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447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安全输液针产品,种类有限。其主要原因是输液针要求体积小,在输液针上增设安全装置会很难达到输液针的技术要求并实现方便使用的目的。目前被有效使用的一款安全输液针是由美国碧迪公司生产的软管回套式输液针。其原理是在输液针针座及其尾部加套一层外套软管,输液结束后,拔出输液针并将外套软管推升至针管头部套住针头以实现安全保护的目的。该产品虽然结构简单并能满足输液针的技术要求,但使用极其不方便,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安全风险。现有其它各类创新发明的安全输液针,大都由于无法同时满足输液针的技术要求和方便使用的目的(如体积过大),在市场上得到广泛推广使用的非常少见。

安全输液针的关键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1)针管与针座底部的垂直距离应不超过1.5个毫米,否则针管与针管底座间会形成较大斜角而容易导致针尖部对患者血管的隐性损伤;

2)输液针由于要较长时间固定在患者手背上因而长度不能太长以及体积不能太大,否则使用不方便且容易导致患者不适等。

市场上现有被广泛使用的传统单翼输液针,在穿刺、固定和拔出针管时,操作人员手持翼片需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动才方便完成穿刺、固定和拔针的操作,该过程会导致针管在血管内转动,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穿刺和拔针的角度以及力度大小等不同原因,多数情况下,针尖部会对血管内壁造成不同程度的隐性损伤(这也是经常输液的患者容易患静脉炎的原因之一)。使用过的污染针管裸露在外容易导致医护人员针刺伤和二次损伤从而导致可能的交叉感染。

为了更好的解决输液针的安全保护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包括:

1.提升安全保护功能,实现安全输液:

1)最大限度的减少输液过程中针尖部对患者血管内壁造成的隐性损伤;

2)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针刺伤和交叉感染;

3)防止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损伤和环境污染

2.实现产品设计微型化:

1)通过结构创新使产品设计微型化,提升产品的可操控性和舒适感;

2)不改变操作使用习惯,且更加方便舒适,提供更好的操控体验;

3.简化生产工艺:

1)产品设计简洁,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2)在大幅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同时,不会显著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包括:

针座,针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圆筒一端用于安装针管和护套,另一端用于连接输送管;另一部分为圆筒筒面一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的片状或杆状物,片状或杆状物一侧继续延伸形成各种不同结构的连接定位部、滑槽、卡合部及翼片等;两部分以近似于t形或者呈近似于u形或h形相连接;

底座,底座的横截面呈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底座一侧设有纵向分布的中空管,另一侧设有纵向滑槽或连接定位部,中空管两端呈开口状,纵向管管面与外界和另一侧的滑槽呈连通状或封闭状结构;

滑动连接件,滑动连接件横截面呈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一侧或两侧均设有纵向滑槽或突起的连接定位部;所述滑动连接件的形状结构以及其相对于底座和针座延伸部所处的装配位置,根据滑动连接件与底座和针座延伸部的连接卡合方式的不同而变化;

所述针座、底座和滑动连接件设置的滑槽上或针座另一侧延伸出的杆状或片状物上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合限位机构;针座呈圆筒形的部分可插入或嵌入底座的中空管的部分,针座的另一部分通过滑动连接件与底座的另一侧形成可装配连接和固定,以及在外力作用下实现解锁、滑动和再锁定。

输液结束后,操作者一手按压住所述底座,一手持针座翼片向后回拉,回拉力使所述针座与所述滑动接件之间的卡合以及滑动连接件与底座之间的卡合分别解锁,针座相对于滑动连接件向后滑动且带动滑动连接件相对于底座向后滑动,针管被逐渐从人体拔出且同时退入底座内,当针座和滑动连接件分别向后端滑动至设定部位即针尖部被底座完全覆盖后,针座与滑动连接件之间以及滑动连接件与底座之间可分别再次形成卡合和锁定,使得针座和滑动连接件无法做反向滑动。

