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腹胀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1532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治疗腹胀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腹胀即腹部胀大或胀满不适。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通常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嗳气等;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一般说来胃肠气胀均有腹部膨隆,局限于上腹部的膨隆多见于胃或横结肠积气所致,小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中腹部,也可为全腹部膨隆,结肠积气腹部膨隆可局限于下腹部或左下腹部,幽门梗阻时,上腹部可有胃型及蠕动波,肠梗阻时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或减弱,腹膜炎患者可有压痛及肌紧张。

聚二甲基硅油,为消胀药。该药能降低表面张力,消除胃肠道中的泡沫,使被泡沫贮留的气体得以排除,从而缓解胀气。其剂型为片剂,口服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传统药物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显著,质量容易控制,稳定性好的用于治疗腹胀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腹胀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根据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根据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柴胡40-60份、生黄姜15-30份、党参20-40份、薏苡仁60-100份、生白术50-70份,生甘草15-30份、清水半夏25-40份,石菖蒲15-30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腹胀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药理:

党参:性平,味甘。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

柴胡: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胆经、肺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生黄姜:性温,味苦、辛。归脾经、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归脾经、胃经、肺经。健脾利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清水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归脾经、胃经、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石菖蒲:性微温,味辛、苦。归心经、胃经。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属开窍药。

生甘草:性平,味甘。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补脾益气、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根据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柴胡50份、生黄姜20份、党参30份、薏苡仁60份、生白术50份,生甘草18份、清水半夏30份,石菖蒲20份。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根据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柴胡45份、生黄姜20份、党参25份、薏苡仁70份、生白术55份,生甘草20份、清水半夏30份,石菖蒲20份。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药学可接受的剂型。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药学可接受的剂型选自汤剂、丸剂、粉剂、胶囊剂、片剂或冲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是基于对腹胀症状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采用上述的配方及方法制备所得到的治疗腹胀中药组合物,采用直接口服的方法,见效快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消除腹胀症状,恢复脏腑机能,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用于治疗腹胀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根据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柴胡40-60份、生黄姜15-30份、党参20-40份、薏苡仁60-100份、生白术50-70份,生甘草15-30份、清水半夏25-40份,石菖蒲15-30份。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上述全部中药原料药,先行用清水或纯净水浸泡60分钟,浸泡用水量为1.1~1.5l;

(2)将浸泡后的中药原料药物及其浸泡的药水加入到煎药容器中,加盖共同煎熬;

(3)先用武火使煎药容器中药液沸腾,再使用文火熬制30-40分钟,煎药时需搅拌2~3次;

(4)煎煮完成后,加适量清水或纯净水没过药物,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火候方法同上,煎煮时间20-25分钟;

(5)滤出药液,所获药液即为内服药物。

上述煎药容器为砂锅、搪瓷器皿或者不锈钢,忌用铁器。

本发明药物的使用方法:直接内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治疗腹胀的药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根据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柴胡50份、生黄姜20份、党参30份、薏苡仁60份、生白术50份,生甘草18份、清水半夏30份,石菖蒲20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治疗腹胀的药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中药组合物由根据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柴胡45份、生黄姜20份、党参25份、薏苡仁70份、生白术55份,生甘草20份、清水半夏30份,石菖蒲20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治疗腹胀的药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药学可接受的剂型;药学可接受的剂型选自汤剂、丸剂、粉剂、胶囊剂、片剂或冲剂。

毒理学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观察,因无法测出ld50,故进行了最大给药量的测定。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复方合剂溶解在灭菌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溶液灌胃小鼠,结果显示,以药物最大给药浓度9.65生药/ml,最大给药体积50ml/kg于24小时内给小鼠灌胃给药两次,小鼠最大给药量为763.25g生药/kg,动物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死亡,解剖观察各脏器未见异常。

长期毒性试验

本试验应用sd大鼠80只,将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复方合剂溶解在灭菌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溶液灌胃,设对照组及24g、35g、49g生药/kg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观察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动物各项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2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的体重、摄食量、外周血象、凝血时间、心电图、脏器指数等均无明显影响;血液生化十二项指标测定结果,给药12周低剂量组bili值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tp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其它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恢复期各给药组各项指标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各组各脏器大体观察未见异常。

利用本发明药物针对各种腹胀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

经过200例患者的临床使用,其中男患者127,女患者73例,用药年龄对象20~70岁。其中最小21岁,最大66岁;轻度腹胀症42例,中度腹胀症72例,重度腹胀症36例。

典型病例:

病例1:龚某,女,25岁。自述:3天前开始出现寒颤、发热,自服退热药,体温再次升高,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稀水样,臭秽。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1个疗程巩固治疗,痊愈,至今没复发。

病例2:张某,男,48岁。长期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食后加重,伴有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干稀不调、小腹重坠、四肢不温或有轻度水肿。诊为:腹胀。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治疗2个疗程,症状得到缓解;继续服用3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3:刘某,女,35岁,患者体质一直不好,近几个月来,经常反复出现腹胀的情况,并且伴有胸闷等症状,尤其是当患者腹部受凉或者心情压抑的时候,症状更加明显,严重时一天仅吃一餐,曾服用多潘立酮、健胃消食片等多种药物治疗,症状均无明显的好转。后来我处就诊,患者服用一个疗程后,腹胀感觉明显减轻,进食量增加,情况好转,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患者腹胀的感觉完全消失,其他临床症状也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痊愈。

病例4:范某,女,66岁,有慢性胃炎,最近几个月明显感觉食欲下降,不思饮食,有时甚至刚坐到餐桌前就感觉到胃部胀饱,没有食欲,间断性服用多潘立酮,健胃丸等药物,症状可以暂时得到缓解,但是过后不久又复发,体质也大不如以前,说话有气无力,后经人介绍,家人带来我处就诊,采用本发明案例二方法,服用一个疗程后,腹胀减轻,饭量增加,体质明显好转,面色红润,继续服用两个疗程,患者腹胀现象完全消失,嗳气等其他临床症状也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痊愈。

病例5:孙某,男,57岁,患者无诱因的腹胀,伴有厌食、便秘、嗳气、恶心等症状,患者体质也有所下降,体力明显不如以前,来我处就诊,采用本发明案例二方法,服用一个疗程后,腹胀减轻,饭量增加,体质明显好转,其他临床症状也得到缓解,继续服用两个疗程,患者腹胀现象完全消失,嗳气等其他临床症状也完全消失,体力逐渐恢复,面色红润,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痊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