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3115发布日期:2018-07-31 22:1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助行器。



背景技术:

助行器已经用于医疗领域。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助行器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公开一种助行器。该助行器包括:两个患者承重支撑管,每个患者承重支撑管包括:用于放置在患者的腋窝中的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可调节高度承重管,可调节高度承重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可调节高度承重管的第二端设有橡胶端头,并且可调节高度承重管的第一端连接到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其中,可调节高度承重管包括至少一个接头;两个l形支腿,每个支腿的第一端连接到患者承重支撑管中的一个,其中,每个支腿具有设置在第二端的轮、以及设置在支腿上用于在使用助行器时抓握的握把;主管,主管连接在两个支腿之间并且限定助行器的宽度;其中,患者承重管的高度可从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放置在患者的腋窝中的延伸位置调节到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不干扰患者使用助行器的缩回位置;以及其中,助行器进一步包括在可调节高度承重管中的至少一个接头处的棘轮铰链,棘轮铰链包括:轴,轴具有第一间隔件保持端和第二螺纹端;第一圆柱形间隔件和第二圆柱形间隔件,每个圆柱形间隔件具有:穿过每个圆柱形间隔件的轴向孔;第一端,第一端具有设置在第一端上的凹槽;以及第二非凹槽端;一对配合齿轮,每个配合齿轮具有穿过每个配合齿轮的轴向孔、第一齿轮表面以及相对的第二后表面,其中,配合齿轮中的一个的第一齿轮表面与相对的配合齿轮的第一齿轮表面接合,并且其中,每个配合齿轮的第二后表面具有设置在第二后表面上的键;其中,轴穿过第一圆柱形间隔件和第二圆柱形间隔件的轴向孔和一对配合齿轮,并且其中,第一圆柱形间隔件与轴的间隔件保持端接触,并且每个配合齿轮的第二后表面上的键与设置在第一圆柱形间隔件和第二圆柱形间隔件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上的凹槽对齐并接合;以及弹簧,弹簧设置在轴上并且与第二圆柱形间隔件的第二非凹槽端配合;垫圈,垫圈设置在轴上并且与弹簧接触,以及螺母,螺母与轴的第二螺纹端接合;其中,拧紧轴的第二螺纹端上的螺母压缩弹簧,从而将第一圆柱形间隔件和第二圆柱形间隔件以及一对配合齿轮压紧在一起;以及其中,棘轮铰链的旋转通过相对的齿轮表面的相互作用被限制为分离的棘轮步骤。

附图说明

图1是助行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a、图2b和图2c是助行器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其示出助行器的高度可调节性。

图3a和图3b分别是在助行器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棘轮铰链组件的部分分解和组装图。

图4是高度可调节的承重管的特写图,其示出高度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示出和描述助行器的实施例。大体上,助行器包括两个患者承重支撑管,每个患者承重支撑管包括:用于安置在患者腋窝中的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可调节高度承重管,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可调节高度承重管的第一端连接到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并且可调节高度承重管的第二端设有橡胶端头;两个l形支腿,每个支腿的第一端连接到患者承重支撑管中的一个,其中,每个支腿具有设置在第二端的轮、以及设置在支腿上的握把,握把用于当患者在使用助行器时握住;以及连接在两个支腿之间并限定助行器的宽度的主管;其中,患者承重管的高度可从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安置在患者的腋窝中的延伸位置调节到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不干扰患者使用助行器的缩回位置。

图1示出了助行器100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助行器100设有患者承重支撑管101。患者承重支撑管101由可调节高度承重管102、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和橡胶端头104组成。可调节高度承重管102允许调节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的高度,使得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可放置在患者的腋窝中。可调节高度承重管102可采用两个同心管的形式,一个是固定的底部部分,另一个是从固定的底部部分延伸出来的可延伸部分。如图4最佳所示,其为可调节高度承重管102的特写图,可调节高度承重管102的位置可通过弹簧加载销402调节,弹簧加载销402延伸穿过可延伸部分并与固定的底部部分中的孔401接合。如图4所示,提供多个孔401以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高度。或者,可调节高度承重管102的高度可通过摩擦配合调节,即,在两个零件之间紧固,这是通过在零件被挤压在一起之后的摩擦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在两个同心管之间的任何其他紧固方式。用于调节管的高度的其它机构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可由泡沫、塑料或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在任何特定应用中根据需要用布、织物、皮革或其它装饰材料覆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改变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的硬度或柔软度以满足例如特定患者的需要。当患者承重支撑管的端部与行走表面接触时,橡胶端头104通过提供防滑面来辅助助行器的使用。接头110允许棘轮铰链设置在患者承重支撑管101内部,使得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的角度可调节。棘轮铰链的机构将结合图3a和图3b的讨论更详细地讨论。

