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1615发布日期:2018-08-07 18:12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关于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的发明,尤其,是关于在设置的灸点上,准确地令各导子构件接触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的导子升降装置是:有通过电机旋转的螺丝,在随着螺丝而左右移动的移动体主体上垂直形成流动空间;有插入到流动空间内被束缚,左右移动时,在流动空间内上下移动的输送棒下方形成锁定爪的治疗仪移动板;有位于治疗仪移动板和移动体之间,顺着人体的曲线拉伸与收缩,为加压热敷用户患部,上下移动治疗导子的升降弹簧。治疗仪移动板在随着升降弹簧上下移动时,治疗导子顺着用户的身体曲线紧贴,以相同的力量加压热敷患部。

但是,以前的导子升降装置由于采用整个导子热部分随着驱动部升降的结构,所以动作范围只限定于上下方向,在身体变化大,比如说弯曲严重或者发生急剧变化时,灵活对应身体变化方面存在局限,所以存在依据于这种方式的按摩效果降低的问题。

因此,为了灵活应对身体的变化,急需开发可以将按摩效果最大化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在按摩作业中,让导子构件灵活应对用户的身体变化,将按摩效果最大化。提高产品的质量,提供提高消费者使用喜好度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heatingapparatusforheattreatmentmachine)。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设置的炙点部位,准确接触各导子构件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

【课题的解决手段】

本发明为实现陈述的目的,提供包括底座、一端通过接合部与底座接合的升降构件、在升降构件上的多个导子构件、升降升降构件的第1驱动手段以及将底座按照水平方向输送的第2驱动手段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

在此,升降构件以接合部为轴旋转并升降。

第2驱动手段将底座按照水平方向输送,在升降构件升降时,令各导子构件的位置在垂直方向上一致。

还包括以各导子构件的升降距离为基础,计算底座的输送距离,根据计算的输送距离,控制第2驱动手段的控制部。

第1驱动手段包括驱动部,连接至驱动部的转动构件、连接到升降构件上,与转动构件接合的导杆构件。

转动构件包括第1齿轮部、导杆构件包括与第1齿轮部咬合的曲线形态的第2齿轮部。

此外,还包括感应用户的身体信息,向控制部提供的传感器部,控制部根据感应的用户身体信息,升降升降构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第1及第2升降构件的升降动作,按摩过程中,导子构件灵活地对应用户的身体变化,将按摩效果最大化,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消费者的产品喜好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即使第1升降构件以接合部为轴旋转并升降,但因为第2驱动手段将底座按照水平方向输送,所以可以将各导子构件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保持一致。继而,可以准确地将各导子构件接触到设置的炙点上。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是依据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斜视图。

图3是依据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侧面图。

图4是依据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正面图。

图5是依据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斜视图。

图6是依据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侧面图。

图7是依据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原理框图。

图8是为说明如果不具备图7的第2驱动手段,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的启动状态的图纸。

图9是为说明具备图7的第2驱动手段时,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的启动状态的图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件图纸,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以便让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备常识者容易实施。本发明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态体现,不局限于这里所说明的实施例。图纸上为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了无关的部分。通过整个明细书,对于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素,附上了相同的参照符号。

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备”等用语是为了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点、数字、阶段、动作、构成要素、配件或组合这些因素的部分的存在。不排除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点、数字、阶段、动作、构成要素、配件或组合这些因素的部分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图1及图2是依据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斜视图。图3是依据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侧面图。图4是依据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正面图。

此外,根据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可设置于床垫型、椅子型等多种形态的温热治疗仪内部。

如图1到图4所示,依据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可包括底座(10)、第1升降构件(20)、第2升降构件(40)、第1驱动手段(30)、弹性构件(50)及导子构件(60)。

在此,底座(10)一侧具备输送手段(未图示),根据输送手段移动的同时,导子构件(60)与用户身体的一部分接触,通过供应温热执行按摩功能及炙功能。

关于陈述的输送手段,在底座(10)的两侧具备的导杆突起(未图示)连接至温热治疗仪主机形成的导轨(未图示)上,在底座(10)的一侧安装固定支架(未图示),可在固定支架上连接输送电机(未图示)。

在上述输送电机的驱动轴端部,具备第1输送齿轮(未图示),温热治疗仪的主机上具备与第1输送齿轮(未图示)咬合的第2输送齿轮(未图示),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子升降装置进行前进或后退输送。

底座(10)可由四方形板状的座形成,前方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铰链接合部(13),为让第1升降构件(20)及第2升降构件(40)与铰链接合部(13)相对应,前端分别具备第1对应铰链接合部(未图示)及第2铰链接合部(未图示)。而且,铰链接合部(13)、第1对应铰链接合部(未图示)及第2对应铰链接合部(未图示)通过接合销(13a)接合。

