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灸条及灸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5144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艾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健灸条及灸膏,该灸条及灸膏对身体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良好的效果。



背景技术:

在繁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部分人感到持续性疲乏无力,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心烦少寐,手足不温,腹胀纳差,潮热盗汗等,医学上又查不出明显的阳性病变,于是把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问的表现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若不及时治疗,将有继发相应的实质性病变的可能。过度劳累所致的亚健康、运动性疲劳也属此范畴,是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表现形式。

亚健康是人体免疫能力低下所造成的,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通过运用现代的仪器或检测方法不能检测出阳性指标,或者虽有部分指标的改变,但是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如不及时加以干预,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疾病。例如目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肝损伤类的疾病。

由于亚健康状态并非是疾病,因此没有对应的药物可使用,但通过调节日常生活规律等方式来摆脱亚健康状态耗时较长。如何高效的调节亚健康状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通过艾灸的方式来提升人体阳气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现有的艾灸采用的组分比较单一,尚无针对亚健康状态的艾灸组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健灸条及灸膏,该灸条及灸膏作用于特定穴位,对身体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灸条,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60~80%,川芎2~8%,羌活2~8%,肉桂2~8%,乳香2~8%,没药2~8%,细辛2~8%。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灸膏,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55~70%,补骨脂2~6%,当归2~6%,生熟地2~6%,仙茅2~6%,淫羊藿2~6%,丁香2~6%,肉桂2~6%。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艾灸方法,步骤包括: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穴每天一次,每次30~50分钟,隔日1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中药成分制成的灸条及灸膏均对人体无害,组分独特,可调整身体亚健康,延缓衰老,调节血液、人体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功能,保持体内脏腑功能协调,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可根据需要将灸膏或灸条单独使用或配合使用,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安全有效,适合各类人群使用,临床使用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灸条,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60~80%,川芎2~8%,羌活2~8%,肉桂2~8%,乳香2~8%,没药2~8%,细辛2~8%。

优选的,所述灸条制备步骤包括: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按艾叶:艾绒为5~8:1的比例制艾绒,将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卷紧成条,粘合封闭,放在50℃温度下烘2小时。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灸膏,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55~70%,补骨脂2~6%,当归2~6%,生地黄或熟地黄2~6%,仙茅2~6%,淫羊藿2~6%,丁香2~6%,肉桂2~6%。

优选的,所述灸膏制备步骤包括:将各组分分别粉碎过100筛,中药膏贴剂基质作为基质,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后加至基质中,搅拌均匀。

涉及到的各原料的药理功效如下:

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功效,外用祛湿止痒。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经、胆经、心包经,辛香行散,温通血脉,通达气血,人称血中之气药。治疗血瘀气滞之证,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又兼升散之性。

羌活:辛苦,温。入膀胱、肾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肉桂:性味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保健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痈疽肿毒;肠痈;疮溃不敛。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没药:性味苦,辛,平,入肝、脾、心、肾经,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

细辛: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补骨脂:性味苦、辛、温。归肾、脾经。有补脾健胃之功能。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抗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主血虚诸证。

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血生津、滋肾养肝等功效。

仙茅:温肾阳壮;祛除寒湿。主腰膝酸痛;筋骨软弱;下肢痉挛。

淫羊藿:味辛甘性温,走肝肾二经。补命门、益精气、强筋骨、补肾壮阳。

丁香: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保健艾灸方法,步骤包括: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穴每天一次,每次30~50分钟,隔日1次。

优选的,所述穴位包括四组穴位,每次灸一组穴位,四组轮换,所述四组穴位为:(1)大椎、大杼、肝俞;(2)中脘、膻中、足三里;(3)脾俞、肺俞、命门;(4)神阙、关元。

优选的,每24次为一个疗程。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保健灸条及灸膏予以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场购买得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健艾灸条及一种保健艾灸膏。

一种保健艾灸条,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70%,川芎5%,羌活5%,肉桂5%,乳香5%,没药5%,细辛5%。所述艾叶采用蕲艾。

所述艾灸条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艾叶按5:1制艾绒,再将各组分按上述比例混合,卷紧成条,粘合封闭,放在50℃温度下烘2小时。

一种保健艾灸膏,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58%,补骨脂6%,当归6%,生地黄6%,仙茅6%,淫羊藿6%,丁香6%,肉桂6%。所述基质为各药物的载体,采用常规中药膏贴剂基质即可。

