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颅底凹陷复位的颈后路内固定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755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颅底凹陷复位的颈后路内固定器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颅底凹陷复位的颈后路内固定器械。



背景技术:

颅底凹陷症是一种较常见的枕颈部畸形,患者常伴有明显的寰枢椎脱位和上颈椎序列异常。颅底凹陷患者寰枢椎脱位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齿状突向后移动导致的横向脱位及齿状突向上移动导致的纵向脱位。脱位的齿状突向上、向后压迫脊髓是其引起临床症状的病理机制;因此,颅底凹陷术中对寰枢椎横向及纵向脱位的有效复位,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枕颈角是评估上颈椎序列的重要指标,目前应用较多的测量方法为:上颚后缘与枕骨鳞部之间的连线(a线)与枢椎椎体下终板的连线(b线)之间的夹角(图1所示)。既往研究表明,颅底凹陷患者枕颈角较正常患者明显降低,颅底凹陷术中枕颈角的矫正角度与术后临床效果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若枕颈角过小可导致术后吞咽困难、呼吸阻碍的发生;反之,若枕颈角的角度过大,可导致下颈椎曲度减小及后凸畸形的发生。因此颅底凹陷术中矫正枕颈角至相对正常的角度是此类手术获得满意疗效另一关键。

专利文献(cn203291002u)公开了一种寰枢椎脱位复位内固定装置,但其不能精确控制枕颈角的矫正角度,不方便设定并调节枕颈固定棒的角度,无法针对性精确矫正寰枢椎横向或纵向脱位,且其矫正脱位的力量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用于颅底凹陷复位的颈后路内固定器械,通过在矢状面旋转枢椎复位螺钉矫正枕颈角,可提供充分的直接复位力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颅底凹陷复位的颈后路内固定器械,包括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枢椎复位螺钉系统和至少两个枕骨复位螺钉系统,所述枢椎复位螺钉系统包括枢椎复位螺钉和第一连接部,所述枕骨复位螺钉系统包括枕骨复位螺钉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包括连接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在内的管状元件以及限制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与管状元件相对移动的锁紧机构;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含有与管状元件转动连接的第一螺钉座,所述第二连接部包含有与管状元件固定连接的第二螺钉座,所述枢椎复位螺钉安装在第一螺钉座上,所述枕骨复位螺钉安装在第二螺钉座上,所述枢椎复位螺钉为长尾螺钉,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限制第一螺钉座与管状元件相对转动的锁紧装置a。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包括第一固定棒、与第一固定棒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棒,以及限制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相对转动的锁紧结构;所述枢椎复位螺钉系统与第一固定棒连接,所述枕骨复位螺钉系统与第二固定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的转动连接处设有角度刻度盘和刻度指针。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上沿轴向设有长度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表面沿轴向设有两段单向齿,所述单向齿从中间向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的端部延伸,两段单向齿分别朝向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的端部;所述管状元件上设有弹片,所述弹片一端伸进管状元件中,弹片另一端外露于管状元件,所述弹片与管状元件转动连接,弹片与管状元件之间设有弹簧a,在弹簧a的作用下,弹片的内端卡在单向齿中。

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块、弹簧b和锁紧螺钉a,所述管状元件侧壁有与锁块适配的导向孔,锁块装在导向孔中,所述锁块内端为与单向齿适配的齿状,所述弹簧b一端连接锁块,弹簧b另一端管状元件,在弹簧b的作用下,锁块与单向齿不接触,所述锁块和管状元件上均有与锁紧螺钉a适配的螺纹孔,锁块上的螺纹孔与管状元件上的螺纹孔正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钉座上设有供枢椎复位螺钉穿过的通孔a,所述枢椎复位螺钉装在通孔a中,所述第一螺钉座上设有转轴a,所述转轴a与管状元件垂直,所述管状元件外壁有凸台,所述凸台上有与转轴a适配的轴孔,所述转轴a装在轴孔中,所述锁紧装置a包括锁紧螺钉b,所述凸台侧壁设有与锁紧螺钉b适配的螺纹孔a,所述锁紧螺钉b装在螺纹孔a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用于显示枢椎复位螺钉转动角度的角度标尺。

进一步的,所述枢椎复位螺钉系统还包括带齿垫片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枢椎复位螺钉螺纹连接,所述枢椎复位螺钉上设有限位部a,所述限位部a为球状或球冠状,所述通孔a与限位部a球面配合;