优选地,针座的两部分连接呈类似于t形,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另一部分呈片状物向外延伸成类似于l形结构,所述l形片状物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定位部,所述l形片状物靠近端部一段继续向外延伸形成翼片;滑动连接件主体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上设置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卡合部,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定位部;底座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四、第五和第六卡合部;第一连接定位部与第一滑槽以及设置在第一滑槽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卡合部相对应,第二连接定位部与第二滑槽以及设置在第二滑槽上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卡合部相对应。

优选地,针座的两部分连接呈类似于t形,针座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另一部分呈片状物向外延伸成类似于l形结构,所述l形片状物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上设置有第七和第八卡合部,所述l形片状物靠近端部一段继续向外延伸形成翼片;滑动连接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定位部,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定位部;底座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四、第五和第六卡合部;所述滑动连接件上第三连接定位部与所述针座另一部分上第三滑槽以及设置在第三滑槽上第七和第八卡合部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滑槽以及设置在第二滑槽上第四、第五和第六卡合部相对应。

优选地,针座的两部分连接呈类似于u形或h形,针座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另一部分呈杆状物向外延伸形成类似于u形结构,所述延伸杆状物端部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定位部,所述杆状物靠近端部一段继续向外延伸形成翼片;滑动连接件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上设置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卡合部,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定位部;底座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四、第五和第六卡合部;所述针座另一部分上的第一连接定位部与所述滑动连接件上的第一滑槽以及设置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卡合部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定位部与所述第二滑槽以及设置于第二滑槽上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卡合部相对应;。

优选地,针座的两部分连接呈u或h形,针座的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另一部分向外延伸形成类似于u形的杆状物,所述杆状物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卡合部,所述杆状物靠近端部一段继续向外延伸形成翼片;滑动连接件一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和第五连接定位部,所述第四和第五连接定位部呈一整体纵向开口槽状结构,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底座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上设置有第四、第五和第六卡合部;所述滑动连接件一侧的第四和第五连接定位部与所述针座杆状物以及杆状物上所述第九、第十和第十一卡合部相对应、所述滑动连接件第二连接定位部与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上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卡合部相对应。

优选地,底座中空管的管面具有纵向开缝。

优选地,底座中空管的管面为闭合结构。

进一步,滑动连接件为大致的长方体,长方体一侧面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形状大小与第一连接定位部的头部相适应,所述第一滑槽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闭口状,所述闭口端的端面上形成有第一通孔;当所述针座的第一连接定位部从所述第一滑槽开口端进入滑槽并沿轴向滑动时,第一连接定位部在所述滑槽内的轴向移位被设定和限制;滑动连接件在另一侧面上靠近所述滑槽开口端端部的位置设有第二连接定位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槽靠近开口端一段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当第一连接定位部从第一滑槽开口端推入并沿轴向移动时,第一连接定位部的杆部挤压第一卡合部并利用其位于滑槽开口端端部容易产生轻微变形的特点而挤压滑过第一卡合部,当第一连接定位部通过后,第一卡合部的变形恢复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定位部无法反向自由移动;第一连接定位部在滑过第一卡合部后停止移动,第一连接定位部便停留并被限定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之间,从而实现针座与滑动连接件在组装完成后被限位锁定。

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滑槽靠近闭口端一段上设置有第三卡合部,当手持针座翼片使第一连接定位部向第一通孔做轴向移动时,第一连接定位部的杆部挤压第二卡合部使其产生轻微弹性变形而解除其对第一连接定位部的卡合限位并通过第二卡合部,第一连接定位部继续滑动并以同样方式滑过第三卡合部,当第一连接定位部滑过第三卡合部后,第三卡合部的变形恢复,使得第一连接定位部无法反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定位部在到达设定位置后被再次卡合与锁定。

进一步,底座一侧面上设置有中空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形状大小与第二连接定位部的头部相适应,所述第二滑槽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闭口状,所述闭口端的端面上形成有第二通孔;当滑动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定位部从第二滑槽开口端进入并沿轴向滑动时,第二连接定位部在所述滑槽的轴向移位被设定和限制。

