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4820发布日期:2018-12-08 06:5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隐匿型哮喘或咳嗽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几乎没有任何喘息或呼吸困难症状,故常被漏诊、误治,导致病情迁延加重。在支气管哮喘开始发病时,大约有5%~6%是以持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常为刺激性咳嗽,此时往往被误诊为支气管炎。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注意,并发现在引起慢性咳嗽的单一原因中,哮喘占24%,居第2位,而28%的哮喘患者则以咳嗽为唯一临床症状。目前西医以支气管扩张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短时间内能够控制咳嗽症状等,但远期治疗上存在不良反应、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点。本发明应用我国中医理论,采用中药组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小、作用持久、不易复发。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疏风解痉,镇咳平喘之功效,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恋肺证,症见刺激性干咳或呛咳,咽痒则咳,咳剧时胸闷、气急,夜间或清晨加重,无痰或少量粘液痰,口干,可伴有鼻塞流涕,恶风等症,舌淡红、苔白、脉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中药原料药制备而成:苦参、炙麻黄、苦杏仁、矮地茶、地龙、陈皮、旋覆花、前胡、炙紫菀、甘草。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苦参1-15份、炙麻黄1-15份、苦杏仁1-15份、矮地茶3-20份、地龙3-20份、陈皮1-15份、旋覆花1-15份、前胡3-20份、炙紫菀3-20份、甘草1-15份。优选为:苦参2-10份、炙麻黄2-10份、苦杏仁2-10份、矮地茶5-15份、地龙5-15份、陈皮2-10份、旋覆花2-10份、前胡5-15份、炙紫菀5-15份、甘草2-10份。更优选为:苦参5份、炙麻黄6份、苦杏仁6份、矮地茶10份、地龙10份、陈皮6份、旋覆花6份、前胡10份、炙紫菀10份、甘草5份。本发明上述原料药可以是任一生药材或者任一炮制品的组合。上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制剂为一日量,分3次服用。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采用上述的有效药物相互配合组方,达到疏风解痉,镇咳平喘之功效。可用于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方剂。其中,苦参:味苦,性寒,兼入肺经。有清热疏肺,止咳平喘之功。《内经》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苦参祛风止痒,对长时间的细小络脉的风邪有清除作用,风去则痒止,喘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是具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样副作用的强力消炎药,同时具有兴奋β受体、抗胆碱能受体的作用,可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中国药典》记载其发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苦杏仁:苦,温,入肺、大肠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的功效。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既与麻黄一宣一降,宣降平喘,调和肺气,又与使药甘草,为三拗汤,倍增止咳平喘之力。矮地茶:性平,味辛、微苦。归肺、肝经。矮地茶化痰止咳,清利湿热,活血化瘀。用于新久咳嗽,喘满痰多。取孟河费氏“鹅梨汤”中当归之意,《医醇剩义》中的鹅梨汤治疗风痰入肺,久经吼咳者。《草木便方》:“治风湿顽痹,肺疹久嗽。”《本草图经》言之可去风痰,现代药理学提示矮地茶有镇咳作用,连续给药无耐受性,对咳嗽中枢的抑制呈选择性。地龙: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作用。配合麻黄具有松弛和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舒张毛细支气管的功能,可通畅气道,降低呼吸阻力,改善通气与换气功能,修复黏膜的作用。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一方面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以上药物对胃的刺激。旋覆花:又名金沸草,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痰涎壅肺,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噫气呕吐。辛能散能行,可宣散肺气达于皮毛,咸能入肾,可纳气下行以归根。“诸花皆升,旋覆独降”,旋覆花除肃肺降气、豁痰蠲饮的功效外,还具有恢复肺清虚功能和肺主治节之权。《中华本草》中述旋复花黄酮对组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性哮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痉挛亦有对抗作用。前胡: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与紫菀同用化痰同时兼具止咳。两者配伍取金沸草散之意,《医醇剩义》中记载肺经伤风,头目昏痛,咳嗽痰多者用金沸草散。