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756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放射治疗是利用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对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病进行的治疗,该放射治疗所需的电离辐射通过治疗设备(rt)输出。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可采用rt-ct组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即在常规放疗基础上结合诊断设备(ct)进行肿瘤定位、计划设计、剂量计算及在治疗机上精确执行等程序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

在相关技术中,rt-ct组合设备是互相独立的两个设备,即将rt设备与ct设备安装在同一治疗室内。其布局可包括如下形式:a、rt设备与ct设备分别设于治疗床的两端,治疗床移动进入rt设备或ct设备。b、rt设备与ct设备并列设置,两设备的回转中心线重合,治疗床位于rt设备一侧且能移动进入rt设备及ct设备。rt-ct组合设备能使患者在治疗床上移动,以进行ct扫描和/或rt放疗,减少患者的移动及在rt设备与ct设备切换后的重复定位,提高治疗效率及治疗效果。

但是,rt-ct组合设备为两相对独立的设备,需占据的设备空间大,相应地需配备的治疗室的面积大,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rt-ct组合设备为两相对独立的设备,其加工、运输及乃至后期的调试成本高,例如两设备的中心线需进行重合调节,调试难度大,必要时需要工装设备等。与此同时,治疗床在rt-ct组合设备之间移动,使床板的移动行程变长,易使床板的力臂增长导致下坠,影响rt-ct组合设备的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医疗设备。它具有集诊断与治疗功效于一体、调试方便的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医疗设备,包括第一模态装置、第二模态装置及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模态装置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模态装置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其回转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模态装置的回转中心线重叠,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模态装置和所述第二模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态装置与所述第二模态装置之间设有滚动装置。

可选地,所述滚动装置包括内固定圈、外固定圈及设于内固定圈与外固定圈之间的若干滚动体,所述内固定圈固连至所述第二模态装置,所述外固定圈固连至所述第一模态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态装置和/或所述第二模态装置设有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用以锁定所述第一模态装置与所述第二模态装置使两者呈一体结构;或解除锁定以使所述第一模态装置与所述第二模态装置独立转动。

可选地,所述离合装置包括固定件及设于固定件上的锁定件,所述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模态装置与所述第二模态装置其中一者,所述锁定件与另一者匹配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及驱动所述第一模态装置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模态装置架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轴线平行的至少两滚动轮组件,所述第一模态装置架设于所述至少两滚动轮组件上。

可选地,所述滚动轮组件包括驱动轮和至少一从动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带轮及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一带轮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一模态装置。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态装置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带轮及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带轮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二带轮和所述第二模态装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机上设有用于制动所述第二带轮的抱闸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态装置设有至少一呈圆形的环轨,所述环轨的轴线与所述回转中心线重叠,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模态装置沿所述至少一环轨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模态装置包括扫描部及设于所述扫描部上的传动部,所述扫描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动部转动,以使所述扫描部绕回转中心线转动。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模态装置和第二模态装置分别用以实现治疗和诊断功能,且两者呈一体结构,所占据空间小,安装方便。第一模态装置和第二模态装置同轴设置,在运行治疗或诊断过程中,第一模态装置与第二模态装置绕同一回转中心线转动,位置精确度高,治疗床的移动范围小,使得治疗位置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疗设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模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模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疗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模态装置10;主体部11;容纳空间111;环轨112;转动部113;射线部12;支架部121;射线发射部122;第二模态装置20;扫描部21;筒体部211;射线发生器212;射线接收器213;传动部22;扫描孔23;驱动装置30;第一驱动组件31;第一电机311;第一带轮312;第一传动带313;驱动电机314;第二驱动组件32;第二电机321;第二带轮322;第二传动带323;支撑组件33;基板331;托板332;滚动轮组件333;驱动轮3331;从动轮3332;离合装置40;固定件41;锁定件42;抱闸组件43;滚动装置50;外固定圈51;内固定圈52;滚动体53。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和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医疗设备包括第一模态装置10、第二模态装置20及驱动装置30。其中,第一模态装置10用于输出射线进行放疗治疗,如同rt(radiographictesting)设备具有放疗功能。第二模态装置20用于对患者进行扫描及输出成像信息等,如同ct(computedtomography)设备具有诊断功能。在第一模态装置10形成有容纳空间111,第二模态装置20至少部分设于容纳空间111内且其回转中心线与第一模态装置10的回转中心线重叠。驱动装置30用于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和第二模态装置20中的至少一个转动。

在第二模态装置20上设有供患者及医疗床通过的扫描孔23,第一模态装置10及第二模态装置20的回转中心处于该扫描孔23区域内。患者及医疗床进入到扫描孔23区域时,第一模态装置10或第二模态装置20运行并绕回转中心线转动,以调整对患者的扫描或放疗部位,从而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及治疗。该医疗设备将第一模态装置10及第二模态装置20设为一体结构,可以使患者在该医疗设备中即可完成诊断及治疗过程。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能随着治疗床的移动进行诊断或治疗,治疗床的移动范围小,移动精度高,使该医疗设备能对患者进行精确的诊断或治疗。

