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磁灸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6592阅读:2112来源:国知局
热磁灸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以红外线为治疗方法的热磁灸贴。



背景技术:

热灸疗法历史源远流长,灸法最早见于《内经》中《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国传统的热疗方法即“艾灸”。现代研究实验证明,古人使用“艾条”热灸,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艾绒燃烧时恒温释放大量热能,并产生光热辐射。艾灸的辐射光谱,波峰在3.5um,光谱靠近近红外,以远红外为主。临床研究发现,光的非热效应是艾灸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艾灸与穴位红外、远红外共振辐射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当以远红外线的形式对人体进行温热刺激时,会产生镇痛、镇静、抑制作用;当通过温热刺激人体体肤时从而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也会得到促进,从而能把养分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利用远红外线温热刺激即使不直接刺激疼痛部位的情况下也能调节各器官功能;当远红外线对人体进行温热刺激时,可使人体产生抵御入侵病原菌或毒素的抗体,从而具有抵抗力;通过温热的刺激从而使人体血液的红血球及血色素明显增加;当远红外线触及人体时与人体释放的红外线相吻合,从而对人体的内部结构就会发生共鸣及吸收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

目前研究表明,远红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0.05mm—1mm,仅达皮肤表皮的浅层,但它却可以在深部组织产生温热效果,其原因就在于远红外线释出的波长大部分的能量都被浅层皮肤的组织分子以及水分子有效吸收,进而产生振动跃迁,而自低能阶(基态)跃迁到高能阶(激发态),随后以非辐射缓解的方式释出热,或伴随转动跃迁而导致摩擦产生热。医疗上的远红外线疗法以振动跃迁产热为主要作用机制,此温热效应可以达到人体血管扩张的效果,造成血流量增加。

目前替代热灸的方法有:1.用热包或自发热袋直接热敷。2.在自发热包发热面上加一层远红外布。

但是上述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发热包温度变化过大,如果温度过高会引起烫伤,温度过低又会降低灸疗效果。2.一个病灶一般涉及多个穴位,发热包由于不能将热能传递到穴位,因而无灸疗效果或灸疗效果不明显。

综上所述,目前的替代热灸疗法都无法实现以远红外波长为主发挥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度灸疗的热磁灸贴,能够控制自发热袋的温度,使得自发热袋持久恒温地发热,同时,将大量的热能用于激发远红外材料,产生大量的远红外光辐射,利用远红处的能量跃迁特性,在组织深部产生热效应,以达到深部灸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磁灸贴,包括自发热袋、导热层和磁疗层;

所述自发热袋,具有用于与氧气接触的透氧面,所述自发热袋中的自发热材料在与透氧面透过的氧气反应后能够产生热能,且自发热袋的温度在预设时间段内能够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导热层,与所述自发热袋的背向所述透氧层的一面接触,能够将所述自发热袋产生的热能导向所述磁疗层;

所述磁疗层,与所述导热层背向所述自发热袋的一面接触,在接收到所述导热层传递的热能后能够被激发发出波长为4.0—14um的远红外光。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的尺寸小于所述自发热袋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磁疗层包括:

与所述导热层相接触的磁性材料层;

覆盖所述磁性材料层的陶瓷层,所述陶瓷层在接收到所述导热层传递的热能后能够被激发发出波长为4.0—14um的远红外光。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层为医用的无纺布和陶瓷浮泡贴合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浮泡在所述无纺布上呈放射状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陶瓷浮泡在所述无纺布上的分布区域的尺寸小于所述导热层的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的周边与所述导热层的周边粘合,且与所述自发热袋的周边粘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胶层,所述胶层的一面与所述自发热袋的透氧面粘合,且所述胶层允许氧气透过。

进一步地,所述胶层为翼形的医用压敏胶。

进一步地,所述翼形压敏胶的两翼为离纸形粘胶。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热磁灸贴通过自发热袋经过氧化结合后产生热量,磁疗层接收到热能后,被激发产生大量的4.0um~14um的远红外线,能够将热能导入组织深部3cm~5cm穴位,致深部引起辐射热能,产生温热效应,达到热灸效果。远红外线可以深入病灶,穿透皮肤表层,在皮肤表层下产生热量,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热灸贴不能将热能传递到皮下穴位,无灸疗效果或灸疗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热磁灸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热磁灸贴的俯视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热磁灸贴中陶瓷浮泡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度灸疗的热磁灸贴,能够控制自发热袋的温度,使得自发热袋持久恒温地发热,同时,将大量的热能用于激发远红外材料,产生大量的远红外光辐射,利用远红处的能量跃迁特性,在组织深部产生热效应,以达到深部灸疗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磁灸贴,如图1所示,包括自发热袋1、导热层2和磁疗层3;