因此,第1升降构件(20)及第2升降构件(40)可以铰链接合部(13),即,以接合销(13a)为轴边旋转边升降。

第1升降构件(20)可由板状的座形成,形状应大致呈三角形,根据必要可形成多种形态。

第1升降构件(20)上面具备可供旋转的连接支架(61)的多个导子构件(60),导子构件(60)如图1所示,可具备2处,可通过增减其个数,体现最佳的按摩功能。

第1驱动手段(30)可包括升降第1升降构件(20)、安装在底座(10)的驱动部(31)、连接至驱动部(31)的转动构件(33)和连接到第1升降构件(20),与转动构件(33)相接的导杆构件。

在此,驱动部(31)由安装在底座(10)下面的齿轮箱(31a)构成,转动构件(33)连接至齿轮盒(31a)两侧,通过驱动部(31)旋转驱动。

此外,导杆构件(35)安装在第1升降构件(20)的下方,与转动构件(33)相接,通过在底座(10)上形成的导杆孔(11),在转动构件(33)旋转时升降,并且与转动构件(33)连接的第1升降构件(20)也升降。

此时,导杆构件(35)形成缓和的曲线形态,与圆盘形态的转动构件(33)相接,接受传达的动力。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转动构件(33)包括第1齿轮部(33a),导杆构件(35)可包括与转动构件(33)的第1齿轮部(33a)咬合的曲线形态的第2齿轮部(35a)。

转动构件(33)的第1齿轮部(33a)在驱动部(31)带动下旋转后,导杆构件(35)的第2齿轮部(35a)顺着第1齿轮部(33a),通过导杆孔(11)升降,与导杆构件(35)连接的第1升降构件(20)也升降。

可具备可拆卸手段(39),令导杆构件(35)及第2齿轮部(35a)相互之间接合与分离。

例如,可拆卸手段(39)可通过螺栓组装方式组装与分离导杆构件(35)及第2齿轮部(35a),相互之间可组装和拆卸。

此时,导杆构件(35)及第2齿轮部(35a)分别形成可相互对应的接合孔(39a),把接合螺栓(39b)插入并连接至各接合孔(39a)后可固定。

通过这种方式,如果第2齿轮部(35a)因为磨耗或损伤需要更换或修理,可松开并分离接合螺栓(39b)并重新组装,令维护作业更加容易。

第2升降构件(40)与第1升降构件(20)不同,无需供应驱动力,根据导子构件(60)接触的身体曲线或形态升降。

为此,弹性构件(50)发挥弹性,帮助第2升降构件(40)的升降动作。

这种弹性构件(50)以弹性支撑第2升降构件(40),连接底座(10)及第2升降构件(40)或令第1升降构件(20)与第2升降构件(40)连接。

即,弹性构件(50)是,以弹簧(51)两端连接第1升降构件(20)的上面及第2升降构件(40)的下面,或者连接到底座(10)的上面及第2升降构件(40)的下面,体现第2升降构件(40)的升降动作。

此时,底座(10)或第1升降构件(20)及第2升降构件(40)上,具备令弹簧(51)的两端插入固定的相互对应形态的第1插入部(21)及第2插入部(41),此时,各插入部(21,41)可制作成突起形态,或者凹槽形态,以弹簧(51)的两端硬插入的形态插入并固定。

导子构件(60)分别具备可旋转的第1升降构件(20)及第2升降构件(40),内部有发热构件,执行温热按摩功能及炙功能。

此外,导子构件(60)连接到第1升降构件(20)及第2升降构件(40)上方的连接支架(61)上,另其可旋转,与用户身体接触时,根据这些升降构件(20,40),顺着身体的曲线升降,执行按摩及炙功能。

此时,第1升降构件(20)调节按摩压力,第2升降构件(40)提高与用户身体的紧贴感。

此外,导子构件(60)在第1升降构件(20)及第2升降构件(40)上分别具备很多个,提高与身体接触时的平衡感与稳定感,并充分确保作业范围。

图5是依据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斜视图。图6是依据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侧面图。

此外,针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中陈述的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图纸符号。

以下,参照图5及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与已经陈述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予以省略。

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可包括底座(10)、升降构件(20)、第1驱动手段(30)、第1导子构件(60a)、第2导子构件(60b)及导子驱动部(65)。

在此,底座(10)一端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铰链接合部(13),升降构件(20)的一端分别具备对应铰链接合部(未图示),以与铰链接合部(13)相对应。此外,铰链接合部(13)与对应铰链接合部(未图示)可通过接合销(13a)接合。

因此,升降构件(20)可以铰链接合部(13),即接合销(13a)为轴边旋转边升降。

此时,第1驱动手段(30)升降升降构件(20)后,升降构件(20)以铰链接合部(13)为轴旋转并升降。

第1导子构件(60a)及第2导子构件(60b)分别在升降构件(20)上以便旋转,其内部具备发热材料,执行温热按摩功能及炙功能。

第1导子构件(60a)至少可具备一对第1温热导子(63a)。

在此,一对第1温热导子(63a)可位于保持一定间隔的距离上,根据第1驱动手段(30)升降升降构件(20)而升降。与此同时,第1温热导子构件(63a)可根据后面叙述的导子驱动部(65)升降。