图3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模态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模态装置10设有至少一呈圆形的环轨112,环轨112的轴线与回转中心线重叠,驱动装置30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沿至少一环轨112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模态装置10包括主体部11和射线部12,在主体部11上设有至少一环轨112。可选地,在主体部11上设有两同轴的环轨112,两环轨112间隔设于主体部11的两端,环轨112的外表面呈圆柱面。容纳空间111设于主体部11的中心处,且环轨112的轴线与第一模态装置10的回转中心线重合,驱动装置30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沿环轨112转动,即第一模态装置10绕回转中心线转动。

射线部12设于主体部11上,用以输出治疗用的射线,即可进行rt放射治疗。射线部12包括支架部121和设于支架部121上的射线发射部122,支架部121凸出主体部11的侧面向外延伸,使射线发射部122设于容纳空间111外。可选地,射线发射部122的轴线垂直于回转中心线。

环轨112的轴线即为第一模态装置10的回转中心线,通过调节环轨112的安装位置及驱动装置30与环轨112之间的安装高度,即可调节第一模态装置10的回转中心线位置,调试方便。射线部12随着第一模态装置10的转动而转动,能调节治疗角度与治疗位置,调节方便,放疗位置准确。

图4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模态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模态装置20包括扫描部21及设于扫描部21上的传动部22,扫描部21位于容纳空间111内,传动部22自容纳空间111向外延伸并与驱动装置30连接。驱动装置30驱动传动部22转动,以使扫描部21绕回转中心线转动。

扫描部21包括筒体部211、射线发生器212及射线接收器213,射线接收器213用以接收射线发射器输出的射线,即可进行ct定位扫描。扫描孔23贯穿筒体部211且扫描孔23的轴线与第二模态装置20的回转中心线重合,射线发生器212与射线接收器213相对设置且朝向扫描孔23的轴线方向。在驱动装置30驱动传动部22转动过程中,射线发生器212及射线接收器213随着筒体部211旋转,射线发生器212发射射线,相应地,射线接收器213接收射线发生器212发射的射线,第二模态装置20根据反馈的射线对位于治疗床上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定位,操作方便。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医疗设备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能在驱动装置30驱动下绕回转中心线转动。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之间的相对转动包括以下安装方式:

a、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之间直接接触,即在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转动面,两者相对转动。

b、在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之间设有滚动装置50,两者相对于滚动装置50转动连接。可选地,滚动装置50位于扫描部21与主体部11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设于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之间滚动装置50,该滚动装置50包括内固定圈52、外固定圈51及设于内固定圈52与外固定圈51之间的若干滚动体53,内固定圈52固连至第二模态装置20,外固定圈51固连至第一模态装置10。其中,滚动体53的形状包括球状、滚针状、圆锥台状等。

内固定圈52与外固定圈51为同心圆结构,滚动体53设于两者之间进行滚动。将滚动装置50预先组装形成轴承类结构,再将滚动装置50组装至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之间,可提高滚动装置50的安装效率。通过在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之间设置滚动装置50,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之间的转动灵活度及转动时的同轴度,受力均匀。

继续参见图5,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能绕回转中心线转动,医疗设备还包括设于第一模态装置10和/或第二模态装置20的离合装置40,离合装置40用以锁定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使两者呈一体结构。或解除锁定以使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独立转动。

离合装置40在医疗设备上的分布可包括以下形式:离合装置40包括固定件41及设于固定件41上的锁定件42,固定件41固设于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其中一者,锁定件42与另一者匹配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41设于第一模态装置10上并向第二模态装置20方向延伸,锁定件42安装在固定件41上并与第二模态装置20配合。当锁定件42接收到指令或操作动作进行工作时,锁定件42通过插接、磁力吸附、摩擦等形式使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互相锁定形成一体结构。可选地,锁定件42采用电磁离合器、伸缩机构等。

固定件41可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其结构可根据安装位置及与锁定件42的配合位置进行设计,如设为平板结构、钣金件等结构形式。反之,可将固定件41设于第二模态装置20上,锁定件42安装在固定件41上并与第一模态装置10配合也可实现离合装置40的功能。

在又一实施例中,图6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驱动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第一模态装置10上设有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与第二模态装置20通过传动带等机构连接。其中,传动带包括链条、皮带等结构,相应的在第二模态装置20上设有与传动带相匹配的链齿或皮带槽等结构,驱动装置30包括第二电机321等动力机构。在第二电机321上设有抱闸组件43,该抱闸组件43结合传动带及驱动机构形成离合装置40。抱闸组件43工作时,通过锁定第二电机321使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通过传动带结合形成一体结构,第二模态装置20随第一模态装置10转动。抱闸组件43未工作时,第二电机321可驱动第二模态装置20转动。值得一提的是,可以互换驱动装置20的安装位置,实现类似的锁定功能。

