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炎的中药注射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3439发布日期:2018-11-02 22:25阅读:25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液,特别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的中药注射液。

背景技术

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治疗变应性鼻炎主要依赖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临时控制症状,且药物副作用也多,即使采用特异性皮下注射脱敏治疗也仅适合于部份患者,且远期疗效也因人而异,多不满意,治愈率低。西医药物治疗慢性鼻炎几乎无药可施,一般采用血管收缩剂外用滴鼻,但也仅是临时作用,如长期不当使用还可引发药物性鼻炎;目前流行的等离子、激光或微波等物理疗法,以及传统的硬化剂鼻甲注射疗法,均属创伤性治疗方法,对鼻甲原有生理功能或结构可带来破害作用,如使用不当也易致萎缩性鼻炎,它们仅适合于慢性鼻炎中属于极少数的鼻甲肥厚硬实、肿大明显者,对于大多数慢性单纯性鼻炎则不宜应用。总之,目前西医治疗对于大多数变应性鼻炎或慢性鼻炎患者,疗效多不理想,易反复发作,产生的副作用也多。传统中医内服治疗,起效慢,疗程长,也易反复发作,治愈率不高,即使应用目前市售中医滴鼻剂,也只能暂时缓解鼻塞,治标不治本,且局部刺激大,也易致药物性鼻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好、治愈率高的治疗鼻炎的中药注射液。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治疗鼻炎的中药注射液,它由黄芪注射液和当归注射液按以下重量份配比混合制成:黄芪注射液1~3份,当归注射液1~3份。

本发明治疗鼻炎的中药注射液,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混合制成:黄芪注射液2份、当归注射液2份。该注射液的适应证:鼻甲肿胀,黏膜色淡或淡红;身困乏力,劳累时鼻塞加重,活动时减轻者,或夜间交替性鼻塞,或兼早上喷嚏、清涕频发;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偏弱。

本发明治疗鼻炎的中药注射液,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混合制成:黄芪注射液2份,当归注射液3份。该注射液的适应证:鼻甲黏膜色淡红,肿胀明显,活动时减轻者,昼夜鼻塞明显,或兼喷嚏、清涕频作;舌黯淡,苔薄白,脉偏弱涩。

本发明治疗鼻炎的中药注射液,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混合制成:黄芪注射液3份,当归注射液1份。该注射液的适应证:鼻甲肿胀,黏膜色淡白或苍白;症状天冷益甚,素体怕冷,易受风寒,或兼清涕频频难敛,淋漓不断;舌淡苔白滑,脉弱。

本发明中药注射液通过进行下鼻甲注射,以治疗肺脾气虚、肾阳不足或气虚血瘀型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本发明注射液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并经发明人10多年来临床治疗数以10万计患者,临床经验总结证明,应用本发明注射液治疗鼻炎,能充分发挥中医标本兼顾,辨证治疗的优势,既不损害鼻甲原有生理功能和结构,又具操作简便,疗程较短,效果满意,治愈率高等特点,不需任何设备,极易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治疗鼻炎的中药注射液所采用的原料为正规制药厂生产的、具备国家批准文号的黄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

实施例1

本例产品由黄芪注射液2毫升和当归注射液2毫升混合配制成。

本例产品的主要适应于:鼻甲肿胀,黏膜色淡或淡红;身困乏力,劳累时鼻塞加重,活动时减轻者,或夜间交替性鼻塞,或兼早上喷嚏、清涕频发;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脉偏弱者,属于变应性鼻炎或慢性鼻炎。

实施例2

本发明产品由黄芪注射液2毫升和当归注射液3毫升混合配制成。

本例产品的主要适应于:鼻甲黏膜色淡红,肿胀明显,活动时减轻者,昼夜鼻塞明显,或兼喷嚏、清涕频作;舌黯淡,苔薄白,脉偏弱涩者,属于变应性鼻炎或慢性鼻炎。

实施例3

本发明产品由黄芪注射液3毫升和当归注射液1毫升混合配制成。

本例产品的主要适应于:鼻甲肿胀,黏膜色淡白或苍白;症状天冷益甚,素体怕冷,易受风寒,或兼清涕频频难敛,淋漓不断;舌淡苔白滑,脉弱者,属于变应性鼻炎或慢性鼻炎。

本发明产品的使用方法是:

选择1次性5毫升注射器并配小号针头,抽取所选择对应中药注射液配方,下鼻甲表面经1%地卡因棉片麻醉10分钟,红汞消毒水涂搽双侧下鼻甲前端,每侧下鼻甲注射配好的中药注射液各2ml~2.5ml,注毕拔出注射器,消毒棉球填塞鼻孔30分钟,取出棉球即结束。每周1次,一般注射4次。

以下是本发明产品的应用效果描述:

发明人专门对8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依照行业最新规定的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炎诊断标准,而且中医辨证类型属于气虚型者,选择我科门诊就诊的800例患者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中药辨证组200例,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18~57岁,平均36岁,变应性鼻炎对照组200例,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20~61岁,平均32岁;慢性鼻炎中药辨证组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9~55岁,平均30岁,慢性鼻炎对照组200例,其中男114例,女86例,年龄21~58岁,平均34岁。经统计学计算相应组间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注射前均采用1%地卡因棉片进行双下甲表面麻醉5分钟。将上述三个实例产品进行双下甲注射中药每侧各2~2.5ml。变应性鼻炎对照组选择地塞米松注射液,双下甲注射每侧各1ml。慢性鼻炎对照组选择atp注射液,双下甲注射各1ml。各组均为每周1次,4次1个疗程作对比观察。

