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711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高调“鸡鸣”样吼声为特征,引起该病的原因主要是外感时邪疫毒,并经呼吸道而影响肺气,百日咳杆菌侵入呼吸道后,产生内毒素,引起喉头、气管、支气管粘膜发炎,粘膜粘液腺分泌大量粘液,其粘液性分泌物积聚在气管、支气管内,不断刺激粘膜内神经末梢感受器,形成咳嗽中枢的兴奋而产生强烈的连续性痉挛性咳嗽,百日咳的症状表现为:除百日咳一般特征外,伴见咳嗽剧急,面红耳赤,或咳出鲜血,或鼻腔出血,苔黄,脉弦微数等;病程较长,可迁延2~3个月,5岁以内为婴幼儿多发,全年均可发病,冬、春两季为高发期,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病情尤为严重,患儿年龄越小越易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本病感染力较强,治疗不当,日久体弱,且婴儿由于声门狭窄极易因粘稠分泌物堵塞而发生窒息、发绀、惊厥、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此病病情顽固,引起的剧烈痉挛性咳嗽极易导致脑缺氧、脑组织损害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而百日咳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婴幼儿多见,痉咳不典型,痰液较多。

目前,西医治疗此病多采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极大,还会产生耐药作用,不易为小儿服用,价格又极昂贵,在治愈率、治疗手段、治疗费用等方面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现有的专注小儿百日咳合并肺炎的中药虽然种类繁多,但疗效甚微,很多都采用很多味中药成分,小儿百日咳的治疗与缓解其伴随的肺炎并发症的针对性不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耽误病情。中医认为百日咳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感疫毒、内蕴伏痰所致,而中药制剂,副作用小,而且价格低廉,中医采取清肺化痰、降逆止呕、镇定安神等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百日咳中痉咳期难以缓解且不能治本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以清肺化痰止咳为主、解痉镇惊为辅,对百日咳伴有肺炎具有针对性的疗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鹅不食草16~28份、澜江百合10~20份、地龙10~20份、海棠叶8~16份、蜈蚣5~15份、天竺黄5~10份、黄芩3~9份、地骨皮6~12份、蒲公英12~18份、玉米须5~12份、甘草5~9份。

优选地,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鹅不食草20~25份、澜江百合12~16份、地龙12~15份、海棠叶10~15份、蜈蚣8~12份、天竺黄6~8份、黄芩5~8份、地骨皮8~10份、蒲公英15~17份、玉米须6~10份、甘草6~8份。

优选地,本发明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鹅不食草22份、澜江百合15份、地龙13份、海棠叶12份、蜈蚣10份、天竺黄7份、黄芩6份、地骨皮9份、蒲公英16份、玉米须8份、甘草7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为汤剂、丸剂、丹剂、片剂、胶囊剂、冲剂、颗粒剂、浸膏剂、散剂、糖衣片剂、口服液、蜜丸剂、丹剂、溶液剂或糖浆剂。

其中,本发明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组分配比分别称取鹅不食草、澜江百合、地龙、海棠叶、蜈蚣、天竺黄、黄芩、地骨皮、蒲公英、玉米须、甘草各味中药材;

(2)将蜈蚣、地骨皮、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100~15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将鹅不食草、澜江百合、海棠叶、玉米须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10~15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15~20h,回流煎煮3~5h,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6~8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2~3h,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浓缩液备用;

(4)将地龙、天竺黄、黄芩、蒲公英药材,分别粉碎混合, 加10~12倍重量的浓度70~90%的乙醇,浸泡10~16h,回流提取2次,每次1~2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3)和(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38~1.42的中药浸膏,真空干燥至干浸膏,粉碎磨细,过100~150目筛,获得细粉b,备用;

(6)将细粉a和细粉b混合均匀,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中药成品制剂。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6)中将细粉a和细粉b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微粉硅胶、α-半乳糖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得胶囊剂;或步骤(6)中将细粉a、步骤(3)和步骤(4)中的浓缩液混合,加入适量蔗糖和防腐剂混合,搅匀,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8~1.56,静置20~30h,滤过,分装,得到糖浆剂。

上述组方,各中草药的药效如下:

鹅不食草,具有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的功效。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澜江百合,用于润肺止咳,清热安神。治肺结核,久咳吐血,慢性支气管炎,恍惚不寐等症。

地龙,性寒,味咸。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的功效。归肝、胃、肺、膀胱经。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

