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9377发布日期:2018-10-23 22:01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监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大医疗机构中,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通常都会根据被监测用户的体征状况、个人特征、日常护理要求等,选择相应的评分系统,从而对用户的健康程度进行评分。

临床中常用的医疗评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RAPS(快速急性生理评分系统)、REM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系统)、EWS(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SCS(简单临床评分系统)、创伤评分系统、APACHEI、APACHE II、APACHE II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系统)、SOFA(器官衰竭估计评分系统)、PSS(中毒严重度评分系统)、GRACE(心血管系统评分系统)、CPIS(呼吸评分系统)以及血流动力学评分系统等。

然而,现有的医疗评分系统通常都只能显示总分值以及各评分项的分值,可能出现某项生理参数超过标准阈值及低于标准阈值时均会得到相同分值的情况,因此,无法对用户的实际病情做出完整准确的评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护数据的显示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无法对用户的实际病情做出完整准确的评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

获取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

获取显示因子,所述显示因子包括所述评分项、所述得分以及所述得分的生成原因;

根据图谱选取指令,确定指定类型的图谱;

获取所述显示因子对应的指示元素,并基于所述指示元素在所述图谱中展示所述显示因子。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种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显示因子,所述显示因子包括所述评分项、所述得分以及所述得分的生成原因;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图谱选取指令,确定指定类型的图谱;

展示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显示因子对应的指示元素,并基于所述指示元素在所述图谱中展示所述显示因子。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得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的得分之后,系统不光能显示各个评分项对应的得分,还能根据图谱中的不同指示元素,直观得展示每项得分的具体生成原因,因此,当用户的某项生理参数超过标准阈值以及低于标准阈值时,由于系统能够基于判断过程来自动识别出得分的生成原因,因此即使是在相同的得分之下,都能够利用对应生成原因的指示元素来标识以及区分数值相同而生成原因不同的得分,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只需观察指定类型的图谱,便能够对用户的实际病情作出完整准确的评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S101的实现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S102的实现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的一个评分标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S105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网状雷达图的医用评分数据展示方法的实现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S105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网状雷达图的医用评分数据展示方法的实现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S105的具体实现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S102的一具体实现方式;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S102的另一具体实现方式;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S101中,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

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已连接的各类监测设备或者通过网络数据共享的方式来读取用户通过无线终端上传的生理数据。其中,监测设备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例如监护仪、血气生化分析仪以及多参数监护仪等。

当使用监测设备来采集生理数据时,监测设备内部的传感器能够将测量得到的电信号转化为具体数值形式的生理数据,从而实现生理数据的自动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心率(HR)、收缩压(SYS)、呼吸率(RESP)、体温(TEMP)以及意识状态(BIS)等参数值。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对于用户不同身体部位的生理参数,系统连接不同的监测设备来进行采集。每个监测设备内部具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生理数据经过传感器采集并处理输出后,得到该部位对应检测项目的生理参数值。

除了使用自动采集的方式来获取生理数据外,本系统还能基于人工输入参数值的方式来获取生理数据。当使用人工方式时,在监测设备采集到用户的生理参数值后,由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员从该监测设备的数据显示器中读取生理参数值,此后再将该生理参数值手动输入至本系统提供的参数输入界面中。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采用上述自动方式以及人工方式的结合方法来获取生理数据,则在该过程中,部分生理参数值由监测设备的传感器获取,其余部分生理参数值由用户自定义输入。例如,自定义输入的生理参数值为年龄、意识以及病情状况等。

在S102中,获取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

评分项是指生理数据检测项目的具体名称,如上述心率(HR)、收缩压(SYS)、呼吸率(RESP)、体温(TEMP)以及意识状态(BIS)等。

如图3所示,将上述在各个评分项中采集到的生理数据分别与每个评分项中预先存储的评分标准进行比较、计算,从而得到每项生理数据在相应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评分结果,具体表现为一个得分数值。例如,当检测项目为心率时,其评分标准如图4所示。假设当前采集到的用户心率为80bpm,则将该生理参数值与图中各个得分对应的心率参数范围对比后可知,该生理参数值属于范围51~100之内,因此该用户对应的心率得分应当为0分。

当在某一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不在预设的正常分值范围之内,则发出警示信息。警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提示、颜色提示、声音提示、灯光闪烁等。