通过离合装置40锁定功能可实现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结合成一整体进行旋转动作,以进行诊断或放疗功能。或离合装置40解锁,使第一模态装置10及第二模态装置20分别独立转动,以进行诊断或放疗功能,可根据设备的需求进行选择合适的离合装置40,调节方便。

图7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驱动装置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6及图7所示,驱动装置30包括支撑组件33、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31及驱动第二模态装置20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32,其中,第一模态装置10架设于支撑组件33上。

支撑组件33包括轴线平行的至少两滚动轮组件333,第一模态装置10架设于至少两滚动轮组件333上。即设于第一模态装置10上的环轨112与滚动轮组件333配合,使第一模态装置10架设于滚动轮组件333上,环轨112绕滚动轮组件333转动以实现第一模态装置10绕自身的回转中心转动。其中,环轨112与滚动轮组件333呈外切圆结构,环轨112及两滚动轮组件333三者的轴线呈等腰三角分布。

支撑组件33还包括平板状的基板331及固设于基板331上的托板332,托板332凸出基板331的上表面,可选地,托板332与基板331之间形成u字形结构,滚动轮组件333组装在托板332上。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组件31设有两平行的环轨112,支撑组件33包括呈矩形分布的四个托板332及安装在每一托板332上的滚动轮组件333,第一模态装置10架设在滚动轮组件333上。

第一驱动组件31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转动,其驱动方式包括以下方式:

1)、滚动轮组件333直接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以使第一模态装置10绕回转中心线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轮组件333包括驱动轮3331和至少一从动轮3332,第一驱动组件31包括第一电机311,驱动轮3331设于第一电机311的输出轴上。其中,驱动轮3331可以为滚动轮组件333任意一个与环轨112相切的从动轮3332。设于第一模态装置10上的环轨112与驱动轮3331及从动轮3332相切,第一驱动组件31带动驱动轮3331转动,环轨112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第一模态装置10绕回转中心线转动。调节第一电机311的功率及转速可调节第一模态装置10的转动速度,调节方便。

2)、第一模态装置10架设在滚动轮组件333上,驱动装置30以带传动的形式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转动。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轮组件333包括至少二从动轮3332,设于第一模态装置10上的环轨112与从动轮3332相切。第一驱动组件31包括驱动电机314、设于驱动电机314的输出轴上的第一带轮312、及连接第一带轮312和第一模态装置10的第一传动带313。其中,驱动电机314组装在基板331或及其它固定设备上,以使第一传动带313张紧在驱动电机314与第一模态装置10之间。具体的,第一传动带313张紧在第一模态装置10的转动部113上,该转动部113的轴线与第一模态装置10的回转中心线重叠。

环轨112与滚动轮组件333相切抵接,驱动电机314带动第一带轮312转动,第一传动带313带动第一模态装置10在滚动轮组件333上转动,以使第一模态装置10绕回转中心线转动。第一模态装置10转动并可进行放射治疗,驱动方便。

第一模态装置10在第一驱动组件31的带动下在滚动轮组件333上旋转,通过滚动轮组件333中的驱动轮3331直接驱动或通过带传动的方式进行旋转。本发明的驱动方式不限于公开的驱动方式,还包括其它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在滚动轮组件333上旋转的方式,如设置齿轮与齿轮啮合传动等。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驱动组件32用以驱动第二模态装置20绕回转中心线在第一模态装置10上转动。第二驱动组件32包括第二电机321、设于第二电机321的输出轴上的第二带轮322、及连接第二带轮322和第二模态装置20的第二传动带323。

其中根据第二电机321的安装位置不同,可使第一模态装置10与第二模态装置20具有两种工作形式:

一、第二电机321设于第一模态装置10上。在第一模态装置10旋转过程中,第二模态装置20通过离合装置40锁定,使第二模态装置20与第一模态装置10一同旋转。如在第二电机321上设置抱闸组件43等。

二、第二电机321设于支撑组件33或其他固定设备上,第一模态装置10及第二模态装置20分别独立旋转。如第一电机311或驱动轮3331驱动第一模态装置10转动,与此同时,第二模态装置20通过带传动锁定不动。第二电机321驱动第二模态装置20独立旋转,与此同时,第一模态装置10禁止不动。

通过第二驱动组件32驱动第二模态装置20,使第二模态装置20能全面扫描位于治疗床上的患者,扫描全面。控制第二驱动组件32可调节第二模态装置20的转动速度及转动方向等,调节方便。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