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拔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药物竹罐。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于拔罐的药物竹罐由节段竹杆经药物煮制加工而成,由于竹壁较薄以及竹制的敏感性,以及药效保持的要求,药物竹罐在经常煮制的过程中,导致竹罐极易变形,甚至破损,而无法正常使用,导致药物竹罐的经常更换。对现有竹制资源和中药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药物竹罐,其能够通过不同材质的第二罐体固定在第一罐体上,并且保持第一罐体不易变形,延长竹制的第一罐体的使用寿命,避免自然资源过度浪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分体式药物竹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罐体,其为两端开口的竹制筒体,所述第一罐体的长度为8-12cm,直径为3-8cm;
第二罐体,其包括首尾固定连接的施药部和固定部,且所述第二罐体通过固定部将所述施药部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罐体的一端上,所述施药部为一圆桶形结构体,其包括嵌入式设置的陶瓷片体的底部;多个贯通孔,其贯通设置在所述底部上;胶塞,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圆桶形结构体的开口上;施药体,其可拆卸的置于所述圆桶形结构体内;
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其为一端开口的桶体,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罐体的一端外直径大小相适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部的底部固定连接;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罐体的一端的外侧壁之间;第二固定部,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片状加强筋,多个片状加强筋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的开口的边沿枢接设置,且所述多个片状加强筋的另一端卷曲成一矩形容置空间;固定箍,其贯穿设置在多个片状加强筋的容置空间内,并且固定箍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固定箍紧固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壁上,多个片状加强筋的中部紧密贴合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环形纹路,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的一端的外侧壁上,与所述密封圈抵顶。
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刺状突起,其设置在所述多个片状加强筋和所述固定箍分别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壁的接触处;且多个刺状突起的长度小于第一罐体的壁厚的1/2。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罐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罐体的长度的比例为1-1.5:1。
优选的是,所述施药体包括胶布;敷设在胶布的粘贴侧中部的药物浸膏,以及贴合在所述胶布的背面的自发热粉。
优选的是,所述施药体的胶布的大小与所述施药部的底部的大小相适应。
优选的是,多个贯通孔的孔径小于3mm。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罐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的比例为10:2-3。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罐体的长度与所述多个片状加强筋的长度的比例为10:6-7。
优选的是,还包括:真空抽气口和泄压口,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侧壁上;
真空抽气装置,其包括微型真空泵,所述微型真空泵通过抽气软管与药疗火罐罐体的真空抽气口连接,抽气形成负压拔罐;弹簧旋钮泄压阀,其设置在所述泄压口处。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分离,且第一罐体是两端开口的竹制筒体,不需要包括竹节部分的片体,相对于现有药物竹罐必需包含竹节部分的取材要求,放宽了取材范围,避免竹子的浪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第一罐体进行药液的煮制和渗透,之后,将第二罐体固定在第一罐体的一端进行拔罐使用;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套设在第一罐体一端的外侧壁上,且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内侧壁与第一罐体一端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还能够使得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口径与第一罐体的一端的口径契合度更好;第二固定部的多个片状加强筋不仅对第一罐体的侧壁起到一定的紧固防止变形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加固第一固定部与第一罐体之间连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分体式药物竹罐内部的气密效果;施药部内预留有空腔,当需要拔罐时,将新的施药体放置入空腔内,并且通过胶塞将其开口处进行密封,满足拔罐要求,在拔罐过程中,由于内部的真空度,使得施药体内的药物扩撒在整个分体式药物竹罐内,药物会更好的渗透入皮肤中,比原有仅仅经过煮制的药物竹罐的药效更好,且可以相对减少第一罐体的药物煮制次数,一方面延长了第一罐体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中药的浪费;
由于第一罐体为竹制,其表面较为光滑,为了加强第一固定部与第一罐体之间的套设紧固度,还可以增加接触处的第一罐体的外侧壁的粗糙度,因此,可以在其外侧壁上设置与密封圈相咬合的环形纹路,或者其他形状的纹路;