导子驱动部(65)根据其升降位置,可令一对第1温热导子(63a)的间隔不同。例如,在第1位置上,一对第1温热导子(63a)的间隔可以比在第2位置上一对第1温热导子(63a)之间的间隔宽。

此外,导子驱动部(65)把第1导子构件(60a)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上时,可移动第1导子构件(60a)令一对第1温热导子(63a)的间隔逐渐变窄。

根据该升降位置,第1温热导子(63a)之间的间隔可有所不同,所以根据身体部位的面积,可以将第1温热导子(63a)按照身体部位形态接触身体。例如,身体部位中的颈椎部位比后背部位面积小,所以按摩颈椎部位时,第1温热导子(63a)之间的间隔变窄,可以令一对第1温热导子(63a)全部接触到颈椎部位。因此,通过调节第1温热导子(63a)之间的间隔,可以将按摩效果及温热治疗效果最大化。

第2导子构件(60b)可位于第1导子构件(60a)的后端,至少可具备一对第2温热导子(63b)。

在此,一对第2温热导子(63b)可位于保持一定间隔的距离上,根据第1驱动手段(30)升降升降构件(20)而升降。

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根据输送手段(未图示)水平方向移动时,通过第1驱动手段(30)及导子驱动部(65)的驱动,可向垂直方向移动第1温热导子(63a)及第2温热导子(63b)。

即,第1温热导子(63a)及第2温热导子(63b)在升降构件(20)通过第1驱动手段(30)升降后,可共同升降,与此同时,可通过导子驱动部(65)升降。

通过这种方式,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可调节一对第1温热导子(63a)之间的间隔,在颈椎部位及背部执行按摩或温热治疗。此外,按照身体部位提供均一的按摩强度,将按摩与温热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图7是依据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原理框图。图8是为说明如果不具备图7的第2驱动手段,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的启动状态的图纸。图9是为说明具备图7的第2驱动手段时,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的启动状态的图纸。

如图7所示,依据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可包括控制部(70)、第1驱动手段(30)和第2驱动手段(90)。

具备依据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的温热治疗仪具备传感器、扫描仪等传感器部(未图示),在进行按摩作业时,可感应用户的身体信息向控制部(70)提供。

控制部(70)根据用户的身体信息,驱动第1驱动手段(30),升降或下降第1升降构件(20),令各导子构件(60)与身体顺利接触。

此时,第2升降构件(40)在弹性构件(50)作用下,根据用户的身体变化自行升降或下降,导子构件(60)与身体顺利接触,最大程度发挥按摩效果。

此外,如图8所示,如果在依据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上不具备第2驱动手段(90),第1升降构件(20)以接合部(13)为轴旋转并升降的话,各导子构件(60)的位置也会在垂直方向上有所不同。即,上升(a)及下降(b)第1升降构件(20)时,各导子构件(60)的位置水平移动水平距离d的大小。

综上上述,第1升降构件(20)升降时,如各导子构件(60)的位置向水平方向移动,执行炙作业时的炙点也会不同。即,在第1升降构件(20)下降状态下,依据通过传感器部感应的用户身体状态,控制部(70)设置炙点,如果上升第1升降构件(20),将会脱离设定的炙点,各导子构件(60)会接触到其他身体部位。

在此,依据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温热治疗仪导子升降装置通过第2驱动手段(90)执行炙作业时,防止炙点变化。

具体来说,第2驱动手段(90)将底座(10)输送至水平方向,第1升降构件(20)升降时,令各导子构件(60)的位置朝向竖直方向。

此时,控制部(70)以各导子构件(60)的升降距离为基础,计算出底座(10)的输送距离,然后根据计算的输送距离,控制第2驱动手段(90)。

例如,根据图9所示,第1升降构件(20)由b状态上升到a状态的情况,即使第1升降构件(20)以接合部(13)为轴边旋转边升降,因为第2驱动手段(90)将底座(10)向水平方向输送,所以会将各导子构件(60)的位置朝向垂直方向。

即,第1升降构件(20)由b状态上升到a状态的情况,因为第2驱动手段(90)将底座(10)向右侧输送水平距离d(参照图8)的大小,所以会将各导子构件(60)的位置朝向垂直方向。

据此,可以将各导子构件(60)准确地接触至设定的炙点。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说明的思想不局限于本说明书中列出的实施例,理解本发明思想的同业者可以在相同思想的范围内,附加、变更、删除、添加构成要素等,简单地提出其他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也可以说包含在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

【符号的说明】

10:底座

20:第1升降构件

30:第1驱动手段

40:第2升降构件

50:弹性构件

60:导子构件

70:控制部

90:第2驱动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