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37099发布日期:2018-12-11 22:42阅读:1168来源:国知局
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数据领域,尤其涉及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肾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病,通常以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肾脏替代疗法通常通过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的方式连续、缓慢清除血液中的水及溶质,以替代肾脏功能,使血液中溶质浓度及容量变化对机体的影响降到最低。肾脏替代治疗中对透析进行充分性评估是保证治疗质量的重要方法。在针对诸如尿毒症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存质量,必须做到透析充分。透析充分性是影响终末期肾脏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大型国际性、多中心血液透析研究的数据显示:终末期肾脏患者接受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血液透析进行充分性评估是改进透析,保证透析质量的重要方法。pcr为蛋白分解率(g/d)是透析充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体重来标化,称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即npcr,单位是g/(kg.d)。当患者npcr小于0.8g/(kg.d)时,透析合并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一般来说,患者npcr应维持在1.0g/(kg.d)以上。当患者npcr过低时需评估其蛋白营养情况。目前国内对血液透析进行npcr评估的实际方法主要是基于我国2010年发布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对蛋白分解率(pcr)计算公式,记述为pcr=(前血尿素氮-后血尿素氮)×(0.045/2个血标本间隔天数);前血尿素氮:下回透析前测的血尿素氮。后血尿素氮:本次透析后测的血尿素氮。2个血标本间隔天数:下回透析和本次透析的间隔天数。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也比较粗略,没有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会使计算结果和实际蛋白分解情况差距较大。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透析过程中没有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会使计算结果和实际蛋白分解情况差距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显示输出一次充分性评估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基于上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将每次透析充分性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以及对应的诊疗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可选地,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包括:根据定期化验数据和化验当天的透析数据,获得透析开始时和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透析时间、除水量、血流量、尿素清除系数;初始尿素分布容积使用一个假定值,计算透析开始后每单位时间的尿素浓度直到透析结束时,得到该尿素分布容积条件下的尿素浓度;通过不断调整尿素分布容积假定值,使得计算出的尿素浓度和透析结束时化验的尿素浓度一致,得到实际的尿素分布容积;其中,所述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包括通过输入界面输入生化检验数据或从生化检验数据的医疗系统中自动采集生化检验数据。可选地,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包括:在透析开始时所述实际的尿素分布容积已知,根据透析开始时血液的尿素浓度以及所述获取的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和尿素分布容积,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尿素产生速度,其中,g表示尿素产生速度,v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尿素分布容积,c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血液的尿素浓度,vpe表示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尿素分布容积,cpe表示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ti表示本次与最近一次的时间间隔。可选地,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包括: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到蛋白分解率,pcr=9.35g+11.04其中,pcr是蛋白分解率;根据所述蛋白分解率和体重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pcr/bw其中,npcr是标准化蛋白分解率,bw是体重。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公开了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显示输出一次充分性评估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患者的蛋白分解率更精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尿素动力学模型的解析,使用透析器的尿素清除率、透析时间、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来计算尿素分布容积,从而计算出蛋白分解率的方法,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使计算结果和实际蛋白分解情况一致。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系统,该系统包括:输入单元,计算单元和输出单元;输入单元,用于获取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并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进一步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输出单元,用于显示输出一次充分性评估的所述标准化蛋白分解率。基于上述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该系统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每次透析充分性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以及对应的诊疗数据。