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0586发布日期:2018-08-21 19:22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



背景技术:

口腔溃疡患者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复杂,至今仍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机体的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疱疹性口腔溃疡是由疱疹病毒引发的口腔溃疡,常见的为单纯疱疹性口腔溃疡,虽不如复发性溃疡常见,但也是口腔溃疡常见的一个类型。口疮(口腔溃疡)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一般认为超过10%,可以发生于男女老幼,以中青年最多见。口疮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可以自愈,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部多见,严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溃疡面积增大,数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长,间隔期缩短等,影响饮食和说话。口腔溃疡的治疗方法一般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一般选用含漱剂、含片、散剂、药膜、烧灼治疗、局部封闭、激光治疗等;全身治疗一般为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增强剂。局部治疗一般具有高时效性,但是易复发,全身治疗一般治疗比较彻底,但是一般使用激素类药物,对人体由一定的影响口腔溃疡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由于局部治疗毒副作用较低,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局部治疗使用的含硼砂、白矾、冰片的口腔溃疡散,虽然已列入卫生部标准(ws3-b-0017-89)中,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但由于其口感、使用及局部刺激性等原因,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因此并未真正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炎的药物主要有冰硼散、西瓜霜、口溃灵。上述诸药经过众多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无论是止痛、收敛伤口创面、消炎、消肿的效果都不尽人意,特别是存在着反复用药、病程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配制简单,药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存在的止痛、收敛伤口创面、消炎、消肿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散剂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炎时止痛效果好、创面收敛快、可快速消炎、消肿,治疗时间短,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

金银花3-6份、板蓝根2-8份、甘草1-5份、薄荷1-3份、黄连1-3份、牛蒡子8-12份、薄荷8-12份、桑叶8-12份、菊花8-12份、水牛角4-6份、连翘4-6份、肿结风4-6份、白木耳8-12份、木耳8-12份、茶叶8-12份、熟地黄4-6份、泽泻4-6份、茯苓4-6份、知母4-6份、淮山4-6份、鱼腥草4-6份、穿心莲4-6份、大枣8-12份、淀粉1-3份、冰片2-10份、青黛2-5份、明矾2-5份、三七1-5份、黄芪2-6份。

优选的,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

金银花3份、板蓝根2份、甘草1份、薄荷1份、黄连1份、牛蒡子8份、薄荷8份、桑叶8-份、菊花8份、水牛角4份、连翘4份、肿结风4份、白木耳8份、木耳8份、茶叶8份、熟地黄4份、泽泻4份、茯苓4份、知母4份、淮山4份、鱼腥草4份、穿心莲4份、大枣8份、淀粉1份、冰片2份、青黛2份、明矾2份、三七1份、黄芪2份。

优选的,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

金银花5份、板蓝根5份、甘草3份、薄荷2份、黄连4份、牛蒡子10份、薄荷10份、桑叶10份、菊花10份、水牛角5份、连翘5份、肿结风5份、白木耳10份、木耳10份、茶叶10份、熟地黄5份、泽泻5份、茯苓5份、知母5份、淮山5份、鱼腥草5份、穿心莲5份、大枣10份、淀粉4份、冰片6份、青黛3份、明矾3份、三七3份、黄芪4份。

优选的,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

金银花6份、板蓝根8份、甘草5份、薄荷3份、黄连3份、牛蒡子12份、薄荷12份、桑叶12份、菊花12份、水牛角6份、连翘6份、肿结风6份、白木耳12份、木耳12份、茶叶12份、熟地黄6份、泽泻6份、茯苓6份、知母6份、淮山6份、鱼腥草6份、穿心莲6份、大枣12份、淀粉3份、冰片10份、青黛5份、明矾5份、三七5份、黄芪6份。

本发明中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活性如下:

金银花: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

板蓝根:苦,寒,无毒。清热药;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甘草:甘,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薄荷:辛,凉。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圣惠方》薄荷丸)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牛蒡子:辛、苦,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桑叶:甘、苦,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水牛角:苦,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连翘:苦,微寒。归经:归肺、心、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肿结风:苦、辛、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白木耳:甘淡,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

