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元温补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6452发布日期:2018-11-14 02:28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益元温补汤剂,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化明星骨髓炎等症内服中药制剂,具有温阳补血、排毒止痛的功效。

背景技术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后,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目前,对大多数病例,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时,易引起发作。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化明星骨髓炎等症内服中药制剂,具有温阳补血、排毒止痛的功效。内服,可以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化明星骨髓炎等症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中药制剂选择的药材及重量份分别是:熟地黄30克、鹿角胶20克、肉桂9克、麻黄3克、当归15克、炮姜3克、白芥子6克、黄芪15克、白芍20克、灵芝10克、穿山甲15克、炙甘草10克、蜈蚣5克、桔梗16克、白芷15克。

本发明选择的中药原料中: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适用于血虚证,妇女月经不调,肝肾阴虚证,消渴证,精血亏虚证等。熟地为滋补肝肾的重要药物,不仅能够养血滋阴,而且能够生精填髓。熟地黄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作用,并能降血压、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心肌缺血等。

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用于血虚头晕,腰膝酸冷,虚劳消瘦。

肉桂:性味:性大热,味辛、甘。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主治: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麻黄: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

当归:【化学成分】含基本内酯、正丁烯酰内酯、阿魏酸、烟酸、蔗糖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等。【性味归经】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炮姜:【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功效分类】温中止痛药;温经止血药。【性味归经】性味苦,涩,温。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白芥子:功能: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主治: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曲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微温的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

黄芪:具有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2、阴虚盗汗;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6、疮疡久溃不愈,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7、脾气虚证,虚弱倦怠,泄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食少纳呆诸症。8、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9、多汗而浮肿。10、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肺、脾、肝、肾经;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白芍:化学成分: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尚含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等。药性功效: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灵芝:性味:性温,味淡。性状:气特殊,味微苦涩。功能主治: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该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症。2、咳喘痰多。该品味甘能补,性平偏温,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饮证,见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其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3、虚劳症。该品有补养气血作用,故常用治虚劳短气、不思饮食、手足逆冷、或烦躁口干等症。

穿山甲:用于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主血瘀经闭,症瘕,风湿痹痛,乳汁不下,痈肿,瘰疬等症。归经:胃经、肝经;药性:凉。

炙甘草:有抑制胃酸分泌过多、抗酸、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镇咳、祛痰、抗炎,抗过敏作用,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或肺痿久咳,吐涎沫稀痰,量多,咽燥而渴,或痰中带血,心悸气短,心中温温液液,失眠多汗,脉虚细而数,或偶见结代。

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白芷:【化学成分】该品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还含有挥发油,油中有3-亚甲基-6-环己烯、十一炭烯-4、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本发明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提高免疫力,温阳补血、排毒止痛的功效。内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化明星骨髓炎等症,具有确切疗效。

利用本发明所述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化明星骨髓炎等症内服中药制剂,通过临床应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本发明药物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化明星骨髓炎等症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共56例,年龄20-30岁15例,31-40岁13例,41-50岁12例,50岁以上16例。

2.具体实施病例如下:姚某,21岁,西峡县农民。初诊:1965年8月5日。胸骨当膻中穴处,溃破流粉样脓水,久不愈合,在地区人民医院诊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倦怠嗜卧,纳谷不馨。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沉细。x线摄片示: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随投以本发明方剂30剂,日服1剂,早晚分2次温服,空腹开水冲服。随后来诊。疮口愈合,诸症减轻。继服14个疗程,诸症皆除。嘱咐其,继续治疗一疗程巩固疗效。服数剂即愈。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化明星骨髓炎等症内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熟地黄30克、鹿角胶20克、肉桂9克、麻黄3克、当归15克、炮姜3克、白芥子6克、黄芪15克、白芍20克、灵芝10克、穿山甲15克、炙甘草10克、蜈蚣5克、桔梗16克、白芷15克;

制备方法:熟地黄30克、鹿角胶20克、肉桂9克、麻黄3克、当归15克、炮姜3克、白芥子6克、黄芪15克、白芍20克、灵芝10克、穿山甲15克、炙甘草10克、蜈蚣5克、桔梗16克、白芷15克;分别制成饮片,经过高压锅蒸煮杀菌40-70分钟,晾干,获得无菌原材料,进行密封包装,获得商品中药制剂饮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