所述带齿垫片一面设有齿面a,所述第一螺钉座外表面有与齿面a适配的齿面b,所述齿面b与齿面a啮合,所述限位部a与锁紧螺母将第一螺钉座和带齿垫片夹在中间。

其中,所述枕骨复位螺钉系统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枕骨复位螺钉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钉座上有供枕骨复位螺钉穿过的通孔b,所述枕骨复位螺钉装在通孔b中,所述枕骨复位螺钉上设有限位部b,所述锁紧螺母与限位部b将第二螺钉座夹在中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旋转枢椎复位螺钉矫正枕颈角,可提供充分的直接复位力量;通过控制枢椎复位螺钉矢状面旋转角度可精确控制枕颈角矫正角度;方便设定并调节枕颈固定棒的角度;采用两点间单向撑开矫正脱位,通过控制撑开的距离能精确控制寰枢椎横向和纵向脱位的矫正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测量枕颈角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枢椎复位螺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螺钉座一侧的三维图;

图5是第一连接部的管状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枢椎复位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带齿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螺钉座的另一侧的三维图;

图9是枕骨复位螺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枕骨复位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正常情况下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按下弹片时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按下锁块时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锁紧锁紧螺钉a时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实施例3中枕骨复位螺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4中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锁紧螺钉c);

图20是实施例4中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的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锁紧螺钉c);

图21是实施例4中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的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22是实施例5中第二固定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实施例5中第一固定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实施例5中第一固定棒与第二固定棒的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安装在颅骨上时的示意图;

图中:1-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2-枢椎复位螺钉、3-枕骨复位螺钉、4-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7-管状元件、8-锁紧螺母、9-带齿垫片、10-弹性垫片、11-第二固定棒、12-第一固定棒、13-角度刻度盘、14-单向齿、15-长度刻度、16-刻度指针、17-转轴c、18-锁紧螺钉c、19-第一螺纹孔、20-第二螺纹孔、21-限位部a、22-易断缺口a、31-限位部b、32-易断缺口b、41-通孔a、42-转轴a、43-锁紧螺钉b、44-凸台、45-轴孔、46-角度标尺、51-通孔b、61-第一螺钉座、62-第二螺钉座、63-齿面b、71-弹片、72-弹簧a、73-锁块、74-弹簧b、75-锁紧螺钉a、91-齿面a、111-齿圈a、121-齿圈b、113-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用于颅底凹陷复位的颈后路内固定器械,包括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枢椎复位螺钉系统和至少两个枕骨复位螺钉系统,枢椎复位螺钉系统包括枢椎复位螺钉2和第一连接部4,枕骨复位螺钉系统包括枕骨复位螺钉3和第二连接部5,枢椎复位螺钉2比枕骨复位螺钉3长。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可选择钛棒,其形状可以根据骨面的形状进行预弯。第一连接部4和第二连接部5均包括连接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在内的管状元件7以及限制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与管状元件7相对移动的锁紧机构。

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一连接部4的一种结构,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4包含有与管状元件7转动连接的第一螺钉座61,枢椎复位螺钉2安装在第一螺钉座61上,枢椎复位螺钉2为长尾螺钉,便于握住枢椎复位螺钉2尾部在矢状面旋转。第一连接部4上设有限制第一螺钉座61与管状元件7相对转动的锁紧装置a。应用中枢椎复位螺钉2的转动平面需要与矢状面平行,也就是第一螺钉座61的转动平面与矢状面平行,即第一螺钉座61的转动平面与管状元件7的轴线平行。

如图4所示,第一螺钉座61上设有供枢椎复位螺钉2穿过的通孔a41,枢椎复位螺钉2装在通孔a41中,第一螺钉座61上设有转轴a42,转轴a42与管状元件7垂直。如图5所示,管状元件7外壁有凸台44,凸台44上有与转轴a42适配的轴孔45,转轴a42装在轴孔45中,锁紧装置a包括锁紧螺钉b43,凸台44侧壁设有与锁紧螺钉b43适配的螺纹孔a,锁紧螺钉b43装在螺纹孔a中。当需要在矢状面转动枢椎复位螺钉2时,调松锁紧螺钉b43即可;当调整到合适角度时,拧紧锁紧螺钉b43即可。

如图3所示,枢椎复位螺钉2螺钉通过锁紧螺母8与第一螺钉座61锁紧固定,锁紧螺母8与枢椎复位螺钉2螺纹连接。如图6所示,枢椎复位螺钉2上设有限位部a21,限位部a21与锁紧螺母8将第一螺钉座61夹在中间实现枢椎复位螺钉2与第一螺钉座61的紧固。

