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神解郁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308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安神解郁作用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失眠有入睡困难、夜间觉醒频繁、睡眠质量差等。临床上通过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的药物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尽管具有催眠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治疗失眠。心理行为治疗的本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系统,发挥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心理行为治疗对于成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具有良好效果,通常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松弛疗法。这些方法或独立、或组合用于成人原发性或继发性失眠的治疗。

失眠症在中医观点中属于“不寐”范畴,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现代医家遵循“脏腑辨证”和“循经辩证”的选穴准则来用针刺法治疗失眠症。此法虽对失眠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伴有刺痛感,患者依从性差。近几年,随着治疗仪器与药物联合技术作为治疗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达到标本兼顾,治疗方面有独到的效果。鉴于此,申请人提供一种具有安神解郁作用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安神解郁作用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其是通过经颅微电流刺激法与之相结合,达到改善、治疗头痛、失眠、抑郁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神解郁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佩兰5-20份、薰衣草5-30份、木香5-20份、红花5-20份、肉豆蔻5-20份、柏子仁5-20份、桂皮5-20份、藁本5-20份、高良姜5-20份、土贝母3-30份、香茶菜5-20份、追地风5-20份。

上述安神解郁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一定重量份称取各组分原料佩兰、薰衣草、木香、红花、肉豆蔻、柏子仁、桂皮、藁本、高良姜、土贝母、香茶菜、追地风;

(2)将称取的各组分原料分别清洗后,置于挥发油提取装置中并加入水进行浸泡至透心,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4-6h,得挥发油,备用;其中:所述加入的水的量为各组分原料质量之和的10-15倍;

(3)取β-环糊精与水按1:1-10的重量体积比(mg/ml)制成β-环糊精水溶液,备用;

(4)取步骤(2)中制备的挥发油与95%乙醇按1:5-20的体积比(ml/ml)制成挥发油乙醇溶液,备用;

(5)将步骤(4)制备的挥发油乙醇溶液滴加于步骤(3)制备的β-环糊精水溶液中,均质处理30s,依次进行包合,放置,抽滤,乙醚洗涤,干燥后,得白色粉末状干包合物,即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

步骤(5)中包合过程是于30-60℃条件下,时间为10-60min,然后于2-10℃条件下,放置的时间为12-48h。

本发明制备的具有安神解郁作用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是:

将上述制成的白色粉末状干包合物与经颅微电流刺激法的设备相结合,主要以枕头的表现形式,通过直流电使中药成分呈现离子化,直接作用于脑部穴位和神经。

经颅微电流刺激法是基于一种微电流设备(ces)的新技术,其特点在于:便携、有效及非依赖性,可使其与之相结合使用的药物见效时快、剂量小且降低依赖程度。同时,还可以解决传统药物治疗与针刺治疗引起的患者依从性差的不足。本发明采用经颅微电流刺激法(ces技术)联合中药组合物治疗因情绪焦虑不安导致失眠的方法,能有效增强使人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的α段脑波,抑制使人焦虑亢奋的β段脑波,达到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焦虑情绪,缓解治疗头痛的目的。并且直流电能使中药呈现离子化,并直接作用于穴位,病灶且疗效持久。因此,通过物理的对α段脑波及β段脑波的调整,结合离子中药对脑部穴位、神经的作用,共同达到舒缓头痛,放松减压,轻松入眠的功效。

本发明具有安神解郁作用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中各味药物的药理分析如下:

佩兰,作为一种中医临床常用芳香化湿醒脾药,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一种挥发油类化合物—冰片烯,具有抗炎、祛痰、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抑菌以及兴奋胃平滑肌作用。

薰衣草,在罗马时代就已是相当普遍的香草,因其功效最多,被称为“香草之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芳樟醇、乙酸芳樟酯、4-甲基-l-(1-异丙基)-3-环己烯-l-醇、乙酸薰衣草酯等;具有健胃、发汗、止痛之功效。薰衣草又名“宁静的香水植物”,全株均具芳香,其香气能够醒脑明目,还能驱除蚊蝇。

木香,国内外常用药材,在我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之功效。木香烃内酯为木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成分之一,主要有抗肿瘤、降血糖、抑制机体对酒精的吸收、抑制微生物活性、抗炎、抗骨质疏松、保肝利胆以及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红花,菊科植物,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生理效应的成分主要是查耳酮类、红花多糖、脂肪酸等;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增强免疫力。

肉豆蔻,挥发油为肉豆蔻的药效成分,具有止泻、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镇痛、抗菌、保肝、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同时还对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中枢存在药理作用。

柏子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敛汗生津的功效。主要含有柏木醇、谷甾醇和双萜类成分。临床上用以治疗失眠、便秘、腰膝酸软、脱发、心血管疾病、月经过少、盗汗等疾病。

桂皮,广东民间叫“阴香”。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具有解热、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解表、发汗、镇痛、抗真菌、抗肿瘤等作用。

藁本,主要成分为新蛇床内酯、柠檬烯及蛇床酞内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利胆、抗溃疡以及抗腹泻的作用。

高良姜,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强。主要含黄酮类、挥发油和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腹泻、利胆、镇痛、抗炎、抗缺氧、抗凝血以及抗血栓等作用。

