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2078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膳食结构的变化,抽烟喝酒、偏食、饮食无节及休眠不足导致的脏器生理功能衰退等自我老化现象。特别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出现的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早期的动脉硬化,此病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老龄化的阶段,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病在逐年的增加。为此,以预防与食疗为主导,改善心脑供血、平衡血糖、血脂、改善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能力,逐渐成为医学界、中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此病具有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西医尚无何特效药物,只是针对症状予降血脂、扩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等治疗,疗效不确定,且易复发。脑动脉硬化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由于现代人长期精神紧张、熬夜加之工作压力大等,促使肝肾亏损,起居不慎或禀赋不足,致肝肾更加虚惫,风自内生,风木横克脾土,脾虚失于建运,则水停为湿,湿聚生痰,日久痰阻瘀生,蒙蔽清窍而发病,故而治疗本病,宜发扬中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特色,采用培补肝肾、调理脾胃、活血化瘀醒脑之法。中国公开号为cn102972594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的降压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学保健饮品
技术领域
。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组分:西洋参18-27%、绞胶蓝13-25%、银杏叶11-21%、杜仲15-23%、罗布麻叶13-35%。此发明,虽然能预防动脉硬化、降血脂,但是对于已经患有高血脂的患者来说,效果不明显,且原料成本高,且口感差,难以坚持长期服用。又如中国公开号为cn10536261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治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保健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下述原料按照下述质量份数制成:猕猴桃根35-45份;蜂蜜80-100份;云南白药60-80份;石菖蒲25-35份;茯苓25-35份;韭菜150-250份;夏枯草35-45份;决明子35-45份;黄苓35-45份;水1200-1800份;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治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保健饮品,它包括取料、分料、煎熬、榨汁和混料步骤;此发明虽然可以同时对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口感良好,但是对于已经患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效果不明显,且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及其制备方法,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口感良好,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由以下原料组成,山楂,葛根、绿饮品、苦荞麦、黄精;所述b组分,由以下原料中的至少一种组成,黄芪、槐米、决明子、菊花、菊苣、银杏叶、桑叶、余甘子、低聚木糖,以上原料为干料。优选的,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山楂50-130份,葛根30-80份、绿茶25-90份、苦荞麦50-160份、黄精40-100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中的至少一种组成,黄芪30-80份、槐米20-60份、决明子10-30份、菊花10-20份、菊苣30-50份、银杏叶20-40份、桑叶25-45份、余甘子1-100份、低聚木糖1-10份。优选的,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山楂90份,葛根55份、绿饮品57.5份、苦荞麦105份、黄精70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中的至少一种组成,黄芪55份、槐米40份、决明子20份、菊花15份、菊苣40份、银杏叶30份、桑叶35份、余甘子50.5份、低聚木糖5.5份。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按照原料配比称重、去杂,清洗,然后微波烘干;(2)将黄精按照古法三蒸三晒,苦荞麦在100-140℃的条件下进行40-60分钟烘培处理;(3)将原料混合研磨成50目的粗粉;(4)微波杀菌后饮品滤纸包装成8克/包,即为保健茶成品。用法与用量:每日1-2包,每次取一包放在保温杯里,用沸水400-600ml冲泡10-20分钟后频饮,根据自己每天用水量,可以反复冲泡3-4次。也可以制备成固体饮料,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按照原料配比称重、去杂,清洗,然后微波烘干;(2)将黄精按照古法三蒸三晒,苦荞麦在100-140℃的条件下进行40-60分钟烘培处理;(3)将烘培好的苦荞麦用超微粉碎机粉碎成超微粉,要求400目以上,再将其它原料混合,放入提取罐加水按照中药提取方法进行提取,将提取液浓缩至浸膏后同苦荞麦超微粉混合烘干打粉制成粉剂;(4)将制成的粉剂用食品级包装袋包装成5克/袋,即为固体饮料成品。用法与用量:每日1-2袋,温水冲服。药理分析如下:葛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胃、肺、膀胱经。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耳聋。葛根含有约12%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黄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等10余种;并含有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类等;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名贵滋补品,有“千年人参”之美誉。