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14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面瘫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



背景技术:

面部表情是心灵的镜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及面神经中枢损坏将引发永久性面瘫,严重的影响病人的生活。这包括病人面瘫引发的功能性障碍以及因其带来的心理创伤。

临床中采用的治疗面瘫的方法一般是神经移植,神经肌肉移植,上眼睑重量、静态悬停等方法。这些治疗的精确性差,疗效不满意,有一些可能至多恢复肌肉张力,但是面部表情仍然很像面具一样,不能随意运动,而动态肌肉悬停仅能允许再现很少和很机械的眼睑移动。

由于面部肌肉的运动多数是对称性运动,因此,通过各种方法恢复患侧面部与健侧面部运动的一致性就可以使患者恢复绝大多数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利用这种原理,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刺激治疗方法,例如cn102202727a中公开的用于面神经刺激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利用正常侧肌肉的肌电信号触发对患侧特定位置的电刺激,从而恢复患侧肌肉的运动。但是由于面部肌肉分布、功能复杂,肌电信号信号以及神经信号多且相互干扰,甚至很多情况下肌电及神经信号与肌肉或面部的运动没有必然的一致性,导致了提取信号的不确定性和电刺激的不可控性,因此,这种方法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多研究要继续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该系统针对单侧面瘫病变,其健侧面部运动正常,终端处理器通过监测健侧面部的正常运动,向微机械发出拉动患侧面部运动的指令,进而保证患侧面部正常运动。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埋置于健侧面部用于采集健侧面部运动信号的信号采集器;

埋置于或部分埋置于患侧面部的微机械;

用于接收信号采集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同时向微机械发出指令的终端处理器。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终端处理器通过微电极或无线信号与所述微机械相连。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信号采集器包括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包括眼镜和置于眼镜上的摄像头。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信号采集器包括埋置于健侧面部额肌内的第一传感器、眼轮匝肌内的第二传感器,上唇提肌内的第三传感器和笑肌内的第四传感器;所述微机械包括埋置于患侧面部额肌内的第一条形微动力系统、眼轮匝肌内的角形微动力系统、上唇提肌内的第二条形微动力系统和笑肌内的三角形微动力系统。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条形微动力系统和第二条形微动力系统均包括两个竖直放置的第一牵拉杆、两个水平放置的第二牵拉杆、两个第一伸缩杆、四个第二伸缩杆和四个第三伸缩杆;两个所述第一牵拉杆和第二牵拉杆通过第一铰球组件首尾铰接;每一所述第一牵拉杆的中部通过第一铰球组件与所述第一伸缩杆铰接;每一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球组件与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铰接;每一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自由端通过第三铰球组件与所述第三伸缩杆铰接,位于所述第二牵拉杆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三伸缩杆的自由端通过第三铰球组件相互铰接;额肌内埋置有与终端处理器相连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微型电机和第二微型电机,所述第一微型电机和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啮合有一齿轮,所述齿轮的中心穿设有一小轴;两个所述第一螺杆分别连接有两个弹力绳,两个所述小轴上分别连接有两个弹力绳;所述第一螺杆上的两个弹力绳分别与呈对角线设置且连接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两个第三铰球组件或呈对角线设置且连接第一牵拉杆和第二牵拉杆的两个第一铰球组件相连;所述小轴上的两个弹力绳分别与另外一对呈对角线设置且连接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两个第三铰球组件或另外一对呈对角线设置且连接第一牵拉杆和第二牵拉杆的两个第一铰球组件相连;所述第一铰球组件包括设有一个第一铰球槽的第一铰球座和位于第一铰球槽内的第一铰球,所述第二铰球组件包括设有三个第二铰球槽的第二铰球座和分别位于三个第二铰球槽内的三个第二铰球;所述第三铰球组件包括设有两个第三铰球槽的第三铰球座和分别位于两个第三铰球槽内的两个第三铰球。

进一步的改进,三角形微动力系统包括与终端处理器相连的第三微型电机,所述第三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一转盘,所述转盘上表面设有一圆形滑槽,所述圆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一拨杆,所述拨杆远离转盘的一端通过旋转轴连接有一连杆,所述连杆上固定有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之间的角度为15-75°,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凸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端部均铰接有第三弧形杆,两个所述第三弧形杆的端部相互铰接;

进一步的改进,角形微动力系统包括终端处理器相连的第四微型电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铰接的第四弧形杆和第五弧形杆,所述第四弧形杆和第五弧形杆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四弧形杆和第五弧形杆,所述第四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且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终端处理器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号采集器采集的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判断该数据对应的健侧面部的肌肉位置,同时根据数据的变化,向患侧面部对应肌肉内埋置的微机械发送运动及对应运动量的指令。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终端处理器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计算接收的相邻两个数据的间隔时间δt,并与预设的阈值δt1进行比较,当δt<δt1,向患侧面部内埋置的微机械发送停止运动的指令。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当接收的数据对应的健侧面部的肌肉为眼轮匝肌,根据预设的标准,判断健侧面部眼轮匝肌的运动是否为单侧面部运动,如果是,不向患侧面部眼轮匝肌内埋置的微机械发送运动指令,如果不是,向患侧面部眼轮匝肌内埋置的微机械发送运动及对应运动量的指令;

