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8937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部神经麻痹由风邪外袭、痰浊内阻、气虚血瘀、脉络空虚、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失养造成,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本症发病急,恢复困难,给广大患者带来无限的痛苦和煎熬。临床上尚缺乏相应疗效显著的改善药物和方法。

目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大多采用的方法有:①西药治疗:目前西医尚无针对本病的显效治疗药物,例如:用糖皮质激素消肿、消炎、抑制免疫反应或者使用血管扩张剂和维生素等,但是实践证明,这些西药疗法只是治标不治本,疗效不理想且病情易复发。②理疗:例如用红外线、按摩、肌肉运动锻炼等。③针灸。针灸是中国的国粹,对面瘫亦有较好的疗效,但是用针灸治疗时比较痛苦,且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面部经络受损,从而造成病症迁延不愈,使病人痛苦终生。虽然目前也有相应的治疗面部神经麻痹的中药,但是组方复杂、治疗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目前面部神经麻痹治疗方法不能根除、治疗过程较为痛苦且费用较高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该膏药能够有效的改善各种病因引起的面部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及口歪眼斜,且使用方便,无痛苦,对面部神经麻痹的各种表现症状见效迅速,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包括主料和辅料,按照重量比,所述主料的制备原料由经过炮制的30-40份荆芥、30-40份防风、50-60份川芎、50-60份当归、50-60份生地黄、40-50份熟地黄、30-40份白术、60-70份白芷、60-70份羌活、60-70份独活、20-30份甘草、40-50份茯苓、40-50份党参、50-60份黄芪、40-50份红花、30-40份血余炭、40-50份大黄、40-50份麻黄、10-15份细辛、15-20份蓖麻子、30-40份蜈蚣、25-30份全蝎、10-20份冰片和5-15份马钱子组成;所述辅料由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和2倍量的黄丹组成。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比例取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术、白芷、羌活、独活、甘草、茯苓、党参、红花、血余炭、大黄、麻黄、细辛、蓖麻子切片后浸入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中,静置浸泡10-15天;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主料与香油一起置于锅中加火煎熬,先大火熬滚后转小火煎熬,直至其中的中草药炸枯后过滤除渣,得药油备用;

步骤三、小火加热步骤二所得的药油,待药油沸腾后缓缓倒入主料2倍量的黄丹,沿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加热熬至锅内混合物呈黑色油膏状,且用竹筷沾取锅内油膏滴入凉水水面,油膏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沾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即可停火,冷却至常温待用;

步骤四、将上述油膏置于锅内溶解,按照上述比例放入已经研成细粉的蜈蚣、全蝎、冰片和马钱子后,顺时针搅拌均匀,即得药膏;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药膏浸入冷水中,每日换水两次,浸泡三日,捞出晾干,置于热锅内重新融化至可用竹筷团起药膏,将药膏顺时针分摊在药贴表面,每帖含药膏5-15g,晾凉,即制得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

所述步骤四中将熬制好的药膏浸入冷水中浸泡是为了去除膏药中的火毒,在熬制膏药的过程中,如果火毒未除尽,临床上会出现皮肤瘙痒,出现红斑、丘疹,甚至会出现水肿或皮肤溃烂等症状,不仅影响膏药内药物的疗效,还给患者增加不应有的痛苦。

