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温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502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温针治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热温针。



背景技术:

传统温灸毫针在针刺穴位后需外接热源(如艾柱燃烧等),经毫针热源传递至腧穴部位而产生热刺激。此类产品需通过外部热源连接,使用时受到热源连接条件限制,针灸时热刺受到局限且不安全,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热温针,其在实现治疗时的针刺及温度刺激作用,不需外接热源,解决了目前温针治疗必须通过外接热源(艾柱燃烧等)、保证了温针治疗的安全性,极大方便了临床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热温针,其包括:针灸针、发热电阻片、针柄、电容、晶硅、遮光开关;针柄设置有晶硅安装位,晶硅安装于晶硅安装位,针柄设置有打开与关闭时分别能让晶硅实现光照、对晶硅进行遮光的遮光开关;电容电连接于晶硅;针灸针安装于针柄,发热电阻片安装于针灸针;与电容相连的发热电阻片构成电流负极输出端,与电容相连的针灸针构成电流正极输出端。

进一步,遮光开关为设置于针柄的遮光滑条。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自动加热:本产品使用时经光源照射后形成自给电源,经电热转换后达到温针治疗作用,临床使用时不再受外部连接热源条件限制;

2、改进后增加的电容装置具有蓄电功能,晶硅、电容5遇光即可形成稳定电源,使用时不受外部光源条件限制;

3、本产品电源来自于光照,无需普通电池,使用后不存在电池回收问题,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

4、本发明专利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增加了自动电热刺激作用,具有快速留针候气作用,进一步完善并加强了中医针刺疗法,临床上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与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光热温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光热温针,其包括:针灸针1、发热电阻片2、针柄4、电容5、晶硅6、遮光开关7。该针柄具有一个锥状的前端部结构。针柄设置有晶硅安装位,晶硅安装位为针柄内的腔体结构,晶硅6安装于针柄的腔体结构中,针柄设置有打开与关闭时分别能让晶硅实现光照、对晶硅进行遮光的遮光开关7,例如,该遮光开关为设置于针柄的遮光滑条。电容5电连接于晶硅6;针灸针1安装于针柄6,发热电阻片2安装于针灸针,发热电阻片2通过导线3连接于电容;与电容相连的发热电阻片构成电流负极输出端,与电容相连的针灸针构成电流正极输出端。

另外,遮光开关根据针柄的透光范围来设定,遮光开光为遮光滑条的情况下,针柄的遮光滑条滑动范围则为透光区域,此时,针柄设置有遮光滑条滑动槽,遮光滑条安装于滑动槽中,如果针柄的透光范围为环绕针柄的环形结构,则遮光开关为遮光环结构,此时在针柄设置滑动槽,而遮光环状物设置相应的滑动脚即可,而遮光滑条的表面可设置纹路结构,以利于增加与操作人员手之间的摩擦力。为避免误操作,遮光开关可以设置锁定销,该锁定销安装于针柄与遮光开关之间,在需要打开遮光开关时,拔出该锁定销即可。

针柄4对部件1、电容5、晶硅6、遮光滑条7起到固定作用,且针刺治疗时使用者可手握针柄4进针并上下拨捻进行温针疗法,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

(一)、打开遮光滑条7进行光照,晶硅6遇光后产生自由电子(-)并在n结聚集,空穴(+)在p结聚集;

(二)晶硅6与电容5相连后,晶硅6自由电子(-)经电流闭合回路蓄积于电容5,电容5形成电容蓄电池;

(三)电容5、导线3、发热电阻片2相连后形成电流负极输出端,由发热电阻片2产生热源并传导至针灸针1;电容5、针灸针1相连后形成电流正极输出端;

(四)部件经加热后的针灸针1刺入皮下组织、达到温针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

1、光照环境使用:使用时针灸针1刺入腧穴部位、发热电阻片2将热能传递于针灸针1,针灸针1与部件5形成电流闭合回路,打开部件7,晶硅6经光源照射,可一边电热转换、一边进行温针治疗;

2、无光照环境使用:使用前本产品置于光照环境,经光电反应后进行充电并转换为热能,使用时部件1刺入腧穴部位并传导热能、即可进行温针治疗;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热温针,其包括:针灸针、发热电阻片、针柄、电容、晶硅、遮光开关;针柄设置有晶硅安装位,晶硅安装于晶硅安装位,针柄设置有打开与关闭时分别能让晶硅实现光照、对晶硅进行遮光的遮光开关;电容电连接于晶硅;针灸针安装于针柄,发热电阻片安装于针灸针;与电容相连的发热电阻片构成电流负极输出端,与电容相连的针灸针构成电流正极输出端。针柄内置多晶硅+电容形成稳定电源,经发热电阻片转换为热源,由毫针热传导至腧穴部位,实现治疗时的针刺及温度刺激作用,不需外接热源,解决了目前温针治疗必须通过外接热源(艾柱燃烧等)、保证了温针治疗的安全性,极大方便了临床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陈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卓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4
技术公布日:2017.08.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