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科手术医疗器材,具体地,涉及脊椎椎节撑开器。
背景技术:
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体位以缓解腰部应力,但随着社会工作生活习惯的变化,办公室族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会导致局部的积累性损伤,特别是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引发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病情较轻时选择非损伤的保守治疗或者有损伤的微创介入治疗等,此类治疗无效时,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比较常见的两种方法,在手术过程中要求高强度的撑开器进行固定支撑。
现有技术中,通过两颗螺钉分别固定在两块椎骨上,然后调节撑开器的两个撑开杆的位置,使设有开孔的两个撑开杆套在螺钉上,再调节并固定两个撑开杆之间的距离,达到固定支撑的效果。但该技术提供的撑开杆截面大于螺钉截面,在套入过程中,撑开杆可能对手术周边部位的神经组织造成伤害,而且沿螺钉轴向方向能够自由滑动,影响固定的效果。手术结束后需要取出撑开器后再拧出螺钉,可能再次对周边组织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椎椎节撑开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脊椎椎节撑开器,包含撑开钉与定位装置;
所述定位装置包含多个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
多个所述撑开钉与多个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
所述撑开钉能够与所述支撑杆嵌套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还包含定距杆与调距机构;
所述支撑杆包含固定支撑杆与活动支撑杆;
所述固定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定距杆的一端;
所述活动支撑杆与所述调距机构连接;
调距机构能够调节活动支撑杆在定距杆轴向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撑开钉包含钉头部、钉杆部以及钉尾部;
所述钉头部、钉杆部以及钉尾部依次连接;
钉尾部沿轴向设置有开孔;
所述支撑杆的远端能够嵌套插入到所述开孔中。
优选地,所述撑开杆沿轴向方向设置有通孔;
撑开杆包含弹性件与卡合块;
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通孔内;
弹性件与孔壁固定连接;
卡合块与弹性件固定连接;
卡合块能够在收存状态与刺出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收存状态下,卡合块位于通孔内,弹性件处于还原状态;
所述刺出状态下,卡合块沿通孔径向方向延伸并穿过撑开杆外壁。
优选地,所述钉尾部开孔内沿轴向方向均匀设置多个环形槽;
所述卡合块在所述刺出状态下伸入到所述环形槽中。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性片;
存在多个弹性片;多个所述弹性片能够形成容杆空间;
容杆空间的几何中心位于通孔的中轴线上。
优选地,还包含拧杆;
所述拧杆包含杆头部、杆过渡部、杆身部、杆尾部;
所述杆头部、杆过渡部、杆身部、杆尾部依次连接;
所述拧杆能够插入所述撑开杆的通孔;
拧杆能够穿过所述容杆空间并造成容杆空间几何形状的改变,拧杆通过排挤弹性件驱动卡合块由收存状态移动到刺出状态。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钉开孔的底面设置有与杆头部形状相匹配凹槽;
所述杆头部能够插入凹槽内,并限制拧杆与撑开钉之间的周向相对运动;
所述杆尾部设有旋拧结构。
优选地,所述杆头部截面形状为方形,所述杆身部截面形状为圆形;
沿轴向方向投影,杆身部截面大于并包含杆头部截面。
优选地,所述钉头部设置有螺纹。
优选地,所述钉尾部开孔内壁与所述支撑杆的远端外表面平滑过渡;
钉尾部开孔内壁外端包含一条或多条内凸棱;
所述内凸棱沿开孔内壁周向方向延伸;延伸角度小于360度;
支撑杆近端包含外凸棱;