进一步,所述第二滑槽近开口端一段上设置有第四卡合部和第五卡合部,当第二连接定位部从第二滑槽开口端进入并沿轴向移动时,第二连接定位部的杆部挤压第四卡合部并利用其位于滑槽开口端端部容易产生轻微变形的特点而挤压滑过第四卡合部;第二连接定位部滑过第四卡合部后,第四卡合部的变形恢复,使得第二连接定位部无法反向自由移动;第二连接定位部在通过第四卡合部后停止移动,第二连接定位部便停留并被限位于第四和第五卡合部之间,从而使得所述滑动连接件在与底座组装完成后被限位锁定。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滑槽靠近闭口端一段上设置有第六卡合部,当回拉针座翼片带动滑动连接件及其设置在滑动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定位部向第二通孔做轴向移动时,第二连接定位部的杆部挤压第五卡合部使其产生变形收缩而解锁,第二连接定位部滑过第五卡合部后继续后移,并以上述同样的方式滑过第六卡合部,当第二连接定位部通过第六卡合部后,第六卡合部的变形恢复,使得第二连接定位部无法再反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定位部在滑动到设定位置后被再次卡合锁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定位部的结构呈类似于“t”形、“工”形或纵向开口槽状等。

优选的,所述卡合部的结构呈半圆形、三角形突起或凹槽以及具有一定弹性伸缩功能的类似于“y”形的片状或杆状结构等。

优选地,针座另一部延伸出的翼片与延伸部的结合处开有凹槽、缺口或整体呈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8毫米。采用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翼片在连接部可沿径向做大约45度的变形移位或弯折,以翼片转动或变形移位来减少或避免针管在血管中的转动而造成对患者血管内壁的隐性损伤,同时可大幅增加医护人员在血管穿刺和拔出针头过程中的操控性和操作舒适感。所述翼片与所述针座延伸部也可采用旋转式连接的结构。

本发明采用特殊设计的针座和底座通过特殊设计的滑动连接件将针座和底座相互装配连接与固定,并可在外力作用下实现针座与滑动连接件以及滑动连接件与底座之间的相互解锁、滑动与再卡合锁定。静脉穿刺和拔出针管的操作方法与使用常规传统输液针的操作方法完全一致;输液完毕后,一手按压住底座,一手持针座手柄,按常规拔针的方法将针管从患者体内拔出并同时退回至底座内,当针尖头部被完全退回至底座后,针座与滑动连接件之间以及滑动连接件与底座之间可相互再锁定而不能轴向移动,以此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本发明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装配步骤与使用方法如下:

1)针座组装:针座+输液管+针管+护套;

2)底座+滑动连接件;

3)底座+滑动连接件+组装好针管、护套和输送管的针座;

4)使用方法与传统输液针基本完全一致。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防止针刺伤和交叉感染:

1)最大限度的减少锋利针尖对患者血管内壁造成的隐性损伤;

2)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针刺伤和交叉感染;

3)防止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潜在的二次损伤和环境污染

2.产品设计微型化:

1)通过结构创新来实现产品的微型化设计,满足输液的技术要求和患者舒适

2)不改变现有的操作使用习惯,大幅提升可操控性,使用更加方便、舒适;

3.生产工艺:

1)产品设计精密、简洁,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

2)在大幅提升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同时,无需显著增加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针座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滑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滑动连接件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拉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滑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四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拉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四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四个较佳实施例的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的滑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举例证明本发明可以实施,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发明,使该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其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本文的附图和说明本质上是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在不同实施例中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也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包括:针座,针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圆筒一端用于安装针管和护套,另一端用于连接输送管;圆筒筒面一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片状或杆状物,片状或杆状物的一侧继续延伸可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结构包括连接定位部、滑槽和卡合部以及翼片等;两部分以近似于t形或者呈近似于u形或h形相连接;

