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属于中药领域,设计一种治疗脾虚的中药。
背景技术:
脾虚分为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中医认为,脾虚则虚火生,而脾虚这些症状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气虚主要表现为: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脾阳虚主要表现为: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中气下陷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脾不统血主要表现为: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长期患有脾虚症状将对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脾虚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脾虚症状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脾虚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党参30份、白术30份、酸枣仁20份、西洋参20份、黄芪15份、陈皮15份、茯苓25份、黑芝麻16份、当归15份、黄柏10份。
上述组分配伍后,通过补气复精,利水补精来增加生命活力,通过补气增加人体阳气达到补脾健脾强身,可以治愈脾虚症状以及由脾虚带来的虚火旺盛等症状。
本发明的中药组分浸泡于三倍组分总重量的清水中2h,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制2h即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配方,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脾虚等症状的目的,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适用于治疗脾虚以及脾虚引起的虚火旺盛等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脾虚的中药
本实施例为一种治疗脾虚的中药,由以下原料组成:党参30g、白术30g、酸枣仁20g、西洋参20g、黄芪15g、陈皮15g、茯苓25g、黑芝麻16g、当归15g、黄柏10g;
上述中药组分浸泡于三倍组分总重量的清水中2h,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制2h即得。
服用方法,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00ml,饭前1h或饭后2h左右服用,2个月为一个疗程,连服两个疗程。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配方,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脾虚等症状的目的,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实施例2临床试验
1、样本资料:40例脾虚火旺症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2-48岁,病情3个月-1年。
2、药剂: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中药汤剂,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3、效果:痊愈患者达到33例,症状有好转为5例,仅有2例患者效果不甚明显。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所作的其它形式的限定,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技术内容作为启示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