土贝母,苦、微寒,归肺脾经。具有化痰宁神,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

香茶菜,味辛、苦,性凉;归肝肾经。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的作用。

追地风,微辛、涩,温,归膀胱经、肾经。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作用。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组方中,用佩兰养血安眠;薰衣草镇静安眠;木香长志安神,土贝母化痰宁神;红花、香茶菜活血散瘀,镇痛、镇静,抑制中枢神经作用;追地风行气活血,治疗头痛;肉豆蔻镇静催眠;柏子仁养心安神;桂皮、蒿本同为镇静作用;高良姜温中散寒;补气、养血、安神。临床应用于治疗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尤其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将本发明安神解郁的离子化中药组合物与经颅微电流刺激法的设备相结合,用于治疗失眠等症,不仅中药见效时快、计量小且降低了药物依赖程度,并且通过物理方式使中药呈离子化,直接作用于脑部穴位和神经,达到了舒缓头痛、放松减压、轻松入眠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称取本实施例中中药组合物所用的药材:佩兰10份、薰衣草30份、木香5份、红花10份、肉豆蔻20份、柏子仁5份、桂皮10份、藁本10份、高良姜5份、土贝母5份、香茶菜15份、追地风20份。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一定重量份称取上述各组分原料佩兰、薰衣草、木香、红花、肉豆蔻、柏子仁、桂皮、藁本、高良姜、土贝母、香茶菜、追地风;

(2)将称取的各组分原料分别清洗后,置于挥发油提取装置中并加入各组分原料质量之和的10-15倍的水进行浸泡至透心,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4-6h,得挥发油,备用;

(3)取β-环糊精与水按1:1-10的重量体积比(mg/ml)制成β-环糊精水溶液,备用;

(4)取步骤(2)中制备的挥发油与95%乙醇按1:5-20的体积比(ml/ml)制成挥发油乙醇溶液,备用;

(5)将步骤(4)制备的挥发油乙醇溶液滴加于步骤(3)制备的β-环糊精水溶液中,均质处理30s,于30-60℃包合10-60min,2-10℃放置12-48h,抽滤,乙醚洗涤,干燥,即得白色粉末状干包合物,即为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

使用方法:

1.将上述中药方剂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服用,每天1次,每个疗程10天。

2.将上述中药方剂结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法的设备主要以枕头的表现形式,共同进行治疗,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脑部穴位和神经。每天1次,每次15-20分钟,每个疗程10天。

实施例2

称取本实施例中中药组合物所用的药材:佩兰20份、薰衣草5份、木香20份、红花20份、肉豆蔻5份、柏子仁15份、桂皮20份、藁本5份、高良姜10份、土贝母15份、香茶菜10份、追地风10份。

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步骤方法。

1.将上述中药方剂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服用,每天1次,每个疗程10天。

2.将上述中药方剂结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法的设备主要以枕头的表现形式,共同进行治疗,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脑部穴位和神经。每天1次,每次15-20分钟,每个疗程10天。

实施例3

称取本实施例中中药组合物所用的药材:佩兰5份、薰衣草15份、木香10份、红花5份、肉豆蔻10份、柏子仁20份、桂皮5份、藁本20份、高良姜20份、土贝母30份、香茶菜5份、追地风15g。

制备方法同上述实施例1的步骤方法。

1.将上述中药方剂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服用,每天1次,每个疗程10天。

2.将上述中药方剂结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法的设备主要以枕头的表现形式,共同进行治疗,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脑部穴位和神经。每天1次,每次15-20分钟,每个疗程10天。

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女,38岁,患顽固失眠二年余,每夜只睡3-4小时,经常头昏,面色萎黄;缘由气恼,情志不遂,脘腹不舒,偶有呃逆。经服用实施例1所述中药方剂治疗1个疗程后以上症状逐渐消失,连续使用本中药方剂同时结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法的设备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脑部穴位,治疗3个疗程后,不寐症完全恢复正常。

病例2:吴某,女,40岁,近三年来经常失眠,有时通宵达旦,难于入睡,寐不安则头昏加剧,神疲乏力,记忆减退;经常使用镇静药及中成药柏子养心丸、补心丹等,未能奏效;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缓;患者近三年来经常大便秘结,数日一行,胃中嘈杂,口苦咽干,为一派胃热畅燥之证。服用实施例2所述中药方剂5剂后,腑气已通,每日一行,夜寐大有进步,每晚能睡4-5小时,口苦咽干亦消失,食欲增进,精神好转;连续使用本中药方剂同时结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法的设备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脑部穴位,5个疗程后不寐症完全恢复正常。

病例3:林某,男,47岁,主诉失眠一年,加重半月。患者自述因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经常熬夜到下半夜,造成一年多夜卧不宁、睡眠不实,主要表现为入睡难,睡中易惊醒,多梦,严重时彻夜不眠,次日头脑不清,心烦健忘,体倦肢酸,大便干;西医诊断为失眠(神经官能症),经常服用镇静安眠药,有脂肪肝病史。病人使用实施例3所述中药方剂1个疗程后,睡眠略改善,睡眠时间亦有延长,体倦乏力明显减轻。连续使用本中药方剂同时结合经颅微电流刺激法的设备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脑部穴位,5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