1.3注意事项有心脏病、高血压、中药注射液过敏史者不宜用或忌用。个别患者注射过程如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可按压人中,或临时吸氧,一般数分钟即可消失。

1.4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1年以上无复发者。显效:症状消失,但不久以后出现复发者,或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2.结果

变应性鼻炎治疗,应用中药注射液共200例,其中实例1产品128例,治愈103例(占80%),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0例。实例2产品40例,治愈29例(占73%),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1例。实例3产品32例,治愈19例(占59%),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治愈151例,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地塞米松注射液治愈18例,显效83例,有效8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3.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或治愈显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慢性鼻炎治疗,应用中药注射液共200例,其中实例1产品142例,治愈132例(占93%),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0例。实例2产品37例,治愈22例(占59%),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5例。实例3产品21例,治愈17例(占81%),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治愈171例,显效19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6.5%;atp注射液治愈57例,显效87例,有效16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8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愈率,治愈显效率,或总有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以下是应用本发明产品的典型案例:

案例1:沈永林,男,41岁,住址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228号,2012年5月21日初诊。主诉反复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伴鼻塞24年。为常年性发作,早上或入春症状明显加重,需经常服用抗组胺药,曾外用博克钠、辅舒良等滴鼻液,甚至鼻旁注射康宁克通注射液等类固醇激素药,症状可暂时减轻,但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且鼻塞越益加重。诊时刻见,鼻塞明显,嗅觉障碍,甚则头晕头昏,神疲乏力,胃纳不振,大便易溏,双下鼻甲苍白肿大,积储多量水样分泌物,舌胖淡,苔白滑,脉缓弱,经变应原皮内测试和总ige检查,诊断为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型),予双下鼻甲注射实例1的产品4次,症状消失,下鼻甲转稍淡红,已无肿胀,鼻通气好,嗅觉改善,1年后随访,未见发作。

案例2:覃立恒,男,39岁,住址广西南宁市西关路85号,2012年6月2日初诊。主诉反复鼻塞18年。鼻塞呈交替性发作,夜间睡觉症状明显加重,或天冷益盛,滴用市售外用中药或西药鼻炎滴鼻液,开始尚能缓解,之后用多已无显效,甚至无效。近些年来鼻塞有所加重,不论昼夜,经常发作,曾做过局部微波等治疗,有所改善,但不到1年又复发如初。诊时刻见,鼻塞明显,活动后减轻,不时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双下鼻甲色稍暗红,肿胀明显,血管收缩剂反应较差,舌黯淡,苔薄白,脉缓涩,诊断为慢性性鼻炎(气虚血瘀型),予双下鼻甲注射实例2的产品4次,症状消失,下鼻甲已无肿胀,鼻通气好,1年后随访,未见发作。

案例3:陈艳琼,女,36岁,住址广西南宁市安园东路9号,2012年6月23日初诊。主诉反复鼻痒、打喷嚏、流清涕17年。鼻疾常年发作,早晨多见,或入冬加重,甚则伴鼻塞,嗅觉障碍。需服用抗组胺药,或外用博克钠、辅舒良等滴鼻液,症状可暂时减轻,但仍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诊时刻见,鼻塞流清涕,嗅觉不灵,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时溏,双下鼻甲苍白肿大,水涕量多,舌淡,苔白滑,脉缓弱,经变应原皮内测试和总ige检查,诊断为变应性鼻炎(脾肾阳虚型),予双下鼻甲注射实例3的产品4次,症状消失,下鼻甲转稍淡红,已无肿胀,鼻通气好,嗅觉改善,1年后随访,未见发作。

案例4:李胜书,男,54岁,住址广西南宁市北湖北路9号,2012年6月23日初诊。主诉反复鼻痒、打喷嚏、流清涕5年。鼻疾每年入春而发,甚则伴鼻塞,嗅觉障碍。用过抗组胺药,或外用博克钠、辅舒良等滴鼻液,打过类固醇激素药,也服过鼻炎中成药或中药汤剂,症状虽可暂时控制,但不久又复发,终不见愈。诊时刻见,鼻塞流清涕,嗅觉不灵,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时溏,双下鼻甲淡白肿胀,水涕淋漓,舌淡,苔白滑,脉缓,经变应原皮内测试和总ige检查,诊断为变应性鼻炎(脾气虚弱型),予双下鼻甲注射实例1的产品4次,症状与局部体征消失,鼻通气好,1年后随访,未见发作。

案例5:黄义真,男,35岁,住址广西南宁五塘英广村,2012年5月20日初诊。主诉反复鼻塞、打喷嚏、流清涕16年。鼻塞呈交替性,夜间明显,运动后减轻,早上起床经常打喷嚏、流清涕。用过抗组胺药,或外用博克钠、辅舒良、呋麻等滴鼻液,鼻甲注射过类固醇激素药或atp针,也服过中药汤剂,症状曾有改善,但不久又复发。诊时刻见,鼻塞嗅差,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双下鼻甲暗红肿胀,少量粘白涕,舌黯淡,苔薄白,脉缓涩,经变应原皮内测试和总ige检查,诊断为慢性鼻炎并变应性反应(脾气血瘀型),予双下鼻甲注射实例1的产品4次,症状与局部体征消失,鼻通气好,1年后随访,未见发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