炙紫菀:味苦,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止咳化痰,对于新久咳嗽都具有一定疗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可与陈皮共为使药,同时与麻黄、杏仁又为三拗汤组成,止咳之效明显。本发明使用中国传统中药为原料,无毒副作用,口感好,服用方便,是通过临床试验反复验证配置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以苦参、炙麻黄共为君药,共奏疏风解痉,镇咳平喘之功效;苦杏仁、矮地茶、地龙、陈皮共为臣药,助君药发挥解痉平喘之功;旋覆花、前胡、炙紫菀共为佐药,起到镇咳化痰的作用;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在使用上述药物时,既可以采用以相当于所述重量配比的药物为原料分别净选,干燥、粉碎、混合得到符合制剂要求粒度的颗粒或粉末直接服用。也可以采用以相当于所述重量配比关系的药物为原料经过适当处理后添加药用辅料,根据需要将其制成各种制剂。由上述原料药制备成制剂的过程中,上述原料药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分别加水或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干燥得粗提物;或进一步采用醇沉法、水返溶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絮凝沉淀法、柱层析法的一种或几种联合使用进行适当精制后得精提物;在对上述有效药用成分进行提取时可采用的具体操作和/或使用方法,既可以是以所述的各比例量的药物成分为原料,分别提取其有效药用成分后再混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按所说比例量的各药物原料混合后再共同提取的方式。采用不同的提取手段、设备及提取时所需的理想或最佳的提取温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具体条件,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被筛选和找到。为了使该药物的各原料更好的发挥药效,优选对本发明采取如下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称取各原料药苦参、炙麻黄、苦杏仁、矮地茶、地龙、陈皮、旋覆花、前胡、炙紫菀、甘草混合后,加水或50-95%乙醇提取,滤过,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或不加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制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也可以为:称取各原料药苦参、炙麻黄、苦杏仁、矮地茶、地龙、陈皮、旋覆花、前胡、炙紫菀、甘草混合后,加8-12倍量水提取1-3次,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或不加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制剂。制得的膏粉提取物可以直接入药服用或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备成所需制剂。如可以制成常用的片剂(分散片、泡腾片、口腔崩解片、含片、咀嚼片、泡腾片)、胶囊剂(硬胶囊、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滴丸剂、蜜丸剂、水蜜丸、浓缩丸)、散剂、袋装茶剂等固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也可以制成糖浆、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形式的口服药物。因此,该药物组合物中除了该中药组合物的提取物外,还可以含有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这里所述的辅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制剂有所不同,如在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常用的稀释剂、崩解剂、赋形剂、粘合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填充剂等;在糖浆、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形式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稀释剂、防腐剂、稳定剂、矫味剂、增稠剂、助流剂等。其常用辅料如淀粉、乳糖、糊精、糖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木糖醇、聚乙二醇、硫酸钙、磷酸氢钙、碳酸钙、改良淀粉、山梨醇、聚乙烯吡咯酮、重质碳酸镁、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聚维酮k30、白陶土、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甜叶菊苷、甜菜碱、阿司帕坦、甘草甜素、糖精钠、枸橼酸、山梨酸、山梨酸钾、羟苯乙酯、蔗糖、淀粉浆、糖浆、瓜尔豆胶、甜菊甙、海藻酸钠、麦芽糖、柠檬酸、苹果酸、三氯蔗糖、薄荷脑、咖啡粉、单甘脂、十二烷基硫酸镁、倍他环糊精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各原料药苦参、炙麻黄、苦杏仁、矮地茶、地龙、陈皮、旋覆花、前胡、炙紫菀、甘草混合后,加8-12倍量水提取1-3次,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根据上述内容,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显然还可以作出其他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和变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称取苦参5g、炙麻黄6g、苦杏仁6g、矮地茶10g、地龙10g、陈皮6g、旋覆花6g、前胡10g、炙紫菀10g、甘草5g,混合后,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适量糊精、可溶性淀粉、阿司帕坦,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实施例2称取苦参2g、炙麻黄8g、苦杏仁2g、矮地茶20g、地龙5g、陈皮10g、旋覆花15g、前胡3g、炙紫菀5g、甘草1g,混合后,加12倍量水提取1次,提取2小时,滤过,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适量淀粉、糖粉,制粒,干燥,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或不包衣,即得片剂。