为了使枢椎复位螺钉2在安装过程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限位部a21为球状或球冠状。相应的,如图8所示,通孔a41与限位部a21球面配合,即通孔a41内壁为球面,限位部a21被接收在球面的通孔a41内,同时又可在通孔a41内多向转动。如图3所示,在锁紧螺母8与第一螺钉座61之间设有带齿垫片9,如图7所示,带齿垫片9一面设有齿面a91。如图4、8所示,第一螺钉座61外表面有与齿面a91适配的齿面b63,齿面b63与齿面a91啮合,齿面a91与齿面b63为柱面。如图3所示,枢椎复位螺钉2为长尾螺钉,为便于折断枢椎复位螺钉2多余的尾部,枢椎复位螺钉2后部有易断缺口a22,枢椎复位螺钉2多余的尾部为枢椎复位螺钉2长度的五分之二。

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部5包含有与管状元件7固定连接的第二螺钉座62,枕骨复位螺钉3安装在第二螺钉座62上。枕骨复位螺钉3通过锁紧螺母8与第二螺钉座62锁紧固定,锁紧螺母8与枕骨复位螺钉3螺纹连接。具体,如图10所示,第二螺钉座62上有供枕骨复位螺钉3穿过的通孔b51,枕骨复位螺钉3装在通孔b51中。如图11所示,枕骨复位螺钉3上设有限位部b31,锁紧螺母8与限位部b31将第二螺钉座62夹在中间实现枕骨复位螺钉3与第二螺钉座62的紧固。如图9所示,锁紧螺母8与第二螺钉座62之间设有弹性垫片10。为便于折断枕骨复位螺钉3多余的尾部,枕骨复位螺钉3后部有易断缺口b32。

本实施例通过在矢状面上旋转枢椎复位螺钉2带动枢椎随之转动,可精确控制枕颈角的矫正角度,并提供充分的矫正脱位及枕颈角的直接力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表面沿轴向设有两段单向齿14,单向齿14从中间向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的端部延伸,两段单向齿14分别朝向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的端部,以便于在使用时可分别向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的远端单向调整枢椎复位螺钉2和枕骨复位螺钉3。

如图13所示,管状元件7上设有弹片71,弹片71一端伸进管状元件7中,弹片71另一端外露于管状元件7,弹片71与管状元件7转动连接,弹片71与管状元件7之间设有弹簧a72。在弹簧a72的作用下,弹片71的内端卡在单向齿14中,使得在正常情况下,管状元件7只可沿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单向滑动。图13中,管状元件7只能沿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向右移动。为便于观察调整距离,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上沿轴向设有长度刻度15。

如图14所示,按下弹片71,弹片71的内端脱离单向齿14,此时管状元件7可沿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双向移动。松开弹片71,弹片71在弹簧a72的作用下,重新回到正常位置,此时管状元件7只能沿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单向移动。

其中,锁紧机构包括锁块73、弹簧b74和锁紧螺钉a75,管状元件7侧壁有与锁块73适配的导向孔,锁块73装在导向孔中,锁块73内端为与单向齿14适配的齿状,弹簧b74一端连接锁块73,弹簧b74另一端管状元件7,在弹簧b74的作用下,锁块73与单向齿14不接触,锁块73和管状元件7上均有与锁紧螺钉a75适配的螺纹孔,锁块73上的螺纹孔与管状元件7上的螺纹孔正对。

当需要固定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与管状元件7的相对位置时,如图15所示,按下锁块73,锁块73内端的齿与单向齿14啮合,然后,如图16所示,将锁紧螺钉a75装在锁块73的螺纹孔与管状元件7的螺纹孔中,锁紧锁块73与管状元件7,此时管状元件7与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不可相对移动。本实施例中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的远端有单向齿以保证在撑开时其可以单向撑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如图17所示,第一连接部4上设有用于显示枢椎复位螺钉2转动角度的角度标尺46,作为优选,角度标尺46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的管状元件7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前面几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8所示,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包括第一固定棒12、与第一固定棒12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棒11,以及限制第一固定棒12与第二固定棒11相对转动的锁紧结构;枢椎复位螺钉系统与第一固定棒12连接,枕骨复位螺钉系统与第二固定棒11连接。为方便控制旋转角度,第一固定棒12与第二固定棒11的转动连接处设有角度刻度盘13和刻度指针16。第一固定棒12与第二固定棒11的连接处可以显示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弯曲的角度,并同时为撑开提供支点。

实现第一固定棒12与第二固定棒11的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公开其中一种结构,如图19-21所示,第一固定棒12与第二固定棒11通过转轴c17连接,转轴c17与第二固定棒11或第一固定棒12固接。如图21所示,转轴c17与第一固定棒12固接,转轴c17与第二固定棒11间隙配合,角度刻度盘13与转轴c17固接,锁紧结构包括锁紧螺顶c18,第一固定棒12设有与锁紧螺顶c18适配的第一螺纹孔19,第二固定棒11设有与锁紧螺顶c18适配的第二螺纹孔20,第二螺纹孔20围绕转轴c17等间隔设有多个,当需要锁紧第二固定棒11与第一固定棒12时,将锁紧螺顶c18装在第一螺纹孔19与其中一个第二螺纹孔20中即可,第一固定棒12与第二固定棒11上均设有刻度指针16。