所述外凸棱与所述内凸棱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采用螺钉尾部开孔,与之配合的支撑杆插入其中的结构,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螺钉到位后,横截面较大的支撑杆再次插入人体而对周边神经组织造成伤害;
2、即能够调节螺钉与撑开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又能够通过卡合机构限制两者之间的轴向位移,增强手术过程中固定的强度;
3、能够在不取出撑开杆的情况下,直接将螺钉从手术部位中取出,减少手术中医疗设备使用或取出而对周边组织造成伤害的概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定位装置正视图;
图2为定位装置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原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详图a;
图5为拧杆插入支撑杆内部时,图3的b-b截面图;
图6为拧杆未插入支撑杆内部时,图3的b-b截面图;
图7为撑开钉结构图;
图8为拧钉结构图;
图9为变化例中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10为变化例进一步变化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示出:
定位装置1钉头部21
卡合块101钉杆部22
弹性片102钉尾部23
支撑杆11拧杆3
固定支撑杆111杆头部31
活动支撑杆112杆过渡部32
定距杆12杆身部33
调距机构13杆尾部34
撑开钉2内凸棱50
环形槽201外凸棱60
底部凹槽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提供的脊椎椎节撑开器,包含定位装置1、撑开钉2、拧杆3,如图1所示。定位装置1包含支撑杆11、定距杆12以及调距机构13,支撑杆11又包含固定支撑杆111与活动支撑杆112。固定支撑杆111设置在定距杆12的一端,活动支撑杆112套在定距杆12上,活动支撑杆112、定距杆12两者之间能够产生轴向相对滑动。活动支撑杆112还与调距机构13固定连接,并能同时在定距杆12上滑动。定距杆12上表面沿轴向均匀布置有齿形条纹,调距机构13在不受力状态下,通过弹性件使其限位片一端插入齿形条纹凹槽,限制与定距杆12之间的位移。调距机构12还包括与齿形条纹相啮合的滚轮,通过滚轮的带动,定距机构12与活动支撑杆112朝远离固定支撑杆11的方向运动;压缩弹性件,使限位片抬起并离开齿形条纹凹槽,便可自由调节活动支撑杆112的位置。
支撑杆11沿长度方向的走势保持一致,且在中间存在弯折将支撑杆11分成上段与下段:上段连接定距杆12;下段为圆柱形,且沿轴线方向存在通孔。如图6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弹性片102,4块所述弹性片102围成一个在径向上封闭的多边形,封闭的多边形内部中空构成容杆空间,还原状态下,弹性片102形状为弧状,可类似背向通孔中轴线的抛物线,容杆空间的几何中心位于通孔中轴线上。弹性片102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杆11通孔的内壁上或与其他弹性片固定连接。在对称的两块弹性片102上固定有卡合块101,弹性片102在还原状态时,卡合块101处于收存状态,即整体位于支撑杆11内部。如图5所示,当拧杆3插入支撑杆11的通孔内,并穿过所述容杆空间后,容杆空间面积变大,弹性片102发生挤压变形,弹性片102的抛物线形状的顶点朝远离通孔中轴线方向运动,附着在弹性片102上的卡合块101也沿径向向外运动,在支撑杆11上对应位置设置开孔,卡合块101能够沿开孔被挤出支撑杆11,即刺出状态。
优选例中,所述的弹性片102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弹性件,比如弹簧或者弹性杆,而且材料也可以是例如橡胶一类的非金属材料,但考虑到拧杆3插入时,需要弹性件能够承受一定的轴向方向的弯矩,选择金属弹性片作为优选方案。此外,所述的容杆空间边界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比如,4个弹性片102的两端均连接在支撑杆11通孔的内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且彼此不接触,卡合块101与实施例中的设置形式一致,也可以完成收存状态与刺出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该方案使拧杆3能够更方便的插入和取出,缺点在于加工较实施例复杂。为方便卡合块101与弹性片102的安装,优选地,可以将两者设置在支撑杆11的远端位置,也可按其所在位置的附近将支撑杆11分为两段,两段之间通过螺纹等方式连接。优选地,弹性片的数量可以是1个或多个,但数量过多能导致加工困难,数量太少则会导致导向功能变差。
