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疤贴片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5932发布日期:2019-01-29 17:21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除疤贴片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除疤贴片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保湿及透气性聚氨酯胶来制作的具有非常优良的保湿与吸水效果的手术后预防疤痕产生的贴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除疤贴片及其制法的技术中,有(1)硅胶技术,(2)利用压克力做载体下的海藻酸钠技术,传统除疤贴片中未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就功能性添加剂添加方式而言,传统上是物理混合方式,传统硅胶技术的除疤贴片不透气,价钱贵,呈现浸润现象,保湿效果差,不具有抗菌功能,因此亟待加以改善。此外,传统利用压克力做载体下的海藻酸钠技术是以压克力单体聚合合成,所残存的单体具有毒性,对皮肤会产生过敏反应,传统除疤贴片中聚氨酯膜上并未涂上点状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传统硅胶价钱贵,没有透气性,保湿效果差,传统海藻酸钠用压克力当载体时,会有具有毒性单体残留及不具有抗菌功能的问题。

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并解决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除疤贴片,包括:聚氨酯胶层,该聚氨酯胶层的底部用于贴附在使用者皮肤的伤口处;以及聚氨酯膜,形成于聚氨酯胶层上,且聚氨酯膜的上方涂上有点状胶;其中,聚氨酯胶层由预聚物反应制成,预聚物通过混合2.0~2.2摩尔%的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0.6~0.8摩尔%的聚乙二醇、0.7~0.9摩尔%的聚丙二醇与0.4~0.6摩尔%的1,4-丁二醇以形成主剂,其中,于加入1,4-丁二醇时加入0.05~0.35摩尔%的功能性添加剂以制成。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相对于1.0摩尔%的预聚物,主剂含有0.1摩尔%的功能性添加剂。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功能性添加剂为玻尿酸、胶原蛋白、甲壳素、海藻酸钠及锌离子中的任意一至多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聚氨酯胶层厚度在0.5~1.0mm之间,聚氨酯胶层水气穿透率为每日1500克/平方公尺。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聚氨酯膜的厚度在0.01~0.04mm之间,聚氨酯膜水气穿透率大于每日3000克/平方公尺。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点状胶为感压胶或热熔胶。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除疤贴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混合2.0~2.2摩尔%的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0.6~0.8摩尔%的聚乙二醇、0.7~0.9摩尔%的聚丙二醇与0.4~0.6摩尔%的1,4-丁二醇以形成主剂,其中,于加入1,4-丁二醇时加入0.05~0.35摩尔%的功能性添加剂以制成预聚物;将预聚物反应制成聚氨酯胶层;在聚氨酯胶层上形成聚氨酯膜,且聚氨酯胶层的底部用于贴附在使用者皮肤的伤口处;以及在聚氨酯膜上涂上点状胶。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相对于1.0摩尔%的预聚物,主剂含有0.1摩尔%的功能性添加剂。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功能性添加剂为玻尿酸、胶原蛋白、甲壳素、海藻酸钠及锌离子中的任意一至多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聚氨酯胶层厚度在0.5~1.0mm之间,且水气穿透率为每日1500克/平方公尺。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本发明的除疤贴片质地柔软、具有非常优良的保湿与吸水效果、能阻隔外部细菌感染、具有透气性。此外,本发明的手术后除疤贴片内不会有传统压克力聚合反应后残留的毒性单体。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除疤贴片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图1b是本发明的除疤贴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1b,图1a-1b展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手术后除疤贴片,从图中可知手术后除疤贴片中具有柔软性聚氨酯胶层(polyurethanegellayer)10,聚氨酯胶层10上形成有聚氨酯膜(polyurethanefilm)20,聚氨酯胶层10之下贴附至皮肤31之伤口30上。聚氨酯膜20的四周围处涂上数个点状胶21。

在本发明中,聚氨酯胶层10上形成有聚氨酯膜20,聚氨酯胶层10的下表面是贴附上皮肤31伤口30上;其中,聚氨酯胶层10是先由2.0~2.2摩尔%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diisocyanate,hdi)与0.6~0.8摩尔%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mn2000)与0.7~0.9摩尔%聚丙二醇(polypropyleneglycol,ppg,mn2000)与0.4~0.6摩尔%1,4-丁二醇(1,4-butanediol)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于加入该1,4-丁二醇时加入0.05~0.35摩尔%功能性添加剂,以制成预聚物;再反应制成聚氨酯胶层10;此外,聚氨酯膜20上涂上若干点状胶21。

为了使柔软性聚氨酯胶层10能保湿保水气,功能性添加剂可选择地加入于聚氨酯胶层10内,功能性添加剂为玻尿酸(hyaluronicacid)、胶原蛋白(collagen)、甲壳素(chitin/chitosan)、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及锌离子中任意一至多种。玻尿酸与胶原蛋白是对于伤口具有保湿的功能,聚乙二醇与聚丙二醇是对于伤口具有吸水的功能,而甲壳素是对于伤口具有抑菌的功能。该聚氨酯胶层10及该聚氨酯膜20都具有透气性且防水。