所述的膏药在使用时配合穴位贴敷,主穴:听宫穴、下关穴和翳风穴,配穴:颊车穴、太阳穴和大椎穴,每七日换药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面部神经麻痹症状见效迅速,其中全蝎具有止痉、祛风、通络、解毒的作用,蜈蚣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作用,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作用,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作用,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独活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通经的作用,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细辛具有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作用,马钱子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黄丹具有拔毒生肌,敛疮的作用,常作为熬制膏药的基础剂,贴敷三至五天即可缓解面部神经麻痹,依照病情贴敷一周后即可恢复,巩固贴敷两周后即可痊愈,效果显著而迅速,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且将中药方剂制成膏药,用药方便,无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即可操作,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经济简便,减轻了病人服药的痛苦,同时便于批量化生产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本发明的过程、条件、试剂、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发明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包括主料和辅料,按照重量比,所述主料的制备原料由经过炮制的30-40份荆芥、30-40份防风、50-60份川芎、50-60份当归、50-60份生地黄、40-50份熟地黄、30-40份白术、60-70份白芷、60-70份羌活、60-70份独活、20-30份甘草、40-50份茯苓、40-50份党参、50-60份黄芪、40-50份红花、30-40份血余炭、40-50份大黄、40-50份麻黄、10-15份细辛、15-20份蓖麻子、30-40份蜈蚣、25-30份全蝎、10-20份冰片和5-15份马钱子组成;所述辅料由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和2倍量的黄丹组成。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比例取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术、白芷、羌活、独活、甘草、茯苓、党参、红花、血余炭、大黄、麻黄、细辛、蓖麻子切片后浸入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中,静置浸泡10-15天;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主料与香油一起置于锅中加火煎熬,先大火熬滚后转小火煎熬,直至其中的中草药炸枯后过滤除渣,得药油备用;

步骤三、小火加热步骤二所得的药油,待药油沸腾后缓缓倒入主料2倍量的黄丹,沿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加热熬至锅内混合物呈黑色油膏状,且用竹筷沾取锅内油膏滴入凉水水面,油膏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沾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即可停火,冷却至常温待用;

步骤四、将上述油膏置于锅内溶解,按照上述比例放入已经研成细粉的蜈蚣、全蝎、冰片和马钱子后,顺时针搅拌均匀,即得药膏;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药膏浸入冷水中,每日换水两次,浸泡三日,捞出晾干,置于热锅内重新融化至可用竹筷团起药膏,将药膏顺时针分摊在药贴表面,每帖含药膏5-15g,晾凉,即制得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

所述的膏药在使用时配合穴位贴敷,主穴:听宫穴、下关穴和翳风穴,配穴:颊车穴、太阳穴和大椎穴,每七日换药一次。

所述的全蝎,辛、平、有毒。归肝经。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所述的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功能主治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埚,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孕妇禁用。

所述的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所述的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梭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所述的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所述的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所述的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所述的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洽祛风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所述的马钱子,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痴疽疮毒,咽喉肿痛。孕妇禁用。

所述的黄丹,辛、咸,微寒,有毒。具有拔毒生肌,敛疮的作用,外用治疮疡肿毒,创伤出血,烧烫伤。常作为熬制膏药的基础剂。

实施例1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包括主料和辅料,按照重量比,所述主料的制备原料由经过炮制的30份荆芥、30份防风、50份川芎、50份当归、50份生地黄、40份熟地黄、30份白术、60份白芷、60份羌活、60份独活、20份甘草、40份茯苓、40份党参、50份黄芪、40份红花、30份血余炭、40份大黄、40份麻黄、10份细辛、15份蓖麻子、30份蜈蚣、25份全蝎、10份冰片和5份马钱子组成;所述辅料由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和2倍量的黄丹组成。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比例取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术、白芷、羌活、独活、甘草、茯苓、党参、红花、血余炭、大黄、麻黄、细辛、蓖麻子切片后浸入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中,静置浸泡10-15天;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主料与香油一起置于锅中加火煎熬,先大火熬滚后转小火煎熬,直至其中的中草药炸枯后过滤除渣,得药油备用;

步骤三、小火加热步骤二所得的药油,待药油沸腾后缓缓倒入主料2倍量的黄丹,沿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加热熬至锅内混合物呈黑色油膏状,且用竹筷沾取锅内油膏滴入凉水水面,油膏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沾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即可停火,冷却至常温待用;

步骤四、将上述油膏置于锅内溶解,按照上述比例放入已经研成细粉的蜈蚣、全蝎、冰片和马钱子后,顺时针搅拌均匀,即得药膏;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药膏浸入冷水中,每日换水两次,浸泡三日,捞出晾干,置于热锅内重新融化至可用竹筷团起药膏,将药膏顺时针分摊在药贴表面,每帖含药膏5-15g,晾凉,即制得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

