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833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骨盆髋臼及骨折的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及该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骨盆处发生骨折后,一般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内固定,目前微创技术实施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具体方法为首先置入空心钉导针,后沿导针拧入螺钉;但人体的骨盆具有非常复杂的三维解剖结构,周围软组织丰厚,经皮置钉深度大,置针操作困难,因此,导针能否顺利穿入骨内的理想位置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目前,骨盆微创复位固定医疗手段包括计算机导航下骨盆微创内固定和弧线针技术(或者海蛇头技术)。但这两种方法在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具有一些缺点,如计算机导航下骨盆微创内固定方法的缺陷为:1、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三甲医院有条件购买;2、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高;3、注入后,患者不能有移动,否则置钉会出现偏移;4、仍有螺钉切出等并发症;5、手术时间长。

又如弧线针技术的缺陷为:1、导针因为要通过空心钉,所以较细,太软,行进过程中容易弯曲,导致空心螺钉通过困难;2、导针较细且较软,行进过程中容易弯曲,也导致其于骨性通道内行进时因为骨性通道的阻挡,很难使导针按照操作的方向旋转;3、此方法为外置手柄敲击置入,无法以手感感知有无突破骨皮质;4、因海蛇头导针尖端弯曲,导致空心钉无法拧入导针前缘,且导针由空心钉退出时,前缘弯曲处容易折断。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专利cn103239285a公开了一种微创骨盆骨折经皮置钉组合工具,包括套管、直头探针和弯头探针,所述套管末端尖锐,构成一个尖端。尖端可以使套管准确定位在骨盆光滑的骨斜面,并可以根据需要对钻孔进行微调,以选取最合适的置钉位置,当直头探针偏离预定轨道、遇到皮质骨阻挡或不慎穿破皮质骨时,改用弯头探针可以防止推进端落入原先的钉道。但该技术仍存在上述问题,如直头探针和弯头探针主体为细长实心圆柱形,直径2mm或2.5mm,行进过程中仍然容易弯曲,很难按照操作的方向旋转,使得调整并不准确。此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适应整个过程的相应套管对机体组织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应用于骨盆髋臼及骨折的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该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微调便捷,感知性强,保护软组织效果佳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组合套管、直头探针和弯头手锥;

所述组合套管由外套管和插设于外套管内的若干个内套管构成,若干个所述内套管的管径大小均不相同,且可按管径大至小的顺序依次套接,所述外套管的外端外侧管壁上设有手持部;

所述直头探针的伸入端端部设有球形推进端,一所述内套管的管内径比所述直头探针伸入端的最大径向长度长0.1-0.5mm;

所述弯头手锥的伸入端端部设有向一侧弯曲的弯头推进端,一所述内套管的管内径比所述弯头手锥伸入端的最大径向长度长0.1-0.8mm。

其中优选的方案,所述外套管的外端外侧管壁设有环形基座,所述手持部为沿环形基座径向延伸后向外弯折的长柄构造。

其中优选的方案,每个所述内套管均设有设于管体末端的限位块;任意两个相套接的内套管中,外侧的内套管的内径比内侧的内套管的外径大0.1-0.5mm;所述外套管的内径比最外侧的内套管的外径大0.1-0.5mm;相套接的内套管中,所述限位块外径长均比套接于其外壁的内套管的管径大2-5mm。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和若干个内套管相互套接组合后,最外侧的内套管的限位块恰好外露于外套管末端,所述内套管末端的限位块侧面依次相抵。

再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和若干个内套管相互套接组合后,所述内套管的前端分别伸出于其套接外侧的外套管或内套管外。

在另一优选方案中,所述弯头手锥为自末端至前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长杆构造,其长杆末端设有手持柄。优选的,所述弯头手锥的长杆直径的最大值为4.5mm,最小值为2mm;所述弯头推进端的最大径向长度为4.2mm

又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直头探针自末端至前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长杆构造,其长杆末端设有手持部。优选的,所述直头探针的长杆长为190-210mm;所述直头探针的长杆直径的最大值为3.5mm,最小值为1.5mm;所述球形推进端的球直径为2.5mm

本发明所述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复位固定系统中的器械简单,制作成本便宜,使得复杂的骨盆髋臼及骨折治疗简单化;

(2)该器械的使用无需很长的学习曲线,技术要求低,降低了对手术临床经验医生的要求,使相关手术在基层医院也可开展;

(3)本发明器械使用过程中,降低对患者配合度,允许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微动,且器械的简易操作特征缩短了手术时间;

(4)本发明复位固定系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组合套管与其他各器械的配合,可提高定位的精准度,更好的保护软组织;

(5)弯头手锥和直头探针由粗到细的长杆构造,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在开通空心钉通道时,能很好的避免通道弯曲;同时提高了微调定位时的方便性,排除骨性阻挡;

(6)复位固定系统中各器械的手持方式推进,可更好地感知器械有无突破骨皮质,使手术操作安全可靠;

(7)组合套管的更换套管的便捷性,使得在通道开通时,可轻易将开通其通道的器械转换成导针,在通过导针置入空心螺钉。

附图说明

图1为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外套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内套管11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内套管12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内套管13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组合套管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组合套管的组合结构主视图;

