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0555发布日期:2019-01-05 10:43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



背景技术: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

子宫肌瘤是实性肿瘤,可单个或多个生长在子宫任何部位,大小悬殊,甚至几十至百个肌瘤同时生长,一般小肌瘤多为圆球形,但长大或多个肌瘤互相融合时,则成为不规则的形状,肌瘤组织质地较子宫为硬,在直视下,从子宫外极易触摸到子宫肌瘤存在的部位,肌瘤并无包膜,肌瘤压迫周围的肌壁纤维而形成假包膜,二者界限分明,肌瘤与子宫肌壁间有一层疏松的网状间隙,切开肌壁,肌瘤多会从肌壁间跃出,且极易从假包膜将肌瘤剥出,肌瘤血液供应多来自假包膜,肌瘤表面色淡,光泽,切面呈灰白色,可见旋涡状或编织状结构,排列致密。

祖国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以寒为主,寒为阴邪,性主凝滞,寒邪客于子宫,冲任气血失调,经脉气血不畅形成瘀血,瘀停日久,积而成瘤。治疗以温性药物为主,活血祛瘀散结,正如《素问·词经论》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桂枝【别名】柳桂。【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性味】辛、甘,温。【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血证、孕妇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茯苓【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牡丹皮【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性味】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赤芍【别名】木芍药、红芍药、赤芍、臭牡丹根。【来源】中药赤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和川赤芍的根。【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赤芍性寒,虚寒性痛经、经闭忌用。【摘录】《中华本草》。

桃仁【别名】桃核仁。【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性味】苦、甘,平。【归经】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孕妇慎用。【摘录】《中华本草》。

透骨草【别名】【来源】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地构叶、凤仙花科草本植物凤仙花、紫葳科角蒿属植物角蒿、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的全草和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的全株。夏秋采。【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孕妇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独活【别名】香独活、肉独活、川独活、资丘独活。【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性味】辛、苦,微温。【归经】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阴虚血燥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白芷【别名】薛、芷,芳香,苻蓠、泽芬,白茝,香白芷。【来源】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辛,温。【归经】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阴虚血热者忌服。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摘录】《中华本草》。

威灵仙【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山蓼)或东北铁线莲(黑薇)的干燥根及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性味】辛、咸,温。【归经】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注意】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子宫肌瘤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桂枝15份、茯苓15份、牡丹皮12份、赤芍12份、桃仁10份、透骨草15份、独活15份、白芷15份、威灵仙10份。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子宫肌瘤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1例,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43.9岁,病程10.8月。2组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子宫肌瘤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2)下腹部包块。(3)尿频、排尿困难或大便秘结等。(4)阴道断续流血或脓血性白带。(5)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或可触到肌瘤结节。(6)b超检查可显示出肌瘤的图像。(7)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3次。疗程6个月。

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天。疗程6个月。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超声检查肌瘤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超声检查肌瘤体积较治疗后缩小;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超声检查肌瘤体积较治疗后增大;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桂枝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透骨草15克、独活15克、白芷15克、威灵仙1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

称取:桂枝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透骨草15克、独活15克、白芷15克、威灵仙1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3

称取:桂枝15克、茯苓15克、牡丹皮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透骨草15克、独活15克、白芷15克、威灵仙10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