木耳:甘;平。归经:肺;胃;肝;脾;肾;大肠经;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茶叶:叶:苦、甘,微寒。功能主治:强心利尿,抗菌消炎,收敛止泻。

熟地黄:甘,微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泽泻:甘,寒。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茯苓: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知母:苦、甘,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淮山:平、甘、无毒。归经:入肺、脾、肾、胃。功能主治:健脾、厚肠胃、补肺、益肾。

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

鱼腥草:辛,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穿心莲:苦,寒。归经: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

大枣: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冰片:别名:龙脑、龙脑香、脑子、冰片、片脑、冰片脑、梅花脑、天然冰片、老梅片、梅片。主要成分为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接近纯粹的右旋龙脑。《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瘜、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

青黛:咸,寒。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

明矾:即十二水硫酸铝钾,有抑菌作用。《本草经疏》:矾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解毒除热坠浊。盖寒热泄痢,皆湿热所为,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涩以止脱故也。阴蚀恶疮,亦缘湿火,目痛多由风热。除固热在骨髓坚齿者,髓为热所劫则空,故骨痿而齿浮,矾性入骨除热,故亦主之。去鼻中息肉者,消毒除热燥湿之功也。白矾,《本经》主寒热泄痢,此盖指泄痢久不止,虚脱滑泄,因发寒热。矾性过涩,涩以止脱,故能主之。假令湿热方炽,积滞正多,误用收涩,为害不一,慎之。妇人白沃多由虚脱,故用收涩以固其标,终非探本之治。目痛不由胬肉及有外障,亦非所宜。除固热在骨髓,仅可资其引导,若谓其独用,反有损也。矾性燥急,而能劫水,故不利齿骨,齿者骨之余故也。

三七:《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黄芪:甘,微温。《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滋阴凉血泻火、清肺和胃的功效,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本发明为纯中药配方,配制简单,药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本发明为纯中药配方,配制简单,药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存在的止痛、收敛伤口创面、消炎、消肿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散剂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炎时止痛效果好、创面收敛快、可快速消炎、消肿,治疗时间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

金银花3份、板蓝根2份、甘草1份、薄荷1份、黄连1份、牛蒡子8份、薄荷8份、桑叶8-份、菊花8份、水牛角4份、连翘4份、肿结风4份、白木耳8份、木耳8份、茶叶8份、熟地黄4份、泽泻4份、茯苓4份、知母4份、淮山4份、鱼腥草4份、穿心莲4份、大枣8份、淀粉1份、冰片2份、青黛2份、明矾2份、三七1份、黄芪2份。

其药物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根据上述的质量份称取原料;

(2)研磨一:将步骤(1)中称取的牛蒡子、薄荷、桑叶、菊花、水牛角、连翘、肿结风、白木耳、木耳、茶叶、熟地黄、泽泻、茯苓、知母、淮山、鱼腥草、穿心莲、放入砂锅中,加入3倍重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1小时后,倒出滤液,为滤液一,滤渣留于砂锅中,再向加过中加入水没过滤渣,煎煮半小时,倒出滤液,为滤液二;合并滤液一和滤液二,减压蒸馏至成粘稠液体,后经红外干燥,去除水分,并磨成粉末,得粉末一。

(3)研磨二:将步骤(1)中称取的冰片、青黛、明矾磨碎成粉;取三七、黄芪、金银花、板蓝根、甘草、薄荷和黄连粉碎后过200目筛,然后与磨碎成分的冰片、青黛和明矾混合,即制得粉末二。

(4)研磨三:将步骤(1)中称取的大枣去皮去核后磨成粉末,与淀粉混合,得粉末三。

(5)混合包装: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中研磨后分别得到的粉末一、粉末二和粉末三,混合均匀,包装即得。