优选地,根据采集得到的用户年龄以及病情状况,系统将自动读取与用户年龄以及病情状况相符的评分标准,或者,基于人工操作的方式来自定义调整评分标准。

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调整某个评分项的评分标准适用于不同人种以及不同病症危急程度的情况之下。由于科室不同,同一病例的危急评判标准也会有所不同;人种不同,同一体征参数的正常范围也会不同,因此,在评分项的默认评分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院区特点及临床使用的需求,根据医护人员或工程人员定制化实时输入或预存储的评分标准,可调整每个评分项对应的正常参数范围值和异常参数范围值。

在S103中,获取显示因子,所述显示因子包括所述评分项、所述得分以及所述得分的生成原因。

显示因子包括但不限于评分项、得分、得分范围、得分的生成原因、理想参数值以及△差值等。上述得分范围是指各评分项中得分的可取值范围;上述△差值是指采集到的生理参数值与理想参数值之间的差值。

系统默认的显示因子为评分项、得分以及得分的生成原因。当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显示因子添加指令时,可自定义添加对应类型的显示因子,并由系统自动计算出所添加的该项显示因子,以使添加后的显示因子能够展示于最终的显示界面。

例如,当显示因子添加指令中标识了要添加“△差值”这一类型的显示因子时,系统将根据预设的△差值算法,自动计算出每个评分项中生理参数值与理想参数值之间的差值,从而以指定的方式展示于最终的显示界面。

在S104中,根据图谱选取指令,确定指定类型的图谱。

图谱包括但不限于网状雷达图、散点图、柱状图、折线图以及面积图等各类图谱。基于S101中采集得到的生理数据,医护人员能够判断哪种类型的图谱能够较为直观、准确、快速地体现出用户的实际病情,因而医护人员选择某一种或多种图谱后,系统将根据医护人员发出的图片选取指令,确定即将要生成的图谱的类型。

在S105中,获取所述显示因子对应的指示元素,并基于所述指示元素在所述图谱中展示所述显示因子。

每一类型的显示因子均可对应不同的指示元素,指示元素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器件、箭头指示等具有标识功能的图形要素。各类型显示因子对应的不同指示元素可根据临床应用特性而默认设置于系统中,或者,根据用户的实时需求来自定义选择。

当指示元素确定完毕,在上述S104所确定的图谱中,在对应显示因子具体参数值的位置点生成相应的指示元素。

例如,当某个评分项中“得分的生成原因”具体为“超出正常参数最大值”,且显示因子“超出正常参数最大值”所对应的指示元素为红色箭头,则在选定类型的图谱中,找到“得分的生成原因”的显示位置点,并在该位置点生成一个红色箭头,从而实现基于不同的指示元素在图谱中展示各个显示因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示例,在MEWS中,若用户的当前心率为105bpm,则根据评分标准可知,在101~110bpm之间,该用户的心率得分为1分,由于该得分是心率过高造成的,因而使用红色标注线或向上箭头(↑)作为指示元素来显示。如果心率为45bpm,则根据评分标准可知,在41~50bpm之间,该用户的心率得分为1分,由于该得分是心率过低造成的,因而使用蓝色标注线或向下箭头(↓)作为指示元素来显示。

优选地,将前一次得到的医用评分数据展示于同一图谱上,并通过暗灰色虚线来显示上一次采集到的用户的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通过黑色来显示当前时刻的得分,可使医护人员及时掌握该用户的危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如进行医疗处置后,该用户的体征状况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并基于该变化趋势,为用户执行有效的预警措施。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得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的得分之后,系统不光能显示各个评分项对应的得分,还能根据图谱中的不同指示元素,直观地展示每项得分的具体生成原因,因此,当用户的某项生理参数超过标准阈值以及低于标准阈值时,由于系统能够基于判断过程来自动识别出得分的生成原因,因此即使是在相同的得分之下,都能够利用对应生成原因的指示元素来标识以及区分数值相同而生成原因不同的得分,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只需观察指定类型的图谱,便能够对用户的实际病情作出完整准确的评估,有效地避免了病情评估的二义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指定类型的图谱为网状雷达图时,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S105的具体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S501中,在所述网状雷达图中为每一个所述评分项分别生成一个分类轴。

通过S104确定出用户所选择的图谱类型后,生成该图谱类型的原始模板图。

本实施例中的原始模板图为网状雷达图,显示因子为各个评分项、各个评分项对应的得分以及每个得分的生成原因,不同评分项所对应的指示元素为不同方向的横轴,因此,横轴的数目与评分项的数目相同。并且,由于不同评分项实际为针对不同生理数据类型的检测项目,故将横轴命名为分类轴。

在原始模板图生成上述横轴后,即可得到网状雷达图中的各个分类轴,且每个分类轴交汇于网状雷达图的中心点,将整个网状雷达图分割成面积相同的M等份,其中,M为分类轴的总数量,且与评分项的项目总数相同。