如图8所示,实施例中,拧杆3主要由杆头部31、杆过渡部32、杆身部33、杆尾部34依次连接构成。拧杆3能够插入到支撑杆11的通孔中。杆身部33截面为圆形,且能够改变由弹性片102形成的容杆空间;杆头部31的截面为方形,能够自由地从容杆空间中穿过而不引起弹性片102变形;杆过渡部32完成两截面形状的圆滑过渡;杆尾部34截面为六边形,方便使用工具周向拧动拧杆3。优选地,杆头部31的截面也可以是非圆形的其他形状,比如三角形,梅花形或者椭圆形等;杆尾部34也可以只是在近端面设置了一条窄凹槽或其他形状,只需方便使用工具对其进行旋拧操作。
如图7所示,实施例中,撑开钉2主要由钉头部21、钉杆部22以及钉尾部23依次连接构成。钉尾部23沿轴向设置有盲孔,支撑杆11能够插入到所述盲孔之中,盲孔壁上沿轴线均匀设置有环形槽201,当卡合块101处于刺出状态时,正好能够插入到所述的环形槽201中,完成对支撑杆11相对撑开钉2的轴向固定。在所述盲孔的底部,设有底部凹槽202,其形状与拧杆3的杆头部31的形状保持一致且两者之间不能产生相对周向运动,保证转动拧杆3时,撑开钉2也能同步转动。钉头部21与钉杆部22设置有螺纹,方便撑开钉2的拧入与拧出。
如图9所示,变化例中,撑开钉2的钉尾部开孔内壁与所述支撑杆11的远端外表面平滑过渡,使用过程中,支撑杆11直接插入撑开钉2尾部开孔中,而且放弃了拧杆结构。该结构大大降低了本发明提供的脊椎锥节撑开器的加工难度,并且能满足手术固定的需求,避免使用支撑杆11过程中再次对脊椎周边组织造成伤害。如图10所示,进一步的,变化例中撑开钉2钉尾部开孔内壁外端还设置有三条内凸棱50;所述内凸棱50沿开孔内壁周向方向延伸,延伸角度为180度;支撑杆近端包含外凸棱60;所述外凸棱60与所述内凸棱50一一对应。凸棱的设置,使得支撑杆11充分插入撑开钉2尾部开孔后,凸棱之间能够相互啮合,从而起到轴向固定的作用。优选地,内凸棱5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条或者多条,延伸角度也可以是小于360度的其它值,例如90度或270度,此外,外凸棱60与内凸棱50的数量、延伸角度页可以不一致,只需保证两者能够进行啮合,达到轴向固定的目的。尤其是,外凸棱60与内凸棱50之间,在撑开钉2与支撑杆11非同轴时或者仅在撑开钉2与支撑杆11非同轴时能够进行啮合,在撑开钉2与支撑杆11同轴时能够相互脱离。
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中,发明提供的脊椎锥节撑开器包含定位装置1、撑开钉2、拧杆3,定位装置1包含支撑杆11、定距杆12以及调距机构13,支撑杆11又包含固定支撑杆111与活动支撑杆112。固定支撑杆111固定在定距杆12的一端,调距机构13能够控制活动支撑杆112沿定距杆12轴向进行运动,调节两根支撑杆11之间的距离。
两根撑开钉2与两根支撑杆11相匹配,撑开钉2的钉头部21上设置有螺纹,手术时,先将撑开钉2固定在病变椎间盘两边的椎骨中,再将支撑杆11插入到撑开钉2尾部设置的盲孔中,调节并固定好两根支撑杆11之间的距离。所述盲孔的孔壁上沿轴向均匀设有环形槽201,支撑杆11的下段沿轴向开有通孔,通孔内部设置有卡合块101与弹性片102,弹性片102还原状态下,卡合块101位于支撑杆11的内部。当拧杆3的杆身部33穿过弹性片102形成的容杆空间后,弹性片102发生变形,并将连接在弹性片102上卡合块101挤出支撑杆11,卡合块101与环形槽201相匹配,完成对支撑杆11相对撑开钉2的轴向固定。而且拧杆3在弹性片102的夹持下,也能够在手术过程中保持相对支撑杆11的轴向固定。
手术结束后,可将拧杆3伸入到撑开钉2盲孔的底部,所述盲孔的底部设置有与杆头部31形状匹配的底部凹槽202,转动拧杆3使其插入至底部凹槽202中,两者之间不再产生相对周向运动。拧杆3的杆尾部34设置有方便旋拧的结构,可使用工具对其拧动,此时撑开钉2也会同步转动,从而将撑开钉2从椎骨中取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