根据本发明,因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peg及ppg还有玻尿酸与胶原蛋白内-oh基作反应且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甲壳素-nh2去做化学交联。这些化学交联的聚氨酯胶层10会附在聚氨酯膜上,与传统的添加物之添加上去是物理混合作用实属大不同。

根据本发明,聚氨酯胶层10厚度是在0.5~1.0mm之间,以0.75mm为较佳,聚氨酯胶层10水气穿透率mvtr为1500g/m2.day左右。根据本发明,所制成的聚氨酯胶层10是很柔软的,其肖氏硬度a(shorea)在30~50之间,其延展性(elogation)是在200-800%之间,其抗拉强度(tensile)是10mpa左右。

根据本发明,聚氨酯膜20的厚度是在0.01~0.04mm之间,以0.025mm为优选,聚氨酯膜水气穿透率mvtr要大于3000g/m2.day。聚氨酯膜20的功能是阻隔外部细菌感染,防水,抗菌且当做载体。

实例a

形成聚氨酯胶层,其中,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是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2.2摩尔%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0.8摩尔%聚乙二醇peg2000与0.7摩尔%聚丙二醇与0.5摩尔%1,4-丁二醇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于加入1,4-丁二醇时不加入功能性添加剂胶原蛋白,以制成预聚物;再反应制成聚氨酯胶层;在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及在聚氨酯膜上涂上若干点状胶。

实例b

形成聚氨酯胶层,其中,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2.2摩尔%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0.7摩尔%聚乙二醇peg2000与0.8摩尔%聚丙二醇与0.4~0.6摩尔%1,4-丁二醇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于加入1,4-丁二醇时不加入功能性添加剂胶原蛋白,以制成预聚物;再反应制成聚氨酯胶层;在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及在聚氨酯膜上涂上若干点状胶。

实例c

形成聚氨酯胶层,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2.2摩尔%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0.6摩尔%聚乙二醇peg2000与0.9摩尔%聚丙二醇与0.4~0.6摩尔%1,4-丁二醇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于加入1,4-丁二醇时不加入功能性添加剂胶原蛋白,以制成预聚物;再反应制成聚氨酯胶层;在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及在聚氨酯膜上涂上若干点状胶。

实例d

形成聚氨酯胶层,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是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2.2摩尔%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0.8摩尔%聚乙二醇peg2000与0.7摩尔%聚丙二醇与0.4~0.6摩尔%1,4-丁二醇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于加入1,4-丁二醇时加入0.1摩尔%功能性添加剂胶原蛋白,以制成预聚物;再反应制成聚氨酯胶层;在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及在聚氨酯膜上涂上若干点状胶。

实例e

形成聚氨酯胶层,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2.2摩尔%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0.8摩尔%聚乙二醇peg2000与0.7摩尔%聚丙二醇与0.4~0.6摩尔%1,4-丁二醇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于加入1,4-丁二醇时加入0.2摩尔%功能性添加剂胶原蛋白,以制成预聚物;再反应制成聚氨酯胶层;在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及在聚氨酯膜上涂上若干点状胶。

实例f

形成聚氨酯胶层,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是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其中,聚氨酯胶层是先由2.2摩尔%硬化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0.8摩尔%聚乙二醇peg2000与0.7摩尔%聚丙二醇与0.4~0.6摩尔%1,4-丁二醇所组成的主剂形成混合物,再于加入1,4-丁二醇时加入0.3摩尔%功能性添加剂胶原蛋白,以制成预聚物;再反应制成聚氨酯胶层;在聚氨酯胶层上形成有聚氨酯膜,聚氨酯胶层的下表面贴附在皮肤的伤口上;及在聚氨酯膜上涂上若干点状胶。

根据上述实施例a-f中所制备的聚氨酯胶层的性质如下表: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施例与传统的技术的差异在于:

(1)本实施例多添加入功能性添加剂,功能性添加剂是选自玻尿酸、胶原蛋白、海藻酸钠及甲壳素,传统技术并未添加功能性添加剂。

(2)就添加方式而言,传统上是物理混合方式,本实施例手术后除疤贴片的添加方式是藉用化学交联作用。本实施例的手术后除疤贴片的优点是具有非常优良的保湿与吸水效果及具有柔软性,吸水效果是来自于主剂的peg及混合物中的peg2000与ppg2000。玻尿酸与胶原蛋白是对于伤口具有保湿的功能,而甲壳素是对于伤口具有抑菌的功能,而依据所预计设计手术后除疤贴片的目的,玻尿酸、胶原蛋白、海藻酸钠及甲壳素中可任意选一者或任意选二者或任意选三者。

(3)传统的载体是用无织布,本实施例是使用点涂的点状胶21,因为点状胶21具有不透气性,点状胶21以点状分布在聚氨酯膜20上可保持聚氨酯膜20具有透气性。

(4)本实施例的手术后除疤贴片内不会有传统压克力聚合反应后残留的毒性单体。

以上实施例仅为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