由于第一罐体为竹制,其表面较为光滑,为了加强多个片状加强筋和固定箍与第一罐体之间的套设紧固度,还可以增加接触处的多个片状加强筋和固定箍的内侧壁的粗糙度,因此,可以在其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刺状突起,在保证第一罐体的侧壁不被穿透的情况下,更好的固定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保证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分体式药物竹罐结构紧凑,通过不同材质的第二罐体固定在第一罐体上,并且保持第一罐体不易变形,延长竹制的第一罐体的使用寿命,避免自然资源过度浪费。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罐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药物竹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罐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分体式药物竹罐,包括:第一罐体100,其为两端开口的竹制筒体,所述第一罐体的长度为8-12cm,直径为3-8cm;第二罐体200,其包括首尾固定连接的施药部201和固定部,且所述第二罐体通过固定部将所述施药部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罐体的一端上,所述施药部为一圆桶形结构体,其包括嵌入式设置的陶瓷片体的底部202;多个贯通孔,其贯通设置在所述底部上;胶塞203,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圆桶形结构体的开口上;施药体204,其可拆卸的置于所述圆桶形结构体内;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205,其为一端开口的桶体,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内直径与所述第一罐体的一端外直径大小相适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部的底部固定连接;密封圈206,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罐体的一端的外侧壁之间;第二固定部,其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片状加强筋207,多个片状加强筋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部的开口的边沿枢接设置,且所述多个片状加强筋的另一端卷曲成一矩形容置空间208;固定箍209,其贯穿设置在多个片状加强筋的容置空间内,并且固定箍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固定箍紧固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壁上,多个片状加强筋的中部紧密贴合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壁上。在本方案中,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分离,且第一罐体是两端开口的竹制筒体,不需要包括竹节部分的片体,相对于现有药物竹罐必需包含竹节部分的取材要求,放宽了取材范围,避免竹子的浪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第一罐体进行药液的煮制和渗透,之后,将第二罐体固定在第一罐体的一端进行拔罐使用;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套设在第一罐体一端的外侧壁上,且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内侧壁与第一罐体一端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还能够使得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口径与第一罐体的一端的口径契合度更好;第二固定部的多个片状加强筋不仅对第一罐体的侧壁起到一定的紧固防止变形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加固第一固定部与第一罐体之间连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分体式药物竹罐内部的气密效果;施药部内预留有空腔,当需要拔罐时,将新的施药体放置入空腔内,并且通过胶塞将其开口处进行密封,满足拔罐要求,在拔罐过程中,由于内部的真空度,使得施药体内的药物扩撒在整个分体式药物竹罐内,药物会更好的渗透入皮肤中,比原有仅仅经过煮制的药物竹罐的药效更好,且可以相对减少第一罐体的药物煮制次数,一方面延长了第一罐体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少了中药的浪费。
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还包括:多个环形纹路,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体的一端的外侧壁上,与所述密封圈抵顶。由于第一罐体为竹制,其表面较为光滑,为了加强第一固定部与第一罐体之间的套设紧固度,还可以增加接触处的第一罐体的外侧壁的粗糙度,因此,可以在其外侧壁上设置与密封圈相咬合的环形纹路,或者其他形状的纹路。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还包括:多个刺状突起,其设置在所述多个片状加强筋和所述固定箍分别与所述第一罐体的外侧壁的接触处;且多个刺状突起的长度小于第一罐体的壁厚的1/2。由于第一罐体为竹制,其表面较为光滑,为了加强多个片状加强筋和固定箍与第一罐体之间的套设紧固度,还可以增加接触处的多个片状加强筋和固定箍的内侧壁的粗糙度,因此,可以在其内侧壁上设置多个刺状突起,在保证第一罐体的侧壁不被穿透的情况下,更好的固定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保证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的所述第一罐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罐体的长度的比例为1-1.5:1。在本方案中,对第二罐体的长度做了进一步限定,目的在于,在完成上述功能的同时,又不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为了加强第二罐体对第一罐体的固定防变形作用,可以选用不锈钢材质。
如图4所示,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的所述施药体包括胶布;敷设在胶布的粘贴侧中部的药物浸膏,以及贴合在所述胶布的背面的自发热粉。在本方案中,施药体的粘贴侧可以直接贴至施药部的底部,使得药物浸膏正对多个贯通孔,药效更易达到皮肤表面,自发热粉对药物浸膏起到一定的预加热作用,使得药物浸膏中的药用成分更易挥发出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制作不同药量的施药体,方便选用和更换,且不会造成药物浸膏的浪费。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的所述施药体的胶布的大小与所述施药部的底部的大小相适应。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的多个贯通孔的孔径小于3mm。孔径过大也会影响分体式药物竹罐的气密性,因此,在满足气密性要求的基础上,又能达到药用成分的扩散即可。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的所述第一罐体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长度的比例为10:2-3。
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的所述第一罐体的长度与所述多个片状加强筋的长度的比例为10:6-7。
如图4所示,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分体式药物竹罐还包括:真空抽气口300和泄压口,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体的侧壁上;真空抽气装置,其包括微型真空泵301,所述微型真空泵通过抽气软管与药疗火罐罐体的真空抽气口连接,抽气形成负压拔罐;弹簧旋钮泄压阀302,其设置在所述泄压口处。在本方案中,还进一步设置了抽真空的相关装置,以方便直接采用机械抽真空的方式进行拔罐,避免使用酒精灯等材质进行加热操作,提高分体式药物竹罐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