可选地,所述输入单元,具体用于通过输入界面输入生化检验数据或从生化检验数据的医疗系统中自动采集生化检验数据。可选地,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包括:根据定期化验数据和化验当天的透析数据,获得透析开始时和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透析时间、除水量、血流量、尿素清除系数;初始尿素分布容积使用一个假定值,计算透析开始后每单位时间的尿素浓度直到透析结束时,得到该尿素分布容积条件下的尿素浓度;通过不断调整尿素分布容积假定值,使得计算出的尿素浓度和透析结束时化验的尿素浓度一致,得到实际的尿素分布容积。可选地,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其中,g表示尿素产生速度,v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尿素分布容积,c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血液的尿素浓度,vpe表示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尿素分布容积,cpe表示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ti表示本次与最近一次的时间间隔;进一步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pcr=9.35g+11.04,npcr=pcr/bw其中,pcr是蛋白分解率,npcr是标准化蛋白分解率,bw是体重。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的算法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目前国内对血液透析进行npcr评估的实际方法主要是基于我国2010年发布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对蛋白分解率(pcr)计算公式,记述为pcr=(前血尿素氮-后血尿素氮)×(0.045/2个血标本间隔天数);前血尿素氮:下回透析前测的血尿素氮。后血尿素氮:本次透析后测的血尿素氮。2个血标本间隔天数:下回透析和本次透析的间隔天数。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也比较粗略,没有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会使计算结果和实际蛋白分解情况差距较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下列步骤:s101,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s102,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s103,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s104,显示输出一次充分性评估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由图1所示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显示输出一次充分性评估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与现有技术相比,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蛋白分解率更精确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结果和实际蛋白分解情况一致。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包括将每次透析充分性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以及对应的诊疗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也就是说医疗系统的数据库中存储大量患者的历史诊疗数据,为算法软件提供经验历史数据及模型算法进行评估运算,并存储患者每次透析的充分性评估结果,即通过对长期血透患者透析治疗及定期生化检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医生提供所需关键评价指标的评估方法及算法,以辅助医生实现对患者的正确治疗和最佳预后评估。需要说明的是,如患者是首次进行透析,需要利用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患者的诊疗数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透龄、体重、透析时间、生化检验数据和透析信息数据等,进行比对决策,筛选适合患者首次透析方案供医护人员参考。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的算法流程图。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包括:根据定期化验数据和化验当天的透析数据,获得透析开始时和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透析时间、除水量、血流量、尿素清除系数;初始尿素分布容积使用一个假定值,计算透析开始后每单位时间的尿素浓度直到透析结束时,得到该尿素分布容积条件下的尿素浓度;通过不断调整尿素分布容积假定值,使得计算出的尿素浓度和透析结束时化验的尿素浓度一致,得到实际的尿素分布容积;其中,所述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包括通过输入界面输入生化检验数据或从生化检验数据的医疗系统中自动采集生化检验数据。这里需要说明,人工或自动采集的生化检验数据值包括:检验日期、透析前尿素氮、透析后尿素氮、透析前肌酐、透析后肌酐、透析前钠、透析后钠、透析前磷、透析后磷、透析前钾、透析后钾等,而人工或自动采集的透析参数信息数据包括:透析日期、透析时长、血流速、透析液流速、上次透析后体重、透析前体重、透析后体重、透析器的尿素清除率等。以下对schuneditz的局部尿素动力学模型计算方法的改进过程作出具体说明。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在单室尿素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daugirdas1993年推出的第二代公式计算单室kt/v(spkt/v)。kt/v自然对数公式kt/v=-ln(r-0.008×t)+(4-3.5×r)×uf/w,其中ln是自然对数;r是(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是一次透析的时间,用小时表示;uf是超滤量,用升表示;w是患者透析后体重,用公斤表示;bun表示尿素氮含量,即尿素浓度。本发明是基于单室尿素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型的算法,叫做schuneditz的局部尿素动力学模型,避免了每次透析时必须通过抽血化验才能获取bun尿素浓度从而计算kt/v。尿素清除指数即kt/v,为透析器清除尿素容积占体内总尿素容积的比例。其中,k代表透析器对尿素的清除率(l/h),在透析器产品说明书上记载;t为单次透析时间(h);v为尿素在体内的分布容积(l),即人体内的总水分体积,从体重、身高、体表面积计算得出。kt乘积反映了单次透析对尿素的清除量,kt/v则反映了单次透析清除尿素量占患者体内尿素总量的比例。schuneditz的局部尿素动力学模型是基于以下的观察结果,人体内有水分含量高血液少的脏器(低血流脏器:肌肉、骨、皮肤、脂肪组织等)和水分含量少血液高的脏器(高血流脏器:心脏、脑、消化器官、肺等)。