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信息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7106发布日期:2018-12-11 22:42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120急救信息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尤其涉及120急救信息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120急救中心主要是以“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为主,此系统重点放在对救护车的调度使用以及简单的出车统计上,对救护车上的人(患者、医生)没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与卫生局数据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没有数据对接,属于信息“孤岛”;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之间信息严重脱节;120急救管理人员缺乏量化、智能、自动的管理工具。

120急救中心的职责不仅仅只是指挥调度救护车,更重要的是提高院前急救的能力,建立院前和院内急救的绿色通道,达到实时、智能、安全双向。让120急救真正融入到区域卫生体系。

所以120急救中心的建设将从“急救指挥调度”走向“急救信息化”。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20急救信息化系统,对120急救工作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管理。

技术方案:一种120急救信息化系统,包括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终端层,所述应用层包括智能调度模块、电子病历模块、绿色通道模块、导航模块、实施监管模块,所述平台层包括急救医疗信息服务模块、远程医疗信息服务模块、区域医疗信息服务模块,所述终端层为客户终端设备模块。

其中,所述客户终端设备模块为pc、平板电脑、手机、摄像头、耳机、救护车、除颤仪等。

其中,所述网络层包括通讯网、互联网、物联网。

其中,所述电子病历模块包括急救病史、转/出院、体检、症状变化、诊疗、总结和病种模版等模块,通过结构化模版和词条进行录入。

所述信息化系统通过接口的方式进行对接,主要是将电话信息、电话录音信息、车辆信息、受理信息以及任务相关信息的数据推送给所述信息化系统。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综合运用4g网络、物联网等通信技术,在急救车上部署移动通信监护,实现生命体征监控及数据共享、远程会诊等功能。采用增量化模型研究及开发方法,在增量模型中,不同的模块作为独立的子系统进行设计开发、集成测试,可以依据不同的应用和需求进行独立修改而不影响这个系统架构和其他子系统的开发,从而降低开发风险、降低重复开发量。同时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当实际环境发生了变化,对功能的需求增多的情况下,无需将系统推倒重来,只需制定增量的开发计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信息化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120急救信息化系统,如附图1所示,包括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终端层,应用层包括智能调度模块、电子病历模块、绿色通道模块、导航模块、实施监管模块,平台层包括急救医疗信息服务模块、远程医疗信息服务模块、区域医疗信息服务模块,网络层包括通讯网、互联网、物联网,终端层为客户终端设备模块,具体为pc、平板电脑、手机、摄像头、耳机、救护车、除颤仪等。电子病历模块包括急救病史、转/出院、体检、症状变化、诊疗、总结和病种模版等模块,通过结构化模版和词条进行录入。

该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宽带互联网络和物联网,在医疗急救中使用到的各种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与三大支撑平台(急救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和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在这基础上向医疗急救各参与方(急救医生、急救司机、急救调度员、急救管理人员,和区域内的其他医疗机构人员)推出了一系列智能便捷的应用服务,如智能调度、电子病历、院前院内的绿色信息通道、自动导航、数据驱动的实时业务监管等。

本发明信息化系统与原有120系统通过接口的方式进行对接,主要是将电话信息、电话录音信息、车辆信息、受理信息以及任务相关信息的数据推送给本发明信息化系统。

如果本发明信息化系统与原有120系统都采用同一数据库系统,双方都用到的表,可以商定采用统一的名字、字段等,不足的,可以在表上扩展字段,以满足对方的需求。这种方式,双方修改的工作量最小,并且数据可以实时共享。

如果本发明信息化系统与原有120系统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则可以一方定期或实时同步对方的数据到本发明信息化系统的库里,也可以通过通信接口的方式,把数据实时传递到对方系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20急救信息化系统,包括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终端层,所述应用层包括智能调度模块、电子病历模块、绿色通道模块、导航模块、实施监管模块,所述平台层包括急救医疗信息服务模块、远程医疗信息服务模块、区域医疗信息服务模块,所述终端层为客户终端设备模块。综合运用4G网络、物联网等通信技术,在急救车上部署移动通信监护,实现生命体征监控及数据共享、远程会诊等功能。采用增量化模型研究及开发方法,在增量模型中,不同的模块作为独立的子系统进行设计开发、集成测试,可以依据不同的应用和需求进行独立修改而不影响这个系统架构和其他子系统的开发。

技术研发人员:花长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市急救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7.06.02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