优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还包括:

第二判断子模块,当接收的数据对应的健侧面部的肌肉为额肌或上唇提肌时,计算额肌或上唇提肌的运动幅度a,并与运动幅度阈值a1和a2进行比对,a1<a2,当a<a1,向第二微型电机发送运动指令,当a1≤a<a2,向第一微型电机发送运动指令,当a≥a2时,向第一微型电机和第二微型电机同时发送运动指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该系统针对单侧面瘫病变,其健侧面部运动正常,终端处理器通过监测健侧面部的正常运动,向微机械发出拉动患侧面部运动的指令,进而保证患侧面部正常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条形微动力系统或第二条形微动力系统的驱动组件与终端处理器和第一传感器、第三传感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条形微动力系统或第二条形微动力系统不含有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三角形微动力系统的第三微型电机与终端处理器和第四传感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三角形微动力系统不含有第三微型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角形微动力系统与终端处理器和第二传感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终端处理器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终端处理器的结构框图;

图8为实施例4的第一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埋置于健侧面部用于采集健侧面部运动信号的信号采集器;所述信号采集器包括埋置于健侧面部额肌内的第一传感器11、眼轮匝肌内的第二传感器12,该第二传感器为角度传感器,上唇提肌内的第三传感器13和笑肌内的第四传感器14;第一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均为可以检测肌肉收缩距离的位移传感器;埋置于或部分埋置于患侧面部的微机械;所述微机械包括埋置于患侧面部额肌内的第一条形微动力系统21、眼轮匝肌内的角形微动力系统22、上唇提肌内的第二条形微动力系统和笑肌内的三角形微动力系统24;

用于接收信号采集器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同时向微机械发出指令的终端处理器3;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条形微动力系统21和第二条形微动力系统均包括两个竖直放置的第一牵拉杆201、两个水平放置的第二牵拉杆202、两个第一伸缩杆203、四个第二伸缩杆204和四个第三伸缩杆205;两个所述第一牵拉杆201和第二牵拉杆202通过第一铰球组件25首尾铰接;每一所述第一牵拉杆201的中部通过第一铰球组件25与所述第一伸缩杆203铰接;每一所述第一伸缩杆20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球组件26与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204铰接;每一所述第二伸缩杆204的自由端通过第三铰球组件27与所述第三伸缩杆205铰接,位于所述第二牵拉杆202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三伸缩杆205的自由端通过第三铰球组件27相互铰接;所述额肌内埋置有与终端处理器3相连的驱动组件,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微型电机206和第二微型电机,所述第一微型电机206和第二微型电机的输出端均连接有第一螺杆207,所述第一螺杆207啮合有一齿轮208,所述齿轮208的中心穿设有一小轴209;两个所述第一螺杆207分别连接有两个弹力绳210,两个所述小轴209上分别连接有两个弹力绳210;所述第一螺杆207上的两个弹力绳210分别与呈对角线设置且连接第二伸缩杆204和第三伸缩杆205的两个第三铰球组件27或呈对角线设置且连接第一牵拉杆201和第二牵拉杆202的两个第一铰球组件25相连;所述小轴209上的两个弹力绳210分别与另外一对呈对角线设置且连接第二伸缩杆204和第三伸缩杆205的两个第三铰球组件27或另外一对呈对角线设置且连接第一牵拉杆201和第二牵拉杆202的两个第一铰球组件25相连;所述第一铰球组件25包括设有一个第一铰球槽的第一铰球座211和位于第一铰球槽内的第一铰球212,所述第二铰球组件26包括设有三个第二铰球槽的第二铰球座213和分别位于三个第二铰球槽内的三个第二铰球214;所述第三铰球组件27包括设有两个第三铰球槽的第三铰球座215和分别位于两个第三铰球槽内的两个第三铰球216。本发明进一步对第一条形微动力系统和第二条形微动力系统的结构进行了限定,由于额肌和上唇提肌的肌肉结构接近与条形,所以本发明将带动两块肌肉运动的机构也设置成条形,并且该条形的微动力系统的结构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保证患侧面部肌肉运动更加精细,与健侧面部肌肉运动更加趋于对称和一致性;本发明通过第二微型电机的运动可以通过调节弹力绳的长短来控制第一牵拉杆和第二牵拉杆的相对旋转,进行带动对应肌肉的运动;并且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微型电机的运动调节弹力绳的长短,进而来控制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的运动,从而大幅度调整额肌或上唇提肌的运动,使得其能够保证与健侧面部肌肉运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三角形微动力系统24包括与终端处理器3相连的第三微型电机301,所述第三微型电机301的输出轴连接有一转盘302,所述转盘302上表面设有一圆形滑槽303,所述圆形滑槽303内滑动连接有一拨杆304,所述拨杆304远离转盘302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轴305连接有一连杆306,所述连杆306上通过第二旋转轴307旋转连接有第一弧形杆308和第二弧形杆309,所述第一弧形杆308和第二弧形杆309之间的角度为15-75°,所述第一弧形杆308和第二弧形杆309的凸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杆308和第二弧形杆309的端部均铰接有第三弧形杆310,两个所述第三弧形杆310的端部相互铰接。本发明进一步对三角形微动力系统的结构进行了限定,有笑肌的肌肉类似于三角形,所以本发明在具体限定过程中将对应的微机械结构设置成了三角形,便于对患侧面部笑肌的调整和牵拉;具体工作为第三微型电机的运动带动转盘旋转,转盘带动拨杆做圆周远动,拨杆带动连杆水平运动,连杆带动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的开合,并且第三弧形杆也随着运动,这样通过调整第三微型电机的运动大小及运动量就可以调整拨杆、连杆、第一弧形杆、第二弧形杆和第三弧形杆的运动幅度,进而调整患侧面部笑肌运动量,提高与健侧面部肌肉运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参考图5,所述角形微动力系统22包括与终端处理器3相连的第四微型电机401、第一连接板402、第二连接板403及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02铰接的第四弧形杆404和第五弧形杆405,所述第四弧形杆404和第五弧形杆405的凹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403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四弧形杆404和第五弧形杆405,所述第四微型电机401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二螺杆406,所述第二螺杆406穿过第一连接板402和第二连接板403,且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03螺纹连接。本发明进一步对角形微动力系统的结构进行了限定,具体为通过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螺杆来控制第四弧形杆和第五弧形杆的开合,第四微型电机旋转,带动第二螺杆旋转,第二螺杆通过螺纹带动第二连接板在第四弧形杆和第五弧形杆上做运动,继而调整第四弧形杆和第五弧形杆开合的角度,从而调整患侧面部眼轮匝肌的运动,提高与健侧面部运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该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所述终端处理器3通过微电极与所述微机械相连;所述信号采集器包括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包括眼镜和置于眼镜上的摄像头。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该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为如图6所示,所述终端处理器3包括:

信号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信号采集器采集的数据;

第一处理模块33,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判断该数据对应的健侧面部的肌肉位置,同时根据数据的变化,向患侧面部对应肌肉内埋置的微机械发送运动及对应运动量的指令。

发明提供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该系统针对单侧面瘫病变,其健侧面部运动正常,终端处理器通过监测健侧面部的正常运动,向微机械发出拉动患侧面部运动的指令,进而保证患侧面部正常运动。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微机械治疗面瘫的系统,该系统与实施例3的区别为如图7所示,所述终端处理器3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34,计算接收的相邻两个数据的间隔时间δt,并与预设的阈值δt1进行比较,当δt<δt1,向患侧面部内埋置的微机械发送停止运动的指令。

本发明进一步可通过设置健侧面部运动的规律进而向患侧面部的微机械发送停止让微机械运动的指令。

如图8所示,第一处理模块33包括:

第一判断子模块331,当接收的数据对应的健侧面部的肌肉为眼轮匝肌,根据预设的标准,判断健侧面部眼轮匝肌的运动是否为单侧面部运动,如果是,不向患侧面部眼轮匝肌内埋置的微机械发送运动指令,如果不是,向患侧面部眼轮匝肌内埋置的微机械发送运动及对应运动量的指令;

第二判断子模块332,当接收的数据对应的健侧面部的肌肉为额肌或上唇提肌时,计算额肌或上唇提肌的运动幅度a,并与运动幅度阈值a1和a2进行比对,a1<a2,当a<a1,向第二微型电机发送运动指令,当a1≤a<a2,向第一微型电机206发送运动指令,当a≥a2时,向第一微型电机206和第二微型电机同时发送运动指令。

本发明还可以对结构的数据进行判断,当接收的数据为眼轮匝肌进行运动时,判断是否是健侧面部运动不需要患侧面部进行运动,如果是,不向对应位置的微机械发送运动指令,如果不是发送相关指令,是否是单侧面部运动可以通过终端处理器的设置来进行判断。并且本发明还可以对额肌或上唇提肌的运动幅度进行判断,当运动幅度小可以控制第二微型电机进行运动,当运动幅度大点,可以控制第一微型电机进行运动,当运动幅度很大可以控制第一微型电机和第二微型电机同时运动,保证运动的精细度。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