图7为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弯头手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直头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骨盆髋臼及骨折的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所述系统至少包括组合套管1、直头探针2和弯头手锥3。所述组合套管1由外套管10和插设于外套管10内的若干个内套管11、12、13构成,若干个所述内套管11、12、13的管径大小均不相同,且可按管径大至小的顺序依次套接,所述外套管10的外端外侧管壁上设有手持部101。该依次套接的构造使其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步骤的不同器械对应相应的套管进行配合操作。

所述直头探针2的伸入端端部设有球形推进端20,一所述内套管的管内径比所述直头探针2伸入端的最大径向长度长0.1-0.5mm;使直头探针5在伸入内套管时,保障其可沿套管路径直行,且不会发生偏移。所述弯头手锥3的伸入端端部设有向一侧弯曲的弯头推进端30,一所述内套管的管内径比所述弯头手锥3伸入端的最大径向长度长0.1-0.8mm;使弯头手锥3在伸入内套管时,保障其可沿套管路径直行,且不会发生偏移。

图1示出了本发明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外套管10的构造,所述外套管10的外端外侧管壁设有环形基座100,所述手持部101为沿环形基座100径向延伸后向外弯折的长柄构造。所述手持部101弯折段轴线与所述外管套10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为120-135°,优选为127°。

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内套管均设有设于管体末端的限位块。具体的,内套管的数量为3个,图2的内套管11的管体末端设有限位块111;图3的内套管12的管体末端设有限位块121;图4的内套管13的管体末端设有限位块131。

在相套接的内套管中,外侧的内套管11内径比内套管12的外径大0.1-0.5mm;外侧的内套管12内径比内套管13的外径大0.1-0.5mm;所述外套管10的内径比最外侧的内套管11的外径大0.1-0.5mm。

相套接的内套管中,所述限位块121外径长比套接于其外壁的内套管11的管径大2-5mm。所述限位块131外径长比套接于其外壁的内套管12的管径大2-5mm。

如图5-6所示,所述外套管10和3个内套管11、12、13相互套接组合后,最外侧的内套管11的限位块111恰好外露于外套管10末端,限位块111一侧与限位块121一侧相抵,限位块121另一侧与限位块131一侧相抵。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内套管11的前端分别伸出于其套接外侧的外套管10外,所述内套管12的前端分别伸出于其套接外侧的内套管11外,所述内套管13的前端分别伸出于其套接外侧的内套管12外。

本发明组合套管1上述实施例描述为本发明的举例描述,其中内套管数量为举例优选,并非唯一限定;套管内径外径的数值大小差距在其实现相互套接可抽拉且不晃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不做具体限定;限位块外径大小以能与相邻限位块互抵为基础可进行实际数值的调整。在下述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组合套管1各套管进行优选举例。

本发明内套管的数量为3个,由套接关系的外至内顺序,所述内套管11的外径长为14.8mm,内径长8.5mm;内套管12的外径长为8.3mm,内径长为5mm;内套管13的外径长为4.8mm,内径长为2.8mm。所述外套管10的外径长为18mm,内径长为15mm。

图7示出了本发明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弯头手锥3的结构。所述弯头手锥3为自末端至前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长杆构造,其长杆末端设有手持柄31。手持柄31优选为环形长杆构造。在具体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弯头手锥3的长杆长为190-210mm;所述弯头手锥3的长杆直径的最大值为4.5mm,最小值为2mm;所述弯头推进端30的最大径向长度为4.2mm。所述弯头推进端30的弯曲内侧还设有一切面,使推进端整体弯曲面更平滑,且切面侧不易滑行。

图8示出了本发明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直头探针2的结构。所述直头探针2自末端至前端直径逐渐减小的长杆构造,其长杆末端设有手持部21。在具体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直头探针2的长杆长为190-210mm,所述手持部21长为90-100mm;所述直头探针2的长杆直径的最大值为3.5mm,最小值为1.5mm;所述球形推进端20的球直径为2.5mm。

本发明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的基本操作过程如下:

1、在c型臂透视下,确定骨盆髋臼处骨性进针点,在组合套筒1保护下,以2.8mm尖锥经皮于骨性进针点开口;

2、取出2.8mm尖锥和内径为2.8mm的内套管13,弯头手锥3在内径为5mm的内套管12保护下通过软组织进入骨性开口处,并在c型臂透视下沿预定之骨性通道前进;

3、透视下观察,若行进方向偏离预估通道,可以旋转手锥手柄3,使手锥3尖端的弯头推进端30背向偏离方向继续前行,则偏离可以得到纠正

4、继续前行,若偏移则旋转手持柄31调整方向使之回归预估通道;

5、若骨折端有移位,可以调整弯头推进端30使之朝向移位之对侧骨折端,并以手撬动手柄协助复位,直至复位完成,弯头手锥3尖端进入对侧骨折端并继续前行;

6、进入骨折端对侧一段距离后可以抽出弯头手锥3,以直头探针进入通道内探测此通道有无突破骨皮质。组合套筒1内重新套入内径为2.8mm的内套管13,并沿套筒置入空心钉导针;

7、根据测量结果选择适合长度的空心钉,取出内径2.8mm的内套管13和内径5mm的内套管12,将空心钉沿内径为8.5的内套筒内在导针引导下拧入;

8、退出导针和套筒,缝合切口。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