《本草正义》谓葛根“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苦荞麦,味苦,平。入心、脾、胃经。有理气止痛、健脾利湿的功效,苦荞麦有治疗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的作用,苦荞仁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本草纲目》中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科研分析,苦荞仁营养成分极高,非常丰富,含有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粗蛋白、叶绿素及其硒、锌、镁、铬、钙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是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芦丁。芦丁又名芸香甙、维生素p,含量占总黄酮的70%-90%,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有着很好的食效。山楂,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山楂气血并走,化瘀而不伤新血,行滞气而不伤正气,应用于肉食积滞证,泻痢腹痛、疝气痛、瘀滞腹痛胸痛、恶露不尽、痛经、吐血、便血等。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山楂主要含有黄酮类、低聚黄烷类、有机酸类、微量元素,另外还有含有三萜类、甾体类和有机胺类等成分。近几年来,山楂在降血脂、降血压、抗脑血及其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肾、润肺、生津等功能。《名医别录》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经疏》:黄精君,纯得土之冲气,而禀乎季春之令,故味甘气和性无毒。其色正黄,味厚气薄,土位乎中,脾治中焦,故补中。脾土为后天生气之源,故益气。中气强,脾胃实,则风湿之邪不能干,故除风湿。五脏之气皆禀胃气以生,胃气者即后天之气也,斯气盛则五脏皆实,实则安,故安五脏。虽非治疗之所急,而为养性之上药。故仙经累赞其能服饵驻颜,久而弥胜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具有抗衰老、降血脂、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调节免疫力等功效。桑叶,其性寒,味甘、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的病症。现代中、西医把桑叶和桑叶生物制剂作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疑难杂症的药物而使用,认为其药效极为广泛。有清肺润燥、止咳、去热、化痰、治盗汗;补肝、清肝明目、治疗头晕眼花、失眠、消除眼部疲劳;消肿、清血‘治疗痢疾、腹痛、减肥、除脚气、利大、小肠;抗应激、凉血、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肌梗塞、脑溢血、祛头痛、长发;降血糖、抗糖病等。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可用于体弱卫虚、肌表不固,自汗盗汗,或易感外邪;气虚水肿,疮痈难溃,或久溃不敛;及气虚血瘀,脑卒中后半身不遂等症。决明子,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最早《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称之“能治诸眼疾,久眼益精光,轻身。”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善入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决明子具有较好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衰老等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决明子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降血脂效果显著,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同源的物质之一。菊花,性味甘苦,凉。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可以显著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并可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菊苣,其性味微苦、咸、凉,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等病症。目前发现菊苣中主要含有多糖类、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肝、抗菌、降血糖、调血脂和抗高尿酸血症等作用上。槐米,味苦,微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工作者对其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有抗癌防癌、抗血小板聚集、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炎、抗过敏、抗自由基及抗氧化等多种活性,对改善心肌循环、清热解毒、降血脂、软化血管、消炎补肾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对人体无毒、无害、无致死、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银杏叶,据《食疗本草》记载,银杏叶可用于心悸怔忡、肺虚咳喘等病症。经研究发现,银杏叶中以黄酮为主的有效成份,具有保护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冠状动脉、恢复动脉血管弹性、营养脑细胞及其它器官的作用,而且还有使动脉、末梢血管、毛细血管中的血质与胆固醇维持正常水平的奇特功效。余甘子,甘、微涩,凉。清热利咽,润肺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千烦渴,耳痛,维生素丙缺乏症,余甘子是一种较好的天然降脂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所引起的高血脂有良好的效果,其疗效高于维生素e,对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也有一定的疗效。低聚木糖是聚合糖类中增殖双歧杆菌功能最强的品种之一,它的功效性是其他聚合糖类的近20倍,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低聚木糖的酶,所以其可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同时产生多种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使益生菌在肠道大量增殖,达到保健功效。