将正畸模型放置在功率为300w,波长范围在300nm-400nm的紫外线灯管下方10-15cm,并用水浴法固化3-4分钟,对正畸模型进行二次固化,得到固化后的正畸模型。

本发明所提供的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方法包括: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口内初始模型,并获取牙齿待矫正模型;根据牙齿待矫正模型与口内初始模型,及预先设置的矫正幅度值,通过3d打印得到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矫正后口内模型,获取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并根据所述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获取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并将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进行成型,得到正畸模型。本发明通过数字化设计得到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以及正畸模型,用户通过佩戴牙齿矫治器模型得到种植或修复用空间,且医生通过正畸模型对牙齿进行铁瓷或种植修复,实现数字化牙齿正畸,方便了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口内初始模型,并获取牙齿待矫正模型;

步骤s2、根据牙齿待矫正模型与口内初始模型,及预先设置的矫正幅度值,通过3d打印得到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

步骤s3、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矫正后口内模型,获取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并根据所述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获取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并将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进行3d打印,得到正畸模型。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患者口内有牙齿整颗缺失或者是单颗中部分缺失时,如果不进行矫正及种植或正畸治疗,原缺牙间隙逐渐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到其他牙齿间隙中,从而导致在后期的种植修复时,种植空间不足,或上部修复困难等问题。本发明中正是先采用打印出的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给患者佩戴后,按照逐步矫正的原则,逐渐将原缺牙间隙矫正至原始的牙间间距以便于种植或局部修复。为了保护患者的牙齿,所打印的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都是有一定的矫正顺序和步骤的,也就是在打印的过程中就在牙齿矫治器模型上分别打印出佩戴序号,矫正过程开始后先佩戴上佩戴序号为1的牙齿矫治器模型,矫正一定时间后,再更换佩戴序号为2的牙齿矫治器模型,依此类推直至将打印出来的牙齿矫治器模型全部佩戴完整以实现矫正。

当通过上述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实现了对患者牙齿的矫正,原缺牙间隙足以进行整颗牙齿的种植,或对局部缺失的牙齿进行贴瓷,这样就能进行下一步操作。即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矫正后口内模型,获取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了矫正后口内模型后,就能进行虚拟的种植修复或贴瓷修复的排牙设计,当设计完成后,就能得到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通过3d打印得到的种植导板模型能辅助医生进行牙齿种植,通过贴瓷模型套在待矫正的牙齿上实现局部修复,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实现了数字化正畸及修复。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通过trios型号的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口内初始模型,使用微小的扫描头伸入患者口腔内、并沿着患者的牙冠齿桥表面进行均匀扫描,可以准确快速的扫描口内真实情况,即得到了口内初始模型。将通过trios型号的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口内初始模型导入3shape的dentalsystem软件中进行排牙设计,得到牙齿待矫正模型。同样的,所述步骤s3中通过trios型号的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矫正后口内模型。

进一步的,在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1、将牙齿待矫正模型与口内初始模型进行对比,得到矫正幅度差异值;

步骤s22、获取预先设置的用于限定牙齿模型单次矫正最大幅度值的所述矫正幅度值,根据矫正幅度差异值与所述矫正幅度值之商,得到牙齿矫治器模型的打印个数;

步骤s23、根据牙齿矫治器模型的打印个数打印对应副牙齿矫治器模型。

将牙齿待矫正模型与口内初始模型进行对比,就可以得到矫正幅度差异值,也即知道了需要矫正的一个幅度。为了保护患者的牙齿,不可能只打印出一个牙齿矫治器模型来一次性矫正到位,故选取一个合适的单次矫正幅度尤为重要。具体的,所述步骤s22中所述矫正幅度值至少包括牙齿旋转角度;所述牙齿旋转角度为1.0°-1.5°。最佳的,所述牙齿旋转角度为1.5°。

进一步的,在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s31、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矫正后口内模型,获取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

s32、判断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整颗牙齿模型还是部分牙齿模型;

s33、当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整颗牙齿模型时,则根据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获取种植导板模型,并通过3d打印得到正畸模型;

s34、当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部分牙齿模型时,则根据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获取贴瓷模型,并通过3d打印得到正畸模型。

其中,所述步骤s33及步骤s34中均通过dlp-3d打印仪逐层堆积打印正畸模型;其中,每一层的打印堆积高度为0.05mm。

dlp-3d打印仪中包含一个可以容纳树脂的液槽,用于盛放可被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后固化的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dlp成像系统置于液槽下方,其成像面正好位于液槽底部,通过能量及图形控制,每次可固化一定厚度(如0.05mm)及形状的薄层树脂(该层树脂与前面切分所得的截面外形完全相同)。液槽上方设置一个提拉机构,每次截面曝光完成后向上提拉一定高度(该高度与分层厚度一致),使得当前固化完成的固态树脂与液槽底面分离并粘接在提拉板或上一次成型的树脂层上,这样通过逐层曝光并提升来生成三维实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3之后还包括:

步骤s24、将牙齿矫治器模型放置在功率为300w,波长范围在300nm-400nm的紫外线灯管下方10-15cm,并用水浴法固化3-4分钟,对牙齿矫治器模型进行二次固化,得到固化后的牙齿矫治器模型。

为了加快牙齿矫治器模型的固化,将牙模空心模型放置在功率为300w,波长范围在300nm-400nm的紫外线灯管下10-15cm,并用水浴法固化3-4分钟,对牙齿矫治器模型进行二次固化,从而使模型材料被完全固化。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3或步骤s34之后还包括:

步骤s35、将正畸模型放置在功率为300w,波长范围在300nm-400nm的紫外线灯管下方10-15cm,并用水浴法固化3-4分钟,对正畸模型进行二次固化,得到固化后的正畸模型。

由于在步骤s32中进行了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整颗牙齿模型还是部分牙齿模型的判断(具体的可根据缺失部分的体积是否超出预设的缺牙体积阈值来判断),故针对不同的判断结果就有不同的后续步骤。当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整颗牙齿模型时,在执行完步骤s33后直接执行步骤s35;当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中缺失部分是部分牙齿模型时,在执行完步骤s34后直接执行步骤s35。

同样的,为了加快正畸模型的固化,将正畸模型放置在功率为300w,波长范围在300nm-400nm的紫外线灯管下10-15cm,并用水浴法固化3-4分钟,对正畸模型进行二次固化,从而使模型材料被完全固化。

进一步的,所述牙齿矫治器模型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所述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中,所述正畸模型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数字化正畸联合种植修复的实现方法,方法包括: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口内初始模型,并获取牙齿待矫正模型;根据牙齿待矫正模型与口内初始模型,及预先设置的矫正幅度值,通过3d打印得到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矫正后口内模型,获取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并根据所述待种植/修复牙齿模型获取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并将种植导板模型或贴瓷模型进行成型,得到正畸模型。本发明通过数字化设计得到多副牙齿矫治器模型,以及正畸模型,用户通过佩戴牙齿矫治器模型得到种植或修复用空间,且医生通过正畸模型对牙齿进行铁瓷或种植修复,实现数字化牙齿正畸,方便了用户。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