例如,若评分项有6个,分别为心率、收缩压、呼吸、体温、意识以及年龄,则在网状雷达图中生成6个分类轴,将网状雷达图6等分,并把心率、收缩压、呼吸、体温、意识以及年龄分别作为各个分类轴的标签,使得标签能够用于识别以及区分各个分类轴所代表的含义。

在S502中,对每个所述分类轴进行N等分处理后,在各个等分点生成刻度标记,所述N为所述得分的上限值,且所述N为大于零的整数。

在S503中,根据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所述评分项中的所述得分,分别在每个所述分类轴中确定一个第一刻度标记。

由于分类轴位于网状雷达图的内部,因而其轴长为有限值。将每一个分类轴的长度进行N等分处理后,得到N+1个等分点。每个等分点可分别用于表示评分项中的一个固定大小的得分值。

在任一分类轴中,确定该分类轴对应的评分项,从而获知用户的生理数据在该评分项中的得分后,在该分类轴上选中表示该得分的一个刻度标记,作为第一刻度标记。

如图6所示,在网状雷达图中将任一分类轴做三等分处理后,将得到4个等分点,每个等分点将生成刻度标记,并分别表示评分项中四个档位的得分,分别为0分、1分、2分和3分。例如,在图6中,对应评分项为“收缩压”的一个分类轴中,由于用户的生理数据在“收缩压”评分项中的得分为2分,因此,确定其中档位为“2”的刻度标记为上述第一刻度标记。

在S504中,将确定出的所述第一刻度标记分别与所述网状雷达图的中心点通过一种类型的连接线进行连接,其中,每一类所述生成原因对应一类所述连接线。

各个分类轴交汇于网状雷达图的中心点,且该中心点与各个分类轴中档位为0分的等分点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得分的生成原因对应的指示元素为连接线,且不同的生成原因分别对应不同的连接线。将网状雷达图的中心点分别与S503中确定得到的各个第一刻度标记进行连接,且在与任一第一刻度标记进行连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连接线为与该刻度标记对应的得分的生成原因相匹配的一种类型的连接线。不同类型的连接线可以是箭头类型不同,也可以是色彩不同。例如,在图6中,第一刻度标记分别为端点a、b、c、d、e、f,中心点为p,则使用连接线将各个端点分别与中心点P连接后,由于连接线ap和连接线bp所对应得分的生成原因相同,因而具有相同的色彩,均为蓝色;由于连接线cp、dp、ep和fp所对应得分的生成原因相同,因而具有相同的色彩,均为红色。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网状雷达图的不同分类轴上、利用不同类型的连接线来连接与得分相对应的刻度标记,能够直观地显示出生理数据在各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以及各得分的生成原因。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如图7所示,在上述步骤S504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S505中,依次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刻度标记,得到第一闭合多边形。

由于各个分类轴对应一个评分项,用户的生理数据在每个评分项中均有对应的得分,因而在每个分类轴中都有唯一确定的一个与得分相匹配的第一刻度标记,每个第一刻度标记实质上是一个端点,将与各个得分分别匹配的各个端点依次相连后,在网状雷达图内部形成了一个多边形闭合图案。

如图8所示,在分类轴“心率”、“收缩压”、“呼吸”、“体温”、“意识”、“年龄”中,通过S503确定出的第一刻度标记分别为“1分”、“2分”、“1分”、“2分”、“1分”、“1分”所对应的端点a、b、c、d、e、f。用多条线段依次对端点a、b、c、d、e、f、a进行连接后,得到图8中加粗线段所围成的一个多边形。

在S506中,将所述第一闭合多边形的面积展示为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所述评分项中的总得分。

在网状雷达图上,由于各评分项中的分值越高,其分类轴中确定的一个第一刻度标记与中心点的距离越远,因而通过S505所连接得到的第一闭合多边形的面积越大。因此,通过展示第一闭合多边形的图像面积,可以反映出用户的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的总分值高低。医护人员只需观察网状雷达图中单参数分值的幅度情况以及第一闭合多边形的面积情况,就能非常直观、快速、准确地了解到用户当前各个体征指标的状态,包括哪一些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比较好,哪一些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因而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展示方法,能够快速地显示出各个得分之间的关联关系,提高了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效率,提高了医用评分系统的数据展示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上述S506之后,所述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还包括:

在S901中,获取各个所述评分项的标准得分。

在S902中,在各个所述评分项对应的所述分类轴中确定匹配所述标准得分的第二刻度标记。

在S903中,依次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刻度标记,得到第二闭合多边形。

在S904中,将所述第二闭合多边形的面积展示为所述评分项中的标准总得分。

本实施例中,一个评分项的标准得分是指在身体状况最佳的状况之下用户的生理数据在该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也为最佳得分或推荐得分。