实施例2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包括主料和辅料,按照重量比,所述主料的制备原料由经过炮制的32份荆芥、32份防风、53份川芎、53份当归、53份生地黄、43份熟地黄、32份白术、62份白芷、62份羌活、62份独活、22份甘草、43份茯苓、43份党参、53份黄芪、43份红花、32份血余炭、43份大黄、43份麻黄、11份细辛、16份蓖麻子、32份蜈蚣、26份全蝎、13份冰片和8份马钱子组成;所述辅料由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和2倍量的黄丹组成。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比例取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术、白芷、羌活、独活、甘草、茯苓、党参、红花、血余炭、大黄、麻黄、细辛、蓖麻子切片后浸入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中,静置浸泡10-15天;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主料与香油一起置于锅中加火煎熬,先大火熬滚后转小火煎熬,直至其中的中草药炸枯后过滤除渣,得药油备用;

步骤三、小火加热步骤二所得的药油,待药油沸腾后缓缓倒入主料2倍量的黄丹,沿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加热熬至锅内混合物呈黑色油膏状,且用竹筷沾取锅内油膏滴入凉水水面,油膏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沾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即可停火,冷却至常温待用;

步骤四、将上述油膏置于锅内溶解,按照上述比例放入已经研成细粉的蜈蚣、全蝎、冰片和马钱子后,顺时针搅拌均匀,即得药膏;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药膏浸入冷水中,每日换水两次,浸泡三日,捞出晾干,置于热锅内重新融化至可用竹筷团起药膏,将药膏顺时针分摊在药贴表面,每帖含药膏5-15g,晾凉,即制得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

实施例3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包括主料和辅料,按照重量比,所述主料的制备原料由经过炮制的35份荆芥、35份防风、55份川芎、55份当归、55份生地黄、45份熟地黄、35份白术、65份白芷、65份羌活、65份独活、25份甘草、45份茯苓、45份党参、55份黄芪、45份红花、35份血余炭、45份大黄、45份麻黄、13份细辛、18份蓖麻子、35份蜈蚣、25份全蝎、15份冰片和10份马钱子组成;所述辅料由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和2倍量的黄丹组成。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比例取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术、白芷、羌活、独活、甘草、茯苓、党参、红花、血余炭、大黄、麻黄、细辛、蓖麻子切片后浸入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中,静置浸泡10-15天;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主料与香油一起置于锅中加火煎熬,先大火熬滚后转小火煎熬,直至其中的中草药炸枯后过滤除渣,得药油备用;

步骤三、小火加热步骤二所得的药油,待药油沸腾后缓缓倒入主料2倍量的黄丹,沿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加热熬至锅内混合物呈黑色油膏状,且用竹筷沾取锅内油膏滴入凉水水面,油膏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沾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即可停火,冷却至常温待用;

步骤四、将上述油膏置于锅内溶解,按照上述比例放入已经研成细粉的蜈蚣、全蝎、冰片和马钱子后,顺时针搅拌均匀,即得药膏;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药膏浸入冷水中,每日换水两次,浸泡三日,捞出晾干,置于热锅内重新融化至可用竹筷团起药膏,将药膏顺时针分摊在药贴表面,每帖含药膏5-15g,晾凉,即制得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

实施例4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包括主料和辅料,按照重量比,所述主料的制备原料由经过炮制的37份荆芥、37份防风、58份川芎、58份当归、58份生地黄、46份熟地黄、37份白术、68份白芷、68份羌活、68份独活、28份甘草、46份茯苓、46份党参、58份黄芪、46份红花、37份血余炭、46份大黄、46份麻黄、14份细辛、19份蓖麻子、37份蜈蚣、25份全蝎、18份冰片和13份马钱子组成;所述辅料由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和2倍量的黄丹组成。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比例取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术、白芷、羌活、独活、甘草、茯苓、党参、红花、血余炭、大黄、麻黄、细辛、蓖麻子切片后浸入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中,静置浸泡10-15天;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主料与香油一起置于锅中加火煎熬,先大火熬滚后转小火煎熬,直至其中的中草药炸枯后过滤除渣,得药油备用;

步骤三、小火加热步骤二所得的药油,待药油沸腾后缓缓倒入主料2倍量的黄丹,沿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加热熬至锅内混合物呈黑色油膏状,且用竹筷沾取锅内油膏滴入凉水水面,油膏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沾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即可停火,冷却至常温待用;