底座,底座的横截面呈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底座的一侧设有纵向分布的中空管,另一侧设有纵向中空的滑槽或连接定位部,中空管两端呈开口状,纵向管的管面与外界和另一侧的滑槽呈连通状或封闭状结构;

滑动连接件,滑动连接件主体的横截面呈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主体一侧或两侧均设有纵向滑槽或突起的连接定位部;所述滑动连接件主体以及位于其上的滑槽或连接定位部的形状以及其相对于底座和针座延伸部所处的装配位置根据滑动连接件与底座和针座延伸部的连接卡合方式的不同而变化;

底座、滑动连接件和针座延伸部的滑槽或杆状物上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合限位机构;

针座呈圆筒形的部分可插入或嵌入底座的中空管的部分,针座的另一部分通过滑动连接件与底座的另一侧形成可装配连接和固定以及在外力作用下的解锁、滑动和再锁定;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针座1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11为中空圆筒形,圆筒一端用于安装针管和护套,另一端用于连接输送管;圆筒筒面一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片状物12,片状物12一侧继续延伸形成连接定位部和翼片;针座1的两部分11和12连接呈大致t形,针座1的另一部分1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定位部13;滑动连接件2的一侧面2a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27、第二卡合部22和第三卡合部23,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2c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定位部24;底座3的一侧面3a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1,第二滑槽31上设置有第四卡合部35、第五卡合部34和第六卡合部33;第一连接定位部13与第一滑槽21以及设置于第一滑槽上的第一卡合部27、第二卡合部22和第三卡合部23相对应,第二连接定位部24与第二滑槽以及设置于第二滑槽上的第四卡合部35、第五卡合部34和第六卡合部33相对应。

具体地,第一连接定位部13为设置在针座另一部分12靠近头部一端的横截面为类似于t形(或工形)的第一t形卡扣13;圆筒筒面一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片状物12;片状物12的末端形成翼片4,翼片4与片状物12末端的连接处14呈薄片状连接并作开槽或缺口处理,其目的是使翼片相对于片状物12可沿径向做弹性弯折或变形转动,翼片4上设置有防滑颗粒41。

滑动连接件2为大致的长方体,长方体的一侧面2a设置有中空的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的形状大小与第一t形卡扣13的头部相适应;当针座1的第一t形卡扣13从第一滑槽21开口端进入滑槽并沿轴向滑动时,第一t形卡扣13在所述滑槽内的轴向移位可被设定和限制;滑动连接件2在与一侧面2a相对的另一侧面2c上靠近滑槽开口端的端部位置上设有第二t形卡扣24;滑动连接件2的一侧面2a的第一滑槽21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闭口状,所述闭口端的端面2d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5。

第一滑槽21靠近开口端一段的槽面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27,具体地,第一卡合部27为设置在所述滑槽一侧面上呈类似于三角形的凸起。当第一t形卡扣13从第一滑槽21开口端被推入并沿轴向滑动时,第一t形卡扣13的杆部挤压第一卡合部27并利用其位于滑槽开口端端部且容易产生轻微变形的特点而得以挤压通过,当第一t形卡扣13通过后,第一卡合部27的变形恢复,因而使得第一t形卡扣13无法再做反向移动,第一t形卡扣13通过第一卡合部27后停止推动,第一t形卡扣13便会停留在第一卡合部27和第二卡合部22之间并被限位而不能自由移动,因而使得针座1在完成与滑动连接件2之间的装配连接后被限位锁定。

第一滑槽21一侧槽面上设有具有一定弹性伸缩变形功能的类似于“y”形的第二卡合部22和第三卡合部23,当手持针座翼片4回拉并使得第一t形卡扣13向第一通孔25做轴向移动时,第一t形卡扣13的杆部挤压并通过具有一定弹性伸缩变形功能的第二卡合部22和第三卡合部23,当第一t形卡扣挤压通过后,第二卡合部22和第三卡合部23的变形恢复,第一t形卡扣13便被锁定在第三卡合部23和第一滑槽21闭口端一侧之间而无法移动,从而使得第一t形卡扣13在滑动到设定位置后被再次限位锁定。