绿饮品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有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对中药材进行了合理的搭配,选用天然食用药为原料,各组分符合药政规定,无毒副作用,对动脉硬化病人出现的常见症状如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等都有良好的调理和治疗效果,对于城市居民、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肥胖、嗜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及易患此病的人群也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本药物的突出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无不良反应,根治效率高。(2)搭配合理,使每一味药材都能保留良好的药效,进而大大提高保健饮品中的中药利用率。(3)口感良好,能够容易坚持服用,适合人们饮用。(4)原材料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实施例1: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山楂50份,葛根80份、绿饮品25份、苦荞麦50份、黄精100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槐米60份、决明子10份、菊花10份、菊苣30份、桑叶25份。制备方法如下:(1)按照原料配比称重、去杂,清洗,然后微波烘干;(2)将黄精按照古法三蒸三晒,苦荞麦在100℃的条件下进行60分钟烘培处理;(3)将原料混合研磨成50目的粗粉;(4)微波杀菌后饮品滤纸包装成8克/包,即为成品。实施例2: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山楂90份,葛根55份、绿饮品57.5份、苦荞麦105份、黄精70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槐米40份、决明子20份、菊花15份。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将黄精按照古法三蒸三晒,苦荞麦在120℃的条件下进行50分钟烘培处理。本实施例中,绿茶,选用的是鑫源饮品语的桑抹茶;鑫源饮品语的桑抹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和抗衰老作用。并且含有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醚的浸出物、无机物及其他成分,仅粗蛋白质中就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15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实施例3: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山楂130份,葛根30份、绿饮品90份、苦荞麦160份、黄精40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槐米50份、低聚木糖5.5份。绿茶,选用的是鑫源饮品语的桑抹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将黄精按照古法三蒸三晒,苦荞麦在130℃的条件下进行55分钟烘培处理。实施例4:一种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保健饮品,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山楂55份,葛根45份、绿茶50份、苦荞麦60份、黄精60份;所述b组分按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槐米30份,低聚木糖10份。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2)将黄精按照古法三蒸三晒,苦荞麦在140℃的条件下进行40分钟烘培处理。本次实施例1-4制备成保健茶成品,同样根据需要,也可以制备成固体饮料。临床资料:本发明以中医动脉硬化为例,经100例临床观察。选择中医诊断动脉硬化为标准:体质虚弱,肢软乏力,心慌、心悸、气紧,头晕眼花,睡眠欠佳或多睡,四肢发麻,心肌缺血,如上症状,即可确诊。在确诊观察的对象中,男性30例,女性70例,无其它严重疾病,年龄为30岁-79岁。疗效判定:(1)显效:体质增强,身上有劲,心慌、心悸、气紧,肢体麻木,心肌缺血,头昏眼花、睡眠欠佳等症状明显缓解。(2)有效:体质增强,心慌、心悸、气紧,麻木等症状有所缓解。(3)无效:病症无变化。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保健营养品。服用本发明保健饮品,观察3个月,为一个疗程。服用方法:每日2包,每次1包,每包含生药粉8克,沸水浸泡10-20分钟后频饮,服用3个月后,疗效如下表所示:序号病患(例)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施例1251870100%实施例2252230100%实施例3252140100%实施例4252050100%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例1-4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均有很好的疗效,其中实施例2优于实施例3,实施例3优于实施例4,实施例4优于实施例1。典型病例:例1、姚某、女62岁,德惠市大房身村人,2005年5月10日初诊。自述间断性头晕、头痛、耳鸣、手麻、下肢无力犹如踩棉花感三年余,头晕、耳鸣加重2个月。既往史:高血压、高血脂。测血压200/120mmhg;tcdtcd示:左侧大脑前动脉和右椎动脉流速减慢,诊断:1.脑动脉硬化,2.颈椎病。3.高血脂。经服用本发明保健饮品两个疗程即6个月后症状体征消除,血压稳定,随访七年未复发。例2、王某,男62岁,德惠市人,临床表现为,头晕,偶发心绞痛,周身不适已数年,舌红,苔少,脉弦细,经医院确诊为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服用本发明保健饮品一日两次,两周后头晕,心绞痛的发生次数有所减少,周身不适感有所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的保健饮品三个月后,临床症状全无,病情痊愈。例3、杨某,女54岁,德惠市人,2017年3月2日初诊,自述头晕,耳鸣,眼花,1年多,伴有乏力、气短、心慌、多梦。既往史:颞颌关节炎。血压:100/60mmhg,经医院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给予本发明的保健饮品1个月量。同年4月5日复诊:头已不昏,眼花乏力、气短、多梦等均有好转,嘱其继续服用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全无。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