使用时,调整第一固定棒12与第二固定棒11到合适角度,将锁紧螺顶c18装在第一螺纹孔19与其中一个第二螺纹孔20中即可。本实施例方便调节和控制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的弯曲角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实现第一固定棒12与第二固定棒11的转动连接采用另一种结构。如图22所示,第二固定棒11的一端设有齿圈a111,齿圈a111的轴线与第二固定棒11的轴线垂直。如图22所示,第一固定棒12的设有与齿圈a111适配的齿圈b121,齿圈b121的轴线与第一固定棒12的轴线垂直,齿圈a111与齿圈b121中央均设有螺纹孔。使用时,齿圈a111与齿圈b121啮合,将紧固螺钉113装在螺纹孔中即可。

复位步骤:

1、经枢椎椎弓根植入枢椎复位螺钉2;

2、根据患者脱位程度设定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的角度(通常为生理状态下后方枕颈交界处角度为110°-120°);

3、使管状元件上弹片71处于按下状态,此时允许管状元件在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上双向滑动;

4、将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通过管状元件7分别与第一固定棒12、第二固定棒11连接;

5、将第一螺钉座61与枢椎复位螺钉2连接,将带齿垫片9从尾端套在枢椎复位螺钉2上,将锁紧螺母8拧紧在枢椎复位螺钉2上,并将第一连接部的管状元件7上的锁紧机构锁紧;

6、将枕骨复位螺钉3由下向上穿过第二螺钉座62,此时与枕骨复位螺钉3固连的弹性垫片10位于第二螺钉座62的下方,植入枕骨复位螺钉3。此时第二固定棒11与枕骨间存在一定间隙,枕骨复位螺钉3为长尾钉以方便锁紧螺母的拧入;

7、将第二连接部5的管状元件7上的锁紧机构锁紧;将锁紧螺母8拧入枕骨复位螺钉3中,随着锁紧螺母8的拧紧,通过杠杆作用,可调角度枕颈固定棒1带动枢椎向前移动达到寰枢椎部分复位(如图25所示)。

然后,观察复位是否满意:

(1)如果需进一步矫正寰枢椎横向脱位,松开与第二固定棒11相连管状元件7的锁紧机构,并使第二连接部5管状元件上弹片71处于下压状态,此时允许管状元件7在第二固定棒11上向端部单向滑动,利用撑开钳在第一、二固定棒的连接处与管状元件7之间撑开,使第二固定棒11上的管状元件7向远端滑动,此时管状元件7带动枕骨复位螺钉3及枕骨向后方移动而矫正寰枢椎横向脱位,管状元件7与第二固定棒11间存在单向齿,确保撑开钳松开后管状元件不会反向滑动;复位满意后锁紧管状元件7的锁紧机构;

(2)如果需进一步矫正寰枢椎纵向脱位,松开与第一固定棒12相连的管状元件7的锁紧机构,并使第一连接部4上管状元件上的弹片71处于下压状态,此时允许管状元件7在第一固定棒12上向端部单向滑动,利用撑开钳在第一、二固定棒的连接处与管状元件7之间撑开,使第一固定棒12上的管状元件7向远端滑动,此时管状元件7带动枢椎复位螺钉2及枢椎向尾侧移动而矫正寰枢椎纵向脱位,管状元件7与第一固定棒12间存在单向齿,确保撑开钳松开后管状元件7不会反向滑动;复位满意后锁紧管状元件7的锁紧机构;

(3)如需进一步矫正枕颈角,则松开枢椎复位螺钉2上的锁紧螺母8,通过向头侧转动枢椎复位螺钉2,调整枢椎矢状面空间位置,而达到矫正枕颈角,枕颈角矫正满意后锁紧枢椎复位螺钉2上的锁紧螺母8。枢椎复位螺钉2为长尾钉,可提供较长的力臂,以更有效的在矢状面上旋转枢椎。

术中透视显示寰枢椎脱位及枕颈角矫正满意后,锁紧各螺母及滑动元件中的锁紧装置,将枢椎复位螺钉2及枕骨复位螺钉3尾部剪掉。

本发明通过旋转枢椎复位螺钉矫正枕颈角,可提供充分的直接复位力量;通过控制枢椎复位螺钉矢状面旋转角度可精确控制枕颈角矫正角度;方便设定并调节枕颈固定棒的角度;采用两点间单向撑开矫正脱位,通过控制撑开的距离能精确控制寰枢椎横向和纵向脱位的矫正程度。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