步骤四、将上述油膏置于锅内溶解,按照上述比例放入已经研成细粉的蜈蚣、全蝎、冰片和马钱子后,顺时针搅拌均匀,即得药膏;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药膏浸入冷水中,每日换水两次,浸泡三日,捞出晾干,置于热锅内重新融化至可用竹筷团起药膏,将药膏顺时针分摊在药贴表面,每帖含药膏5-15g,晾凉,即制得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

实施例5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包括主料和辅料,按照重量比,所述主料的制备原料由经过炮制的40份荆芥、40份防风、60份川芎、60份当归、60份生地黄、50份熟地黄、40份白术、70份白芷、70份羌活、70份独活、30份甘草、50份茯苓、50份党参、60份黄芪、50份红花、40份血余炭、50份大黄、50份麻黄、15份细辛、20份蓖麻子、40份蜈蚣、30份全蝎、20份冰片和15份马钱子组成;所述辅料由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和2倍量的黄丹组成。

一种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上述比例取荆芥、防风、川芎、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术、白芷、羌活、独活、甘草、茯苓、党参、红花、血余炭、大黄、麻黄、细辛、蓖麻子切片后浸入主料总重量4倍量的香油中,静置浸泡10-15天;

步骤二、将步骤一处理后的主料与香油一起置于锅中加火煎熬,先大火熬滚后转小火煎熬,直至其中的中草药炸枯后过滤除渣,得药油备用;

步骤三、小火加热步骤二所得的药油,待药油沸腾后缓缓倒入主料2倍量的黄丹,沿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加热熬至锅内混合物呈黑色油膏状,且用竹筷沾取锅内油膏滴入凉水水面,油膏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沾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即可停火,冷却至常温待用;

步骤四、将上述油膏置于锅内溶解,按照上述比例放入已经研成细粉的蜈蚣、全蝎、冰片和马钱子后,顺时针搅拌均匀,即得药膏;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药膏浸入冷水中,每日换水两次,浸泡三日,捞出晾干,置于热锅内重新融化至可用竹筷团起药膏,将药膏顺时针分摊在药贴表面,每帖含药膏5-15g,晾凉,即制得改善面部神经麻痹的膏药。

用药禁忌:

在贴敷本发明所述膏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禁用,高血压、心脏病人慎用,有脑梗病史的患者慎用。

临床病例:

谢某某,女,26岁,25岁时中风导致面部神经麻痹,症状为面僵,口歪眼斜,流泪,滞食,漏水,不能鼓腮。贴敷本发明2-3天,每贴15-20g,症状明显缓解,滞食,漏水症状明显减轻,7天后换一贴继续坚持贴敷一周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邵某某,女,53岁,42岁时患面神经麻痹,症状为口歪眼斜,口角下垂,流泪,滞食,漏水,不能鼓腮。贴敷本发明3-4天,每贴15-20g,症状明显缓解,继续贴敷一周后口歪眼斜逐渐恢复,7天后更换一贴本发明,继续贴敷一周巩固疗效,面部无僵感,痊愈,至今未再复发。

尹某某,男,12岁,10岁时患有面神经麻痹,症状为口歪眼斜,流泪,滞食,漏水,口角下垂,不能鼓腮。贴敷本发明2-3天,每贴10-15g,面僵明显缓解,继续贴敷3-5天之后基本恢复,7天后更换一贴,再贴敷本发明一周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赵某某,男,37岁,35岁时患面部神经麻痹,症状为面僵,口歪眼斜,流泪,滞食,漏水,不能鼓腮。贴敷本发明1-3天,每贴15-25g,面僵明显缓解,继续贴敷3-5天之后基本恢复,7天后更换一贴,再贴敷本发明一周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周某某,男,41岁,38岁时中风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主要症状为口歪眼斜,流泪,滞食,漏水,口角下垂,不能鼓腮。贴敷本发明3-5天,每贴10-15g,面僵明显缓解,继续贴敷5-7天之后基本恢复,7天后更换一贴,再贴敷本发明两周后痊愈,至今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