服用方法:将散剂撒在患处,每日三次。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

金银花5份、板蓝根5份、甘草3份、薄荷2份、黄连4份、牛蒡子10份、薄荷10份、桑叶10份、菊花10份、水牛角5份、连翘5份、肿结风5份、白木耳10份、木耳10份、茶叶10份、熟地黄5份、泽泻5份、茯苓5份、知母5份、淮山5份、鱼腥草5份、穿心莲5份、大枣10份、淀粉4份、冰片6份、青黛3份、明矾3份、三七3份、黄芪4份。

其药物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根据上述的质量份称取原料;

(2)研磨一:将步骤(1)中称取的牛蒡子、薄荷、桑叶、菊花、水牛角、连翘、肿结风、白木耳、木耳、茶叶、熟地黄、泽泻、茯苓、知母、淮山、鱼腥草、穿心莲、放入砂锅中,加入3倍重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1小时后,倒出滤液,为滤液一,滤渣留于砂锅中,再向加过中加入水没过滤渣,煎煮半小时,倒出滤液,为滤液二;合并滤液一和滤液二,减压蒸馏至成粘稠液体,后经红外干燥,去除水分,并磨成粉末,得粉末一。

(3)研磨二:将步骤(1)中称取的冰片、青黛、明矾磨碎成粉;取三七、黄芪、金银花、板蓝根、甘草、薄荷和黄连粉碎后过200目筛,然后与磨碎成分的冰片、青黛和明矾混合,即制得粉末二。

(4)研磨三:将步骤(1)中称取的大枣去皮去核后磨成粉末,与淀粉混合,得粉末三。

(5)混合包装: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中研磨后分别得到的粉末一、粉末二和粉末三,混合均匀,包装即得。

服用方法:将散剂撒在患处,每日三次。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散剂,其原料组成按质量配比为:

金银花6份、板蓝根8份、甘草5份、薄荷3份、黄连3份、牛蒡子12份、薄荷12份、桑叶12份、菊花12份、水牛角6份、连翘6份、肿结风6份、白木耳12份、木耳12份、茶叶12份、熟地黄6份、泽泻6份、茯苓6份、知母6份、淮山6份、鱼腥草6份、穿心莲6份、大枣12份、淀粉3份、冰片10份、青黛5份、明矾5份、三七5份、黄芪6份。

其药物配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根据上述的质量份称取原料;

(2)研磨一:将步骤(1)中称取的牛蒡子、薄荷、桑叶、菊花、水牛角、连翘、肿结风、白木耳、木耳、茶叶、熟地黄、泽泻、茯苓、知母、淮山、鱼腥草、穿心莲、放入砂锅中,加入3倍重量的水,浸泡半小时,煎煮1小时后,倒出滤液,为滤液一,滤渣留于砂锅中,再向加过中加入水没过滤渣,煎煮半小时,倒出滤液,为滤液二;合并滤液一和滤液二,减压蒸馏至成粘稠液体,后经红外干燥,去除水分,并磨成粉末,得粉末一。

(3)研磨二:将步骤(1)中称取的冰片、青黛、明矾磨碎成粉;取三七、黄芪、金银花、板蓝根、甘草、薄荷和黄连粉碎后过200目筛,然后与磨碎成分的冰片、青黛和明矾混合,即制得粉末二。

(4)研磨三:将步骤(1)中称取的大枣去皮去核后磨成粉末,与淀粉混合,得粉末三。

(5)混合包装:将步骤(1)、步骤(2)和步骤(3)中研磨后分别得到的粉末一、粉末二和粉末三,混合均匀,包装即得。

服用方法:将散剂撒在患处,每日三次。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滋阴凉血泻火、清肺和胃的功效,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本发明为纯中药配方,配制简单,药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本发明为纯中药配方,配制简单,药源广、成本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存在的止痛、收敛伤口创面、消炎、消肿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该散剂治疗口腔溃疡、口腔炎时止痛效果好、创面收敛快、可快速消炎、消肿,治疗时间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