所述自发热袋1,具有用于与氧气接触的透氧面11,所述自发热袋1中的自发热材料在与透氧面11透过的氧气反应后能够产生热能,且自发热袋1的温度在预设时间段内能够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具体地,透氧面11可以采用微孔透气层,微孔的直径为0.1um~10um,透气度为3-12cm3/m2·d·mp,使氧气透过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因氧气透过量高,氧气与自发热袋1中的自发热材料反应产生的温度过高,导致因温度过高造成高温烫伤的问题。自发热袋1背向透氧面11的一面为隔氧面12,隔氧面12与透氧面11组合形成容纳自发热材料的容纳腔,隔氧面12保证热磁灸贴治疗过程中与人体没有物质交换,而只有能量交换,同时避免氧气进入,有利于自发热袋1的产生温度的控制。

具体地,隔氧面12可以采用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热压成型。

自发热袋1中的自发热材料与透氧面11透过的氧气反应,用于为磁疗层3提供热量,自发热袋1中的自发热材料可以由二次还原铁料、活性炭、树脂、蛭石、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自发热材料可以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产生热能,反应后形成松散的物料,自发热材料的量应能保证恒温时间5小时以上。

所述导热层2,与所述自发热袋1的背向所述透氧层11的一面(即隔氧面12)接触,能够将所述自发热袋1产生的热能导向所述磁疗层3;

所述磁疗层3,与所述导热层2背向所述自发热袋1的一面接触,在接收到所述导热层2传递的热能后能够被激发发出波长为4.0—14um的远红外光。

由图1可以看出,所述导热层2的尺寸小于所述自发热袋1的尺寸,自发热袋1具有超出导热层2的边缘。

具体地,如图2所示,磁疗层3包括与所述导热层2相接触的磁性材料层31;覆盖所述磁性材料层31的陶瓷层32,所述陶瓷层32在接收到所述导热层2传递的热能后能够被激发发出波长为4.0—14um的远红外光。

其中,磁性材料层31能够利用磁场对人体治疗,设置磁性材料层31后,以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磁场影响人体电流分布、荷电微粒的运动、膜系统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组织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产生镇痛、消肿、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等作用。

陶瓷层32与人身体接触,如图4和图5所示,陶瓷层32为医用无纺布321和陶瓷浮泡322贴合形成,无纺布321单面涂有粘胶,陶瓷浮泡322通过粘胶贴合在无纺布321上。

如图4所示,陶瓷浮泡322可以在无纺布321上呈放射状均匀布置;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陶瓷浮泡322还可以在无纺布321上成矩阵均匀分布。陶瓷浮泡322在无纺布321上的分布区域的尺寸略小于导热层2的尺寸,另外,由于导热层2的尺寸小于所述自发热袋1的尺寸,因此,所述无纺布321的周边与所述导热层2的周边粘合,且与所述自发热袋1的周边粘合。

具体地,隔氧面12边缘与陶瓷层32边缘压热合成型,压热合成型易于实现,且生产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热磁灸贴还设有胶层4,所述胶层4的一面与所述自发热袋1的透氧面11粘合,且所述胶层4允许氧气透过。

具体地,胶层4为翼形的医用压敏胶,翼形压敏胶的两翼为离纸形粘胶。使用过程时只需要用胶层4直接粘贴在患处皮肤上即可产生作用,也可以根据需要粘贴在患处的厚度较薄的衣服上。当然,胶层4的两翼也可不用离纸型,在胶层4的两翼不用离纸型时,可以将热磁灸贴放置在配有内袋的高腰型内裤、护膝套、护腰套、颈套、肘关切套等关节护套袋内,对准患处即可产生作用。

本实施例的陶瓷层32的陶瓷浮泡34的分布区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多种形状。如图4所示,如患处为点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圆形的分布区域;如图5所示,如果患处为带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条形的分布区域。本发明不限定陶瓷浮泡34的分布区域的具体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陶瓷浮泡34的分布区域的形状,即满足完全覆盖患处即可。

本发明的热磁灸贴的自发热袋1升到预设的温度后,可维持数小时温度不变,产生大量的热能,通过导热层2一部分传递至陶瓷层32,一部分热能传递至皮肤层。陶瓷层32接收到热能后,被激发产生大量的4um~14um的远红外光,远红外线具有能量跃迁特性,将热能导入组织深部3cm~5cm穴位,致深部引起非辐射热能,产生温热效应,达到热灸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热磁灸贴温度的升高,也产生了大量的红外光辐射,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