海棠叶,具有清热消肿的功效。治咽痛,痈疡,跌打损伤。

蜈蚣,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证。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骨结核、乳腺结核及颈淋巴结核等),癌症(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肺癌、子宫癌、唇腺癌等)。

天竺黄,又叫竹黄、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天竺黄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的功效;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功效。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有显著的催乳作用,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

玉米须,性平,味甘淡,无毒。入肝、肾、膀胱经。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生甘草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依据传统中医理论,针对百日咳合并肺炎症状,方中鹅不食草善于祛风散寒通鼻塞,蜈蚣长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性善走窜,祛风解痉作用颇为强烈,且性猛力强,善于解毒,鹅不食草与蜈蚣为伍,用于百日咳出现的小儿惊风、高热烦躁、痉厥抽搐等症;以澜江百合、天竺黄、蒲公英和玉米须合用,具有清肺热、平肝利尿、化痰止咳的功效,针对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痰多、肺热咳嗽等症状,再以地龙、海棠叶、黄芩、地骨皮配伍,具有清热降火,平喘通络,凉血除烦、消肿散结的功效,针对高热烦躁、风湿痹痛等症状,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能清肺热,化痰止咳,舒缓小儿百日咳久咳的各种症状,并针对百日咳合并肺炎,以清肺化痰止咳为主、解痉镇惊为辅,对百日咳伴有肺炎具有针对性的疗效。

2、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且效果明显,安全性好,适用范围广泛,本方中各原料药为食品或者药食两用食材,来源广泛,健康、绿色、安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鹅不食草16~28份、澜江百合10~20份、地龙10~20份、海棠叶8~16份、蜈蚣5~15份、天竺黄5~10份、黄芩3~9份、地骨皮6~12份、蒲公英12~18份、玉米须5~12份、甘草5~9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鹅不食草20~25份、澜江百合12~16份、地龙12~15份、海棠叶10~15份、蜈蚣8~12份、天竺黄6~8份、黄芩5~8份、地骨皮8~10份、蒲公英15~17份、玉米须6~10份、甘草6~8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鹅不食草22份、澜江百合15份、地龙13份、海棠叶12份、蜈蚣10份、天竺黄7份、黄芩6份、地骨皮9份、蒲公英16份、玉米须8份、甘草7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为汤剂、丸剂、丹剂、片剂、胶囊剂、冲剂、颗粒剂、浸膏剂、散剂、糖衣片剂、口服液、蜜丸剂、丹剂、溶液剂或糖浆剂。

其中,本发明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组分配比分别称取鹅不食草、澜江百合、地龙、海棠叶、蜈蚣、天竺黄、黄芩、地骨皮、蒲公英、玉米须、甘草各味中药材;

(3)将蜈蚣、地骨皮、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100~15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将鹅不食草、澜江百合、海棠叶、玉米须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10~15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15~20h,回流煎煮3~5h,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6~8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2~3h,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浓缩液备用;

(4)将地龙、天竺黄、黄芩、蒲公英药材,分别粉碎混合, 加10~12倍重量的浓度70~90%的乙醇,浸泡10~16h,回流提取2次,每次1~2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 .15~1 .20的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3)和(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38~1.42的中药浸膏,真空干燥至干浸膏,粉碎磨细,过100~150目筛,获得细粉b,备用;

(6)将细粉a和细粉b混合均匀,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中药成品制剂。

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步骤(6)中将细粉a和细粉b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微粉硅胶、α-半乳糖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得胶囊剂;或步骤(6)中将细粉a、步骤(3)和步骤(4)中的浓缩液混合,加入适量蔗糖和防腐剂混合,搅匀,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8~1.56,静置20~30h,滤过,分装,得到糖浆剂。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1

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的糖浆剂组方:鹅不食草22份、澜江百合15份、地龙13份、海棠叶12份、蜈蚣10份、天竺黄7份、黄芩6份、地骨皮9份、蒲公英16份、玉米须8份、甘草7份。

其中,本发明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组分配比分别称取鹅不食草、澜江百合、地龙、海棠叶、蜈蚣、天竺黄、黄芩、地骨皮、蒲公英、玉米须、甘草各味中药材;

(2)将蜈蚣、地骨皮、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12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将鹅不食草、澜江百合、海棠叶、玉米须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12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18h,回流煎煮4h,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7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2.5h,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备用;

(4)将地龙、天竺黄、黄芩、蒲公英药材,分别粉碎混合, 加12倍重量的浓度80%的乙醇,浸泡12h,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备用;