人体内的水分含量简称体液量。schuneditz的局部尿素动力学模型可以通过任意时间t的低血流脏器、高血流脏器和动脉血中的尿素浓度求得每单位时间间隔后的尿素浓度的公式,这里每单位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临床应用的需要设置为1分钟。schuneditz的局部尿素动力学模型中,心脏流出的血液量用qa表示,心脏流回的血液量用qf表示,心脏流出血液量和流回血液量的差就是流回到各脏器的血液量。高血流脏器的血流量用qh表示,低血流脏器的血流量用ql表示。在透析的全过程中,schuneditz的局部尿素动力学模型中,vh表示高血流脏器中的水分含量,vl表示低血流脏器中的水分含量。vh(t)表示时间t的高血流脏器中的水分含量。vh(t+1)表示时间t+1的高血流脏器中的水分含量。vl(t)表示时间t的低血流脏器中的水分含量。vl(t+1)表示时间t+1的低血流脏器中的水分含量。同时将单位时间内的除水量用f表示,即通过一次透析的总除水量计算得到,从而可以从时间t的各脏器中的水分含量得出时间t+1的各脏器水分含量。高血流脏器中的尿素含量在透析中任意时点的变化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血液流进高血流脏器的尿素量和从该脏器通过血液流出的尿素量的差。流入高血流脏器的动脉血中的尿素浓度用ca(t)表示,高血流脏器的尿素浓度用ch(t)表示,血流量用qh表示。在这个模型中,假定单位时间内流入高血流脏器的血液流量不变,同时从高血流脏器流出的血液中的尿素浓度和和高血流脏器内的尿素浓度一致。通过以上所述的模型可以得到如下公式:同理,将低血流脏器的尿素浓度用cl(t)表示,血流量用ql表示,可以得到如下公式成立:高血流脏器的尿素量可以通过高血流脏器的尿素浓度和高血流脏器的水分量的乘积获得。低血流脏器的尿素量可以通过低血流脏器的尿素浓度和低血流脏器的水分量的乘积获得。高血流脏器和低血流脏器两者总的尿素量根据时间t的变化量和透析器过滤除去的尿素量两者相等,同时流入高血流脏器或低血流脏器的动脉血中的尿素浓度根据时间t的变化量和透析器过滤除去的尿素量两者也相等,即高血流脏器、低血流脏器中尿素变化量和动脉血中的尿素变化量和透析器过滤的尿素变化量三者相等。透析器的尿素清除率用k表示,血流量用qa表示,得到以下公式:这里要说明的是,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算法过程包括:根据定期化验数据和化验当天的透析数据,获得透析开始时和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透析时间、除水量、血流量、尿素清除系数;初始尿素分布容积使用一个假定值,计算透析开始后每单位时间的尿素浓度直到透析结束时,得到该尿素分布容积条件下的尿素浓度;通过不断调整尿素分布容积假定值,使得计算出的尿素浓度和透析结束时化验的尿素浓度一致,得到实际的尿素分布容积。采用了上述schuneditz的局部尿素动力学模型算法。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包括:在透析开始时所述实际的尿素分布容积已知,根据透析开始时血液的尿素浓度以及所述获取的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和尿素分布容积,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尿素产生速度,其中,g表示尿素产生速度,v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尿素分布容积,c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血液的尿素浓度,vpe表示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尿素分布容积,cpe表示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ti表示本次与最近一次的时间间隔。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包括: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得到蛋白分解率,pcr=9.35g+11.04,其中,pcr是蛋白分解率;根据所述蛋白分解率和体重按照如下公式计算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pcr/bw,其中,npcr是标准化蛋白分解率,bw是体重。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的算法流程图,可知本发明的算法主要分四步完成,即通过使用定期化验数据计算患者的尿素分布容积,并用这个尿素分布容积来计算尿素产生速度,然后通过尿素产生速度计算得到体重标准化的蛋白分解率。算法流程图的具体步骤如下:s201,计算尿素分布容积:通过患者的定期化验数据和化验当天的透析数据,可以获得透析开始时和透析结束时的血液中的尿素浓度、透析时间、除水量、血流量、尿素清除率等尿素分布容积以外全部参数的实际值,而初始尿素分布容积先使用一个假定值,通过公式计算透析开始后每一分钟的尿素浓度直到透析结束,得到该尿素分布容积条件下的计算尿素浓度。通过不断调整尿素分布容积假定的值,得到使计算出的尿素浓度和化验尿素浓度一致的尿素分布容积的值。以下为尿素分布容积计算的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的项目表1:患者姓名-透析时间(hr)输入血流量(ml/min)输入透析液流量(ml/min)输入除水总量(l)输入透析后体重(kg)输入尿素清除率(ml/min)输入本次透析前bun(mg/dl)输入本次透析后bun(mg/dl)输入体液量(ml)输出确定体液量时的透析后体重(kg)输出s202,计算尿素产生速度:本次透析开始时的尿素总量为本次开始时血液的尿素浓度和本次开始时尿素分布容积的乘积,上一次透析结束时的尿素总量为上一次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和上一次结束时尿素分布容积的乘积。尿素增加的量为本次开始时的尿素总量减上次结束时的尿素总量。尿素产生速度为尿素增加量除以上次结束时到本次开始时的时间间隔。尿素产生速度用g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血液的尿素浓度用c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的尿素分布容积用vs表示,上一次透析结束时血尿素浓度用cpe表示,上一次透析结束时的尿素分布容积用vpe表示,时间间隔用ti表示,得到下面的公式:本次尿素分布容积可以通过上次尿素容积加上这期间的体重增加量代替,用δbwi表示,得到尿素产生速度g,得到如下公式:以下为尿素产生速度计算的输入参数与输出结果的项目表2:患者姓名-透析时间(hr)输入透析液流量(ml/min)输入血流量(ml/min)输入体液量(ml)输入透析前体重(kg)输入透析后体重(kg)输入体重増加量(kg)输入尿素清除率(ml/min)输入本次透析前bun(mg/dl)输入s203,计算pcr:在得到尿素产生速度g后使用borah提出的公式,即可得到pcr:pcr=9.35g+11.04,pcr是蛋白分解率,g是尿素产生速度。s204,计算npcr:npcr是用体重来标化的蛋白分解率,称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npcr=pcr/bw。体重用bw表示,单位是公斤。与上述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同属于一个技术构思,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系统。