在助行器100中还提供支腿105。如图1所示,支腿105的一端连接到患者承重支撑管101。轮106设置在支腿105的相对端。当患者向前推动助行器时,轮106还通过允许助行架在行走表面上平稳地滑行来辅助助行器的使用。支腿105的长度可以是可调节的,以调适不同身高的患者。这种调节可通过上面公开的与可调节高度承重管102或本领域已知的其它调节装置的可调节性相关的装置来实现。支腿105设有握把107,患者在使用助行器期间握住该握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握把107也可由泡沫、塑料或本领域已知的其它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可选地由如在任何特定应用中所需要的布、织物、皮革或其他装饰材料覆盖。可选地,可以提供中间支腿支撑件109以进一步稳定支腿并增加其承重能力。

助行器100的宽度由主管108限定。如图1所示,主管108连接在两个支腿105之间。主管刚性地连接到两个支腿105,并且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连接,例如通过焊接、铆钉、螺钉连接,或通过由单个连续的材料件制造支腿105和主管108。可选地,附加的支撑构件110可以连接在支腿105之间,以为主管108提供附加支撑,并进一步稳定支腿105之间的连接。

图2a、图2b和图2c示出了助行器100的高度可调节性。类似的数字将用于指出图2a到图2c中的部件,如在图1的描述中描述那些部件所使用的数字。因此,在图2a到图2c中,助行器100设有患者承重支撑管101、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和橡胶端头104。在助行器100中还设有带轮106和握把107的支腿105以及中间支腿支撑件109。如图2a所示,患者承重支撑管101处于缩回位置。在该位置,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不干扰患者使用助行器。在图2b中,所示出为处于中间位置的患者承重支撑管。在该位置,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可放置在身材较矮的患者腋窝中。或者,患者可将他或她的手臂搁置在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上,而不将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放置在他或她的腋下。最后,在图2c中,所示出为患者承重支撑管处于完全延伸位置。在该位置,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可放置在患者的腋窝中。以这种方式,患者可以利用由患者承重支撑管提供的支撑,同时还使用助行器来辅助其运动。

图3a和图3b示出了在助行器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棘轮铰链组件的部分分解图和组装图。如图3a部分分解图中最佳示出,棘轮铰链组件300具有轴301,轴301具有第一间隔件保持端301a和第二螺纹端301b。棘轮铰链组件中还包括第一圆柱形间隔件和第二圆柱形间隔件302。每个圆柱形间隔件302具有穿过其的轴向孔303和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凹槽304的第一端以及第二非凹槽端305。

一对配合齿轮306也设置在棘轮铰链组件中。每个配合齿轮306具有穿过其的轴向孔,使得它们可以设置在轴301上。每个配合齿轮306具有第一齿轮表面307和相对的第二后表面308。如在图4的组装图中最佳示出,配合齿轮306中的一个的第一齿轮表面307与相对的配合齿轮306的第一齿轮表面307接合。每个配合齿轮306的第二后表面308具有设置在其上的键309。

再次参考图3b的组装图,轴301穿过第一圆柱形间隔件和第二圆柱形间隔件302的轴向孔303和一对配合齿轮306。第一圆柱形间隔件302与轴301的间隔件保持端301a接触,并且每个配合齿轮306的第二后表面308上的键309与设置在第一圆柱形间隔件和第二圆柱形间隔件302的每一个的第一端上的凹槽304对齐并接合。弹簧310设置在轴301上并与第二圆柱形间隔件302的第二非凹槽端305配合。垫圈311也设置在轴上并与弹簧310接触,并且螺母312与轴301的第二螺纹端301b接合。拧紧轴301的第二螺纹端301b上的螺母312压缩弹簧310,从而将第一圆柱形间隔件和第二圆柱形间隔件302和一对配合齿轮306压紧在一起。棘轮铰链300允许在图3b中标记的方向r上旋转,但是该旋转通过相对的齿轮表面307的相互作用限制成分离的棘轮步骤。

当组装在助行器中时,棘轮铰链300设置在患者承重支撑管101内部。接头110设置在患者承重支撑管101中,其允许间隔件302的第一个和相关联的齿轮306插入患者承重支撑管101的上部111中,并且第二间隔件302和相关联的齿轮306插入患者承重支撑管101的下部112中。齿轮表面307的界面在接头110处,使得上部111可相对于下部112旋转。可选地,可在患者承重支撑管101中设置附加接头113,以调适第二棘轮铰链300。包括该附加接头113允许带衬垫的腋下支撑件103进一步铰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虽然已经结合特定实施例和示例阐述前述公开内容,但是本公开内容并非旨在必须如此受限,并且许多其他实施例、示例、用途、对本文所述的实施例、示例、用途的修改和偏离旨在被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