在任一分类轴中,确定该分类轴对应的评分项以及该评分项中的标准得分后,在该分类轴上选中表示该标准得分的一个刻度标记,即为上述第二刻度标记。

将与各个标准得分分别匹配的各个端点依次相连后,在网状雷达图内部形成了第二个多边形闭合图案。

在网状雷达图上,由于各评分项中的标准得分越高,其分类轴中确定的一个第二刻度标记与中心点的距离越远,因而通过S603所连接得到的第二闭合多边形的面积越大。因此,通过展示该第二闭合多边形的图像面积,可以反映出用户的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的得分与标准得分之间的差距。

优选地,上述第二闭合多边形与第一闭合多边形使用不同的色彩。

医护人员只需观察网状雷达图中单参数分值的幅度情况以及S206与S603中不同多边形的面积情况,就能非常直观、快速、准确地了解到用户当前各个体征指标的状态与正常状态的偏离程度,因而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展示方法,提高了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效率,提高了医用评分系统的数据展示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0示出了上述S102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在S1001中,获取所述用户的历史生理数据。

在S1002中,基于所述历史生理数据确定所述用户在各个所述评分项中的正常参数范围。

在S1003中,根据所述正常参数范围,获取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

现有技术的每一个医用评分系统中,对于不同用户来说,各个评分项的正常参数范围或者说评分标准,基本都是一个固定值或固定范围值,因而不同时刻用户的得分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即与该用户之前的得分没有任何关联,这使得医用评分系统的适用性匹配度较低。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医用评分系统的匹配度,在对用户的生理数据进行评分之前,还会读取在过去时刻所采集到的该用户的历史生理数据,并结合对数据库中该历史生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对各个评分项的正常参数范围或评分标准进行自适应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用户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正常参数范围,使得最终用户在每个评分项中获得的得分更加具备针对性和准确性。医护人员无需通过人为记忆的方式修改不同用户的正常参数范围,降低评分系统出现评分出错的可能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1示出了上述S102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在S1101中,根据接收到的参数设置指令,调整所述用户在各个所述评分项中的正常参数范围。

在S1102中,根据所述正常参数范围,获取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

除了获取用户的历史生理数据,由系统自适应调整各个评分项的正常参数范围之外,医护人员还可以人为地读取过去一段时间内该用户的历史生理数据,或者,通过当前时刻的实际临床场景以及用户的体征状态等因素,手动设定或修改各个评分项的正常参数范围。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运行本发明图1至图11实施例所述的医用评分数据的展示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12,该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1201,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

第一获取单元1202,用于获取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

第二获取单元1203,用于获取显示因子,所述显示因子包括所述评分项、所述得分以及所述得分的生成原因。

确定单元1204,用于根据图谱选取指令,确定指定类型的图谱。

展示单元1205,用于获取所述显示因子对应的指示元素,并基于所述指示元素在所述图谱中展示所述显示因子。

可选地,当所述指定类型的图谱为网状雷达图时,所述展示单元1205包括:

第一生成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网状雷达图中为每一个所述评分项分别生成一个分类轴。

第二生成子单元,用于对每个所述分类轴进行N等分处理后,在各个等分点生成刻度标记,所述N为所述得分的上限值,且所述N为大于零的整数。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所述评分项中的所述得分,分别在每个所述分类轴中确定一个第一刻度标记。

第一连接子单元,用于将确定出的所述第一刻度标记分别与所述网状雷达图的中心点通过一种类型的连接线进行连接,其中,所述生成原因相同的所述第一刻度标记对应相同类型的所述连接线。

可选地,所述展示单元1205还包括:

第二连接子单元,用于依次连接各个所述第一刻度标记,得到第一闭合多边形。

第一展示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闭合多边形的面积展示为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所述评分项中的总得分。

可选地,所述展示单元1205还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所述评分项的标准得分。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在各个所述评分项对应的所述分类轴中确定匹配所述标准得分的第二刻度标记。

第三连接子单元,用于依次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刻度标记,得到第二闭合多边形。

第二展示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闭合多边形的面积展示为所述评分项中的标准总得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202包括: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的历史生理数据。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历史生理数据确定所述用户在各个所述评分项中的正常参数范围。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常参数范围,获取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202包括:

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参数设置指令,调整所述用户在各个所述评分项中的正常参数范围。

第四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正常参数范围,获取所述生理数据在各个评分项中对应的得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