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坏疽性脓皮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1064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坏疽性脓皮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坏疽性脓皮症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的皮肤溃疡,临床还出现疖样结节、脓疱或出血性大疱。就早期结节红斑或脓疱,本病可归属于血管炎。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中央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一个或多个水疱脓疱,类似痤疮、毛囊炎、一过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或疱疹样皮炎等。两种皮损可同时出现鶒,也可互相转变。皮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或原有皮肤病的部位。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具有诊断价值。

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1~3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1g/d,共5天,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ml,静脉滴注健康搜索,1h滴完一些病例可辅以salazopyrin、磺胺吡啶或细胞毒药物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坏疽性脓皮症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坏疽性脓皮症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海木、丁榔皮、伏牛花、石刷把、长叶紫珠、红线麻、胡枝子根、豨莶根、石豇豆、雪山林、白鱼尾、雪猪肉、五除叶、雷公七、海南蒟、黄桷皮、秀丽野海棠、草本三角枫、金丝木通、苒苒草组成。

单剂药量为海木15g、丁榔皮10g、伏牛花6g、石刷把12g、长叶紫珠10g、红线麻10g、胡枝子根15g、豨莶根15g、石豇豆15g、雪山林12g、白鱼尾15g、雪猪肉15g、五除叶10g、雷公七10g、海南蒟12g、黄桷皮10g、秀丽野海棠15g、草本三角枫8g、金丝木通15g、苒苒草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海木:清热解毒、祛风湿、利咽喉,主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腰腿痛、咽喉炎、扁桃体炎、心、胃气痛;丁榔皮:祛风止痛、通经活络,主治筋骨疼痛、腰腿痛、肢体瘫痪;伏牛花:祛风除湿、舒筋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头痛、四肢拘挛;石刷把:活血通经、祛风湿,主治风湿痹痛、妇女经闭、吐血及跌打损伤、关节痛风、反胃呕吐、妇人经闭;长叶紫珠: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治风湿痛、风寒咳嗽、吐血;红线麻:祛风湿、通经络、解毒、消肿,主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风痹抽麻、水肿、老鼠疮、蛇咬伤;胡枝子根: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赤白带下、流注肿毒;豨莶根:治风湿顽痹、头风、带下、烫伤;石豇豆:除风湿、镇痛、利尿、调经、通淋、健脾,主治风湿疼痛、劳伤腰痛、淋症、崩漏、白带、小儿疳积、头痛、鼻衄;雪山林:除风湿、清热解毒、调经活血、止带,主治风湿性筋骨痛、白带、月经过多、烦躁不安;白鱼尾:祛风、化湿、通络、杀虫,主治风寒发热、头身疼痛、关节风湿痛、脾湿腹胀、痢疾、丹毒、跌打损伤、虫积腹痛;雪猪肉:治风湿痹痛、脚膝肿痛、痔瘘;五除叶:治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疮痒;雷公七:祛风、败毒、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劳伤;海南蒟:驱风镇痛、健胃,主治胃冷痛、消化不良、腹胀、风湿关节痛、慢性溃疡、湿疹;黄桷皮: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癣疮;秀丽野海棠:祛风利湿、活血调经;草本三角枫:祛风湿、利筋骨,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金丝木通:舒筋活络、消炎利尿,主治风湿关节炎、腰腿痛、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苒苒草:祛风湿、止痒,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呕吐、肠痈、疮疖、瘙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海木15g、丁榔皮10g、伏牛花6g、石刷把12g、长叶紫珠10g、红线麻10g、胡枝子根15g、豨莶根15g、石豇豆15g、雪山林12g、白鱼尾15g、雪猪肉15g、五除叶10g、雷公七10g、海南蒟12g、黄桷皮10g、秀丽野海棠15g、草本三角枫8g、金丝木通15g、苒苒草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坏疽性脓皮症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海木、丁榔皮、伏牛花、石刷把、长叶紫珠、红线麻、胡枝子根、豨莶根、石豇豆、雪山林、白鱼尾、雪猪肉、五除叶、雷公七、海南蒟、黄桷皮、秀丽野海棠、草本三角枫、金丝木通、苒苒草组成。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小军
技术研发日:2017.08.24
技术公布日:2017.11.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