如图3所示,第一t形卡扣13设置在片状物12的不与针座1直接连接的一条边l1所形成的面上。

如图6所示,底座3,底座3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大致中空的本体,本体一侧面设有中空的第二滑槽31,第二滑槽31的形状大小与滑动连接件上的第二t形卡扣24的头部相适应,所述滑槽31一端为开口状,另一端为闭口状,闭口端的端面3b上形成有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当滑动连接件2的第二t形卡扣24从第二滑槽31开口端被推入并沿轴向滑动时,第二t形卡扣24在所述滑槽一侧面上的轴向移位被设定和限制;另一部分为中空的纵向圆形孔结构,纵向圆形孔32的内径与针座1的圆筒形部分的外径为可滑动性配合尺寸;底座纵向圆形孔一侧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开缝320。第二滑槽31靠近开口端一段设有第四卡合部35,具体地,第四卡合部35为一设置于滑槽开口端一侧面上的呈类似于三角形凸起,第二滑槽31上还设有具有一定弹性伸缩功能的类似于“y”形的第五和六卡合部34和33;当滑动连接件第二t形卡扣24从第二滑槽31开口端推入并做轴向移动时,第二t形卡扣24的杆部挤压第四卡合部35并利用其位于滑槽开口端端部且容易产生轻微变形的特点来挤压通过,在第二t形卡扣24通过第四卡合部后停止推动,第四卡合部35的变形恢复,第二t形卡扣24便停留并被限位于所述第四卡合部35和第五卡合部34之间而无法自由移动,从而使得滑动连接件2在与底座完成装配连接后被限位锁定。

更进一步,当手持针座翼片4回拉并带动第二t形卡扣24向第二通孔做轴向移动时,第二t形卡扣24的杆部挤压第五卡合部34并利用其可变形伸缩的特点而实现解锁并通过,当第二t形卡扣24继续向后移动并以上述同样方式挤压并通过第六卡合部33后,第五卡合部34和第六卡合部33的变形恢复,第二t形卡扣24便被限位锁定于第六卡合部33与第二滑槽31的闭口端一侧之间,从而使得第二t形卡扣24在滑动到设定位置后被限位锁定而无法移动。

当针座1、滑动连接件2、底座3相互连接装配在一起成一组合体时,针座1、滑动连接件2和底座3呈相互连接或套接的并列排布。

当输液完成后,一手按压住底座3,一手持针座翼片4向后拉动时,拉力使针座与滑动连接件之间以及滑动连接件与底座之间的限位卡合被依次解锁,同时针座1相对于滑动连接件2作轴向后移,且针座1带动滑动连接件2相对于底座3作轴向后移,针管逐渐被从患者体内拔出且同时退入底座直至针头部被底座3完全包覆住;根据预先设定的卡位,当针头部被完全退回至底座后,针座与滑动连接件之间以及滑动连接件与底座之间会依次再次形成卡合锁定,针头部将无法被再次推出底座。

本发明设计的最大优点不仅在于能实现针管的安全退缩,并且确保针管与患者体肤接触处保持与传统输液针一致的平滑。

实施例二

如图7~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二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针座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圆筒一端用于安装针管和护套,另一端用于连接输送管;另一部分为圆筒筒面尾端一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出杆状物14,所述杆状物一侧继续延伸形成杆状物12以及设置于所述杆状物12上的第一连接定位部13和翼片4,所述针座两部分连接呈类似于u或h形结构,杆状物12与翼片4形成薄片状连接且其连接处可以作弹性弯折。

滑动连接件2的结构参见图4。滑动连接件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1,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定位部24;所述第一滑槽21上设置有第一卡合部27、第二卡合部22和第三卡合部23;如图8所示,底座3的中空管的管面为闭合结构;底座3的一侧面3a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1,第二滑槽31上设置有第四卡合部35、第五卡合部34和第六卡合部33;第一连接定位部13与所述第一滑槽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上的第一卡合部27、第二卡合部22和第三卡合部23相对应,第二连接定位部24与所述第二滑槽3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31上的第四卡合部35、第五卡合部34和第六卡合部33相对应。