(5)将细粉a、步骤(3)和步骤(4)中的浓缩液混合,加入适量蔗糖和防腐剂混合,搅匀,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8,静置25h,滤过,分装,得到糖浆剂。

实施例2

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的糖浆剂组方:鹅不食草25份、澜江百合16份、地龙15份、海棠叶15份、蜈蚣8份、天竺黄6份、黄芩5份、地骨皮8份、蒲公英17份、玉米须10份、甘草8份。

其中,本发明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组分配比分别称取鹅不食草、澜江百合、地龙、海棠叶、蜈蚣、天竺黄、黄芩、地骨皮、蒲公英、玉米须、甘草各味中药材;

(2)将蜈蚣、地骨皮、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15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将鹅不食草、澜江百合、海棠叶、玉米须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15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20h,回流煎煮5h,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8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3h,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的浓缩液备用;

(4)将地龙、天竺黄、黄芩、蒲公英药材,分别粉碎混合,加12倍重量的浓度90%的乙醇,浸泡16h,回流提取2次,每次2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0的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3)和(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42的中药浸膏,真空干燥至干浸膏,粉碎磨细,过150目筛,获得细粉b,备用;

(6)将细粉a和细粉b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微粉硅胶、α-半乳糖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得胶囊剂。

实施例3

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的散剂组方:鹅不食草20份、澜江百合12份、地龙12份、海棠叶10份、蜈蚣12份、天竺黄8份、黄芩8份、地骨皮10份、蒲公英15份、玉米须6份、甘草6份。

其中,本发明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组分配比分别称取鹅不食草、澜江百合、地龙、海棠叶、蜈蚣、天竺黄、黄芩、地骨皮、蒲公英、玉米须、甘草各味中药材;

(2)将蜈蚣、地骨皮、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10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将鹅不食草、澜江百合、海棠叶、玉米须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10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15h,回流煎煮3h,过滤,再加入初 始重量6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2h,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备用;

(4)将地龙、天竺黄、黄芩、蒲公英药材,分别粉碎混合, 加10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浸泡10h,回流提取2次,每次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备用;

(5)将步骤(3)和(4)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38的中药浸膏,真空干燥至干浸膏,粉碎磨细,过100目筛,获得细粉b,备用;

(6)将细粉a和细粉b混合均匀,灭菌,分装,制得散剂。

实施例4

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的片剂组方:鹅不食草28份、澜江百合20份、地龙20份、海棠叶16份、蜈蚣15份、天竺黄10份、黄芩3份、地骨皮6份、蒲公英12份、玉米须5份、甘草5份。除制备方法中步骤(6)不同,制备方法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3相同。

实施例5

小儿百日咳期久咳伴有肺炎的清肺化痰的丸剂组方:鹅不食草16份、澜江百合10份、地龙10份、海棠叶8份、蜈蚣5份、天竺黄5份、黄芩9份、地骨皮12份、蒲公英18份、玉米须12份、甘草9份。除制备方法中步骤(6)不同,制备方法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3相同。

下面通过试验对本发明中药制剂作进一步验证:

一、长期毒性试验:

实验动物SD大鼠由南宁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给予不同浓度(38.5、12.3、3.6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 Glu、BUN、Crea、TP、T .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 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385、123、36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三个剂量(38.5、12.3、3.6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

二、疗效试验

1、治疗对象:86例百日咳患儿并均伴有肺炎,最小30d,最大9岁,平均年龄12个月。

2、药物用法用量

对上述患儿均使用实施例1制备而得糖浆剂,每日三次,每次15g,均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停用抗生素。

3、治疗结果

患儿服药1~3周后,临床体征、痉咳痰多和鸡啼音完全消失者82例,4例无效,有效率达95.3%。治愈病例中疗程7d以内共48例,8~14d内共25例,15~21d者共9例。

典型病例:汤某,女,4岁。患儿于2周前发热,流涕,咳嗽,体温37.2℃,到医院治疗4d后,体温正常,但咳嗽不减,且日渐加重,每次连续十几声,呈阵发性,入夜尤为厉害,痰多而粘稠,咳嗽停止时可闻鸡啼音。体检:眼结膜选出学,两眼睑稍浮肿,咳时面红耳赤,张口伸舌,双手握拳,涕泪及粘痰交流,舌红苔黄,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15*109/L,中性34%,淋巴76%,诊断为百日咳。给予实施例1制备的糖浆剂服用,2日后痉咳明显好转,再服3天浓痰减少,继续服用2日即可痊愈。为巩固疗效继续服用3日,随访1月未曾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