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131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在肺外结核中大约有5%~15%的患者累及神经系统,其中又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常见,约占神经系统结核的70%左右;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有高颅压症;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采用小骨窗手术和穿刺抽吸,穿刺抽吸往往会造成血肿残留或再出血,而小骨窗手术后血肿残腔再出血的发生率也较高,手术创面渗血或术后血压升高是致使残腔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以往对于预防和处理再出血除采用术中创面仔细止血、术后控制血压或使用一般引流管外接引流袋,引流出残腔内的血性脑脊液。若再出血须进行二次手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装置,通过药液输送管将药液容纳箱中的恒温度药液输送到患者的引流处进行冲洗,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通过输气管向气腔充气,使得气袋压迫脑血管,起到止血、减少创面渗出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术后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急性高颅压症,为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缓冲时间过程,经脑脊液连续引流加速清除炎性产物,减轻炎性粘连引起的永久性损害,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侧面上部设有气袋和引流口,气袋和引流管之间形成气腔,引流管的引流腔内设有药液输送管和输气管,输气管的一端贯穿引流管的壳体并延伸至气腔内,输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并裸露至引流管的壳体外部再与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气囊的出气口上设有控制阀,所述药液输送管的一端和位于引流管侧面上部的药液出液口连接,药液输送管的一端贯穿引流管的壳体并与液泵的出液口连通,液泵的进液口和药液容纳箱的出液口通过导管连通,药液容纳箱的内部底端设有加热装置和温度传感器,药液容纳箱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和外部电源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和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口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引流口在引流管的侧面上部等角度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口位于药液出液口的上方,药液出液口位于气袋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的侧面设有刻度,刻度位于气袋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流管为圆管,且引流管的上端封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装置,通过药液输送管将药液容纳箱中的恒温度药液输送到患者的引流处进行冲洗,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通过输气管向气腔充气,使得气袋压迫脑血管,起到止血、减少创面渗出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术后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口、2气袋、3引流管、4药液输送管、5输气管、6引流腔、7控制阀、8气囊、9刻度、10液泵、11加热装置、12温度传感器、13控制器、14气腔、15药液容纳箱、16药液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装置,包括引流管3,引流管3为圆管,且引流管3的上端封闭,引流管3的外侧面上部设有引流口1和环形的气袋2,引流口1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引流口1在引流管3的侧面上部等角度分布,气袋2和引流管3之间形成气腔14,引流管3的侧面设有刻度9,刻度9位于气袋2的下方,刻度9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插入深度,引流管3的引流腔6内设有药液输送管4和输气管5,输气管5的一端贯穿引流管3的壳体并延伸至气腔14内,输气管5的另一端贯穿并裸露至引流管3的壳体外部再与气囊8的出气口连接,气囊8的出气口上设有控制阀7,通过输气管5向气腔14充气,使得气袋2压迫脑血管,起到止血、减少创面渗出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术后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药液输送管4的一端和位于引流管3侧面上部的药液出液口16连接,引流口1位于药液出液口16的上方,药液出液口16位于气袋2的上方,药液输送管4的一端贯穿引流管3的壳体并与液泵10的出液口连通,液泵10的进液口和药液容纳箱15的出液口通过导管连通,药液容纳箱15的内部底端设有加热装置11和温度传感器12,通过药液输送管4将药液容纳箱15中的恒温度药液输送到患者的引流处进行冲洗,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药液容纳箱15的上表面设有控制器13,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和外部电源均与控制器13的输入端电连接,加热装置11的输入端和控制器13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使用时:将引流管3与外部收集袋通过导管连接,将带有引流口1的引流管3一端插入术口内,用气囊8通过输气管5向气腔14内充气,使气袋2充入气体,通过调节控制阀7使气袋2压迫脑血管,避免脑血管出血,温度传感器12将药液容纳箱15中药液的温度传输给控制器13,控制器13控制加热装置11对药液容纳箱15中药液加热,使得药液容纳箱15中药液维持恒温,液泵10将药液容纳箱15中药液经药液输送管4输送到药液出液口16。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引流效率高,通过药液输送管4将药液容纳箱15中的恒温度药液输送到患者的引流处进行冲洗,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通过输气管5向气腔14充气,使得气袋2压迫脑血管,起到止血、减少创面渗出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术后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外侧面上部设有气袋和引流口,气袋和引流管之间形成气腔,引流管的引流腔内设有药液输送管和输气管,输气管的一端贯穿引流管的壳体并延伸至气腔内,输气管的另一端贯穿并裸露至引流管的壳体外部再与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气囊的出气口上设有控制阀,所述药液输送管的一端和位于引流管侧面上部的药液出液口连接,药液输送管的一端贯穿引流管的壳体并与液泵的出液口连通,通过药液输送管将药液容纳箱中的恒温度药液输送到患者的引流处进行冲洗,通过输气管向气腔充气,使得气袋压迫脑血管,起到止血、减少创面渗出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术后致残率。

技术研发人员:周娟娟;王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娟娟
技术研发日:2017.07.13
技术公布日:2017.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