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
背景技术:
凡妊娠不到20周,胎儿体重不足500克而中止者,称流产。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其临床症状以阴道出血,阵发性腹痛为主。每次流产的临床过程和一次流产相同,只是常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核型异常的胚胎、胎儿大多伴有绒毛水肿及(或)绒毛细胞萎缩等胎盘结构异常,不能继续生长发育而自然淘汰。(2)母体因素: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致胚胎发育不良;子宫病变;子宫颈闭锁不全乃晚期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冈;胎盘内分泌不足,难以维持妊娠的继续发展;(3)父方因素活动的精于传递细菌,干扰精卵结合与着床。
习惯性流产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流产相同,也是经历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或完全流产几个阶段。早期仅可表现为阴道少许出血,或有轻微下腹隐疼,出血时间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血量较少。一旦阴道出血增多,腹疼加重,检查宫颈口已有扩张,甚至可见胎囊堵塞颈口时,流产已不可避免。如妊娠物全部排出,称为完全流产;仅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残留在子宫腔内时,称为不全流产,需立即清宫处理。
中医学“滑胎”的病名,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反复性自然流产”。多数学者认为冲任损伤则肾虚无力系胞为该病之本,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病机的认识,治疗多以固肾为主,并取得较好疗效。然肾虚失却温煦或阴虚生热,热火灼精血或血滞不行而生血瘀则为该病之标。早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提出了活血安胎、祛瘀安胎。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丹参【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降香【别名】降真香、紫藤香、降真、花梨母。【来源】为豆科乔木植物降香檀的树干和根。【性味】辛,温。【归经】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用于胸胁疼痛、心绞痛辟秽降逆:用于秽浊内阻,呕吐腹痛;止血:用于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摘录】《中华本草》。
菟丝子【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黄丝藤、无娘藤、金黄丝子。【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性味】甘,温。【归经】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恶藋菌。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摘录】《中华本草》。
续断【别名】川续断、和尚头、山萝卜。【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性味】苦、辛,微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初痢勿用,怒气郁者禁用。【摘录】《中华本草》。
桑寄生【别名】茑,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树,寄生草,茑木,冰粉树、蠹心宝。【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等的枝叶。【性味】苦甘,平。【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摘录】《中华本草》。
阿胶【别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来源】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动物形态详"驴肉"条。【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补血,安胎。治血虚,虚劳咳嗽,吐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注意】性粘腻,胃弱作呕吐者勿服;脾胃虚,食不消者亦忌之。【摘录】《中华本草》。
桂枝【别名】柳桂。【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性味】辛、甘,温。【归经】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血证、孕妇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茯苓【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墨旱莲【别名】白旱莲、猢狲头、莲草、墨斗草、墨烟草、墨菜、猪牙草、金陵草、莲子草、旱莲草、旱莲子、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墨记菜、野水凤仙、摘头乌、滴落乌、水凤仙草、黑墨草、节节乌、跳鱼草、假日头花仔、绕莲花、火炭草、黑头草、古城墨、水旱莲、冰冻草、金丝麻、墨汁草。【来源】旱莲草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性味】味甘、酸,性凉。【归经】归肾经、肝经。【功能主治】肝肾不足,眩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软,发白齿摇,劳淋带浊,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摘录】《中华本草》。
女贞子【别名】爆格蚤、冬青子。【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性味】甘、苦,凉。【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习惯性流产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丹参12份、降香10份、菟丝子15份、续断10份、桑寄生10份、阿胶20份、桂枝12份、茯苓12份、墨旱莲10份、女贞子10份。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习惯性流产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年龄26~43岁,病程3~9年,孕龄38~110天。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习惯性流产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与一般流产相同,也是经历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或完全流产几个阶段。早期仅可表现为阴道少许出血,或有轻微下腹隐疼,出血时间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血量较少。一旦阴道出血增多,腹疼加重,检查宫颈口已有扩张,甚至可见胎囊堵塞颈口时,流产已不可避免。如妊娠物全部排出为完全流产;仅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残留在子宫腔内时为不全流产,需立即清宫处理。
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3次。疗程疗程以超过以往流产最长孕月以后2w胎儿仍存活,停止治疗。
对照组口服寿胎丸。疗程以超过以往流产最长孕月以后2w胎儿仍存活,停止治疗。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再次妊娠至足月分娩者(妊娠成功);
显效:再次妊娠达28w以上,b超显示宫内活胎;
有效:再次妊娠达20w以上,b超显示宫内活胎;
无效:再次妊娠达18w以下,b超显示宫内死胎。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习惯性流产,具有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丹参12克、降香10克、菟丝子15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阿胶20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墨旱莲10克、女贞子1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
称取:丹参12克、降香10克、菟丝子15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阿胶20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墨旱莲10克、女贞子1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3
称取:丹参12克、降香10克、菟丝子15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阿胶20克、桂枝12克、茯苓12克、墨旱莲10克、女贞子10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习惯性流产。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