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安防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康安防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全世界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公众医疗费用的急剧增加,可穿戴计算与医疗领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包括个人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社区医疗、助残交互等。在该系统中,感知设备采集用户的多项生理参数,为个人终端的实时处理和远程服务端的上层决策提供依据,但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上根据用户的运动、位置、生理等相关信息提供实时、准确的服务,是可穿戴健康监测系统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大多数现代人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缺少了解,等到大病缠身时往往后悔莫及,不能实时对用户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和制定改善健康的方案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健康安防系统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健康安防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该安防系统及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监测人体的血压、心率、体温、睡眠情况等健康参数,通过智能手环发出报警信号来提醒使用者的生理异常情况,节约了健康监测的成本,保障了用户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健康安防系统,包括:智能手环、与智能手环电连接的感触模块、健康参数采集器、健康参数处理器;
感触模块,用于感应与人体接触后所产生的触发信号,并将该触发信号发送到所述智能手环;
健康参数采集器,用于接收由智能手环发出的健康参数数据采集指令,执行健康参数数据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输入到健康参数处理器;
其中,健康参数采集器包括:
血压传感器,用于测量用户的血压情况;脉搏传感器,用于测量用户的心率情况;体温传感器,用于测量用户的体温情况;睡眠记录模块,用于记录用户的睡眠情况;
健康参数处理器,用于将健康参数采集器采集的健康参数数据与所述健康参数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判断比较结果,若其中一项或多项健康参数存在异常时,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
智能手环,用于将接收到的触发信号发送至健康参数采集器,向其发送采集指令;还用于显示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并且将健康参数数据与事先已经录入的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进行比较,显示出相应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安防系统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和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安防系统还包括:
报警模块,用于当健康参数处理器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时发出警报声音并产生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安防系统还包括:
定位模块,用于对所述健康参数处理器和智能手环进行定位,方便及时进行健康参数数据的更新与存储。
进一步的,所述安防系统还包括:
导航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人体生理异常指标及报警信号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疾病治疗方法和相关医院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健康安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人体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输入到智能手环中,启动健康安防系统;
s20:感触模块与人体接触感应生成触发信号,并将该触发信号发送到智能手环;
s30:健康参数采集器接收由智能手环发出的健康参数数据采集指令,执行健康参数数据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输入到健康参数处理器;
s40:健康参数处理器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与健康参数健康基准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其中一项或多项健康参数存在异常时,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
s50:智能手环显示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并且将健康参数数据与已经录入的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进行比较,显示出相应结果,导航模块进行关键词搜索相关疾病治疗方法和相关医院信息,定位模块对健康参数处理器和智能手环进行定位,及时进行健康参数数据的更新与存储。
进一步的,所述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时警报模块会发出警报声音并产生振动。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的健康参数包括人体的心率、血压、体温和睡眠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健康安防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监测人体的血压、心率、体温、睡眠情况等健康参数,通过智能手环发出报警信号来提醒使用者的生理异常情况,节约了健康监测的成本,保障了用户的身体健康。
(2)本发明的健康安防系统,包括智能手环、与智能手环电连接的感触模块、健康参数采集器、健康参数处理器,感触模块用于感应人体并触发信号,健康参数采集器能够采集人体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多项健康参数,健康参数处理器能够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与健康基准的健康参数进行比较并转化为信号输送给智能手环;各个模块协同合作,使得安防系统高效地运作,保障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3)本发明的健康安防系统,报警模块在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时发出警报声音并产生振动,并且导航模块会将人体生理异常指标及报警信号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疾病治疗方法和相关医院信息,确保了人体生理体征病变时及时得到提醒、治疗建议和相关治疗方法。
(4)本发明的健康安防系统,存储模块可以存储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和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方便用户和医生调取健康参数数据,给出正确的治疗建议和治疗计划。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健康安防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一种健康安防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一种健康安防方法的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健康安防系统,包括智能手环400、与智能手环400电连接的感触模块100、健康参数采集器200、健康参数处理器300。
具体地,感触模块100,用于感应与人体接触后所产生的触发信号,并将该触发信号发送到所述智能手环400。
健康参数采集器200,用于接收由智能手环400发出的健康参数数据采集指令,执行健康参数数据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输入到健康参数处理器300。
其中,健康参数采集器200包括:
血压传感器210,用于测量用户的血压情况;脉搏传感器220,用于测量用户的心率情况;体温传感器230,用于测量用户的体温情况;睡眠记录模块240,用于记录用户的睡眠情况。
健康参数处理器300,用于将健康参数采集器200采集的健康参数数据与所述健康参数基准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判断比较结果,若其中一项或多项健康参数存在异常时,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
智能手环400,用于将接收到的触发信号发送至健康参数采集器200,向其发送采集指令;还用于显示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并且将健康参数数据与事先已经录入的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进行比较,显示出相应结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健康安防系统,包括智能手环400、与智能手环电连接的感触模块100、健康参数采集器200、健康参数处理器300、存储模块500、报警模块600、定位模块700,存储模块500与智能手环400连接,报警模块600与健康参数处理器300连接,定位模块700与智能手环400、健康参数采集器200连接。
具体地,感触模块100,用于感应与人体接触后所产生的触发信号,并将该触发信号发送到所述智能手环400。
健康参数采集器200,用于接收由智能手环400发出的健康参数数据采集指令,执行健康参数数据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输入到健康参数处理器300。
其中,健康参数采集器200包括:血压传感器210,用于测量用户的血压情况;脉搏传感器220,用于测量用户的心率情况;体温传感器230,用于测量用户的体温情况;睡眠记录模块240,用于记录用户的睡眠情况。
健康参数处理器300用于将由健康参数采集器200采集的健康参数数据与健康参数健康基准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其中一项或多项健康参数存在异常时,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
智能手环400还用于显示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并且将健康参数数据与已经录入的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进行比较,显示出相应结果,如血压过高、体温高、心率不齐等。
存储模块500用于存储所述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和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报警模块600用于当健康参数处理器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时发出警报声音并产生振动。定位模块700用于对所述健康参数处理器和智能手环进行定位,方便及时进行健康参数数据的更新与存储。导航模块800,用于将接收到的人体生理异常指标及报警信号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疾病治疗方法和相关医院信息。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健康安防系统的监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人体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输入到智能手环中,启动健康安防系统。
s20:感触模块与人体接触感应生成触发信号,并将该触发信号发送到智能手环。
s30:健康参数采集器接收由智能手环发出的健康参数数据采集指令,执行健康参数数据采集工作,并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输入到健康参数处理器。采集的健康参数包括人体的心率、血压、体温等数据。
s40:健康参数处理器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与健康参数健康基准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其中一项或多项健康参数存在异常时,生成健康参数报警信号,报警信号会引发警报模块发出警报声音并产生振动。
s50:智能手环显示采集到的健康参数数据,并且将健康参数数据与已经录入的健康基准的生理数据进行比较,显示出相应结果,导航模块进行关键词搜索相关疾病治疗方法和相关医院信息,定位模块对健康参数处理器和智能手环进行定位,及时进行健康参数数据的更新与存储。
本发明的健康安防系统,感触模块用于感应人体并触发信号,健康参数采集器能够采集人体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多项健康参数,健康参数处理器能够将采集到的健康参数与健康基准的健康参数进行比较并转化为信号输送给智能手环。各个模块协同合作,使得安防系统高效运作,保障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