实施例三

如图10~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针座1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11为中空圆筒形,圆筒一端用于安装针管,另一端用于连接输送管;圆筒筒面一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出片状12,片状物12的一侧继续延伸并在延伸部上形成滑槽和卡合部以及翼片;针座1的两部分连接呈类似于t形或l形。针座1的另一部分12上设置有第三滑槽15,第三滑槽15上设置有第七卡合部16和第八卡合部19;滑动连接件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定位部25,与其相对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定位部24;如图6所示,底座3的中空管的管面一侧设有纵向开缝320。底座3的一侧面3a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1,第二滑槽31上设置有第四、五、六卡合部35、34、33;第三连接定位部25与第三滑槽以及与设置在第三滑槽15上的第七卡合部16和第八卡合部19相对应,第二定位部24与第二滑槽以及设置在第二滑槽上的第四卡合部35、第五卡合部34和第六卡合部33相对应;通过上述对应卡合,可实现底座、滑动连接件和针座之间的连接装配和相互固定,以及在外力作用下实现所述部件之间的相互解锁、滑动和再卡合锁定。

实施例四

如图15~图17所示,本发明的第四个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头安全回缩静脉输液针,针座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形,另一部分为中空圆筒尾端一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出杆状物14,所述杆状物一侧继续延伸形成翼片4,所述针座两部分连接呈类似于u或h形结构;所述杆状物14与翼片4形成薄片状连接且其连接处可以作弹性弯折;所述杆状物14上设置有第九卡合部17、第十卡合部20和第十一卡合部21;滑动连接件2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四连接定位部26和第五连接定位部18,所述第四和第五连接定位部为一整体开口槽壮结构,滑动连接件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24。

如图8所示,底座1的中空管的管面为闭合结构;底座3的一侧面3a上设置有第二滑槽31,第二滑槽31上设置有第四卡合部35、第五卡合部34和第六卡合部33,;滑动连接件上第二定位部24与所述第二滑槽以及第二滑槽上设置的第四卡合部35、第五卡合部34和六卡合部33相对应;所述滑动连接件第四连接定位部26和第五连接定位部18与所述针座杆状物14以及干状物上设置的第九卡合部17、第十卡合部20和第十一卡合部21相对应;进一步,第四连接定位部26为一开口状纵向滑槽,所述第四连接定位部一侧向后延伸出一具有弹性的类似于爪状物的第五连接定位部18;所述滑动连接件上第四连接定位部26与所述针座杆状物14以及所述杆状上的第九卡合部17相对应;所述第五连接定位部18与设置在所述杆状物14上的第十卡合部20和第十一卡合部21相对应;第九卡合部为设置在所述杆状物14前端一侧表面的一突起台阶;第十和第十一卡合部为设置在杆状物一侧表面呈凹陷状卡口;通过上述对应卡合,可实现所述底座、所述滑动连接件和所述针座包括所述针座延伸部间的相互装配连接和固定,以及在回拉力作用下实现针座与滑动连接件以及滑动连接件与底座间的相互解锁、滑动和再锁定。

本发明采用特殊设计的针座以及与针座相配合的底座和滑动连接件构成安全输液针的主体结构;上述实施案例主要是将滑动连接件置于底座和针座延伸部之间的结构和相互配合加以说明;进一步,根据针座延伸部延伸出的形状和结构变换,以及底座和滑动连接的形状和结构的相应变化,还可衍生出更多的可实施案例,比如:将滑动连接件主体部分嵌套于底座或针座延伸部一侧的滑槽或腔体内,滑动连接件通过位于一侧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定位部与针座或底座相对应一侧的卡合部实现装配连接和卡合锁定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不同的配合和结构演进,这些改变和演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