所述艾灸膏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步骤包括:将各组分分别粉碎过100筛,中药膏贴剂作为基质,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后加至基质中,搅拌均匀。

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穴每天一次,每次30~50分钟,隔日1次,每24次为一个疗程。所述穴位包括四组穴位,每次灸一组穴位,四组轮换,所述四组穴位为:(1)大椎、大杼、肝俞;(2)中脘、膻中、足三里;(3)脾俞、肺俞、命门;(4)神阙、关元。

根据病症程度,可以单独使用灸膏或灸条,也可以灸膏、灸条配合使用,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将以上药艾灸条、药艾灸膏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患者的诊治以观察药效,其对于身体亚健康状态缓解的总有效率达99%以上。

对象选取:共选择病例200例,在所选病例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50岁,平均年龄40岁。患者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具有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不同症状。

治疗方法:采用上述药艾灸条、药艾灸膏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穴位取四组穴位,每次灸一组穴位,四组轮换,所述四组穴位为:(1)大椎、大杼、肝俞;(2)中脘、膻中、足三里;(3)脾俞、肺俞、命门;(4)神阙、关元。症状轻者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每24次为一个疗程。症状重者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穴每天一次,每次30~50分钟,隔日1次,每24次为一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在首次使用后即得到缓解,疗程结束后症状完全消除。

有效:症状在多次使用后即得到缓解,疗程结束后症状完全消除;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临床试验结果:通过2个疗程治疗后,所有病例基本达到有效的标准。

临床实践的结果表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艾灸条及艾灸膏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可调整身体亚健康,调节血液、消化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功能,保持体内脏腑功能协调,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防止亚健康状态继续恶化发展为其他疾病,达到防患于未然,适用人群广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健艾灸条及一种保健艾灸膏。

一种保健艾灸条,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60%,川芎7%,羌活7%,肉桂6%,乳香6%,没药7%,细辛7%。所述艾叶采用蕲艾。

所述艾灸条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艾叶按8:1制艾绒,再将各组分按上述比例混合,卷紧成条,粘合封闭,放在50℃温度下烘2小时。

一种保健艾灸膏,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58%,补骨脂6%,当归6%,熟地黄6%,仙茅6%,淫羊藿6%,丁香6%,肉桂6%。

所述艾灸膏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过100筛,中药膏贴基质作为基质,再将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后加至基质中,搅拌均匀。

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穴每天一次,每次30~50分钟,隔日1次,每24次为一个疗程。所述穴位包括四组穴位,每次灸一组穴位,四组轮换,所述四组穴位为:(1)大椎、大杼、肝俞;(2)中脘、膻中、足三里;(3)脾俞、肺俞、命门;(4)神阙、关元。

根据病症程度,可以单独使用灸膏或灸条,也可以灸膏、灸条配合使用,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将以上保健艾灸条及保健艾灸膏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观察功效,疗效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健艾灸条及一种保健艾灸膏。

一种保健艾灸条,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艾叶80%,川芎3%,羌活3%,肉桂3%,乳香3%,没药4%,细辛4%。所述艾叶采用蕲艾。

所述艾灸条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成粉,艾叶按6:1制艾绒,再将各组分按上述比例混合,卷紧成条,粘合封闭,放在50℃温度下烘2小时。

一种保健艾灸膏,组分包括:以质量百分比计,基质60%,补骨脂6%,当归6%,生地黄6%,仙茅6%,淫羊藿5%,丁香6%,肉桂5%。

所述艾灸膏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先将各组分分别粉碎过100筛,中药膏贴基质作为基质,再将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后加至基质中,搅拌均匀。

采用上述灸膏贴穴位,每穴每天一次,每次2~4小时;或将上述灸膏贴穴位,同时采用上述灸条隔着灸膏对穴位进行艾灸,每穴每天一次,每次30~50分钟,隔日1次,每24次为一个疗程。所述穴位包括四组穴位,每次灸一组穴位,四组轮换,所述四组穴位为:(1)大椎、大杼、肝俞;(2)中脘、膻中、足三里;(3)脾俞、肺俞、命门;(4)神阙、关元。

根据病症程度,可以单独使用灸膏或灸条,也可以灸膏、灸条配合使用,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将以上保健艾灸条及保健艾灸膏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观察功效,疗效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