实施例3称取苦参15g、炙麻黄10g、苦杏仁1g、矮地茶15g、地龙3g、陈皮2g、旋覆花10g、前胡20g、炙紫菀15g、甘草10g,混合后,加11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实施例4称取苦参10g、炙麻黄2g、苦杏仁15g、矮地茶5g、地龙20g、陈皮1g、旋覆花2g、前胡15g、炙紫菀20g、甘草2g,混合后,加8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0.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得散剂。实施例5称取苦参1g、炙麻黄15g、苦杏仁10g、矮地茶3g、地龙15g、陈皮8g、旋覆花1g、前胡5g、炙紫菀3g、甘草15g,混合后,加12倍量95%乙醇提取1次,提取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制得丸剂。实施例6称取苦参12g、炙麻黄9g、苦杏仁8g、矮地茶10g、地龙10g、陈皮15g、旋覆花16g、前胡10g、炙紫菀7g、甘草8g,混合后,加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适量糊精、甜叶菊苷,制粒,干燥,整粒,即得颗粒剂。实施例7称取苦参2g、炙麻黄10g、苦杏仁6g、矮地茶12g、地龙15g、陈皮15g、旋覆花2g、前胡5g、炙紫菀10g、甘草12g,混合后,加9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1小时,第二次提取0.5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加入乙醇,使醇浓度达到60%,静置36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加水适量,搅匀,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加入适量的混悬剂、调味剂、防腐剂,混匀,加水定容,滤过,分装,即得口服液体制剂。实施例8称取苦参5g、炙麻黄6g、苦杏仁12g、矮地茶7g、地龙12g、陈皮6g、旋覆花6g、前胡12g、炙紫菀12g、甘草5g,混合后,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至稠膏,干燥,粉碎成膏粉,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即得胶囊剂。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作用研究一、镇咳作用取小鼠20只,体重19±1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用量相当于60kg成人临床等效剂量。各组小鼠灌胃给药,每日1次,0.2ml/10g体重,连续给药3天,模型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给蒸馏水。末次给药一小时后,将小鼠依次放入30cm×20cm×15cm的塑料盒中,用超声雾化器喷雾氨水20秒,取出放入笼中,记录小鼠自取出到出现第一声咳嗽的时间(潜伏期),并记录3分钟内咳嗽的次数,结果采用组间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表1抗敏镇咳颗粒对小鼠的镇咳作用组别动物数(只)潜伏期(秒)咳嗽次数(次)模型对照组1018.91±18.2013.5±8.03治疗组1027.70±3.63*7.6±4.07*由表1可知,治疗组对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对氨水引起小鼠的咳嗽次数有一定的减少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平喘作用取豚鼠30只,体重225±25g,随机分组为三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的颗粒剂,用量相当于60kg成人临床等效剂量。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两组豚鼠每只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生理盐水1ml致敏,从致敏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1ml/100g体重,连续给药12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给蒸馏水。每周称一次体重,于末次给药一小时后,将豚鼠依次放入30cm×20cm×15cm的塑料盒中,用超声雾化器恒压喷雾5%卵白蛋白生理盐水30秒,停止喷雾后,观察5分钟,记录豚鼠自停止喷雾到出现喘息性抽搐的时间(潜伏期),及发生跌倒休克的动物数,结果采用组间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表2抗敏镇咳颗粒对豚鼠的镇咳作用由表2可知,治疗组对卵白蛋白引起豚鼠哮喘的潜伏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对卵白蛋白引起豚鼠的跌倒休克有一定的减少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发明实施例2-8均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了相似的试验,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