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系统包括输入单元301,计算单元302和输出单元303;输入单元301,用于获取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单元302,用于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并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进一步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输出单元303,用于显示输出一次充分性评估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该系统通过算法软件实现了算法部分是按化验数据配合透析记录,计算出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的蛋白分解率,以保证患者透析后达到最佳舒适度,最终实现理想的透析充分性。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使计算结果和实际蛋白分解情况一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输入单元301用于医护人员输入或者计算机自动采集患者的临床数据。计算单元302,即算法模型模块对接收到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充分性评估的算法模型的运算,得到患者透析的充分性评估结果,经输出单元303输出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评估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值。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见图3,该系统还包括存储单元304,用于存储每次透析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以及对应的诊疗数据。存储单元304用于存储大量患者的历史诊疗数据,为计算单元302提供经验历史数据及模型算法供算法模型模模块进行评估运算,以及存储患者每次透析充分性评估结果,即,通过对长期血透患者透析治疗及定期生化检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医生提供所需关键评价指标的评估方法及算法,以辅助医生实现对患者的正确治疗和最佳预后评估。实际临床应用中,如患者是首次进行透析,算法模型模块利用存储模块中大量患者的诊疗数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透龄、体重、透析时间、生化检验数据和透析信息数据等),进行比对决策,筛选适合患者首次透析方案,供医护人员参考。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输入单元,具体用于通过输入界面输入生化检验数据或从生化检验数据的医疗系统中自动采集生化检验数据。这里具体说明输入单元,该单元通过人工输入或自动采集的方式获取生化检验数据的值(包括:检验日期、透析前尿素氮、透析后尿素氮、透析前肌酐、透析后肌酐、透析前钠、透析后钠、透析前磷、透析后磷、透析前钾、透析后钾)和透析参数信息数据(包括:透析日期、透析时长、血流速、透析液流速、上次透析后体重、透析前体重、透析后体重、透析器尿素清除率),并将上述的数据信息存入存储单元。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包括:根据定期化验数据和化验当天的透析数据,获得透析开始时和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透析时间、除水量、血流量、尿素清除系数;初始尿素分布容积使用一个假定值,计算透析开始后每单位时间的尿素浓度直到透析结束时,得到该尿素分布容积条件下的尿素浓度;通过不断调整尿素分布容积假定值,使得计算出的尿素浓度和透析结束时化验的尿素浓度一致,得到实际的尿素分布容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其中,g表示尿素产生速度,v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尿素分布容积,cs表示本次透析开始时血液的尿素浓度,vpe表示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尿素分布容积,cpe表示最近一次透析结束时血液的尿素浓度,ti表示本次与最近一次的时间间隔;进一步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pcr=9.35g+11.04,npcr=pcr/bw,其中,pcr是蛋白分解率,npcr是标准化蛋白分解率,bw是体重。需要说明的是,计算单元是按化验数据配合透析记录,通过四步计算出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以保证患者透析后达到最佳舒适度,最终实现理想的透析充分性。结合图2所示,上述四步计算包括计算尿素分布容积、计算尿素产生速度、计算pcr、计算npcr。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透析充分性蛋白分解率评估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显示输出一次充分性评估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患者的蛋白分解率更精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尿素动力学模型的解析,使用透析器的尿素清除率、透析时间、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来计算尿素分布容积,从而计算出蛋白分解率的方法,同时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使计算结果和实际蛋白分解情况一致。与上述方法构成同一发明构思的系统包括输入单元,计算单元和输出单元;输入单元,用于获取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最近一次生化检验数据计算得到尿素分布容积,并根据所述尿素分布容积以及指定参数计算出尿素产生速度,进一步根据所述尿素产生速度以及体重计算出标准化蛋白分解率;输出单元,用于显示输出一次充分性评估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输入单元用于医护人员输入或计算机自动采集患者的临床数据,计算单元对接收到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算法运算,得到患者透析的评估结果,经输出单元输出本次透析充分性的结果。本发明实施例计算单元是按化验数据配合透析记录,计算出患者的透析充分性的标准化蛋白分解率,以保证患者透析后达到最佳舒适度,最终实现理想的透析充分性。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算法软件系统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患者的蛋白分解率更精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尿素动力学模型的解析,使用透析器的尿素清除率、透析时间、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来计算尿素分布容积,从而计算出蛋白分解率的方法,同时考虑不同患者的个体情况,使计算结果和实际蛋白分解情况一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磁盘、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或随机存储记忆体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